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漫長的季節》里有一個金色東北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漫長的季節》里有一個金色東北

通過生活化的視聽語言去處理犯罪懸疑的故事材料,《漫長的季節》也幫助觀眾形成了對這一類型新的感受。

文|新聲Pro  陸娜

雪終于落下來了。王響認出,「這是從過去來的」。

在辛爽導演的新劇《漫長的季節》尾聲,王響追查到了兒子18年前溺亡的真相,腦海中停滯已久的那個秋天終于開始遠去。雪不再是東北肅殺凋敝的符號,四季如常更替。

一直以來,辛爽和團隊都注重在項目開發時找到「自己」,「什么東西能讓你不像別人,這是作品的靈魂」。此前《隱秘的角落》的劇情視角、配樂和審美在國產懸疑類型劇中獨具特點,流量口碑雙爆。這次在《漫長的季節》中,辛爽和團隊持續進步,翻過了自己的高山。劇在騰訊視頻播出后,豆瓣評分一路從9.0漲至目前的9.5。

《漫長的季節》片名是從文學策劃班宇那「借」來的。最初拿到的劇本叫《凜冬之刃》,但辛爽無意再重復以往影視劇中的東北形象,他決定回到令自己記憶深刻的明媚秋天,用暖色調、高飽和度講一個「金色的故事」。

現實中東北的秋天很短暫,但項目的拍攝周期需要三個多月,昆明后來成為了拍攝地。除了季節特征上貼切,還在生產的昆鋼也符合東北鋼鐵廠的形象。為了進一步還原,劇組在開機時種下了一片玉米地,后來貢獻了開場和結尾的畫面。

辛爽被劇本所吸引的,是其中的生活質感和老年人視角。前者讓故事變得真實可感,人物更有可信度——范偉決定飾演王響,也是因為對這個在他生活中有原型的角色「特別有感覺」。

而在命案之外對于生活狀態的關注,包括劇中的喜劇元素呈現,也是在消解一種命運的沉重感。這是在他眼中東北人日常面對困境時普遍具備的能力,「所有故事的本質都是在講人是如何面對和解決自己的困境的」。

與前作三個小孩的視角極具差異,這次故事的主角變成了三位老年人。辛爽認為,一個人只有老了以后,才有資格去回顧自己的一生。而這種時間跨度帶來了更多敘事空間,可探討的議題也更加豐富。

1、共鳴的響指

劇中的王響同時屬于三個時態。1997年工廠余暉下仍然意氣風發的火車頭司機,1998年行將破產的樺林鋼廠中,為了爭取不下崗自告奮勇協助調查碎尸案,2016年因為一起套牌案再次追兇的苦悶老年人。

「同時」的意思是,該劇采取了多時空交叉的敘事,過去也并非以記憶的面貌呈現,而是實打實的當下生活狀態。觀眾由此可以在劇集線性的播放中,獲得過去、現在和未來融為一體的體驗,「不再是被切開的故事」。

拍攝前,辛爽和編劇團隊用近一年時間重新結構了故事。深度參與劇本創作也是辛爽一直以來的工作習慣,「脫離開劇本你的表達就變成一個孤立的東西」。

為了傳達更完整的感受,后期階段辛爽同樣會花費很多心力,僅剪輯上,該劇就有過5個版本。極致的追求下,《漫長的季節》可以說是一場視聽語言的勝利。

其案件本身并不追求反轉和燒腦,懸疑感更多來自敘事方式。比如在時空切換時,辛爽從不使用任何說明性文字,但觀眾能夠在美術、配樂、演員表演,以及出神入化的轉場中識別出不同語境的差異。

以第一集結尾為例,王陽在家中衛生間面對鏡子時的轉場戲,讓觀眾看到了他從情竇初開的少年,變得神情惶恐迷茫。背后說明了情感關系的變化帶來了不同境遇,濕透的全身和隨后的遺照特寫則暗示著他最終喪命的場景。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并非是導演炫技,而是來自于他對于時間和故事的理解。「三條線互為謎面和謎底」,劇中連接不同時空的剪切點則是一條時間線對另一邊的「一個響指」。

響指的意象同樣借自班宇,在他的同名短篇小說中出現在一首詩里,在劇中被王陽寫在了日記本上。在這首詩中,當下和未來也同時交織、互為因果,開頭這樣寫道:

