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這個五一檔,韓寒贏麻了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這個五一檔,韓寒贏麻了

商人韓寒,帝國崛起。

文|新熵 石榴

編輯|月見

如果不是這個五一檔,大概很多人已經想不起韓寒了。

他在大眾腦海中的形象,被定格在2022年春節檔《四海》的見面會“四海歌會”上。那時,他穿著毛衣,把頭發剪成圓寸,戴著黑框眼鏡,站在舞臺最左側,賣力地和曾經合作過的演員們合唱,為即將在春節檔上映的《四海》宣傳。

那是韓寒的第四部電影,也是他闖入電影市場的第八年。在過去的八年里,市場一次次驗證著韓寒的百發百中,以至于人們堅定地相信,《四海》會繼續這場票房神話。但原本被期望的狂飆未能出現,《四海》臨門一腳剎車,踩碎了大眾對于韓寒的期待與偏愛。自此,他從公開活動中絕跡,停止在一切社交媒體上發聲,仿佛一夜消失。

直到這次五一檔。《長空之王》《人生路不熟》兩部電影你追我趕,“誰會是贏家”的猜謎游戲貫穿整個五一檔。

但如果目光放在它們身后,或許會發現,真正的贏家早已注定。無論是主旋律片《長空之王》還是喜劇片《人生路不熟》,它們的第一出品方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亭東影業。

2015年,《后會無期》上映一年后,韓寒在上海成立亭東影業。彼時,一心進軍電影市場的韓寒,相比于加入大公司,自立門戶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但誰也沒料到,這個帶著“韓寒制造”標簽誕生的公司,會走到如今的地步。過去,韓寒的光芒遮蓋了亭東影業的“偉績”,直至他的個人IP逐漸失效,人們才意識到,電影在大銀幕上的命運塵埃落定,但屬于韓寒的故事并沒有終結。

韓寒和亭東影業逐漸完成“去韓寒化”的布局,依靠著曾經積累下的人脈和資源,建立起一個更大的商業帝國。

01 “贏家”韓寒

這個五一檔,是疫情以來難得能夠配上“市場最擠”這個稱號的檔期。盡管與過往相比,五一檔的整體基調依舊冷清,但復蘇信號的到來,還是讓大干一場的期盼,在全行業悄然萌動。

曾經撤檔的影片重新上映了,蓄勢待發已久的影片也終于能撒開手宣傳了,甚至期待的多元市場也終于出現了,青春、笑鬧、熱血,愛恨鮮明的角色,你死我活的爭斗,在這個假期頻繁閃現。

在過去這些年里,亭東共出品12部電影,其中,由韓寒主導的僅為3部。在其余的9部電影中,既有充滿奇幻氣息的《萬萬沒想到》《解憂雜貨店》《陽光劫匪》,也有懸疑電影《殺破狼·貪狼》,2018年的跨年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出品方序列,也有亭東影業的身影。但在這些電影中,亭東更多跟隨在萬達影業、博納影業、勞雷影業等老牌公司身后,投資占比并不大。

直至2021年《揚名立萬》開始,亭東影業的身影,才逐漸開始在第一、二出品方的位置出現。但毋庸置疑的是,之前多年跟在大佬身后喝湯的亭東,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資本,能夠支撐其在電影市場馳騁。

而這些電影,不論是風格還是題材,已經很難和韓寒聯系到一起了。

也許還有人記得,《后會無期》上映時引發的震動。2014年7月,《后會無期》上映前,韓寒在微博上發布了電影宣傳語:“聽過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合作伙伴覺得這句話太過“灰暗”,并極力勸他換掉,韓寒沒聽。但該條微博發出后,一天之內就獲得了16萬轉發,12萬點贊以及3萬評論,“依然體”爆紅于網絡。

這種一意孤行,幾乎貫穿在韓寒的導演生涯中。四部電影,編、導幾乎都由韓寒一手把控。一個行業內眾所周知的事情是,在韓寒劇組,不開劇本會,大家的意見僅僅局限在視聽上。

某種程度上,在他看來,其他創作者的風格手法很難融入自己的風格,“如果有幾句臺詞是其他人寫的,演員一張嘴我就知道那不是我寫的話。”這讓韓寒電影的風格幾乎貫穿始終:荒誕、反叛、少年又蒼涼。

