文|斑馬消費 陳曉京
你發現沒有,賣場貨架上的瓶裝水越來越多,傳統品牌穩如泰山,新品牌層出不窮。特別是夏季飲水旺季來臨,各大商超的貨架爭奪戰一觸即發。
一瓶水的生意,高毛利、高頻需求,終端商戶、經銷商以及瓶裝水企,每年乘興而來,乘興而歸。
瓶裝水賣得好不好,和企業對水源地的控制密切相關。各大品牌在上游水源地劍拔弩張,跑馬圈地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
中國西南、長白山、珠三角及長三角,這4大優質水源地,主流瓶裝水企業早已扎堆。甚至,在一些稀缺優質水源所在地,已形成多品牌、多企業共存的局面。
圈水源
與乳企的手伸向上游牧場一樣,瓶裝水企積攢一定實力后,對上游優質水源地的興趣,遠比拓市場濃厚。
今年1月,農夫山泉在都江堰投建在川內的第二個生產基地,距已投建15年的峨眉山生產基地,直線距離僅200多公里。
按照瓶裝水廠一般300-500公里銷售半徑,選址都江堰的科學性尚有爭議。但如果告訴你都江堰集聚了岷江豐富的雪山泉水資源、它還是國內首個省級長壽之鄉,疑問也就迎刃而解。
自2000年轉型天然水后,農夫山泉對優質水源地的尋找從未停歇。這其中積累的尋水故事,被拍成廣告紀錄片廣為傳播。
借此,農夫山泉為外界揭開水源地的神秘面紗,也通過水源地來展示產品的差異化。
有了農夫山泉珠玉在前,跟風者眾。迎駕貢泉、元氣森林、百歲山等瓶裝水企,尋找水源地的故事,都特別動聽。
瓶裝水行業加速內卷,圈住優質水源地,儼然手里一塊金字招牌。水企從天然水域的爭奪,延伸到山泉、巖泉、雪山水、冰川水,甚至巖層裂縫水等。
各大瓶裝水企為滿足產品結構多元化,也必須以豐富的水源地作為后盾。比如,農夫山泉雖已是天然水霸主,它也把手伸進了天然礦泉水領域。
其實,中國礦泉水水源數量龐大。據海豚投研數據,國內評定合格礦泉水源超過4000處,允許年開采資源量為18億立方米,目前年開發利用量5000萬立方米,占比僅3%。
從數據來看,優質水源并不稀缺,但不是每一家水企都能輕易獲得。
按照中國包裝水之父、景田及百歲山品牌創始人周敬良的說法,一個礦泉水水源地,辦好采礦許可,最少耗時5年。
如果是業外資本,譬如,近年蜂擁進場的房企、藥企等,要獲取資質,耗費的時間成本更大、審核門檻會更高。
水是瓶裝水企的立足之本,圈的水源越多,動手時間越早,競爭壁壘會越高。
2022年,農夫山泉首進黃山,同時,在廣東河源投建一條年產30萬噸天然飲用水的基地。
在華南根植多年的百歲山,去年在廣東梅州建立生產基地。
華潤怡寶今年3月在河源砸下40億元,飲用水生產基地開工,同時,還在全國規劃4個生產基地。
截至目前,農夫山泉在全國擁有水源地約12個、百歲山水源地7個。
一般消費者很難知道,在國內西南、長白山、長三角、珠三角4大優質水源地,已聚集了市面上幾乎所有主流瓶裝水品牌。
造概念
在水源地跑馬圈地,只是瓶裝水企差異化的開始。接下來,怎么講好故事,決定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意味著能挖掘出多少附加值,獲得多少溢價。
市面上,瓶裝水醒目的包裝堪稱視覺盛宴,那些有意或無意放大的字眼,都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斑馬消費耗時半天時間,初步梳理出這些瓶裝水放大的賣點,大致可以分為3類:功能性、飲用場景,以及出產地。
說到功能性,瓶裝水產品應用較為高頻的詞組主要有:弱堿、含硒、含鍶、低鈉、富氫、偏硅酸以及小分子等。
這些水里所含元素被放大,其實在潛意識“提示”這些水的“功能性”。比如,硒元素預防衰老、偏硅酸對血管有益、小分子水提高免疫力、弱堿性水則調節人體酸堿平衡等。