打個響指吧,他說

我們打個共鳴的響指

遙遠的事物將被震碎

面前的人們此時尚不知情

辛爽說,「響指產生共鳴,故事才真正開始。」這同樣適用于解釋他的創作思路。《漫長的季節》中出現的每一個聲音、每一個畫面、每一句臺詞,都會形成作品主題和風格的合力。甚至「要看見一個杯子、一面墻在鏡頭背后傳達的感受」。

第11集,中老年三人組在KTV落寞狂歡。馬德勝再次跳起了他的舞步,那一幕音樂、歌詞、甚至他的舞蹈動作共同打了一個響指,最大化釋放了情緒和氛圍。他記得一位電影學院的老師曾經說過:有些東西觀眾可能未必看得到,但是能感受的到,他們會天然地接收到所有信息,信息會傳遞情感。

2、新生活懸疑

《漫長的季節》中,懸疑感來自于多時空交叉敘事和視聽語言,而生活質感屬于每一個當下時空。「新生活懸疑」這一概念隨之被提出。

在劇中,表現生活質感的幾大要素分別是東北人日常的幽默感、生活流的敘事和視聽、更貼合人物不同階段的妝造和置景。

東北雖然是近幾年犯罪懸疑類型偏愛的背景,但東北人日常的幽默一面在這種強類型中少有呈現。辛爽喜歡那些「只能發生在東北的對話」。劇中的對白極力還原了東北人的日常狀態,尤其體現在秦昊飾演的龔彪身上。比如他約心上人去影院看電影時聊起——

麗茹:“誰是弗洛伊德啊?”

龔彪:“弗洛伊德是個學者,研究做夢的”

麗茹:“他分房了嗎?”

龔彪:“那沒有,他不是咱廠的。”

東北人的幽默基因來自于一種對極端困苦天氣的解構與自勵,通過語言能轉換一種心態。不同年代背景的具體困境下,也是人們仍然努力生活的表現。辛爽希望在創作中傳達這一種積極的態度。所以結尾處,18年前的王響對老年王響說出了,「向前看,別回頭」。

更寫實、生活流的敘事一旦把握不好節奏,就容易陷入沉悶。但《漫長的季節》中卻營造出了讓人身處其中的沉浸感。這與辛爽一直以來對生活流作品的喜愛和學習有很大關系。

辛爽曾多次在采訪中表示對早年那些東北生活喜劇的喜愛。他曾說《馬大帥》節奏很妙,也多次啟發了自己的創作。這次在劇中,范偉的出演、「桂英」和「維多利亞」等元素的再現,也被很多網友稱為「范德彪的平行宇宙」。

劇中幾乎復原了上個世紀末東北廠礦地區的生活狀態,細節到食物、家居,甚至每家放幾把板凳。在角色塑造上,每一個東北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某位朋友或親戚的身影。

曾經還是火車司機身份時的王響,無論在家庭中,還是在廠區里,都有極其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大家長心態。淹沒于父親的權威,王陽作為廠礦子弟的出逃沖動更加強烈。而正如王朔曾說過的,「造成滿街險象,抓起來一問都是弱者。」出現在維多利亞的李巧云和殷紅就是時代無奈的注腳。

為了更好地表現角色進入中老年之后的狀態,劇組紛紛采用了特效化妝。范偉表示剛開始老年妝要畫5個小時,4點半就要起床。但「覺得這劇值,應該這么玩命干一把」。

麗茹的扮演者王佳佳透露,她的整容妝每天也都是3小時起步,戴鼻子假體、假下巴的硅膠、噴色,還有東北老式的紋眉、全包眼線、紋唇線一樣都不能少。卸妝也需要很久,皮膚有時還會過敏。但最終呈現的效果沒有辜負這種認真,連之前合作過的導演都會質疑中年版演員是否是她本人。

「變老」其實還有很多更簡單的方式,但之所以堅持用這種「笨方法」,還是因為要展現時間在這些人身上是如何留下痕跡的,讓觀眾能一眼看出人物的變化和境遇。從這個角度上,妝造也是服務于敘事的維度之一。

通過生活化的視聽語言去處理犯罪懸疑的故事材料,《漫長的季節》也幫助觀眾形成了對這一類型新的感受。而隨著懸疑類型的不斷創新和變化,懸疑感究竟意味著什么?和許多創作者一樣,辛爽認為,生活是最大的懸疑。

以下是《漫長的季節》導演辛爽與《新聲Pro》(微信公眾號ID:xinsheng-pro)等媒體的對話節選整理:

Q:《漫長的季節》劇名是想表達什么?