那一年,韓寒對迎合觀眾和資本表現得不屑一顧,“這個電影故事本身,當你看完以后,你會發現它對所謂商業的零迎合,但是我相信這種零迎合也可以獲得一些東西。因為我不需要迎合那些觀眾,我來這里是拍電影的,不是來拍馬屁的,我既不是來拍發行方、投資方馬屁,我也不是來拍觀眾馬屁。”

有驚人的票房做支撐,韓寒有孤行己見的資本。2014年,《后會無期》6.29億;2017年,《乘風破浪》10.46億;2019年,《飛馳人生》17.28億。那是韓寒風光無限的時期。與之相對的,是與之齊名的郭敬明開始進入衰落期。2016年,電影《爵跡》上映,只收獲了3.82億票房,難以覆蓋成本。曾經《小時代》的奇跡一去不回,郭敬明的時代也正逐步逝去。

人們對比的兩人的軌跡,感嘆著命運無常,卻不知道,郭敬明的衰落已經對市場提出了警醒:當時代大潮洶涌而來之時,沒人能夠幸免其中,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到了2022年春節檔《四海》上映,曾經埋下的雷終于爆發。豆瓣的高贊評論這樣寫道:“我們不是煩這部電影,而是煩40歲的韓寒還在用他20歲時的套路闡述青春。可放在現在他的講法已經過時了。”

互聯網從不打烊。韓寒依舊是那個韓寒,但觀眾已經不再是無條件為其買單的那批觀眾。不過,在去韓寒化這件事上,亭東影業已經得心應手。

02 韓寒闖入新戰場

適時瞄準新的航向,這絕不是韓寒和亭東影業的突發奇想。

2018年,在接受自媒體“一條”采訪時,韓寒罕見地顯露了一絲反省,“自我表達是非常奢侈的東西,人不能一方面自我表達,一方面怨市場不懂你的自我表達,這太自私了……我希望和我合作的人不要虧錢,我覺得優秀的創作者從他誕生的第一秒,就應該是個商人。”

韓寒會發出這樣的感嘆,絕不僅僅只是為了市場作出妥協時的無奈,更是在個人IP逐漸失效的時代下的必然選擇。或者可以說,從更早一些開始,韓寒就已經表達了對于個人IP失效的擔憂。

2012年,韓寒創立的文藝生活APP“ONE一個”正式上線。在這個移動互聯網萌芽的時代,開設了圖文、閱讀、專欄、連載、問答、音樂、影視、專題等多個板塊的ONE一騎絕塵,成為后續亭東轉型的有力資本之一。

那一年紙媒顯露出衰落跡象,韓寒為“ONE一個”的上線,寫下一篇名為《碎片》的文章,其中他這樣說道:“總得往前走的,正如對于百年前的人來說,那只電話機也是匪夷所思的高科技。正如我們的后代也許也會有這么一個晚上,不得不翻出他們父輩的手機,然后大笑說,這居然叫智能操作系統,真懷念他們那個年代。”

時代的迅速迭代,讓曾經桀驁不馴的韓寒,逐步開始與更世俗的一面聯結。

其中,讓韓寒完成從作家到資本的轉型最重要的伯樂,非路金波莫屬。這個筆名“李尋歡”的初代“網絡文學三駕馬車之一”,從2003年花費5000元購買韓寒《像少年啦飛馳》互聯網漫畫改編權之后,便和韓寒的命運緊緊捆綁在了一起。在此之后,韓寒的圖書出版、商業代言、電影投資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路金波的身影。

2012年6月,他丟掉了李尋歡的筆名,成了書商路金波,創辦了果麥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但他和韓寒之間的故事,并沒有結束。2017年至2019年,韓寒及其名下公司上海有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均為果麥文化前兩大版權采購供應商之一,三年間合計采購金額超過2200萬元。2018年至2020年,果麥文化策劃發行韓寒作品產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27.75萬元、416.39萬元、150.43萬元,占比分別為1.40%、1.08%、0.42%。

