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藥茅利空出盡?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藥茅利空出盡?

浮浮沉沉之后,恒瑞醫藥是否能真正利空出盡,重返新高呢?

界面新聞| 匡達

文 | 巨潮 老魚兒

編輯 | 楊旭然

“備受矚目”的恒瑞醫藥,整個2022年都流年不利。

2022年,其營業收入212.80億元,同比下降17.87%;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9.06億元,同比下降13.77%;歸屬于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4.10億元,同比下降18.83%。

這份業績報告,是恒瑞醫藥在其25年的A股生涯中,繼2021年之后的第二次業績下滑,也是恒瑞醫藥第一次連續兩年業績下滑。其各項數據中,營業收入是4年來的最低,凈利潤是5年來的最低,毛利率是9年來的最低。

也許是為了緩解尷尬的氣氛,恒瑞醫藥迅速發布了2023年一季度業績報告——就在2022年報發布的當天。今年一季度,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0.25%與0.17%。

雖然幾近于原地踏步,但這已經是自2021年年末業績進入下行通道以來,恒瑞醫藥季度業績數據的首次同比上升了。

這些年,恒瑞醫藥屬實擁有了太多的光環:藥茅、創新藥一哥,仿佛大家已經蓋棺定論,其創新策略將前景無限。

在這種幾近狂熱的樂觀之下,恒瑞醫藥的市值一路狂飆。2007年,其市值首次達到100億,這個坎恒瑞醫藥走了10年。后來,從100億沖到1000億市值,用了8年;從1000億沖向2000億,用了2年;從2000億沖到3000億,用了1年。到2021年,恒瑞醫藥市值達到驚人的6000億。

人們一度認為,這會是中國第一個破萬億的醫藥企業。

但是,2021年其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業績下滑。2022年,下滑繼續。如今的恒瑞醫藥市值經過一輪80%的大漲,維持在3000億一線,但相比最高點仍已腰斬,相當于5年之前。

浮浮沉沉之后,“藥茅”是否能真正利空出盡,重返新高呢?

01、產品:蜀中無大將

卡瑞利珠單抗的致命之處在于競爭者甚眾。

人們普遍認為,導致恒瑞業績拐點的是2021年的集采。但是細究起來,真正出現問題的,就是以往恒瑞醫藥賴以自豪的“創新戰略”。

根據公開資料來看,外界普遍認為,一類新藥艾瑞昔布片獲批臨床的2003年,是恒瑞醫藥的“創新元年”。但20年來,恒瑞醫藥實際上一直還是在靠仿制藥打天下。2018年,恒瑞醫藥全年174.2億元收入,仿制藥占比超過80%。這為其在未來集采中的打擊埋下了隱患。

2018年到2021年之間,恒瑞醫藥共有18個品種中標集采,平均降幅達到了73%。2021年9月落地的第5批國采中,恒瑞8個產品中選,當年雖然只實際執行集采價3個月,但這8個品種的全年銷售額下降了37%。

中標已經是傷筋動骨,失標則是滅頂之災。

2020年全年,造影劑系列產品為恒瑞創造了36.3億元營收。但在2021年的集采中,恒瑞醫藥最重要的造影劑產品——碘克沙醇,卻折戟失標。

這些都直接導致了恒瑞醫藥的業績在2021年掉頭向下。

而在這個時候,恒瑞醫藥被資本市場看中的創新藥,卻沒有起到壓艙石的作用。

從2011年艾瑞昔布獲批上市,到2023年阿得貝利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根據恒瑞醫藥官網顯示,其創新藥產品矩陣中已經有12款產品。數量不可謂不多,但商業化價值卻并非出類拔萃。

根據年報顯示,2022 年,恒瑞醫藥創新藥銷售收入81.16億元。我們做一個簡單折合,每個創新藥的平均銷售收入不足7億元。而其中,卡瑞利珠單抗貢獻了大部分的收入。也就是說,恒瑞醫藥其他的創新藥產品,能過10億的大品種寥寥無幾。