在飲用場景方面,主要有嬰兒用水、孕婦專用水和泡茶水等。企業除強調產品本身的安全性外,還在強調飲用過程中的適口性。比如泡茶水,強調所泡茶湯味醇甘鮮。
出產地則更為稀缺,比如巴馬麗瑯、太極集團旗下罐裝富鍶礦泉水(不老泉),分別產自長壽之地廣西巴馬縣和重慶彭水縣。
一旦有了概念和優質水源地加持,產品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巴馬麗瑯飲用天然弱堿性礦泉水,4桶(每桶4.6升)電商平臺售價為108元,合每升約5.87元;不老泉468元120罐(310毫升/罐),合每升約6.29元。
農夫山泉也有一款主打嬰幼兒飲用場景的天然水產品,產自長白山莫涯泉2號泉,每升終端零售價8元。
在目前市場上,主流天然水、純凈水產品的終端售價,均維持在每升4元以下。
回溯1元水、2元水時代,水企頂多會宣稱27層凈化、大自然的搬運工等概念。如今的瓶裝水賣點,已在所含元素、突出產地等方面不斷升級和進化。
2015年,國內就出臺包裝飲用水新國標,規定不得以活化水、功能水、小分子團水等內容命名。確定了,水只是水。
在新國標規范之下,瓶裝水產品只能通過突出字眼、強調水源等方面,打著擦邊球。
恒大冰泉是一個另類。它的賣點不斷在變,從早期的健康長壽,煮飯做飯,到現在一處水源供全球,始終沒能找準節奏,淪落到尷尬的市場地位。
中國瓶裝水行業,經過多年市場洗牌,農夫山泉成為天然水霸主,華潤怡寶是純凈水巨頭,景田及百歲山是天然礦泉水領域公認的頭牌。
據公開數據,按銷售額計,2022年國內瓶裝水前3名分別是農夫山泉、華潤怡寶和景田,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5.7%、17%和9.7%。
價格暗戰
2000年,農夫山泉當了一條惡龍。公開以小白鼠喝天然水、純凈水的試驗,向純凈水企業宣戰,一下子攪渾了瓶裝水市場。娃哈哈、樂百氏等69家企業組成聯盟公開聲討。
農夫山泉果斷拋棄純凈水產品,轉產天然水,不幾年就坐上天然水霸主寶座。以2元天然水產品,攪動整個瓶裝水市場。
回看這場世紀水戰的商業真相,除了在水源上標新立異,一個重要因素是,農夫山泉要在2元價格帶站穩腳跟。
在2元水席卷之下,康師傅、冰露等1元水產品,在2015年前后基本從市場消失,瓶裝水整體進入2元水時代。
2元水吸納了大量1元用戶,一部分2元水用戶涌向3元水。瓶裝水產品價格結構,從早前的金字塔結構逐漸演變為紡錘形,2元天然水及中高端純凈水成為主流,3元水市場擴大,4元及以上高端礦泉水崛起。
據中研普華報告,國內瓶裝水行業已呈現出4大陣營。
第一大陣營,以依云、巴黎水及西藏5100為代表的5元價格帶高端水;第二大陣營是以3至5元為主的百歲山等天然礦泉水品牌;第三則是2至3元以純凈水、天然水等為主的品牌,怡寶、農夫山泉、娃哈哈等;第四是在三四五線市場零星存在的1元水產品。
農夫山泉、怡寶、百歲山、康師傅、冰露、娃哈哈等6大品牌,主攻大眾消費市場,合計占有約8成瓶裝水市場份額。
水是一門好生意。據農夫山泉年報,2022年毛利率為57.4%。
隨著PET等材料等上漲,瓶裝水企遭遇成本壓力。去年農夫山泉在杭州市場對19升桶裝水調價,被市場廣泛解讀為,這位大自然的搬運工,扛不住了。公司執董兼財務負責人周震華曾公開表示,成本壓力已超過企業單方面可以消化的水平。
但是,在2元水產品上,農夫、怡寶兩大巨頭,誰也不敢先漲價,幾乎一致的動作,是對3元價格帶的擴容。
這有轉移成本壓力的考慮,更多的恐怕是利潤的誘惑。
據中投顧問數據,普通水的平均利潤水平約3.85%,高端礦泉水利潤水平是前者的6至7倍。
所以,無論是新玩家,還是老品牌,都很想在高端水的蛋糕上,親手劃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