而果麥文化前身果麥有限是由董事長路金波與韓寒母親周巧蓉共同出資設立,作為創立股東之一的周曉蓉,目前持有果麥文化3.36%的股份。與此同時,路金波的母親孫妮又持有亭東影業5.93%的股份。

正是這樣的親密關系,使得韓寒拿到了一張電影圈的入門券——韓寒處女作《后會無期》的第二大出品方,正是果麥文化。

也是從這部電影之后,更多新的關系被創造出來。身為電影的投資方和發行方,博納影業在招股書中公示,《后會無期》制片成本為1.3億元,毛利9540.84萬元。其投資回報率近200%。到了《乘風破浪》,票房奇跡還在繼續,韓寒和亭東的潛能再次被證明。

同年9月,博納影業通過授權轉讓老股和增資的方式,投資2.5億元,最終拿下了亭東影業11.25%的股份。同年,韓寒的名字也出現在了博納影業的股東序列之中,直至2022年8月,才正式退股。到了2019年,在《飛馳人生》的“撮合”之下,阿里影業也戰略投資亭東影業。

背負著越來越多新伙伴的期望,韓寒的改變肉眼可見。他越來越頻繁地出入在曾經不屑一顧的場合中:博納影業與萬合天宜出品的《萬萬沒想到》,韓寒作為藝術指導為其站臺推薦,并還在其中客串角色;鄧超導演《分手大師》時,韓寒加入一眾客串大軍,為好友大方叫賣。

而在這一次次地捧場與背書中,新的合作關系誕生。后來,鄧超成了《乘風破浪》的主演,其名下的橙子映像也成為《乘風破浪》出品方之一;以《萬萬沒想到》為起點,萬合天宜和亭東影業成了親密無間的戰友。《揚名立萬》總票房9.23億元,據貓眼專業版測算,該片片方約可分得3.2億元。

在《人生路不熟》的首映禮現場,韓寒為易小星站臺。在臺上,兩人親密無間,韓寒拍拍易小星的肩膀,笑著說了一句,“我是看易老師的作品長大的。”

顯而易見,越來越多的短期的吆喝變成了長遠的投資。如果說,過去的資本看重的是韓寒個人IP的影響力,那么現在亭東影業交出的成績單,已經明明白白告訴了所有人:從作家到導演,再到商人,韓寒已經徹底完成了身份的轉變。

03 韓寒向左,郭敬明向右

城頭變換大王旗,韓寒終究是走進了更大的江湖。

韓寒和亭東還在繼續“出征”。在其影片儲備庫中,越來越多新的題材開始出現。比如已經殺青的喜劇懸疑片《玩火》,預備于今年暑期檔上映的青春片《念念相忘》——這也是亭東成立后,第一部IP改編電影。

2016年4月,韓寒將ONE APP合并入亭東影業;2017年1月,主攻非虛擬文學“ONE實驗室”成立;2019年8月,ONE一個工作室發出“故事大爆炸”征文大賽,以ONE一個APP為主要陣地,聯合果麥、磨鐵等出版機構以及阿里、萬達、愛奇藝等多家影視公司,以作品出版及影視孵化為最終目標。

這些頻繁的動作,皆指向了同一個目標:韓寒試圖將其作為亭東影業重要的內容生產和IP儲備平臺,構建更為完整的產業鏈。優點在于,基本省去了前期和后期漫長的鏈條——找優秀的作者去寫,依靠韓寒的影響力,在前期儲備了足夠的流量后,便可以等著隔壁的制片敲門了。

但作家和編劇角色的天然鴻溝,以及韓寒對團隊寄以更復雜的期望,都讓雙方的蜜月期難以為繼。時至今日,改編自張皓宸《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的《念念相忘》,仍是韓寒和亭東布局IP產業鏈多年后的獨苗。