A:《漫長的季節》就狹義上來說,這個故事的前提其實是 個 被困在了 個季節 ,王響被困在了秋天里;更 義的理解,其實季節它是 個四季輪回、很漫長的東西,特別像人生,我們希望大家透過這個東西、透過王響看到更多 的人生。

Q:怎么理解懸疑劇的形式感,包括海報、片頭、片尾的設計都有什么用意?

A:我處理形式感都是把它當成內容處理的,這樣可以給觀眾形成比較完整的感受。像海報大家都能看出來,它是幾代 、不同時間線都同時出現在了 個畫面。這來自于我們最早對故事整個的看法,我希望觀眾忽略時間的概念,在看完之后能有故事融為 體的感覺。

用片頭曲引入故事的靈感是來自于 些舞臺劇和話劇的開場。 般我們在看話劇的時候,話劇在沒開始之前通常可能有 段 樂,或者是有 個什么樣的聲音,是和話劇本身的內容或者主題、或者情緒是相關的,其實是在讓觀眾進 故事之前先進入 個情境,進入 個氣氛。這次的片頭曲主要是承擔了這樣 個作用。對我來說,這些音樂是為了故事,為了敘事服務的。

Q:您怎么理解懸疑感?

A: 活本身其實是最大的懸疑,這是我的理解。因為你不知道你的人生下 刻會發 什么,你的命運下 刻會給你什么。

任何類型本質上都是在講人的故事,最終其實我們關注到的還是人、人的情感。所以其實我們不論做任何東西,不論這個故事發生在任何地方,我們最終始終關注到的還是人本身。

Q:您認為懸疑劇向生活化發展會成為一種趨勢嗎?

A:這次把懸疑犯罪的材料用一個比較生活化的方式去處理,是針對我們這個項目所做的工作,是 種處理方式和材料的反差,也希望給觀眾呈現出 個比較新鮮的東西。但我不希望它變成趨勢,觀眾希望看到的是有更多新的類型、新的風格出現。

Q:這部劇是 個原創劇本,劇本創作的周期大概是怎么樣的?當時創作的側重點是什么?

A:我拿到這個劇本的時候,這個劇本可能已經是完整劇本的第四稿。我們在第四稿的基礎上,用了將近 年的時間去做了 個調整。

調整的重點就是強化了原劇本中比較生活質感的部分,并把原劇本中生活的部分和懸疑的部分、犯罪的部分做了 個平衡,然后把原劇本中 些我們覺得很好的 物把它做放大,其它就是增增減減的一些工作,把主題變得更明確。

Q:為什么會選擇《漫長的季節》這個項目?

A:因為這個項目里有自己非常想表達的,抓得住的東西。同時它也具備一些能給觀眾帶來新鮮感的特征。

具體來說,這個故事的前提就是 個老年的出租車司機,要解決人生中特別遺憾的 個問題,這里邊包含 個特別好的視角——老年人。因為現在市場上對于老年這個群體視角來講故事的劇集或者電影不是特別多, 所以我希望借此機會讓大家關注到 些平時不會被關注到的人。

Q:在昆明拍攝,需要還原東北的樣貌,其中加了哪些您個人對東北的記憶?

A:在讓觀眾相信這是東北的基礎上,我們會再放一些更浪漫的東西。比如說有一場戲是最能體現我們這個邏輯的。就是王陽和沈墨在天臺上看著對面的煙囪,說一會兒會放煙花。

其實這是因為很多時候工廠在處理廢氣時,會有那種「地面火炬」,我們就希望把那個原本很寫實的東西提煉出一些浪漫感。所以有了王陽在劇中用酒瓶底看這些廢氣燃燒的彩色的霧,模仿「看煙花」的感覺。

Q:觀眾評價感受到了《漫長的季節》的精致感,這是怎么樣實現的?

A:其實我首先得謝謝觀眾,他們能感受到這種精致,然后也得謝謝所有的我們團隊里的各個部門。我可以舉 個我們聲音部門日常工作的例子。

其實從聲音設計到混錄,我們大概用了六七個月的時間,這六七個月里邊時間大部分都用在,比如說我們 個開門聲或者關門聲,可能我們需要花半個小時的時間這個部門去調整它的音色音量。其實可能就是因為每個部門都有這樣的 個工作態度、工作狀態,然后能夠讓觀眾感受到我們在細節上的 個處理。

Q:多時空敘事的設計是怎么安排的?

