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新能源勢力掀起上市潮,萬億賽道催生新場景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新能源勢力掀起上市潮,萬億賽道催生新場景

2023,將是新能源企業自證的一年。

圖片來源:pexels-Mike Bird

文|產業科技Pro

2022年,是新能源市場換擋加速、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一方面,新能源產業鏈相關企業經歷了前兩年的估值飆升,理應進行價值調整,重返穩定增長的基本面。另一方面,多數新能源企業都實現了業績突破,印證新能源市場的無限潛力,也為接下來的業務升級、蓄勢成長埋下伏筆。

調整是為了更好地出發。展望未來,新能源產業鏈依然是非線性增長的核心賽道,伴隨行業分工細化,各垂直領域價值充分釋放,圍繞新能源汽車、儲能、光伏、風電、充換電等新能源分支的優質資產,將在“雙碳”戰略前景中備受資本青睞。

更宏大的解讀是,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增長,與常規的化石能源供應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經濟社會發展迎來綠色低碳轉型,資本必然會催熟新能源產業鏈賽道,為新能源企業扎堆上市,尋求融資提供了巨大空間和可能。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項目投資金額高達9.2萬億,光伏、風電、鋰電、新能源汽車、充換電領域10余家新能源概念企業陸續登陸資本市場,首發募資超300億元。

上市的新能源企業集中在產業鏈的資源端、應用端和技術端。具體來看,資源端包括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換化石燃料供能,應用端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電力設備替換熱機與燃油燃氣設施,以及連接資源與應用的儲能、充換電技術。

特別是當電動汽車的趨勢確立,以充電站為支點,在傳統的充電樁制造運營之外,也催生了光儲充一體化、虛擬電廠等充換電產業上下游新型商業模式,加速風電、光伏、儲能與電網的深度融合、一體運營。部分頭部企業正在這些新場景中摸索建立新能力,企圖建立更具智能化和高效率的生態壁壘。

在上市熱潮的帶動下,蓄勢待發的萬億級新能源賽道有望迎來百花齊放、充分競爭的新格局。

光伏、風電得勢

回顧2022新能源資本軌跡,以光伏和風電為代表的上游能源賽道,依然是資本押注的重點。與此同時,光伏企業的賺錢效應明顯,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產業上游分支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從二級市場情況看,2022年龍源電力(001289.SZ)、晶科能源(688223.SH)、三一重能(688349.SH)、昱能科技(688348.SH)等風能及光能相關企業上市進程加速。2022年伊始,全球第一大風電運營商龍源電力、全球光伏龍頭企業晶科能源分別于1月24日與1月26日登錄A股,敲響了新能源概念企業的新年期盼,也吹響了登陸國內外資本市場的上市號角。

兩家企業在各自細分賽道均為市場龍頭,龍源電力曾于2009年在港交所上市,此次系首單H股新能源發電央企回歸A股,身負“中國新能源第一股”美譽,2022年累計完成發電量7063.3萬兆瓦時,同比增長11.61%。其中,風電增長13.66%,其他可再生能源增長44.87%。

晶科能源則是A股第三家美股分拆子公司成功上市的企業,共募集資金100億元,是世界光伏產業的先行者,共擁有12個全球化生產基地,產品服務于160余個國家和地區。

風電整機廠商三一重能、微型逆變器供應商昱能科技等成功登陸A股市場,彩虹新能源、潤陽新能源、古瑞瓦特、時創能源、美科股份、艾能聚六家企業成功過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產業鏈效率增加、成本快速降低,光伏產業在2022年保持高速增長,重回關注效率和技術的賽道,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電站等環節的賺錢效應持續凸顯。

據業績預告,晶科能源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6.6億元到29.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15.19億元到18.19億元,同比增長133.05%到159.33%。

在政策、產業、企業等多方合力下,風能、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產業有望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根據國家能源局設立的目標,2023年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4.9億千瓦、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4.3億千瓦,兩者累計裝機達9.2億千瓦,其中新增裝機將達1.6億千瓦,同比增長超過33%。

出于看好行業整體發展趨勢等因素考量,上市以后,多家新能源概念企業傳出增資擴產消息,在上市募集資金的加持下,迅速擴張產能建立行業地位成為行業首選。

三一重能稱,與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人民政府簽訂招商引資協議,大兆瓦智能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計劃總投資90億元,推動公司在新能源發電制氫制氨的產業布局;晶科能源表示,后續尖山二期11GW和合肥二期8GW電池產能已在建設中,以保持公司在N型技術領域的領先性。

