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略財經
自去年ChatGPT問世以來,AI技術的進展已經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技術的發展在提升社會生產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和潛在的風險因素。
近日,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分校的團隊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出一種解碼器,可將大腦活動轉化為連續的文本流,AI首次可以通過非侵入式的方法學會“讀心術”。
根據這項發表在《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上的實驗結果,GPT人工智能大模型感知語音的準確率可高達82%,令人驚嘆。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技術的風險以及如何對此加以監管,成為越來越受關注的話題。
就連一生從事神經網絡學術研究的圖靈獎得主、有“AI教父”之稱的計算機科學家杰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近日也對人工智能的發展產生了新的思考。為了警告AI技術潛在的風險而又免于利益沖突,辛頓本周公開宣布,他已離開工作了十余年的谷歌,轉而成為AI技術的“吹哨人”。
辛頓表示:“我現在傾向于認為,我們正在創造的數字智能與生物智能非常不同。”
類似于ChatGPT這樣的聊天機器人正在對各行各業形成顛覆性的效應。這種聊天機器人基于AI大模型,能夠迅速地學習知識。事實上,在某些方面,它們的能力已經超越了人類。
“如果我有1000個這樣的數字代理(AI agent),那么每當一個代理學習如何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其他所有的代理也都會立即知道,生物智能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的。”辛頓解釋道,“因此,相同數字代理的集合可以獲得比任何單個生物智能都多得多的知識,這就是為什么GPT-4比任何人都知道的多。”
而曾擔任OpenAI安全研究員保羅·克里斯蒂亞諾也發出警告,提醒人們人工智能可能最終會導致人類終結。據悉,保羅·克里斯蒂亞諾在一個播客節目中說道:“我認為人工智能取代人類的可能性大約為10-20%,我們需要非常嚴肅地對待這個問題。”他認為,AI消滅人類的最可能方式是將日常生活中部署的所有AI聯合起來,而不是突然消滅人類。人類的終結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事件,而是人工智能逐漸地崛起,其通過AI控制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等科技領域逐漸毀滅人類。不要覺得這是危言聳聽,當AI超越人類智商閾值時,這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說這些都是對未來的擔憂,那么AI在現在已經造成一些實質上的沖擊。OpenAI公司3月曾發布一篇論文,預言美國80%的工作都會受到AI的影響。根據高盛的預測,生成式AI會導致勞動力市場受到重大沖擊,使全球3億個工作崗位實現自動化,并且美國7%的工作崗位將被AI取代。
AI大模型的能力已經開始改變一些行業,并對企業業務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尤其是在教育行業,AI的影響體現在企業的財報中。
5月2日,總部位于美國加州的在線教育公司齊格(Chegg)股價暴跌50%。該公司CEO丹?羅森斯維格(Dan Rosensweig)在與分析師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們現在開始相信ChatGPT正在對我們的新客戶增長率產生影響。”
這一警告也令其他公司感到不安,英國教育上市公司培生當天股價下跌15%,語言學習平臺多鄰國(Duolingo)股價下跌10%。
為了應對ChatGPT帶來的挑戰,上個月,Chegg基于AI大模型推出了一個叫做CheggMate的應用程序,學生能夠通過與AI交談來訪問量身定制的內容。
由于擔心“AI會讓學生作弊”,全球的一些高校已經禁止了ChatGPT在校園里的使用。而一些企業出于對安全隱私的保護,也禁止員工使用ChatGPT等生成式AI工具。
最近幾個月,包括高盛在內的大公司都已禁止或限制使用生成人工智能AI平臺。最新加入的是三星電子。三星電子周二表示,在一份內部文件中指出生成式AI技術的“濫用案例”后,它已禁止部分員工使用ChatGPT等AI工具。
三星稱正在努力尋求確保員工在安全環境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的方法,但在這些措施準備就緒之前,暫時禁止在公司擁有的計算機上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
而且,生成式AI的出現已經讓網絡充斥著真假難辨的內容。反虛假信息機構NewsGuard近日的一項調查,更是有了驚人的發現。統計顯示,該機構監測到的偽裝成“記者”的聊天機器人竟然運行著近50個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農場”。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網站大量生產與政治、健康、環境、金融和技術相關的內容,生成速度驚人,并充斥著商業廣告。
Newsguard的研究人員表示:“有些’記者’每天發表數百篇文章,一些內容充斥著虛假敘述,并且幾乎所有的內容都以乏味的語言和重復的短語為特征,這是人工智能的標志。”
網絡空間的混亂引發了業內對人工智能風險的激辯,批評人士認為,大型科技公司爭相開展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產品開發活動,“這是在與危險賽跑”。
特斯拉CEO馬斯克多次重申,應該對人工智能保持謹慎。他呼吁政府進行監管,因為人工智能可能對公眾構成威脅。
谷歌CEO皮查伊也表示,所有公司的產品都將受到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影響,社會需要為已經推出的技術做好準備。但他表示:“我們的適應速度與技術發展的速度相比,似乎還不太匹配。”
各國監管機構也早已坐不住了。白宮官員近日向美國科技公司發出邀請,希望與行業企業領導者共同探討針對人工智能的監管問題。參加的科技公司包括谷歌、微軟和OpenAI等公司高管。美國總統拜登稱,希望科技公司在向公眾提供產品之前必須確保其產品安全。
歐洲消費者組織(BEUC)也呼吁歐盟消費者保護機構關注人工智能對消費者的潛在危害。上個月,歐洲數據保護委員會已經成立了一個專門針對ChatGPT的工作組,并朝著制定人工智能隱私規則的共同政策邁出的重要一步。
歐盟立法者還在討論如何引入歐盟人工智能法案,并且生成式AI(AIGC)成為最受關注的內容之一。歐盟委員會將于5月11日對相關協議進行投票,如果通過,將進入下一階段的三方談判,屆時歐盟成員國將與歐盟委員會以及歐洲議會就談判內容進行辯論。
保羅·克里斯蒂亞諾也成立了新非營利組織Alignment Research Center致力于人工智能對齊的概念,即讓機器的動機與人類的動機保持一致。該概念早在2018年就被廣泛定義,并被認為對于防止人工智能毀滅人類的可能性至關重要。
專家認為,從國家的層面來講,要加快AI相關領域的立法,特別在金融、安全、健康等領域嚴格監管,厘清AI的設計者、使用者、內容生成者的權責關系,完善AI決策的問責機制,保護大眾合法權益;而從社會層面來講,應加強AI技術的監管,推進AI研發者遵守倫理準則與規范AI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