2022年年報中,恒瑞醫藥坦誠“部分創新藥收入增長較慢,個別創新藥甚至全年銷售金額同比有所下降?!?/p>

反觀同類企業,石藥集團丁苯酞十數年如一日支撐著企業半壁江山。中國生物制藥的安替羅尼至今沒有對手,也成為支撐業績和市值的最大保障。

卡瑞利珠單抗本來有希望成為恒瑞醫藥業績的“壓艙石”。2019年上市之后,卡瑞利珠單抗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據IQVIA數據,2020年上半年,恒瑞的卡瑞利珠單抗銷售額超20億元,占據近40%的市場份額。甚至有機構將卡瑞利珠單抗2021年的銷售額目標定在了100億元。

但卡瑞利珠單抗的致命之處在于競爭者甚眾。

PD-1號稱是中國創新藥市場的“卷王”。除了已經上市的近10款PD-1類藥品以外,根據智慧芽新藥情報庫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還有77個PD-1類藥物處于臨床試驗階段。

競爭者紛紛扎堆的情況下,卡瑞利珠單抗也很快被列入集采,價格暴降至85%。

有一款絕對重磅的產品對一個企業來說,雖然有單品依賴的風險,但如果技術壁壘足夠高,那紅利期就會足夠長,就可以給企業長期的底盤支撐。恒瑞醫藥顯然沒能做到。

02、管理:換帥有點煩

精明了一輩子的孫飄揚,在識人這方面栽了一個大跟頭。

2022年12月5日,恒瑞醫藥發布公告,收到公司副總經理、首席醫學執行官(腫瘤)張曉靜女士因“個人原因”提交的辭職報告。

這是2022年,第四位從恒瑞醫藥辭職的副總經理,前三位依次為張月紅、鄒建軍、陶維康,均為恒瑞醫藥此前重要的業務或管理骨干。

此前的2020年7月5日,恒瑞醫藥公告稱,一次性宣布了蔣新華、孫輝、劉疆、李克儉四名公司副總經理的辭職。近些年來,恒瑞醫藥的高管團隊如落花流水一般兜兜轉轉。

人事方面的不穩定,是恒瑞醫藥“換帥風波”的后遺癥。

恒瑞醫藥的老掌門孫飄揚一直是個“狠人”。1990年,32歲的臨危受命任職連云港制藥廠的廠長,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將這個瀕臨破產的小廠打造成中國“藥茅”。2020年1月,功成名就的孫飄揚將恒瑞醫藥交給周云曙打理,想完成一段“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商場佳話。

沒想到精明了一輩子的孫飄揚,在識人這方面栽了一個大跟頭。他所寄予厚望的周云曙不僅沒有帶領恒瑞醫藥更上一層樓,反而遭遇了業績和人品上的雙重否定。

首先就是前文所提到過的集采失利。2021年6月,在第五批集采中,恒瑞醫藥造影劑產品碘克沙醇注射液、格隆溴銨注射液雙雙落選。2021年恒瑞醫藥首度出現營收凈利“雙降”,營業收入259.10億元,同比下降6.59%;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45.30億元,同比下降28.41%。

種種不利引發了市場對“藥茅”核心價值的重新審視。自2021年以來,恒瑞醫藥股價從最高點的近百元最低跌至二十多元,市值從最高超過6000億,低至不足2000億。

如果說業績的失利展示出的是在醫藥行業下行背景下,高管能力的不足,那“內幕交易丑聞”屬實讓人大跌眼鏡。

2020年5月12日,恒瑞醫藥與司太立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13日發布了合作公告。隨后,司太立股票大漲。

交易發生時,周云曙正擔任恒瑞醫藥的總經理,是這項合作里最核心的人物之一。作為重要知情人,周云曙卻在交易公告發出前用他人賬戶買入司太立股票,并在司太立股票大漲后賣出。

后來,這波“騷操作”被監管部門查處,決定沒收周云曙違法所得,同時處以50萬元罰款。

而周云曙的非法獲利是多少呢?

45萬!

