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景源
界面新聞編輯 | 劉素楠
上海最大的220kV變電站、環網設計的冷凍站、萬余臺服務器……2023年5月9日,界面新聞跟隨“中國式現代化的長三角實踐”網絡主題采訪上海站活動,探訪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
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及產業生態園是騰訊與松江戰略合作的基礎性項目,于2020年6月6日開工建設,規劃建成為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超算樞紐。項目總占地236畝,建筑面積超50萬平,總投資超450億元。
該項目的建設運維方——上海瓏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運維副總監王智鑫介紹稱,中心規劃建設16棟機房專用樓宇,以內部的河流為界分為南區和北區。
預計建成后,先進計算中心機柜數量接近4萬架,服務器數量將達到80萬臺,算力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算中心的10倍,屆時將成為全國單體規模最大、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數據中心。
在已經投用的7號樓、8號樓里,界面新聞注意到,冷凍機房、數據機房中的各項設備都在高效運轉,已經有萬余臺服務器投入工作并正常運行。

在冷凍站中,記者看到了黃橙黃綠不同顏色的水管。據介紹,它們分別代表不同的回路,規劃設計考慮了在市政管網中斷情況下的數據中心用水要求,保障數據中心場地空調和空調冷卻塔的補水安全,并配置了大容量冷卻水補水水箱,儲水量能滿足數據中心連續不間斷滿載12小時運行與生活用水。
數據機房里,服務器的閃爍燈此起彼伏。王智鑫表示,按照目前標準配置,每個房間有12組小型機房“微模塊”,而每個微模塊內配有18個服務器。
“左手邊是我們自建的變電站,也是目前全上海最大的220kV用戶站,共有三路市電接入6臺主變壓器中,每一臺變壓器都可以滿足整個園區100%的負荷。”介紹起先進計算中心,王智鑫如數家珍,“理論上講,園區不存在斷電的情況。”
王智鑫透露,已投用的7、8號樓已經形成大規模算力GPU的集群;5、6號樓正按照要求建設中,預計今年下半年投產;8號樓右前方的綜合辦公樓正在進行封頂后的內部精裝。
截至目前,包括騰訊的科恩、優圖、微瓴三大實驗室以及常山北明、東華軟件、T3出行、靈雀云等百余家騰訊生態鏈企業將入駐。
“目前園區負載還不算太高,每天需使用300噸左右的水,預計達到最高負載后,一棟樓一天的耗水量將達1000多噸,用以散熱。”王智鑫說。
王智鑫表示,在此之前騰訊的數據中心分散在上海的十幾個節點,這些節點相對較小,地方之間的互聯是很大的問題。園區建成后,機房之間的互聯將更加高效。

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先進計算中心及產業生態園位于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地,上海松江已集聚集電路材料設備、設計、制造、封測、應用全產鏈接企業,包括上海超硅、豪威半導體、臺積電、尼西半導體等。在人工智能領域,海爾數字、庫卡、科大智能等企業也都落地松江。
自2016年5月啟動建設以來,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依托G60高速公路和滬蘇湖高鐵交通大通道,已發展成為貫穿滬蘇浙皖一市三省,覆蓋松江、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九城市的3.0版“一廊九城”。

長三角G60科創經濟發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由楊表示,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重要平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貢獻了全國1/15的GDP、1/12的地方財政收入,集聚了全國1/15的市場主體、1/8的高新技術企業。
由楊透露,2023年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創板上市企業數已超過全國的五分之一,G60科創走廊成為企業登陸科創板的沃土。
作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地標性建筑,“科創云廊”由一期、二期共23棟樓宇組成,通過頂部的一條鋁合金網狀“飄帶”串連,綿延近1.5公里。
據悉,科創云廊二期工程將于今年結構性封頂,屆時將成為輻射長三角、面向全球的科創產業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