A:時間線是這個項目的魅力之 。這個劇里有一首詩,是班宇老師寫的《漫長的》,里邊有 個關于 「響指」的意象,三條時間線中每 條線都像是另外 條時間線的 個「響指」, 只有這幾個「響指」產生共鳴的時候,這個故事才真正的開始了。

多線敘事的意義,其實并不是為了看起來多酷炫,更多因為它能更好地為這個故事服務。因為其實你能感受到這個故事如果按順序來講的話,其實它是產 不了觀眾看到的這種感受的。每 個時間段的故事在響指中產 了共鳴,這才能形成故事最大的魅力。

Q:有什么比較好的方式找到這個「共鳴的響指」,找到不同時空的連接點?

A:這三條時間線三條故事線,是互為謎面和謎底的。我們在做的過程中,會 較注意什么時候給到謎面,然后什么時候在另 條線給到謎底,只要把這個東西控制好了,這三條時間線就可以形成它的 個威力。

Q:劇本階段的故事是線性的嗎,連接點更多是在拍攝過程還是剪輯中去找?

A:其實 個作品的形成,它不是依靠某 個階段的,它是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形成它應該有的整體感受,你說的幾個階段里,都會涉及到時間線上的調整,它不是固定的,而是一直處于發展狀態。最后才能呈現給觀眾時間融為一體的感覺。

Q:對您來說,呈現每一個時期的生活質感,為什么會這么重要?

A:因為生活質感其實本質上就是你為 個故事選擇 個舞臺,就是那個舞臺到底像不像 個真的東西,真的生活對觀眾很重要。

如果大家不相信那個舞臺的話,大家也就不相信那個故事,大家不相信那個故事都會不相信那個人物,所以所謂的生活質感其實就是我們要為那個故事選 個非常真實的舞臺。

Q:更寫實、生活流的敘事怎么找到節奏沉悶和沉浸之間的平衡?

A:其實不用平衡,因為我理解的沉悶,就是你沒有東西可看才叫沉悶,你有東西可看的時候那個就叫沉浸。我在做的時候,盡量確保觀眾在每時每刻都有東西可看,其實就可以避免你所說的沉悶的感受。

Q:您曾說《馬大帥》的節奏很妙,對您的創作有影響,《漫長的季節》創作期間對此有哪些消化和學習?

A:很大程度上我喜歡《馬大帥》,是因為喜歡那種流動起來的戲,看起來很像真實生活。后來看了很多他們的幕后特輯,發現范偉老師和趙本山老師的創作方式,其實就是演員很自主地結合一個非常結實的戲劇情境和基礎臺詞,現場互相碰撞,才能形成那種細微的流動。

我也用了這樣的方法,特別是「三老」在一起的時候。他們都是中國最頂尖的演員,用這樣的方式就能碰撞出特別多有意思的、活的戲。

演員的工作方式很像樂手,樂器就是自己的肢體,樂譜是他頭腦里的那些東西。我們拍戲剛開始會溝通多一些,后面越來越少,因為演員自己會逐漸成為那個角色。

Q:這次范偉老師參演,他在節奏和臺詞上提供了哪些幫助?

A:舉一個例子,大家都很喜歡的王響指導兒子寫詩那場戲。劇本當時沒有那段臺詞,最開始范偉老師想了一個「打個響指吧,心里開起花」,覺得這個還不夠王響,還是有點文縐縐,我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聊,就聊出來了「打個響指吧,吹起小喇叭,嗒嘀嗒嘀嗒」。這就是好演員在現場會提供的共同創作的氛圍。

在見到范偉老師本人之前,我腦海中一直還是他「水庫浪子」的形象,到現在其實也快20年了。這次合作見到他真人后,也看見了時間在他身上的流逝。《漫長的故事》本身恰好也是在講時間如何在人身上留下變化和痕跡。不管戲里戲外,其實都能夠貼合,也都是服務于敘事的。

Q:為什么會給龔彪這么一個樂觀的人安排這樣的結局?

A:這個人物在我們整個創作過程中非常重要,通過他其實能揭示我們的主題。我們不是在講一個案件,而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關于命運的故事。他是最像我們普通人的一個角色,沒經歷過什么案件,身上有各種瑕疵,但一定會在某一刻有一個人性閃光的地方。

至于他的結局,在我的理解里是一種命運的安排。我們在日常生活里特別回避談論死亡,但是這件事從來都是突然發生的,不會給你預警。最懸疑的東西從來都是發生在命運里。在劇里,龔彪是這群人的一個代表。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漫長的季節》里有一個金色東北