競逐鋰電賽道

作為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新能源汽車持續提速,帶動鋰電池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我國迄今連續五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消費市場,形成涵蓋基礎材料、電芯單體、電池系統、制造裝備的鋰電池產業鏈。

當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續航能力和充電速度要求提升,充電難、充電慢矛盾就變得更加突出,超級快充動力電池及相關快充技術的市場空間被打開。華創證券預測,2023年~2025年國內800V高壓快充行業復合增速有望超過70%,2025年和2030年800V高壓快充行業市場規模有望分別達到324億、878億元。

面對日益增長的動儲電池需求,國內鋰電市場資本浪潮翻滾。投融資方面,根據IT桔子數據,截至2022年12月6日,我國鋰電池領域共發生投融資事件56起,投融資金額共217.42億元。鋰電行業正處于投融資上升期。

IPO方面,2022年以來,瑞泰新材(301238.SZ)、華盛鋰電(688353.SH)、天力鋰能(301152.SZ)、萬潤新能(688275.SH)、紫建電子(301121.SZ)、帕瓦股份(688184.SH)六家鋰電池概念企業上市,蜂巢能源、瑞浦蘭鈞、金晟新能源沖刺資本市場。

受益于下游電池企業的需求大幅增長,鋰電池上市企業產品出貨量和產能提升,持續加碼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工作,提前做好技術儲備和布局。

其中,天力鋰能產品主要應用于電動自行車及電動工具等小動力鋰電池領域,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39億元,同比增長75.93%。在布局產業鏈的同時,也在進一步布局廢舊電池回收業務。

同為鋰電板塊新上市公司,帕瓦股份從事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45億元至1.6億元,同比預增73.83%至91.81%。在多晶型NCM811高鎳產品批量出貨基礎上,積極布局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并獲得相關專利。

充電服務升維

2022年,處于持續增長的不只有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鋰電,還有充換電服務。面對汽車產業從油到電的歷史性切換,國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市場存在不小缺口。

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310萬輛。據能鏈智電(NASDAQ:NAAS)副總裁于翔介紹,2030年預計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有望達到1.45億輛,市場至少還需要2600萬臺公共充電樁。

在充電樁新基建、儲能、虛擬電廠、新型電力系統等領域的政策驅動下,充電樁行業乘上新能源東風,前景廣闊。2022年8月,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發文,提出按照“樁站先行、以供促需,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廣泛覆蓋、適度超前,通用開放、智能高效”的原則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就二級市場情況而言,A股中的充電樁概念股有科士達(002518.SZ)、協鑫能科(002015.SZ)、芯能科技(603105.SH)等新能源企業,在疫情反復的情況下,充電樁概念股依然取得了不錯的利潤凈值。其中,科士達2022年業績預增,歸母凈利潤6億至7億,同比上升61%至88%;芯能科技去年業績同樣預增,凈利潤增幅54.53%至72.71%。

與此同時,充電概念股在2022年也迎來了新成員。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基礎設施,2019年起投身充電服務行業的能鏈智電(NAAS.US),于2022年6月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

針對充電樁行業公樁和專用樁為主、供給端分散的市場痛點,能鏈智電扮演起“連接器”的角色,為充電樁制造商、運營商、主機廠、其他行業合作伙伴及電動汽車車主,提供線上、線下充電行業解決方案及非電增值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能源產業鏈數字化程度加深,能源端、儲能端、充電端和用電端一體化進程加快,主營充電業務的新能源企業生態逐漸升維,由單一的充電服務向光儲充一體化以及更高階的虛擬電廠等新場景延伸。

例如,科士達除了布局充電樁業務,還著手拓展光伏、儲能等業務。2019年科士達與寧德時代合資成立寧德時代科士達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儲能、充電樁、光儲充一體化等相關業務。

隸屬于能鏈控股的能鏈智電一方面借助集團生態優勢,打通新能源充電服務全鏈路;另一方面聚焦新型電力系統等應用場景,自上市后在虛擬電廠、光儲充一體化等新商業模式方面持續落地。

此外,能鏈智電也在積極拓展目的地場景的補能業務。能鏈智電與住宿產業互聯網平臺訂單來了成立合資公司——智電來了。雙方以民宿為核心場景,開展目的地充電場站建設和充電服務業務,推動新能源電動汽車長途旅行。