而數據顯示,2020年,周云曙從恒瑞醫藥獲得稅前報酬總額為480萬元,截至2020年末持股數高達454.66萬股。按當時恒瑞醫藥超過90元的股價來算,周云曙身價數億。這謎一般的操作幾乎成為業內笑柄。

2021年7月,周云曙引咎辭職,孫飄揚不得不重新出山主持恒瑞醫藥大局。

只是2020到2022年,幾乎就成了恒瑞醫藥失去的兩三年。

03、未來:是否利空出盡?

“藥茅”后續面對的,依舊是老問題。

2022年結束之后,壞消息是恒瑞醫藥增長性跌到了谷底。

2022年,恒瑞醫藥所謂的盈利,依靠的并非是開源,而是硬生生的節流。根據年報顯示,2022年恒瑞醫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減少30億。

之所以能持續盈利,孫飄揚的費用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22年,恒瑞醫藥銷售收入減少了20億,管理費用減少了5億,研發費用減少了10億,僅這三項就省去了超35億。而2022年,恒瑞醫藥的扣非凈利潤也僅是34.10億元。

好消息是,恒瑞醫藥似乎也沒有什么可以再失去的了。

首先,雖然業績下滑明顯,但是對恒瑞醫藥來說仍未傷筋動骨。從賬面來看,恒瑞醫藥的財務狀況仍然良好。

最新的年報數據顯示,恒瑞醫藥2022年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有145.37億,期末貨幣資金達151.1億元。應收賬款僅有58.91億且大多集中在3個月以內,壞賬計提不足1億。負債僅為29.41億元,資產負債率不足10%。

對于燒錢的創新藥研發來說,現金的充足和財務的健康,是企業莫大的底氣。恒瑞醫藥也基本保持了“公告狂魔”的本色,仍在樂此不疲地公告研發進展。

2022年,恒瑞醫藥取得3個創新藥制劑生產批件、14個仿制藥制劑生產批件、45個創新藥臨床批件 、2 項臨床試驗被納入突破性治療名單、2 項上市申請獲優先審評資格、1項臨床試驗被納入美國 FDA 孤兒藥資格認定。

而對于已有的產品而言,幾輪集采下來,基本已經篩過一遍,后續基本沒有再可以“暴雷”的重磅風險。

對恒瑞醫藥來說,利空似乎已經出盡,股價也從谷底持續攀升。距2021年最低點漲幅已超80%。

恒瑞醫藥股價表現(2021年1月至今)

但“藥茅”后續面對的,依舊是老問題。

第一是如何取得某個技術領域的優勢,來確定某一領域的霸主地位。比如新冠疫情以來,輝瑞在mRNA新冠疫苗和新冠藥物方面迅速占領技術制高點,并一舉突破千億營收。如果恒瑞只是滿足于在熱門靶點的持續內卷,那面臨的風險會仍然很高。

第二是能否構建起穩固的產品結構。這樣使在某一領域產品受到影響時,也能有其他穩定的業務板塊補齊短板。同為傳統藥企的石藥集團,雖然同樣高舉創新轉型的大旗,但其并未舍棄所謂“低端”的原料藥。在2022年,原料藥依然為石藥集團提供著穩定的利潤來源,推動著業績的穩定增長。

第三是國際化是否能取得真正的突破。雖然恒瑞醫藥一直聲稱“創新”和“國際化”,但是如今的國際化僅僅是在研發方面,真正的國際收入占比不足10%。

當然這也是中國藥企的通病,在國內卷來卷去,在國際默默無聲?!八幟被蛟S可以帶頭走出一個國際化的成功模板。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恒瑞醫藥

4.1k
  • 醫療健康ETF泰康(159760)早盤漲超1%,權重股恒瑞醫藥斬獲20億美元“大單”!
  •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旗下債券型基金近1年基金收益率為5.40%,在176家公司中排名第12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藥茅利空出盡?

浮浮沉沉之后,恒瑞醫藥是否能真正利空出盡,重返新高呢?