通過生活化的視聽語言去處理犯罪懸疑的故事材料,《漫長的季節》也幫助觀眾形成了對這一類型新的感受。

文|新聲Pro  陸娜

雪終于落下來了。王響認出,「這是從過去來的」。

在辛爽導演的新劇《漫長的季節》尾聲,王響追查到了兒子18年前溺亡的真相,腦海中停滯已久的那個秋天終于開始遠去。雪不再是東北肅殺凋敝的符號,四季如常更替。

一直以來,辛爽和團隊都注重在項目開發時找到「自己」,「什么東西能讓你不像別人,這是作品的靈魂」。此前《隱秘的角落》的劇情視角、配樂和審美在國產懸疑類型劇中獨具特點,流量口碑雙爆。這次在《漫長的季節》中,辛爽和團隊持續進步,翻過了自己的高山。劇在騰訊視頻播出后,豆瓣評分一路從9.0漲至目前的9.5。

《漫長的季節》片名是從文學策劃班宇那「借」來的。最初拿到的劇本叫《凜冬之刃》,但辛爽無意再重復以往影視劇中的東北形象,他決定回到令自己記憶深刻的明媚秋天,用暖色調、高飽和度講一個「金色的故事」。

現實中東北的秋天很短暫,但項目的拍攝周期需要三個多月,昆明后來成為了拍攝地。除了季節特征上貼切,還在生產的昆鋼也符合東北鋼鐵廠的形象。為了進一步還原,劇組在開機時種下了一片玉米地,后來貢獻了開場和結尾的畫面。

辛爽被劇本所吸引的,是其中的生活質感和老年人視角。前者讓故事變得真實可感,人物更有可信度——范偉決定飾演王響,也是因為對這個在他生活中有原型的角色「特別有感覺」。

而在命案之外對于生活狀態的關注,包括劇中的喜劇元素呈現,也是在消解一種命運的沉重感。這是在他眼中東北人日常面對困境時普遍具備的能力,「所有故事的本質都是在講人是如何面對和解決自己的困境的」。

與前作三個小孩的視角極具差異,這次故事的主角變成了三位老年人。辛爽認為,一個人只有老了以后,才有資格去回顧自己的一生。而這種時間跨度帶來了更多敘事空間,可探討的議題也更加豐富。

1、共鳴的響指

劇中的王響同時屬于三個時態。1997年工廠余暉下仍然意氣風發的火車頭司機,1998年行將破產的樺林鋼廠中,為了爭取不下崗自告奮勇協助調查碎尸案,2016年因為一起套牌案再次追兇的苦悶老年人。

「同時」的意思是,該劇采取了多時空交叉的敘事,過去也并非以記憶的面貌呈現,而是實打實的當下生活狀態。觀眾由此可以在劇集線性的播放中,獲得過去、現在和未來融為一體的體驗,「不再是被切開的故事」。

拍攝前,辛爽和編劇團隊用近一年時間重新結構了故事。深度參與劇本創作也是辛爽一直以來的工作習慣,「脫離開劇本你的表達就變成一個孤立的東西」。

為了傳達更完整的感受,后期階段辛爽同樣會花費很多心力,僅剪輯上,該劇就有過5個版本。極致的追求下,《漫長的季節》可以說是一場視聽語言的勝利。

其案件本身并不追求反轉和燒腦,懸疑感更多來自敘事方式。比如在時空切換時,辛爽從不使用任何說明性文字,但觀眾能夠在美術、配樂、演員表演,以及出神入化的轉場中識別出不同語境的差異。

以第一集結尾為例,王陽在家中衛生間面對鏡子時的轉場戲,讓觀眾看到了他從情竇初開的少年,變得神情惶恐迷茫。背后說明了情感關系的變化帶來了不同境遇,濕透的全身和隨后的遺照特寫則暗示著他最終喪命的場景。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并非是導演炫技,而是來自于他對于時間和故事的理解。「三條線互為謎面和謎底」,劇中連接不同時空的剪切點則是一條時間線對另一邊的「一個響指」。

響指的意象同樣借自班宇,在他的同名短篇小說中出現在一首詩里,在劇中被王陽寫在了日記本上。在這首詩中,當下和未來也同時交織、互為因果,開頭這樣寫道:

打個響指吧,他說

我們打個共鳴的響指

遙遠的事物將被震碎

面前的人們此時尚不知情

辛爽說,「響指產生共鳴,故事才真正開始。」這同樣適用于解釋他的創作思路。《漫長的季節》中出現的每一個聲音、每一個畫面、每一句臺詞,都會形成作品主題和風格的合力。甚至「要看見一個杯子、一面墻在鏡頭背后傳達的感受」。