智電來了將為合作民宿提供從充電樁選址、設備采購、EPC工程到運營管理、保養維修等在內的一站式服務,并聯合戰略合作伙伴快電,為新能源車主提供一鍵找好樁、一鍵充電、一鍵支付等便捷服務,滿足新能源車主在旅游目的地就近充電、隨停隨充的需求。

在近期的慕尼黑上海電子展中,能鏈智電不僅展示了多種充電樁產品,還重要展示了自主研發的自動充電機器人。該充電機器人匯集深度學習、V2X、SLAM等多項技術,車主只需在手機端一鍵下單,充電機器人會完成自動尋車、精準停靠、機械臂自動插槍充電、自動駛離、自動歸位補能等一系列功能。

全面的業務布局讓能鏈智電實現了自身業績持續增長。根據最新披露的財報顯示,2022年,能鏈智電實現凈收入9320萬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179%。總充電量達到27.53億度,同比增長116%。服務充電運營商1581家,連接超5萬個充電站、51.5萬把充電槍。能鏈智電預估,2023財年凈收入將在5億元人民幣至6億元人民幣,同比翻5.4到6.4倍。

“展望未來,身處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我們希望依托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和行業卡位,抓住能源變革的歷史性機遇,與合作伙伴共同推動交通碳減排,助力雙碳目標實現。”能鏈智電創始人、CEO王陽表示。

在中金發布的一則關于充電服務研報中,其認為充電行業在建樁主力轉變、風光并網增加、峰谷價差拉大的背景下,全鏈路、光儲充、虛擬電廠等新興商業模式將成為未來市場主流。由此可見,能鏈智電、科士達等頭部企業踩準了新能源發展趨勢。

受益于政策紅利和市場機遇,新能源產業潛力無限且足夠廣闊,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新能源賽道景氣度不斷提升,把握技術、產品、業務、資本等主動權的企業,更有可能從萬億級新能源市場中分走一杯羹。

2023,將是新能源企業自證的一年。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新能源勢力掀起上市潮,萬億賽道催生新場景

2023,將是新能源企業自證的一年。

圖片來源:pexels-Mike Bird

文|產業科技Pro

2022年,是新能源市場換擋加速、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一方面,新能源產業鏈相關企業經歷了前兩年的估值飆升,理應進行價值調整,重返穩定增長的基本面。另一方面,多數新能源企業都實現了業績突破,印證新能源市場的無限潛力,也為接下來的業務升級、蓄勢成長埋下伏筆。

調整是為了更好地出發。展望未來,新能源產業鏈依然是非線性增長的核心賽道,伴隨行業分工細化,各垂直領域價值充分釋放,圍繞新能源汽車、儲能、光伏、風電、充換電等新能源分支的優質資產,將在“雙碳”戰略前景中備受資本青睞。

更宏大的解讀是,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能源消費總量持續增長,與常規的化石能源供應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經濟社會發展迎來綠色低碳轉型,資本必然會催熟新能源產業鏈賽道,為新能源企業扎堆上市,尋求融資提供了巨大空間和可能。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新能源項目投資金額高達9.2萬億,光伏、風電、鋰電、新能源汽車、充換電領域10余家新能源概念企業陸續登陸資本市場,首發募資超300億元。

上市的新能源企業集中在產業鏈的資源端、應用端和技術端。具體來看,資源端包括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替換化石燃料供能,應用端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電力設備替換熱機與燃油燃氣設施,以及連接資源與應用的儲能、充換電技術。

特別是當電動汽車的趨勢確立,以充電站為支點,在傳統的充電樁制造運營之外,也催生了光儲充一體化、虛擬電廠等充換電產業上下游新型商業模式,加速風電、光伏、儲能與電網的深度融合、一體運營。部分頭部企業正在這些新場景中摸索建立新能力,企圖建立更具智能化和高效率的生態壁壘。

在上市熱潮的帶動下,蓄勢待發的萬億級新能源賽道有望迎來百花齊放、充分競爭的新格局。

光伏、風電得勢

回顧2022新能源資本軌跡,以光伏和風電為代表的上游能源賽道,依然是資本押注的重點。與此同時,光伏企業的賺錢效應明顯,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產業上游分支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從二級市場情況看,2022年龍源電力(001289.SZ)、晶科能源(688223.SH)、三一重能(688349.SH)、昱能科技(688348.SH)等風能及光能相關企業上市進程加速。2022年伊始,全球第一大風電運營商龍源電力、全球光伏龍頭企業晶科能源分別于1月24日與1月26日登錄A股,敲響了新能源概念企業的新年期盼,也吹響了登陸國內外資本市場的上市號角。

