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透露,大眾汽車集團將解雇其軟件部門CARIAD的幾乎所有執行董事會成員,僅保留一名,以解決開發問題。CARIAD的監事會預計將在本周的一次會議上批準解雇事項。
據悉,此次 CARIAD人事變動受影響的將有CEO(首席執行官)Dirk Hilgenberg、CTO(首席技術官) Lynn Longo和 CFO(首席財務官)Thomas Sedran,只有CPO(首席人事官) Rainer Zugeh可以留任。
對此,大眾汽車集團發言人回應界面新聞表示,大眾汽車集團一再強調,CARIAD對我們而言不可或缺。軟件能力的建設對集團的產品競爭力至關重要。
“毫無疑問,CARIAD是集團‘十點行動計劃’中的一部分。我們目前正深入研討CARIAD所面臨的情況及相關項目進程,并已在軟件架構布局周期等方面達成相關決議,但可能產生的人事變動并不在當前的討論范圍內。”
CARIAD的前身是2020年建立的大眾汽車軟件事業部Car.Software Organisation,在前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 (Herbert Diess) 的領導下成立,因超出預算而未能實現目標,成為導致迪斯于去年9月離職的重要原因之一,并由繼任者奧博穆(Oliver Blume) 接替。
CARIAD落后的研發進度曾對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包括奧迪、保時捷、大眾、賓利在內的多個品牌推出新車造成了嚴重影響,包括保時捷 e-Macan 和奧迪 Q6 e-tron 。根據計劃,大眾原本將在2026年推出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新軟件平臺,但該平臺后來被推遲。
另一方面,CARIAD虧損嚴重。根據大眾汽車集團財報,CARIAD去年營收7.96億歐元,同期經營虧損達到20.68億歐元,2021年和2022年累計虧損近34億歐元。
奧博穆在上任之初提出了“十點行動計劃”,其中CARIAD排在規劃周期、產品、中國市場、北美業務之后,成為大眾汽車集團第五大優先發展事項。不過與前任迪斯強調軟件領域高度自研不同,奧博穆更傾向于與外部合作開發的模式。
去年4月,CARIAD發布中國戰略并成立中國子公司,CARIAD中國也成為CARIAD在歐洲之外的第一家子公司。此后,CARIAD先與自動駕駛芯片公司地平線成立合資企業,并在其中持有60%的股份。今年4月CARIAD又與中科創達成立合資公司,中科創達與CARIAD將分別持股51%和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