第11集,中老年三人組在KTV落寞狂歡。馬德勝再次跳起了他的舞步,那一幕音樂、歌詞、甚至他的舞蹈動作共同打了一個響指,最大化釋放了情緒和氛圍。他記得一位電影學院的老師曾經說過:有些東西觀眾可能未必看得到,但是能感受的到,他們會天然地接收到所有信息,信息會傳遞情感。

2、新生活懸疑

《漫長的季節》中,懸疑感來自于多時空交叉敘事和視聽語言,而生活質感屬于每一個當下時空。「新生活懸疑」這一概念隨之被提出。

在劇中,表現生活質感的幾大要素分別是東北人日常的幽默感、生活流的敘事和視聽、更貼合人物不同階段的妝造和置景。

東北雖然是近幾年犯罪懸疑類型偏愛的背景,但東北人日常的幽默一面在這種強類型中少有呈現。辛爽喜歡那些「只能發生在東北的對話」。劇中的對白極力還原了東北人的日常狀態,尤其體現在秦昊飾演的龔彪身上。比如他約心上人去影院看電影時聊起——

麗茹:“誰是弗洛伊德啊?”

龔彪:“弗洛伊德是個學者,研究做夢的”

麗茹:“他分房了嗎?”

龔彪:“那沒有,他不是咱廠的。”

東北人的幽默基因來自于一種對極端困苦天氣的解構與自勵,通過語言能轉換一種心態。不同年代背景的具體困境下,也是人們仍然努力生活的表現。辛爽希望在創作中傳達這一種積極的態度。所以結尾處,18年前的王響對老年王響說出了,「向前看,別回頭」。

更寫實、生活流的敘事一旦把握不好節奏,就容易陷入沉悶。但《漫長的季節》中卻營造出了讓人身處其中的沉浸感。這與辛爽一直以來對生活流作品的喜愛和學習有很大關系。

辛爽曾多次在采訪中表示對早年那些東北生活喜劇的喜愛。他曾說《馬大帥》節奏很妙,也多次啟發了自己的創作。這次在劇中,范偉的出演、「桂英」和「維多利亞」等元素的再現,也被很多網友稱為「范德彪的平行宇宙」。

劇中幾乎復原了上個世紀末東北廠礦地區的生活狀態,細節到食物、家居,甚至每家放幾把板凳。在角色塑造上,每一個東北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某位朋友或親戚的身影。

曾經還是火車司機身份時的王響,無論在家庭中,還是在廠區里,都有極其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大家長心態。淹沒于父親的權威,王陽作為廠礦子弟的出逃沖動更加強烈。而正如王朔曾說過的,「造成滿街險象,抓起來一問都是弱者。」出現在維多利亞的李巧云和殷紅就是時代無奈的注腳。

為了更好地表現角色進入中老年之后的狀態,劇組紛紛采用了特效化妝。范偉表示剛開始老年妝要畫5個小時,4點半就要起床。但「覺得這劇值,應該這么玩命干一把」。

麗茹的扮演者王佳佳透露,她的整容妝每天也都是3小時起步,戴鼻子假體、假下巴的硅膠、噴色,還有東北老式的紋眉、全包眼線、紋唇線一樣都不能少。卸妝也需要很久,皮膚有時還會過敏。但最終呈現的效果沒有辜負這種認真,連之前合作過的導演都會質疑中年版演員是否是她本人。

「變老」其實還有很多更簡單的方式,但之所以堅持用這種「笨方法」,還是因為要展現時間在這些人身上是如何留下痕跡的,讓觀眾能一眼看出人物的變化和境遇。從這個角度上,妝造也是服務于敘事的維度之一。

通過生活化的視聽語言去處理犯罪懸疑的故事材料,《漫長的季節》也幫助觀眾形成了對這一類型新的感受。而隨著懸疑類型的不斷創新和變化,懸疑感究竟意味著什么?和許多創作者一樣,辛爽認為,生活是最大的懸疑。

以下是《漫長的季節》導演辛爽與《新聲Pro》(微信公眾號ID:xinsheng-pro)等媒體的對話節選整理:

Q:《漫長的季節》劇名是想表達什么?

A:《漫長的季節》就狹義上來說,這個故事的前提其實是 個 被困在了 個季節 ,王響被困在了秋天里;更 義的理解,其實季節它是 個四季輪回、很漫長的東西,特別像人生,我們希望大家透過這個東西、透過王響看到更多 的人生。

Q:怎么理解懸疑劇的形式感,包括海報、片頭、片尾的設計都有什么用意?

