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安震
5月8日,銀行板塊延續了近期的強勢表現。截至中午收盤,受銀行板塊影響,“中特估”概念持續活躍,帶動A股整體上揚,滬指午盤漲幅1.56%,深成指、創業板指翻紅。
當天早盤,銀行股集體高開高走,截至中午收盤,國有大型銀行指數整體漲幅超6%,在所有行業指數中僅次于航海裝備,股份制銀行指數整體漲幅也超3%。

具體來看,截至中午收盤,西安銀行、中信銀行漲停,中信銀行繼2020年7月以來首次漲停,股價接近歷史高點。中國銀行盤中觸及漲停,為2015年7月以來首次,近三個交易日累漲超22%。
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漲幅達6%,農業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漲幅均在5%左右。
事實上,銀行股的亮眼表現已延續一段時間。三月以來,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整體漲幅超30%,建設銀行漲幅也達到20%。
銀行股本輪行情與“中特估”概念密不可分。2022年11月21日,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首次公開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
銀行股是“中特估”的典型代表。顯然,市場正在對低估值、高股息特征的銀行板塊重新定價。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42家上市銀行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5萬億元,歸母凈利潤5742.96億元。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一季度銀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速為1.3%,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1個百分點。
光大銀行金融分析師周茂華對界面新聞表示,銀行股近期的強勢表現主要是金融板塊處于估值低洼,存在修復需求;經濟活動恢復,實體經濟和企業經營回暖,市場對銀行金融板塊盈利觸底回升預期樂觀,出現類似“戴維斯雙擊”;另外,短期銀行金融板塊全面而強勁的爆發需要資金量不小,不排除銀行金融板塊吸引了此前部分板塊流出的資金。
廣發證券研報分析,隨著經濟持續性修復,預計行業景氣度逐步回升,全年上市銀行業績增速逐季改善。當前板塊估值和倉位處于底部區間,經濟趨勢向上輪廓逐漸清晰,繼續看好銀行板塊相對收益行情。
東莞證券表示,目前銀行板塊估值仍處于低位,看好后續估值修復行情。建議關注三條主線:一是受益于經濟高景氣區域、業績確定性較強的區域性銀行。二是綜合經營能力強、業績穩健、受益于房地產風險緩釋、宏觀經濟修復下零售業務與財富管理業務優勢凸顯的銀行。三是更有望在“中特估”背景下實現估值重塑的國資背景深厚、低估值、高股息、經營穩健的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