相對而言,亭東的商業化探索,更多仍集中在原創領域。國家電影局的備案顯示,亭東影業今年還立項了現實題材《人生皮囊》和科幻片《駕駛一顆流星》。亭東的野心更大了,也更保守了。曾經說著反感“先得找到一個類型,再去想這個演員多少票房”的韓寒,在離開導演椅兩年后,正式備案了《飛馳人生2》。

《飛馳人生》是韓寒導演列表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也是韓寒作品中口碑相對穩定的作品。基于成熟IP,拍攝新的作品,目的無外乎降低影視行業的風險,在不確定中尋找并提升確定性。

在韓寒馳騁在資本市場之際,郭敬明也在試圖重回影視行業。3月,他執導的第一部網劇《云之羽》殺青。整個拍攝和營銷依舊充滿了典型了“郭敬明味”,他讓演員們減肥塑型的消息登上熱搜,“郭敬明減肥訓練營”聲名在外;他在微博發聲情并茂的小作文,記錄演員帶給他的感動,拔高觀眾的期待值。

只是,這些故事僅僅局限在了郭敬明的個人微博中。在《云之羽》官微發布的殺青海報和微博中,郭敬明的名字消失不見。只有由郭敬明百分百持股的最世文化的身影,出現在了聯合出品的名單中,顯示著這部劇與郭敬明的聯系。

兩個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但卻在一個地方交匯。不論是電影市場還是電視市場,不論是否還想要坐到導演椅上,在新的分水嶺、新的議題面前,兩人都在尋求更加安全的道路。

顯而易見,這是一個全新的戰場。而曾經桀驁不馴的一代人,終究選擇了退守幕后,與商業世界和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韓寒

  • 垂直向上,自由進階 韓寒、許巍亮相陽朔,助陣2024始祖鳥國際攀巖山地課堂開
  • 2024始祖鳥國際攀巖山地課堂開幕,韓寒、許巍亮相陽朔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這個五一檔,韓寒贏麻了

商人韓寒,帝國崛起。

文|新熵 石榴

編輯|月見

如果不是這個五一檔,大概很多人已經想不起韓寒了。

他在大眾腦海中的形象,被定格在2022年春節檔《四海》的見面會“四海歌會”上。那時,他穿著毛衣,把頭發剪成圓寸,戴著黑框眼鏡,站在舞臺最左側,賣力地和曾經合作過的演員們合唱,為即將在春節檔上映的《四海》宣傳。

那是韓寒的第四部電影,也是他闖入電影市場的第八年。在過去的八年里,市場一次次驗證著韓寒的百發百中,以至于人們堅定地相信,《四海》會繼續這場票房神話。但原本被期望的狂飆未能出現,《四海》臨門一腳剎車,踩碎了大眾對于韓寒的期待與偏愛。自此,他從公開活動中絕跡,停止在一切社交媒體上發聲,仿佛一夜消失。

直到這次五一檔。《長空之王》《人生路不熟》兩部電影你追我趕,“誰會是贏家”的猜謎游戲貫穿整個五一檔。

但如果目光放在它們身后,或許會發現,真正的贏家早已注定。無論是主旋律片《長空之王》還是喜劇片《人生路不熟》,它們的第一出品方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亭東影業。

2015年,《后會無期》上映一年后,韓寒在上海成立亭東影業。彼時,一心進軍電影市場的韓寒,相比于加入大公司,自立門戶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但誰也沒料到,這個帶著“韓寒制造”標簽誕生的公司,會走到如今的地步。過去,韓寒的光芒遮蓋了亭東影業的“偉績”,直至他的個人IP逐漸失效,人們才意識到,電影在大銀幕上的命運塵埃落定,但屬于韓寒的故事并沒有終結。

韓寒和亭東影業逐漸完成“去韓寒化”的布局,依靠著曾經積累下的人脈和資源,建立起一個更大的商業帝國。

01 “贏家”韓寒

這個五一檔,是疫情以來難得能夠配上“市場最擠”這個稱號的檔期。盡管與過往相比,五一檔的整體基調依舊冷清,但復蘇信號的到來,還是讓大干一場的期盼,在全行業悄然萌動。