A:我處理形式感都是把它當成內容處理的,這樣可以給觀眾形成比較完整的感受。像海報大家都能看出來,它是幾代 、不同時間線都同時出現在了 個畫面。這來自于我們最早對故事整個的看法,我希望觀眾忽略時間的概念,在看完之后能有故事融為 體的感覺。

用片頭曲引入故事的靈感是來自于 些舞臺劇和話劇的開場。 般我們在看話劇的時候,話劇在沒開始之前通常可能有 段 樂,或者是有 個什么樣的聲音,是和話劇本身的內容或者主題、或者情緒是相關的,其實是在讓觀眾進 故事之前先進入 個情境,進入 個氣氛。這次的片頭曲主要是承擔了這樣 個作用。對我來說,這些音樂是為了故事,為了敘事服務的。

Q:您怎么理解懸疑感?

A: 活本身其實是最大的懸疑,這是我的理解。因為你不知道你的人生下 刻會發 什么,你的命運下 刻會給你什么。

任何類型本質上都是在講人的故事,最終其實我們關注到的還是人、人的情感。所以其實我們不論做任何東西,不論這個故事發生在任何地方,我們最終始終關注到的還是人本身。

Q:您認為懸疑劇向生活化發展會成為一種趨勢嗎?

A:這次把懸疑犯罪的材料用一個比較生活化的方式去處理,是針對我們這個項目所做的工作,是 種處理方式和材料的反差,也希望給觀眾呈現出 個比較新鮮的東西。但我不希望它變成趨勢,觀眾希望看到的是有更多新的類型、新的風格出現。

Q:這部劇是 個原創劇本,劇本創作的周期大概是怎么樣的?當時創作的側重點是什么?

A:我拿到這個劇本的時候,這個劇本可能已經是完整劇本的第四稿。我們在第四稿的基礎上,用了將近 年的時間去做了 個調整。

調整的重點就是強化了原劇本中比較生活質感的部分,并把原劇本中生活的部分和懸疑的部分、犯罪的部分做了 個平衡,然后把原劇本中 些我們覺得很好的 物把它做放大,其它就是增增減減的一些工作,把主題變得更明確。

Q:為什么會選擇《漫長的季節》這個項目?

A:因為這個項目里有自己非常想表達的,抓得住的東西。同時它也具備一些能給觀眾帶來新鮮感的特征。

具體來說,這個故事的前提就是 個老年的出租車司機,要解決人生中特別遺憾的 個問題,這里邊包含 個特別好的視角——老年人。因為現在市場上對于老年這個群體視角來講故事的劇集或者電影不是特別多, 所以我希望借此機會讓大家關注到 些平時不會被關注到的人。

Q:在昆明拍攝,需要還原東北的樣貌,其中加了哪些您個人對東北的記憶?

A:在讓觀眾相信這是東北的基礎上,我們會再放一些更浪漫的東西。比如說有一場戲是最能體現我們這個邏輯的。就是王陽和沈墨在天臺上看著對面的煙囪,說一會兒會放煙花。

其實這是因為很多時候工廠在處理廢氣時,會有那種「地面火炬」,我們就希望把那個原本很寫實的東西提煉出一些浪漫感。所以有了王陽在劇中用酒瓶底看這些廢氣燃燒的彩色的霧,模仿「看煙花」的感覺。

Q:觀眾評價感受到了《漫長的季節》的精致感,這是怎么樣實現的?

A:其實我首先得謝謝觀眾,他們能感受到這種精致,然后也得謝謝所有的我們團隊里的各個部門。我可以舉 個我們聲音部門日常工作的例子。

其實從聲音設計到混錄,我們大概用了六七個月的時間,這六七個月里邊時間大部分都用在,比如說我們 個開門聲或者關門聲,可能我們需要花半個小時的時間這個部門去調整它的音色音量。其實可能就是因為每個部門都有這樣的 個工作態度、工作狀態,然后能夠讓觀眾感受到我們在細節上的 個處理。

Q:多時空敘事的設計是怎么安排的?

A:時間線是這個項目的魅力之 。這個劇里有一首詩,是班宇老師寫的《漫長的》,里邊有 個關于 「響指」的意象,三條時間線中每 條線都像是另外 條時間線的 個「響指」, 只有這幾個「響指」產生共鳴的時候,這個故事才真正的開始了。

多線敘事的意義,其實并不是為了看起來多酷炫,更多因為它能更好地為這個故事服務。因為其實你能感受到這個故事如果按順序來講的話,其實它是產 不了觀眾看到的這種感受的。每 個時間段的故事在響指中產 了共鳴,這才能形成故事最大的魅力。

Q:有什么比較好的方式找到這個「共鳴的響指」,找到不同時空的連接點?