兩家企業在各自細分賽道均為市場龍頭,龍源電力曾于2009年在港交所上市,此次系首單H股新能源發電央企回歸A股,身負“中國新能源第一股”美譽,2022年累計完成發電量7063.3萬兆瓦時,同比增長11.61%。其中,風電增長13.66%,其他可再生能源增長44.87%。

晶科能源則是A股第三家美股分拆子公司成功上市的企業,共募集資金100億元,是世界光伏產業的先行者,共擁有12個全球化生產基地,產品服務于160余個國家和地區。

風電整機廠商三一重能、微型逆變器供應商昱能科技等成功登陸A股市場,彩虹新能源、潤陽新能源、古瑞瓦特、時創能源、美科股份、艾能聚六家企業成功過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產業鏈效率增加、成本快速降低,光伏產業在2022年保持高速增長,重回關注效率和技術的賽道,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電站等環節的賺錢效應持續凸顯。

據業績預告,晶科能源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6.6億元到29.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15.19億元到18.19億元,同比增長133.05%到159.33%。

在政策、產業、企業等多方合力下,風能、太陽能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產業有望成為拉動經濟的新增長點。根據國家能源局設立的目標,2023年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將達到4.9億千瓦、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4.3億千瓦,兩者累計裝機達9.2億千瓦,其中新增裝機將達1.6億千瓦,同比增長超過33%。

出于看好行業整體發展趨勢等因素考量,上市以后,多家新能源概念企業傳出增資擴產消息,在上市募集資金的加持下,迅速擴張產能建立行業地位成為行業首選。

三一重能稱,與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人民政府簽訂招商引資協議,大兆瓦智能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計劃總投資90億元,推動公司在新能源發電制氫制氨的產業布局;晶科能源表示,后續尖山二期11GW和合肥二期8GW電池產能已在建設中,以保持公司在N型技術領域的領先性。

競逐鋰電賽道

作為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新能源汽車持續提速,帶動鋰電池進入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我國迄今連續五年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消費市場,形成涵蓋基礎材料、電芯單體、電池系統、制造裝備的鋰電池產業鏈。

當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續航能力和充電速度要求提升,充電難、充電慢矛盾就變得更加突出,超級快充動力電池及相關快充技術的市場空間被打開。華創證券預測,2023年~2025年國內800V高壓快充行業復合增速有望超過70%,2025年和2030年800V高壓快充行業市場規模有望分別達到324億、878億元。

面對日益增長的動儲電池需求,國內鋰電市場資本浪潮翻滾。投融資方面,根據IT桔子數據,截至2022年12月6日,我國鋰電池領域共發生投融資事件56起,投融資金額共217.42億元。鋰電行業正處于投融資上升期。

IPO方面,2022年以來,瑞泰新材(301238.SZ)、華盛鋰電(688353.SH)、天力鋰能(301152.SZ)、萬潤新能(688275.SH)、紫建電子(301121.SZ)、帕瓦股份(688184.SH)六家鋰電池概念企業上市,蜂巢能源、瑞浦蘭鈞、金晟新能源沖刺資本市場。

受益于下游電池企業的需求大幅增長,鋰電池上市企業產品出貨量和產能提升,持續加碼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工作,提前做好技術儲備和布局。

其中,天力鋰能產品主要應用于電動自行車及電動工具等小動力鋰電池領域,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9.39億元,同比增長75.93%。在布局產業鏈的同時,也在進一步布局廢舊電池回收業務。

同為鋰電板塊新上市公司,帕瓦股份從事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前驅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45億元至1.6億元,同比預增73.83%至91.81%。在多晶型NCM811高鎳產品批量出貨基礎上,積極布局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并獲得相關專利。

充電服務升維

2022年,處于持續增長的不只有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鋰電,還有充換電服務。面對汽車產業從油到電的歷史性切換,國內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市場存在不小缺口。

截至2022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310萬輛。據能鏈智電(NASDAQ:NAAS)副總裁于翔介紹,2030年預計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有望達到1.45億輛,市場至少還需要2600萬臺公共充電樁。

