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深陷債務危機的*ST中天(000540.SZ,下稱“中天金融”),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后,走到了破產重整的分岔口。5月5日,中天金融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貴陽中院送達的《決定書》,貴陽中院決定根據平安銀行惠州分行的申請,啟動對公司的預重整程序。
需關注的是,當前,中天金融財務狀況持續惡化,2022年凈虧損高達160.5億元,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本息合計346.37億元,其中逾期的有息負債本金為94.4億元,存在流動性風險,由于到期債務不能償還,已引發大量訴訟及仲裁案件。
聚焦保險板塊,2017年,中天金融意欲“蛇吞象”拿下華夏人壽21%~25%股權,并支付了70億元的定金,但至今收購事項遙遙無期,定金也未能收回。保險子公司中融人壽業績不佳,陷入“資不抵債”困境,在近期答復深交所問詢函時,中天金融透露,2022年度,中融人壽主要經營及財務指標不及預期,營運周轉能力降低,現金流壓力較大。
中天金融財務狀況持續惡化,逾期有息負債高達94.4億元
近日,中天金融披露年報,公司2022年營收84.46億元,同比減少57.02%;歸母凈利潤-160.5億元,同比減少150.15%;扣非凈利潤-136.8億元,同比減少124.25%,公司未彌補虧損金額超過實收股本總額三分之一。此外,中天金融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最近一年審計報告顯示該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由于中天金融出現“2022年度經審計凈資產為負值和2022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情況,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退市。
對于業績下滑,中天金融表示,是受到“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融資環境等疊加影響”,利潤下滑的原因主要源于計入本期損益的借款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公司存量地產項目去化不達預期,本期轉結房地產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下滑;金融類子公司對外投資形成的收益較上年同期降低等。
當前,中天金融財務狀況持續惡化,短期借款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本息合集346.37億元,其中逾期的有息負債本金為94.4億元,貨幣資金余額為25.98億元(證券保險類子公司貨幣資金余額為18.67億元、使用受限的貨幣資金余額為5.82億元),到期債務不能償還,引發大量訴訟及仲裁案件,同時導致部分銀行賬戶被凍結。
4月26日,中天金融發布公告稱,其債權人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平安銀行”)惠州分行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貴陽市中院申請對其進行重整。從中天金融此前披露的公司及關聯方的債務逾期信息來看,其債權人還有興業銀行貴陽分行、重慶銀行、貴州銀行、昆侖信托、西部信托、長安國際信托、中融信托、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等等。
鑒于中天金融貸款到期無法清償,但作為上市公司,中天金融有重整的市場價值和挽救的可能,而重整是市場化、法治化化解風險的有效方式,市場已有大量成功案例,不失為一種推進多方共贏的手段。從市場情況來看,重整也是上市公司擺脫經營困境、實現正常化經營的重要路徑。或許,這是陷入困境重的中天金融,“涅槃重生”的最佳機會。
按照慣例,重整將通過對企業實施債務、資產、業務、股權、管理等全方位的重組。“中天金融可以通過重整引入投資者,優化其資產負債結構,改善基本面,提升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及盈利能力”,一位投資人士在接受藍鯨保險采訪時表示,困境企業通過破產重整方式化解債務,恢復經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案,但其也指出,這是最理想化的狀態,若重整失敗,中天金融也有可能破產和終止上市。
據悉,預重整為貴陽中院正式受理重整前的程序,不代表貴陽中院正式受理申請人對公司提出的重整申請,中天金融能否進入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此外,中天金融股票自4月17日起連續11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股。根據規定,若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股,公司股票將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中融人壽嚴重資不抵債,主要經營及財務指標不及預期
事實上,中天金融走到如今的困境,既有房地產行業環境的變化影響,也有轉身布局金融板塊的代價。
2015年,主營房地產業務的中天金融啟動戰略升級,以“并購重組、創新發展、產融結合”為戰略手段,開始布局金融業務;2016年,公司著力實施金融產業布局,持續加大對金融產業的投入,通過并購重組方式,獲得了保險、證券等金融牌照,開始轉型為以房地產業務及金融業務雙主業務并駕齊驅的發展模式。
2017年11月,中天金融將觸角伸向了華夏人壽,意欲從北京千禧世豪和北京中勝世紀手中收購華夏人壽21%~25%的股權,交易定價不超過310億元,為了成功敲定這次收購,中天金融支付了70億元的定金。
但這一出“蛇吞象”的戲碼并不為外界所看好。再往后,華夏人壽被銀保監會實施接管,中天金融的股權收購事項,更顯遙遙無期,但高達70億元的股權收購定金卻已支付給交易對方,一定程度面臨定金損失風險。
據了解,銀保監會已批準保險保障基金公司和其他投資人共同籌建瑞眾人壽保險公司,設立后依法受讓華夏人壽資產負債。但在投資者互動問答平臺,有投資者問及“是否參與瑞眾人壽的籌建?”,中天金融并未給出明確答復,僅稱“相關信息以公司公開披露信息為準”。
據悉,中天金融對華夏人壽的收購事項仍處于與相關監管部門就方案所涉及重大事項進行匯報、溝通、咨詢和細化的階段,尚未形成最終方案。
在擴大金融布局投資的過程中,中天金融經營步調漸亂,未能完成“華麗轉身”。而中天金融保險板塊的重要“棋子”中融人壽,已深陷資不抵債的困境。
近兩年來,受市場環境變化及房地產企業債務違約等因素影響,中融人壽所持有的金融資產出現信用風險,在資產端形成較大的減值損失。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中融人壽通過非公開市場投資非上市公司股權和標準金融產品,包括賬面價值144.04億元的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2021年確認相應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4.36億元。2021年全年,中融人壽凈虧損65.36億元,年末凈資產-33.33億元;截止2022年6月30日,其凈資產為-41.12億元,嚴重資不抵債,該公司已暫緩披露2021年、2022年年報。
在今年2月中天金融答復深交所關注函的公告中,中融人壽最新經營情況得以簡單窺見。2022年度,中融人壽投資收益預計為21.28億元,較2021年度下降10.11億元,由于投資端房地產行業占比較高,部分被投企業出現流動性問題,相關投資產品未能按時支付利息,部分債券受市場影響出現大幅價格波動,導致中融人壽投資收益不及預期,該公司對出現減值跡象的股權投資資產分別按照10%-15%的減值比例計提減值準備金額,合計約11.47億元。
中天金融稱,受內外部環境、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2022年度中融人壽主要經營及財務指標不及預期,營運周轉能力降低,現金流壓力較大,已計提對中融人壽資產組相關的商譽減值準備4-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