界面新聞| 匡達

文 | 巨潮 老魚兒

編輯 | 楊旭然

“備受矚目”的恒瑞醫藥,整個2022年都流年不利。

2022年,其營業收入212.80億元,同比下降17.87%;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9.06億元,同比下降13.77%;歸屬于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4.10億元,同比下降18.83%。

這份業績報告,是恒瑞醫藥在其25年的A股生涯中,繼2021年之后的第二次業績下滑,也是恒瑞醫藥第一次連續兩年業績下滑。其各項數據中,營業收入是4年來的最低,凈利潤是5年來的最低,毛利率是9年來的最低。

也許是為了緩解尷尬的氣氛,恒瑞醫藥迅速發布了2023年一季度業績報告——就在2022年報發布的當天。今年一季度,其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增長0.25%與0.17%。

雖然幾近于原地踏步,但這已經是自2021年年末業績進入下行通道以來,恒瑞醫藥季度業績數據的首次同比上升了。

這些年,恒瑞醫藥屬實擁有了太多的光環:藥茅、創新藥一哥,仿佛大家已經蓋棺定論,其創新策略將前景無限。

在這種幾近狂熱的樂觀之下,恒瑞醫藥的市值一路狂飆。2007年,其市值首次達到100億,這個坎恒瑞醫藥走了10年。后來,從100億沖到1000億市值,用了8年;從1000億沖向2000億,用了2年;從2000億沖到3000億,用了1年。到2021年,恒瑞醫藥市值達到驚人的6000億。

人們一度認為,這會是中國第一個破萬億的醫藥企業。

但是,2021年其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業績下滑。2022年,下滑繼續。如今的恒瑞醫藥市值經過一輪80%的大漲,維持在3000億一線,但相比最高點仍已腰斬,相當于5年之前。

浮浮沉沉之后,“藥茅”是否能真正利空出盡,重返新高呢?

01、產品:蜀中無大將

卡瑞利珠單抗的致命之處在于競爭者甚眾。

人們普遍認為,導致恒瑞業績拐點的是2021年的集采。但是細究起來,真正出現問題的,就是以往恒瑞醫藥賴以自豪的“創新戰略”。

根據公開資料來看,外界普遍認為,一類新藥艾瑞昔布片獲批臨床的2003年,是恒瑞醫藥的“創新元年”。但20年來,恒瑞醫藥實際上一直還是在靠仿制藥打天下。2018年,恒瑞醫藥全年174.2億元收入,仿制藥占比超過80%。這為其在未來集采中的打擊埋下了隱患。

2018年到2021年之間,恒瑞醫藥共有18個品種中標集采,平均降幅達到了73%。2021年9月落地的第5批國采中,恒瑞8個產品中選,當年雖然只實際執行集采價3個月,但這8個品種的全年銷售額下降了37%。

中標已經是傷筋動骨,失標則是滅頂之災。

2020年全年,造影劑系列產品為恒瑞創造了36.3億元營收。但在2021年的集采中,恒瑞醫藥最重要的造影劑產品——碘克沙醇,卻折戟失標。

這些都直接導致了恒瑞醫藥的業績在2021年掉頭向下。

而在這個時候,恒瑞醫藥被資本市場看中的創新藥,卻沒有起到壓艙石的作用。

從2011年艾瑞昔布獲批上市,到2023年阿得貝利單抗注射液獲批上市。根據恒瑞醫藥官網顯示,其創新藥產品矩陣中已經有12款產品。數量不可謂不多,但商業化價值卻并非出類拔萃。

根據年報顯示,2022 年,恒瑞醫藥創新藥銷售收入81.16億元。我們做一個簡單折合,每個創新藥的平均銷售收入不足7億元。而其中,卡瑞利珠單抗貢獻了大部分的收入。也就是說,恒瑞醫藥其他的創新藥產品,能過10億的大品種寥寥無幾。

2022年年報中,恒瑞醫藥坦誠“部分創新藥收入增長較慢,個別創新藥甚至全年銷售金額同比有所下降。”

