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2023年5月10日,應急管理部安全協調司司長汪崇鮮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以來,全國生產安全事故總量、較大事故均繼續保持下降,但隨著疫情防控平穩轉段,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各種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發生了多起重特大事故,當前全國安全生產形勢異常嚴峻復雜。
“特別是內蒙古阿拉善左旗‘2·22’露天煤礦坍塌事故以及北京豐臺長峰醫院‘4·18’火災事故,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嚴重沖擊了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蓖舫珲r表示。
針對近期安全生產事故的主要特點,應急管理部安全生產監察專員李豪文介紹,今年以來,一是事故總量下降。據調度快報,截至5月9日,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33.7%、26.1%;二是較大事故下降。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1.5%、3.4%。
但是,今年以來重特大事故有所反彈。主要是傳統的高危行領域事故較為集中,煤礦發生1起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中建筑業3起、化工2起,道路運輸和工貿各1起。表明這些傳統高危行業領域仍然是安全整治的重點,另外其他行業還發生多起重大涉險事故。
李豪文表示,今年以來,事故直接原因較為集中,河北滄州“3·27”、浙江金華“4·17”兩起重大火災事故,均是違規電焊作業引發,這與去年河南安陽“11.21”特別重大事故如出一轍。另外,近期北京豐臺醫院、中化集團下屬的山東聊城公司相繼發生重大事故。
李豪文表示,這些事故反映出,一些地區在應對疫情后的經濟發展挑戰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理念沒有樹牢,安全底線紅線沒有守住,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沒有統籌好,甚至只重發展不顧安全;反映出一些地區和單位在抓落實上仍有很大差距,安全生產責任懸空,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質量不高;反映出一些企業片面追求效益、追求速度,打亂正常的安全生產程序和工藝,安全現場管理混亂,違法違規忘乎所以;也反映出有的安全監管執法“寬松軟虛”,與違法違規行為作堅決斗爭的精神勁頭不足、措施不果斷等。
“當前,正處于大疫之后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期、非常期,對安全生產又是一個重大考驗。需要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充分認識安全生產的艱巨性、復雜性,立即動起來、緊起來、嚴起來,按照國務院安委會部署要求,強化責任措施落實,狠抓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整治,加快推動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真正實現長治久安、國泰民安。李豪文說。
為此,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迅速行動,提請國務院安委會審議通過并報經李強總理審定后,于4月底印發了《全國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2023行動總體方案》(簡稱《方案》)。
汪崇鮮介紹,《方案》印發以來,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持續統籌調度專項行動進展情況,截至目前,大部分省份和部門都行動迅速、及時制定印發了實施方案,對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已經成立工作專班,通過調度通報、督辦交辦、警示建議、重點約談等工作機制,定期調度掌握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排查整治進展情況,及時協調解決突出問題。
據介紹,目前,20個國務院安委會綜合檢查組已陸續進駐各個省份開展全覆蓋督導檢查和明查暗訪,結合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暗查暗訪,進一步摸實情、查實況,通過媒體加大警示曝光力度,推動各地區各部門抓好組織實施,確保行動見效。
汪崇鮮表示,按照國務院安委會有關要求,專項行動的推進情況將納入年度省級政府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以及國務院安委會成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考核,對于排查整治工作推進不力的單位,年度安全生產工作考核不予評為“優秀”等次,并將視情進行嚴肅追責問責,推動各地區、各相關部門把責任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