A:這三條時間線三條故事線,是互為謎面和謎底的。我們在做的過程中,會 較注意什么時候給到謎面,然后什么時候在另 條線給到謎底,只要把這個東西控制好了,這三條時間線就可以形成它的 個威力。

Q:劇本階段的故事是線性的嗎,連接點更多是在拍攝過程還是剪輯中去找?

A:其實 個作品的形成,它不是依靠某 個階段的,它是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形成它應該有的整體感受,你說的幾個階段里,都會涉及到時間線上的調整,它不是固定的,而是一直處于發展狀態。最后才能呈現給觀眾時間融為一體的感覺。

Q:對您來說,呈現每一個時期的生活質感,為什么會這么重要?

A:因為生活質感其實本質上就是你為 個故事選擇 個舞臺,就是那個舞臺到底像不像 個真的東西,真的生活對觀眾很重要。

如果大家不相信那個舞臺的話,大家也就不相信那個故事,大家不相信那個故事都會不相信那個人物,所以所謂的生活質感其實就是我們要為那個故事選 個非常真實的舞臺。

Q:更寫實、生活流的敘事怎么找到節奏沉悶和沉浸之間的平衡?

A:其實不用平衡,因為我理解的沉悶,就是你沒有東西可看才叫沉悶,你有東西可看的時候那個就叫沉浸。我在做的時候,盡量確保觀眾在每時每刻都有東西可看,其實就可以避免你所說的沉悶的感受。

Q:您曾說《馬大帥》的節奏很妙,對您的創作有影響,《漫長的季節》創作期間對此有哪些消化和學習?

A:很大程度上我喜歡《馬大帥》,是因為喜歡那種流動起來的戲,看起來很像真實生活。后來看了很多他們的幕后特輯,發現范偉老師和趙本山老師的創作方式,其實就是演員很自主地結合一個非常結實的戲劇情境和基礎臺詞,現場互相碰撞,才能形成那種細微的流動。

我也用了這樣的方法,特別是「三老」在一起的時候。他們都是中國最頂尖的演員,用這樣的方式就能碰撞出特別多有意思的、活的戲。

演員的工作方式很像樂手,樂器就是自己的肢體,樂譜是他頭腦里的那些東西。我們拍戲剛開始會溝通多一些,后面越來越少,因為演員自己會逐漸成為那個角色。

Q:這次范偉老師參演,他在節奏和臺詞上提供了哪些幫助?

A:舉一個例子,大家都很喜歡的王響指導兒子寫詩那場戲。劇本當時沒有那段臺詞,最開始范偉老師想了一個「打個響指吧,心里開起花」,覺得這個還不夠王響,還是有點文縐縐,我們你一句我一句的聊,就聊出來了「打個響指吧,吹起小喇叭,嗒嘀嗒嘀嗒」。這就是好演員在現場會提供的共同創作的氛圍。

在見到范偉老師本人之前,我腦海中一直還是他「水庫浪子」的形象,到現在其實也快20年了。這次合作見到他真人后,也看見了時間在他身上的流逝。《漫長的故事》本身恰好也是在講時間如何在人身上留下變化和痕跡。不管戲里戲外,其實都能夠貼合,也都是服務于敘事的。

Q:為什么會給龔彪這么一個樂觀的人安排這樣的結局?

A:這個人物在我們整個創作過程中非常重要,通過他其實能揭示我們的主題。我們不是在講一個案件,而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關于命運的故事。他是最像我們普通人的一個角色,沒經歷過什么案件,身上有各種瑕疵,但一定會在某一刻有一個人性閃光的地方。

至于他的結局,在我的理解里是一種命運的安排。我們在日常生活里特別回避談論死亡,但是這件事從來都是突然發生的,不會給你預警。最懸疑的東西從來都是發生在命運里。在劇里,龔彪是這群人的一個代表。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昌市| 牙克石市| 拉孜县| 揭阳市| 濉溪县| 安顺市| 漳平市| 汶川县| 湘西| 武义县| 丽江市| 古交市| 内乡县| 南丹县| 汉源县| 江永县| 九寨沟县| 阿克陶县| 南安市| 怀宁县| 喀喇沁旗| 肥西县| 黄浦区| 卓尼县| 杂多县| 轮台县| 甘肃省| 修文县| 上饶县| 黑河市| 临漳县| 和平区| 新竹市| 泸水县| 肥东县| 冀州市| 布尔津县| 华容县| 常山县| 特克斯县| 荣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