反觀同類企業,石藥集團丁苯酞十數年如一日支撐著企業半壁江山。中國生物制藥的安替羅尼至今沒有對手,也成為支撐業績和市值的最大保障。

卡瑞利珠單抗本來有希望成為恒瑞醫藥業績的“壓艙石”。2019年上市之后,卡瑞利珠單抗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據IQVIA數據,2020年上半年,恒瑞的卡瑞利珠單抗銷售額超20億元,占據近40%的市場份額。甚至有機構將卡瑞利珠單抗2021年的銷售額目標定在了100億元。

但卡瑞利珠單抗的致命之處在于競爭者甚眾。

PD-1號稱是中國創新藥市場的“卷王”。除了已經上市的近10款PD-1類藥品以外,根據智慧芽新藥情報庫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還有77個PD-1類藥物處于臨床試驗階段。

競爭者紛紛扎堆的情況下,卡瑞利珠單抗也很快被列入集采,價格暴降至85%。

有一款絕對重磅的產品對一個企業來說,雖然有單品依賴的風險,但如果技術壁壘足夠高,那紅利期就會足夠長,就可以給企業長期的底盤支撐。恒瑞醫藥顯然沒能做到。

02、管理:換帥有點煩

精明了一輩子的孫飄揚,在識人這方面栽了一個大跟頭。

2022年12月5日,恒瑞醫藥發布公告,收到公司副總經理、首席醫學執行官(腫瘤)張曉靜女士因“個人原因”提交的辭職報告。

這是2022年,第四位從恒瑞醫藥辭職的副總經理,前三位依次為張月紅、鄒建軍、陶維康,均為恒瑞醫藥此前重要的業務或管理骨干。

此前的2020年7月5日,恒瑞醫藥公告稱,一次性宣布了蔣新華、孫輝、劉疆、李克儉四名公司副總經理的辭職。近些年來,恒瑞醫藥的高管團隊如落花流水一般兜兜轉轉。

人事方面的不穩定,是恒瑞醫藥“換帥風波”的后遺癥。

恒瑞醫藥的老掌門孫飄揚一直是個“狠人”。1990年,32歲的臨危受命任職連云港制藥廠的廠長,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將這個瀕臨破產的小廠打造成中國“藥茅”。2020年1月,功成名就的孫飄揚將恒瑞醫藥交給周云曙打理,想完成一段“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商場佳話。

沒想到精明了一輩子的孫飄揚,在識人這方面栽了一個大跟頭。他所寄予厚望的周云曙不僅沒有帶領恒瑞醫藥更上一層樓,反而遭遇了業績和人品上的雙重否定。

首先就是前文所提到過的集采失利。2021年6月,在第五批集采中,恒瑞醫藥造影劑產品碘克沙醇注射液、格隆溴銨注射液雙雙落選。2021年恒瑞醫藥首度出現營收凈利“雙降”,營業收入259.10億元,同比下降6.59%;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45.30億元,同比下降28.41%。

種種不利引發了市場對“藥茅”核心價值的重新審視。自2021年以來,恒瑞醫藥股價從最高點的近百元最低跌至二十多元,市值從最高超過6000億,低至不足2000億。

如果說業績的失利展示出的是在醫藥行業下行背景下,高管能力的不足,那“內幕交易丑聞”屬實讓人大跌眼鏡。

2020年5月12日,恒瑞醫藥與司太立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13日發布了合作公告。隨后,司太立股票大漲。

交易發生時,周云曙正擔任恒瑞醫藥的總經理,是這項合作里最核心的人物之一。作為重要知情人,周云曙卻在交易公告發出前用他人賬戶買入司太立股票,并在司太立股票大漲后賣出。

后來,這波“騷操作”被監管部門查處,決定沒收周云曙違法所得,同時處以50萬元罰款。

而周云曙的非法獲利是多少呢?

45萬!