曾經撤檔的影片重新上映了,蓄勢待發已久的影片也終于能撒開手宣傳了,甚至期待的多元市場也終于出現了,青春、笑鬧、熱血,愛恨鮮明的角色,你死我活的爭斗,在這個假期頻繁閃現。

在過去這些年里,亭東共出品12部電影,其中,由韓寒主導的僅為3部。在其余的9部電影中,既有充滿奇幻氣息的《萬萬沒想到》《解憂雜貨店》《陽光劫匪》,也有懸疑電影《殺破狼·貪狼》,2018年的跨年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出品方序列,也有亭東影業的身影。但在這些電影中,亭東更多跟隨在萬達影業、博納影業、勞雷影業等老牌公司身后,投資占比并不大。

直至2021年《揚名立萬》開始,亭東影業的身影,才逐漸開始在第一、二出品方的位置出現。但毋庸置疑的是,之前多年跟在大佬身后喝湯的亭東,已經積累了足夠多的資本,能夠支撐其在電影市場馳騁。

而這些電影,不論是風格還是題材,已經很難和韓寒聯系到一起了。

也許還有人記得,《后會無期》上映時引發的震動。2014年7月,《后會無期》上映前,韓寒在微博上發布了電影宣傳語:“聽過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合作伙伴覺得這句話太過“灰暗”,并極力勸他換掉,韓寒沒聽。但該條微博發出后,一天之內就獲得了16萬轉發,12萬點贊以及3萬評論,“依然體”爆紅于網絡。

這種一意孤行,幾乎貫穿在韓寒的導演生涯中。四部電影,編、導幾乎都由韓寒一手把控。一個行業內眾所周知的事情是,在韓寒劇組,不開劇本會,大家的意見僅僅局限在視聽上。

某種程度上,在他看來,其他創作者的風格手法很難融入自己的風格,“如果有幾句臺詞是其他人寫的,演員一張嘴我就知道那不是我寫的話。”這讓韓寒電影的風格幾乎貫穿始終:荒誕、反叛、少年又蒼涼。

那一年,韓寒對迎合觀眾和資本表現得不屑一顧,“這個電影故事本身,當你看完以后,你會發現它對所謂商業的零迎合,但是我相信這種零迎合也可以獲得一些東西。因為我不需要迎合那些觀眾,我來這里是拍電影的,不是來拍馬屁的,我既不是來拍發行方、投資方馬屁,我也不是來拍觀眾馬屁。”

有驚人的票房做支撐,韓寒有孤行己見的資本。2014年,《后會無期》6.29億;2017年,《乘風破浪》10.46億;2019年,《飛馳人生》17.28億。那是韓寒風光無限的時期。與之相對的,是與之齊名的郭敬明開始進入衰落期。2016年,電影《爵跡》上映,只收獲了3.82億票房,難以覆蓋成本。曾經《小時代》的奇跡一去不回,郭敬明的時代也正逐步逝去。

人們對比的兩人的軌跡,感嘆著命運無常,卻不知道,郭敬明的衰落已經對市場提出了警醒:當時代大潮洶涌而來之時,沒人能夠幸免其中,只是時間早晚而已。

到了2022年春節檔《四海》上映,曾經埋下的雷終于爆發。豆瓣的高贊評論這樣寫道:“我們不是煩這部電影,而是煩40歲的韓寒還在用他20歲時的套路闡述青春。可放在現在他的講法已經過時了。”

互聯網從不打烊。韓寒依舊是那個韓寒,但觀眾已經不再是無條件為其買單的那批觀眾。不過,在去韓寒化這件事上,亭東影業已經得心應手。

02 韓寒闖入新戰場

適時瞄準新的航向,這絕不是韓寒和亭東影業的突發奇想。

2018年,在接受自媒體“一條”采訪時,韓寒罕見地顯露了一絲反省,“自我表達是非常奢侈的東西,人不能一方面自我表達,一方面怨市場不懂你的自我表達,這太自私了……我希望和我合作的人不要虧錢,我覺得優秀的創作者從他誕生的第一秒,就應該是個商人。”

