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藍鯨教育 古氘
近日,和晶科技發布公告稱,參股公司環宇萬維被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破產,理由是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目前,法院已經裁定受理。
環宇萬維旗下智慧樹曾被寄予“通往3900萬家庭大門鑰匙”的厚望,9年來盡管和晶科技近乎“砸鍋賣鐵式”多輪增資,最終仍走到了破產的一步。幼教行業環境劇變,大勢難逆轉,昔日蜜糖變砒霜,如今剝離幼教資產求生,和晶科技未嘗不會迎來新的天地。
執念“破產”
和晶科技與環宇萬維的糾葛,要追溯到2014年。彼時,和晶科技上市三年連續虧損,業績增長乏力,恰逢上市公司并購教育產業的熱潮,公司希望收購現金流充沛的教育標的,以快速提振業績。環宇萬維也在這個時候走進了和晶科技的視野,旗下智慧樹主要為幼兒園提供園務管理和家園共育信息化整體解決方案,橫跨教育和互聯網領域,對和晶科技而言是非常合適的標的。2014年,和晶科技投資1500萬元取得環宇萬維17.65%的股權,并簽訂對賭協議,后者承諾2015年實際利潤不低于1200萬元。
然而,一年后環宇萬維不僅沒能完成業績目標,還陷入了虧損泥潭。2016年—2018年,環宇萬維接連虧損9195萬元、虧損8341萬元、虧損2.2億元,虧損金額連年擴大。對此,和晶科技似乎并不在意,不僅撤銷了對賭協議,還在五年內多次增資,累計投資金額超過5億元。尤其是2018年初,和晶科技宣布擬以7億元現金對環宇萬維增資,與之相對的,是公司2017年全年的凈利潤僅有7680萬元,堪稱“砸鍋賣鐵式輸血”。
連續的投入產生了一定效果,2019年環宇萬維實現了并購以來首次單月盈利和首次單季度盈利。但頹勢似乎難以扭轉,與土星教育的股權糾紛和借貸糾紛的敗訴,使得環宇萬維的經營和現金流都承受了較大的壓力。同時,受學前教育行業政策變化的影響,幼兒園的經營和擴張踩上急剎車,基于幼兒園場景服務的智慧樹也受到不利影響,各項業務開展緩慢。同時,隨著《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施行,曾因“過度索取權限”被工信部通報批評的智慧樹陷入更加不利的處境。
多年投資未見回報,和晶科技不得不承認了轉型教育失敗的事實。2021年,環宇萬維實現營收4086.6萬元,凈虧損3310.8萬元,凈資產已經為負。2021年財報中,和晶科技對環宇萬維的長期股權投資計提了減值準備1.05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環宇萬維營收僅有1691萬元,凈虧損1931萬元,總資產2521萬元,負債總額卻高達1.44億元,凈資產依然為負。
2023年1月4日,環宇萬維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通知書》,公司未能按期履行向福建智趣支付1680萬元。福建智趣作為債權人,以環宇萬維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法院申請對其破產清算。目前,法院已經裁定受理福建智趣對環宇萬維的破產清算申請。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環宇萬維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為1.78億元,以此為基準,和晶科技在2022年度核算投資損益后,擬對環宇萬維長期股權投資的剩余賬面價值全額計提減值準備。公司稱,會對2022年度利潤造成較大不利影響,亦將帶來公司凈資產相應減少。
9年來,智慧樹于和晶科技而言如同一個吸金黑洞。而被迫流血求生的和晶科技,從此就能輕裝前行嗎?
苦果仍待消化
除了環宇萬維,和晶科技還在進一步剝離其他教育資產。
報告期內,公司轉讓持有的和晶教育36%的股權,對和晶教育發展由間接控股轉變成100%直接控股,交易完成后,和晶教育及慧晶教育均不再納入公司合并財務報表范圍。同時,和晶科技及和晶教育發展轉讓深圳天樞的全部合伙份額,由此深圳市有伴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其他權益工具投資額期末余額變為0。有伴科技旗下擁有小伴龍玩數學APP、小伴龍識字APP、小伴龍拼音APP等兒童啟蒙教育APP。截至2021年12月,累計下載用戶約2.5億,和環宇萬維的營收規模相當,曾是公司教育業務為數不多的亮點。
報告期內,和晶科技全資子公司和晶宏智還轉讓了福建智趣567.91萬股,交易完成后,福建智趣在公司其他權益工具投資額期末余額變為0。福建智趣是公司教育硬件的銷售主體,處置后,公司的教育業務幾乎已經清除完畢。
然而剝離教育資產僅僅是一個開端,要消化轉型失敗的苦果,和晶科技還需要一段時間。2022年財報顯示,全年和晶科技實現營收19.55億元,同比減少5.1%,歸母凈虧損為3.21億元,同比由盈轉虧。對于業績變動,公司稱,由于參股基金持有的股票公允價值發生波動、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等因素影響,造成期內出現虧損。
財報顯示,根據環宇萬維的整體經營情況以及其存在的訴訟事項,2022年度公司對其按照權益法核算投資損益為-984.69萬元,對其長期股權投資的剩余賬面價值1.68億元全額計提減值準備。截至2022年年末,公司的資產總額為24.49億元,和上年末的28.92億元相比減少15.34%。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和晶科技的短期借款為7.59億元,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僅有2.58億元,短期借款是現金的將近3倍,公司資金面的壓力較大。
由此來看,剝離教育資產確實給公司財務業績帶來了較大的不利影響,和晶科技還需要時間緩沖。對其而言,更重要的是下一步該如何走?
重回本業
財報顯示,跨界轉型教育失敗之后,和晶科技目前正在聚焦于原有的物流網業務,主營涵蓋智能硬件、應用軟件等物聯網軟硬件研發、制造、應用及服務,產品包括智能控制器、智能信息化解決方案等。而且從一季報看,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改善。2023年第一季度,和晶科技實現歸母凈利潤956.74萬元,同比扭虧為盈。
而且,和晶科技似乎還未完全放棄對教育業務的探索。年報中,在談及公司主業產品的未來時,和晶科技多次提到了“教育”一詞。例如,對于智能信息化方案及服務,公司稱未來將重點拓展教育、醫療、企業等五大行業應用。這么看來,盡管不直接持有教育資產,但和晶科技仍在探索公司產品與教育場景結合的更多可能性。
這樣的思路并非沒有道理,“雙減”政策落地后,教育信息化就是備受關注的賽道之一。尤其去年教育貼息貸款政策的出臺,更是讓市場看到了這一領域的更多潛力。比起收并購教育信息化資產,資金不足的和晶科技以自有業務為基礎延伸到教育場景,是更具備性價比的選擇。
而當年跟和晶科技同一批跨界幼教的企業,威創股份轉讓可兒教育遇阻,截至2022年年末還有多筆股權轉讓款逾期未付。秀強股份早在2019年就率先“斷臂”,出售了旗下所有幼教資產。與之相比,和晶科技的原有業務與教育的連接更緊密,還擁有更多可能性。
盡管昔日蜜糖變砒霜,現實讓和晶科技不得不放棄幼教,但轉身聚焦主業,卻發現可以和教育鏈接出新的可能。在新思路的指引下,和晶科技未嘗不會迎來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