在充電樁新基建、儲能、虛擬電廠、新型電力系統等領域的政策驅動下,充電樁行業乘上新能源東風,前景廣闊。2022年8月,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發文,提出按照“樁站先行、以供促需,因地制宜、分類推進,廣泛覆蓋、適度超前,通用開放、智能高效”的原則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就二級市場情況而言,A股中的充電樁概念股有科士達(002518.SZ)、協鑫能科(002015.SZ)、芯能科技(603105.SH)等新能源企業,在疫情反復的情況下,充電樁概念股依然取得了不錯的利潤凈值。其中,科士達2022年業績預增,歸母凈利潤6億至7億,同比上升61%至88%;芯能科技去年業績同樣預增,凈利潤增幅54.53%至72.71%。

與此同時,充電概念股在2022年也迎來了新成員。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基礎設施,2019年起投身充電服務行業的能鏈智電(NAAS.US),于2022年6月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中國充電服務第一股。

針對充電樁行業公樁和專用樁為主、供給端分散的市場痛點,能鏈智電扮演起“連接器”的角色,為充電樁制造商、運營商、主機廠、其他行業合作伙伴及電動汽車車主,提供線上、線下充電行業解決方案及非電增值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能源產業鏈數字化程度加深,能源端、儲能端、充電端和用電端一體化進程加快,主營充電業務的新能源企業生態逐漸升維,由單一的充電服務向光儲充一體化以及更高階的虛擬電廠等新場景延伸。

例如,科士達除了布局充電樁業務,還著手拓展光伏、儲能等業務。2019年科士達與寧德時代合資成立寧德時代科士達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儲能、充電樁、光儲充一體化等相關業務。

隸屬于能鏈控股的能鏈智電一方面借助集團生態優勢,打通新能源充電服務全鏈路;另一方面聚焦新型電力系統等應用場景,自上市后在虛擬電廠、光儲充一體化等新商業模式方面持續落地。

此外,能鏈智電也在積極拓展目的地場景的補能業務。能鏈智電與住宿產業互聯網平臺訂單來了成立合資公司——智電來了。雙方以民宿為核心場景,開展目的地充電場站建設和充電服務業務,推動新能源電動汽車長途旅行。

智電來了將為合作民宿提供從充電樁選址、設備采購、EPC工程到運營管理、保養維修等在內的一站式服務,并聯合戰略合作伙伴快電,為新能源車主提供一鍵找好樁、一鍵充電、一鍵支付等便捷服務,滿足新能源車主在旅游目的地就近充電、隨停隨充的需求。

在近期的慕尼黑上海電子展中,能鏈智電不僅展示了多種充電樁產品,還重要展示了自主研發的自動充電機器人。該充電機器人匯集深度學習、V2X、SLAM等多項技術,車主只需在手機端一鍵下單,充電機器人會完成自動尋車、精準停靠、機械臂自動插槍充電、自動駛離、自動歸位補能等一系列功能。

全面的業務布局讓能鏈智電實現了自身業績持續增長。根據最新披露的財報顯示,2022年,能鏈智電實現凈收入9320萬元人民幣,同比大幅增長179%。總充電量達到27.53億度,同比增長116%。服務充電運營商1581家,連接超5萬個充電站、51.5萬把充電槍。能鏈智電預估,2023財年凈收入將在5億元人民幣至6億元人民幣,同比翻5.4到6.4倍。

“展望未來,身處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我們希望依托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和行業卡位,抓住能源變革的歷史性機遇,與合作伙伴共同推動交通碳減排,助力雙碳目標實現。”能鏈智電創始人、CEO王陽表示。

在中金發布的一則關于充電服務研報中,其認為充電行業在建樁主力轉變、風光并網增加、峰谷價差拉大的背景下,全鏈路、光儲充、虛擬電廠等新興商業模式將成為未來市場主流。由此可見,能鏈智電、科士達等頭部企業踩準了新能源發展趨勢。

受益于政策紅利和市場機遇,新能源產業潛力無限且足夠廣闊,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新能源賽道景氣度不斷提升,把握技術、產品、業務、資本等主動權的企業,更有可能從萬億級新能源市場中分走一杯羹。

2023,將是新能源企業自證的一年。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洞头县| 连城县| 香格里拉县| 金昌市| 石门县| 炎陵县| 潼南县| 久治县| 福州市| 治多县| 乃东县| 南和县| 瓦房店市| 边坝县| 尉犁县| 石家庄市| 五常市| 盘山县| 长海县| 喀喇沁旗| 盱眙县| 遂川县| 蚌埠市| 柘荣县| 广平县| 桃园市| 伽师县| 赫章县| 东兴市| 周口市| 庆元县| 迁安市| 碌曲县| 崇州市| 新密市| 公安县| 汽车| 甘洛县| 宜黄县|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