而數據顯示,2020年,周云曙從恒瑞醫藥獲得稅前報酬總額為480萬元,截至2020年末持股數高達454.66萬股。按當時恒瑞醫藥超過90元的股價來算,周云曙身價數億。這謎一般的操作幾乎成為業內笑柄。

2021年7月,周云曙引咎辭職,孫飄揚不得不重新出山主持恒瑞醫藥大局。

只是2020到2022年,幾乎就成了恒瑞醫藥失去的兩三年。

03、未來:是否利空出盡?

“藥茅”后續面對的,依舊是老問題。

2022年結束之后,壞消息是恒瑞醫藥增長性跌到了谷底。

2022年,恒瑞醫藥所謂的盈利,依靠的并非是開源,而是硬生生的節流。根據年報顯示,2022年恒瑞醫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減少30億。

之所以能持續盈利,孫飄揚的費用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22年,恒瑞醫藥銷售收入減少了20億,管理費用減少了5億,研發費用減少了10億,僅這三項就省去了超35億。而2022年,恒瑞醫藥的扣非凈利潤也僅是34.10億元。

好消息是,恒瑞醫藥似乎也沒有什么可以再失去的了。

首先,雖然業績下滑明顯,但是對恒瑞醫藥來說仍未傷筋動骨。從賬面來看,恒瑞醫藥的財務狀況仍然良好。

最新的年報數據顯示,恒瑞醫藥2022年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有145.37億,期末貨幣資金達151.1億元。應收賬款僅有58.91億且大多集中在3個月以內,壞賬計提不足1億。負債僅為29.41億元,資產負債率不足10%。

對于燒錢的創新藥研發來說,現金的充足和財務的健康,是企業莫大的底氣。恒瑞醫藥也基本保持了“公告狂魔”的本色,仍在樂此不疲地公告研發進展。

2022年,恒瑞醫藥取得3個創新藥制劑生產批件、14個仿制藥制劑生產批件、45個創新藥臨床批件 、2 項臨床試驗被納入突破性治療名單、2 項上市申請獲優先審評資格、1項臨床試驗被納入美國 FDA 孤兒藥資格認定。

而對于已有的產品而言,幾輪集采下來,基本已經篩過一遍,后續基本沒有再可以“暴雷”的重磅風險。

對恒瑞醫藥來說,利空似乎已經出盡,股價也從谷底持續攀升。距2021年最低點漲幅已超80%。

恒瑞醫藥股價表現(2021年1月至今)

但“藥茅”后續面對的,依舊是老問題。

第一是如何取得某個技術領域的優勢,來確定某一領域的霸主地位。比如新冠疫情以來,輝瑞在mRNA新冠疫苗和新冠藥物方面迅速占領技術制高點,并一舉突破千億營收。如果恒瑞只是滿足于在熱門靶點的持續內卷,那面臨的風險會仍然很高。

第二是能否構建起穩固的產品結構。這樣使在某一領域產品受到影響時,也能有其他穩定的業務板塊補齊短板。同為傳統藥企的石藥集團,雖然同樣高舉創新轉型的大旗,但其并未舍棄所謂“低端”的原料藥。在2022年,原料藥依然為石藥集團提供著穩定的利潤來源,推動著業績的穩定增長。

第三是國際化是否能取得真正的突破。雖然恒瑞醫藥一直聲稱“創新”和“國際化”,但是如今的國際化僅僅是在研發方面,真正的國際收入占比不足10%。

當然這也是中國藥企的通病,在國內卷來卷去,在國際默默無聲?!八幟被蛟S可以帶頭走出一個國際化的成功模板。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泽县| 理塘县| 宁都县| 库伦旗| 青海省| 宁武县| 凤台县| 金堂县| 安溪县| 连城县| 灌阳县| 定日县| 天津市| 东莞市| 安塞县| 靖西县| 隆回县| 桑植县| 邵武市| 灌云县| 通化县| 阿巴嘎旗| 衡水市| 手游| 紫阳县| 绥德县| 隆安县| 招远市| 嵊州市| 宣武区| 井研县| 惠安县| 满洲里市| 丰都县| 莱芜市| 托克托县| 托里县| 封开县| 农安县| 贵德县|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