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預計將達到1158萬人,畢業生就業情況廣受社會關注。近期,隨著畢業季臨近,大學生就業話題頻繁受到社會關注。不少年輕人崇尚輕體力勞動和慢就業,從職場退守家庭成為全職兒女。這既反映出當今社會對于就業的多元觀點,也反映出疫情放開之后就業市場的起伏。
疫情開放之后的首個春招季,智聯招聘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之間發起調研,發布《2023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圍繞就業去向、就業期待、求職進展等維度,反映高校學子的就業現狀。
報告顯示,經歷疫情三年,“求穩”仍是大學生就業的首選因素,單位就業比例上升,自由職業比例下降,國企成為了香餑餑。今年3月中旬至4月中旬面向應屆畢業生的問卷調研顯示,2023屆畢業生選擇單位就業的比例從去年的50.4%上升到57.6%,選擇自由職業的比例從去年的18.6%下降到13.2%。
畢業生的就業偏好進一步反映出“求穩”的傾向。從偏好的企業類型看,國企仍是畢業生首選,占比46.7%,較去年上升2.3個百分點,且連續三年呈上升態勢。選擇民營企業的占比為12.6%,較去年下降4.8個百分點,連續三年呈下降態勢。在經濟恢復期,高校畢業生對經濟形勢的感知越來越明顯,求穩心態有增無減,擇業意向的集中度有明顯趨同,國企仍為首選。
然而從整體來看,今年春招形勢整體向好,疫情放開后,春季畢業生求職行為活躍,大學生簽約率較之去年同期有所上升。受疫情影響,2023屆畢業生在去年上半年和接近年底時求職比例較低,但在秋招季和春招季,求職比例明顯高于2022屆。
尤其是疫情放開后,2023屆畢業生快速行動,1月、2月開始求職的比例分別較去年高2.5個、4.5個百分點。截至調研,僅2.8%畢業生還未開始求職,較去年低1個百分點。平臺數據顯示,今年3月,應屆生人均投遞21次,比去年同期多3次。可見疫情放開后,畢業生的求職行為非常積極。
2023年春招季過半,智聯招聘調研數據顯示,截至4月中旬,在有求職計劃的應屆畢業生中,50.4%已收獲offer,較去年提升3.7個百分點,去年春招季疫情相對嚴重,許多企事業單位春招工作出現暫停或延后,畢業生求職進展受阻。而今年疫情放開企業招聘進程恢復,畢業生求職行為非常積極,因此offer 獲得率有提升。
從畢業生的期望就業行業來看,互聯網IT熱度依舊。值得注意的是,后疫情時代制造業開始受到大學生青睞。2023屆畢業生期望去IT/通信/電子/互聯網的比例為25%,較去年小幅回升0.9個百分點,與21年基本持平;汽車/生產/加工/制造的占比為8.1%,較去年上升2個百分點。與此相反,房地產/建筑、教培行業占比進一步收縮,分別為5.2%、5.5%,連續三年呈下降態勢。
報告認為,2022年起互聯網行業持續盤整,行業發展放緩,進入降本增效階段,但其在行業規模、薪資待遇、工作模式等方面仍有明顯優勢,因此應屆生對互聯網偏好依舊。此外,國家倡導制造業要向高端邁進,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在政策扶持下,畢業生對汽車/生產/加工/制造的偏好也有明顯提升。
整體來看,2023屆求職畢業生對經濟及就業形勢有更清晰的認知。疫情放開后,畢業生求職積極性顯著增加。隨著畢業季的臨近,仍未有明確就業去向的應屆畢業生,應在求職規劃的指引下,通過可視化求職等方式,積極的尋求更多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