韓寒會發出這樣的感嘆,絕不僅僅只是為了市場作出妥協時的無奈,更是在個人IP逐漸失效的時代下的必然選擇。或者可以說,從更早一些開始,韓寒就已經表達了對于個人IP失效的擔憂。

2012年,韓寒創立的文藝生活APP“ONE一個”正式上線。在這個移動互聯網萌芽的時代,開設了圖文、閱讀、專欄、連載、問答、音樂、影視、專題等多個板塊的ONE一騎絕塵,成為后續亭東轉型的有力資本之一。

那一年紙媒顯露出衰落跡象,韓寒為“ONE一個”的上線,寫下一篇名為《碎片》的文章,其中他這樣說道:“總得往前走的,正如對于百年前的人來說,那只電話機也是匪夷所思的高科技。正如我們的后代也許也會有這么一個晚上,不得不翻出他們父輩的手機,然后大笑說,這居然叫智能操作系統,真懷念他們那個年代。”

時代的迅速迭代,讓曾經桀驁不馴的韓寒,逐步開始與更世俗的一面聯結。

其中,讓韓寒完成從作家到資本的轉型最重要的伯樂,非路金波莫屬。這個筆名“李尋歡”的初代“網絡文學三駕馬車之一”,從2003年花費5000元購買韓寒《像少年啦飛馳》互聯網漫畫改編權之后,便和韓寒的命運緊緊捆綁在了一起。在此之后,韓寒的圖書出版、商業代言、電影投資等方面,都可以看到路金波的身影。

2012年6月,他丟掉了李尋歡的筆名,成了書商路金波,創辦了果麥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但他和韓寒之間的故事,并沒有結束。2017年至2019年,韓寒及其名下公司上海有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均為果麥文化前兩大版權采購供應商之一,三年間合計采購金額超過2200萬元。2018年至2020年,果麥文化策劃發行韓寒作品產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27.75萬元、416.39萬元、150.43萬元,占比分別為1.40%、1.08%、0.42%。

而果麥文化前身果麥有限是由董事長路金波與韓寒母親周巧蓉共同出資設立,作為創立股東之一的周曉蓉,目前持有果麥文化3.36%的股份。與此同時,路金波的母親孫妮又持有亭東影業5.93%的股份。

正是這樣的親密關系,使得韓寒拿到了一張電影圈的入門券——韓寒處女作《后會無期》的第二大出品方,正是果麥文化。

也是從這部電影之后,更多新的關系被創造出來。身為電影的投資方和發行方,博納影業在招股書中公示,《后會無期》制片成本為1.3億元,毛利9540.84萬元。其投資回報率近200%。到了《乘風破浪》,票房奇跡還在繼續,韓寒和亭東的潛能再次被證明。

同年9月,博納影業通過授權轉讓老股和增資的方式,投資2.5億元,最終拿下了亭東影業11.25%的股份。同年,韓寒的名字也出現在了博納影業的股東序列之中,直至2022年8月,才正式退股。到了2019年,在《飛馳人生》的“撮合”之下,阿里影業也戰略投資亭東影業。

背負著越來越多新伙伴的期望,韓寒的改變肉眼可見。他越來越頻繁地出入在曾經不屑一顧的場合中:博納影業與萬合天宜出品的《萬萬沒想到》,韓寒作為藝術指導為其站臺推薦,并還在其中客串角色;鄧超導演《分手大師》時,韓寒加入一眾客串大軍,為好友大方叫賣。

而在這一次次地捧場與背書中,新的合作關系誕生。后來,鄧超成了《乘風破浪》的主演,其名下的橙子映像也成為《乘風破浪》出品方之一;以《萬萬沒想到》為起點,萬合天宜和亭東影業成了親密無間的戰友。《揚名立萬》總票房9.23億元,據貓眼專業版測算,該片片方約可分得3.2億元。

在《人生路不熟》的首映禮現場,韓寒為易小星站臺。在臺上,兩人親密無間,韓寒拍拍易小星的肩膀,笑著說了一句,“我是看易老師的作品長大的。”

