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經濟e線
今年以來,外商獨資公募獲批節奏明顯加快。2023年1月13日,證監會官方網站發布《關于核準設立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的批復》,正式核準設立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施羅德基金也成為了今年首家獲批的外商獨資公募。
緊接著于1月19日,摩根資管受讓原上投摩根基金2.5億元出資(占注冊資本比例100%)亦獲得證監會批準。4月11日晚間,上投摩根基金發布公告稱,公司法定名稱從“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投摩根基金)變更為“摩根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摩根基金)。這也是首家完成更名的合資轉外資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
來源:基金公司公告
4月25日,摩根基金官宣,公司品牌名稱正式變更為“摩根資產管理”(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以便全球運營模式更好地賦能中國業務的發展。為慶祝這一重要的里程碑,摩根資產管理全球首席執行官George Gatch和摩根資產管理全球主席Paul Bateman以及資產管理運營委員會的其他成員一起來到上海,與中國本地400多名員工進行了深入的面對面交流。
據了解,摩根資產管理隸屬于摩根大通集團,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 一,在資產管理方面擁有超過150年的豐富經驗。截至2022年12月底,其全球資產管理規模高達2.45萬億美元。資料顯示,上投摩根基金成立于2004年5月,由上海信托和摩根資產管理共同組建,是中國最早成立的中外合資公募 基金公司之一。
截至目前,外商獨資公募增加到了八家,分別包括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路博邁基金、泰達宏利基金、施羅德基金、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聯博基金。
外商獨資公募加速涌入
值得關注的是,在外商獨資公募加速涌入背后,此舉不僅標志著國內資本市場和證券基金行業開放取得積極進展,而且也釋放出外商獨資公募機構積極加入中國公募市場、對中國公募市場秉持積極態度的信號。與此同時,國際資管巨頭進入國內公募市場后,有望在激勵機制、人才培養、公司治理結構等方面啟發內地基金公司,也能為國內投資者提供更多樣化的資管產品選擇。
據新經濟e線了解,從外商獨資公募的準入時間軸來看,早在2020年8月,全球最大資管機構——貝萊德率先斬獲首張國內外商獨資公募牌照。一年過后的2021年8月,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核準成立。這是自貝萊德之后,第二家獲批的外商獨資公募。同年9月,證監會正式核準設立路博邁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2022年11月,該公司獲得公募基金業務許可證。
2022年11月18日,泰達宏利基金51%股權轉讓正式獲得證監會批準,加拿大金融巨擘——宏利金融集團旗下宏利投資管理收購天津泰達國際持有的泰達宏利基金49%股權,成為泰達宏利基金全資控股股東。泰達宏利基金率先拿到監管批復,成為首家通過股權變更方式而來的外商獨資公募。
進入2023年,外商獨資公募加速獲批。其中,新設的兩家分別為施羅德基金和聯博基金;股權變更的兩家各為摩根基金和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
具體來看,2023年1月10日,施羅德基金獲得核準設立的批復,注冊資本為2.6億元人民幣,為國內第四家以直接設立方式成立的外資獨資公募。據悉,此次獲批設立的施羅德基金為“英國百年資管機構”施羅德投資集團在中國布局的重要一環,施羅德投資中國區總裁郭煒在其官方公眾號中表示,隨著中國政府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市場,相信中國內地的基金零售市場和養老金市場已準備好迎接來自海外投資機構的差異化投資方案。
實際上,施羅德基金與中國市場淵源已久。早在2005年8月,施羅德投資集團(30%)與交通銀行(65%)、中國國際集裝箱海運(5%)共同發起設立中外合資基金公司交銀施羅德基金。2020年2月施羅德艾德維克股權投資基金獲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
來源:證監會官網
今年3月3日,聯博基金獲證監會批復核準設立,成為國內第八家外商獨資公募。該公司由美國資管巨頭聯博集團旗下聯博香港有限公司100%控股。聯博集團于1967年成立于美國,1988年于紐交所上市,基金經理的平均行業經驗超過20年。截至2022年底,該公司全球資產管理規模為6460億美元。
此前,證監會亦于今年2月正式核準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變更實際控制人,摩根士丹利國際控股公司依法成功受讓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51%的股權,從而實現對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100%控股。至此,大摩、小摩均通過股權變更方式,將中國全資公募牌照攬入懷中。
新經濟e線注意到,除了上述8家外商獨資公募外,最新宣告入局中國公募市場的還有全球保險資管巨頭——安聯集團旗下安聯投資。據證監會網站信息顯示,今年3月27日,證監會已正式接收安聯集團旗下安聯投資遞交的公募基金管理人資格審批申請材料。同樣,早在2003年,安聯集團就與國泰君安合資組建了國聯安基金,其也是國內首家獲準籌建的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安聯集團目前持有國聯安基金49%的股權。
截至目前,范達基金等多家外資機構亦在排隊等待全資公募牌照。而東方匯理、瑞銀等外資機構也放言在研究于境內開展公募業務事宜。
另有最新傳聞稱,“匯豐控股將把其在中國合資基金公司的持股比例從49%提高到100%,有待監管批準”。該傳聞同時提到,匯豐控股已與山西信托達成協議,山西信托同意出售其在匯豐晉信51%的股權。不過,該消息尚未得到當事方公開回應。
現有產品主打權益基金
此外,新經濟e線統計發現,在現有8家外商獨資公募中,有多家已正式展業,開展基金發行工作。綜合來看,當前外商獨資公募旗下產品共計11 只(包含已獲批未發行的基金),其中7 只為權益類基金。按基金數量計,現有產品布局主打權益基金方向。
在產品布局方面,貝萊德基金作為首家外商獨資基金公司,旗下產品布局步伐較快。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5月9日,貝萊德基金已經發行了包括貝萊德中國新視野、貝萊德港股通遠景視野在內的6只基金。
其中,募集規模最大的為貝萊德中國新視野。該基金于2021年9月7日成立,為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基金募集規模達66.80億元。不過,該基金成立至今表現卻并不盡如人意,業績較落后。Wind統計表明,截至2023年5月8日,貝萊德中國新視野A單位凈值僅0.7092元,成立以來的總回報為-29.08%,同類業績排名1661/2269。
據貝萊德中國新視野今年一季報披露,截至本報告期末,組合倉位相對于2022年末保持穩定,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布局重點在基本面還在左側但是后續周期即將上行及以及受益于國產替代邏輯的科技半導體、硅料價格中長期下行使得需求的強度和長度超出預期的儲能以及隨著經濟活動恢復相關的食品飲料及出行等板塊。組合一季度主要減持了部分光伏以及受OEM競爭格局惡化的汽車板塊及受歐美經濟走弱外需減弱相關行業及公司。
截至本報告期末,本基金A類份額凈值0.7674元,本報告期內凈值增長率-4.11%,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3.43%;截至本報告期末,本基金C類份額凈值0.7614元,本報告期內凈值增長率-4.24%,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3.43%。可見,基金A類和C類業績均大幅落后同期業績比較基準,合并規模也縮水至44.05億元。
2022年,貝萊德基金旗下有3只基金相繼成立,分別包括貝萊德港股通遠景視野、貝萊德先進制造一年持有、貝萊德浦悅豐利一年持有,各為偏股混合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偏債混合型基金,其募集規模分別為5.73億元、3.66億元、2.7億元。同樣,貝萊德港股通遠景視野和貝萊德先進制造一年持有自成立以來尚沒有實現正收益。截至2023年5月8日,這兩只偏股混合基金A類份額單位凈值分別為0.8101元、0.8984元,總回報分別低至-18.99%和-10.16%,同類排名分別是1867/3304、1522/2720。
今年2月和3月,貝萊德基金共有2只基金完成募集,分別是貝萊德欣悅豐利和貝萊德行業優選。前者為混合債券二級基金,后者是偏股混合型基金。兩只基金的募集規模分別為8.03億元和4.39億元。
除了貝萊德基金,在5家新設的外商獨資公募中,富達基金和路博邁基金旗下基金處子秀今年均已亮相。4月26日,據富達傳承6個月持有基金合同生效公告表明,基金合同生效日為2023年4月25日,募集規模超過10億元,為10.78億元,募集有效認購總戶數為27062戶。作為一只股票型基金,富達傳承6個月持有這一發行成績總體算是不錯。
相比之下,路博邁基金首秀的產品為一只混合債券型二級基金。今年3月21日,路博邁護航一年持有宣告成立,基金募集規模達40.91億元。4月24日,路博邁官微宣布,此前申報的首只偏股型公募產品——路博邁中國機遇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已經正式獲批,并計劃于五月份正式募集。按照產品規劃,公司第二只產品路博邁中國機遇將是一只偏股型產品,并且由公司副總經理,權益CIO魏曉雪女士擬任基金經理。
另據新經濟e線了解,在新產品申報上,貝萊德基金、富達基金和路博邁基金各申報了一只債券型基金,分別為貝萊德和享穩利39個月封閉式債基、富達90天持有期中短債債基和路博邁穩航39個月封閉式債基。目前,這3只基金尚在等待監管批復。
微信號:netfin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