顯而易見,越來越多的短期的吆喝變成了長遠的投資。如果說,過去的資本看重的是韓寒個人IP的影響力,那么現在亭東影業交出的成績單,已經明明白白告訴了所有人:從作家到導演,再到商人,韓寒已經徹底完成了身份的轉變。

03 韓寒向左,郭敬明向右

城頭變換大王旗,韓寒終究是走進了更大的江湖。

韓寒和亭東還在繼續“出征”。在其影片儲備庫中,越來越多新的題材開始出現。比如已經殺青的喜劇懸疑片《玩火》,預備于今年暑期檔上映的青春片《念念相忘》——這也是亭東成立后,第一部IP改編電影。

2016年4月,韓寒將ONE APP合并入亭東影業;2017年1月,主攻非虛擬文學“ONE實驗室”成立;2019年8月,ONE一個工作室發出“故事大爆炸”征文大賽,以ONE一個APP為主要陣地,聯合果麥、磨鐵等出版機構以及阿里、萬達、愛奇藝等多家影視公司,以作品出版及影視孵化為最終目標。

這些頻繁的動作,皆指向了同一個目標:韓寒試圖將其作為亭東影業重要的內容生產和IP儲備平臺,構建更為完整的產業鏈。優點在于,基本省去了前期和后期漫長的鏈條——找優秀的作者去寫,依靠韓寒的影響力,在前期儲備了足夠的流量后,便可以等著隔壁的制片敲門了。

但作家和編劇角色的天然鴻溝,以及韓寒對團隊寄以更復雜的期望,都讓雙方的蜜月期難以為繼。時至今日,改編自張皓宸《我與世界只差一個你》的《念念相忘》,仍是韓寒和亭東布局IP產業鏈多年后的獨苗。

相對而言,亭東的商業化探索,更多仍集中在原創領域。國家電影局的備案顯示,亭東影業今年還立項了現實題材《人生皮囊》和科幻片《駕駛一顆流星》。亭東的野心更大了,也更保守了。曾經說著反感“先得找到一個類型,再去想這個演員多少票房”的韓寒,在離開導演椅兩年后,正式備案了《飛馳人生2》。

《飛馳人生》是韓寒導演列表中票房最高的一部,也是韓寒作品中口碑相對穩定的作品。基于成熟IP,拍攝新的作品,目的無外乎降低影視行業的風險,在不確定中尋找并提升確定性。

在韓寒馳騁在資本市場之際,郭敬明也在試圖重回影視行業。3月,他執導的第一部網劇《云之羽》殺青。整個拍攝和營銷依舊充滿了典型了“郭敬明味”,他讓演員們減肥塑型的消息登上熱搜,“郭敬明減肥訓練營”聲名在外;他在微博發聲情并茂的小作文,記錄演員帶給他的感動,拔高觀眾的期待值。

只是,這些故事僅僅局限在了郭敬明的個人微博中。在《云之羽》官微發布的殺青海報和微博中,郭敬明的名字消失不見。只有由郭敬明百分百持股的最世文化的身影,出現在了聯合出品的名單中,顯示著這部劇與郭敬明的聯系。

兩個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但卻在一個地方交匯。不論是電影市場還是電視市場,不論是否還想要坐到導演椅上,在新的分水嶺、新的議題面前,兩人都在尋求更加安全的道路。

顯而易見,這是一個全新的戰場。而曾經桀驁不馴的一代人,終究選擇了退守幕后,與商業世界和解。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浦县| 古浪县| 依安县| 阳原县| 嘉义县| 宁乡县| 东阳市| 鹤峰县| 芜湖县| 临邑县| 宝山区| 黄冈市| 奉化市| 枣庄市| 阿拉善右旗| 阿克陶县| 华宁县| 武隆县| 松潘县| 调兵山市| 二手房| 宝山区| 手机| 静乐县| 通化县| 晋宁县| 哈密市| 孝义市| 江孜县| 漠河县| 广汉市| 林州市| 柏乡县| 南华县| 自贡市| 扶风县| 土默特左旗| 深州市| 武义县| 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