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莓daybreak 張芮白
編輯|翟文婷
大模型落地的第一場交鋒,精準落在協同辦公。
最早具備先發優勢的是微軟,憑借與OpenAI的資本關系,微軟先是在2月份將GPT接入搜索Bing,3月份又甩出一張王炸,Office全家桶接入GPT-4,推出Microsoft 365 Copilot。
微軟公司董事長兼CEO納德拉將這個動作視為一個重要分水嶺,「這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工作方式,并開啟新一波生產力增長。」
這股旋風很快刮到國內。
WPS、印象筆記、百度如流幾乎同時宣布,要接入AI助手。飛書春季發布會沒有AI方面的動作,但大家的目光緊盯不放。
響動最大的莫過于阿里旗下的釘釘。4月17日,張勇前腳發布阿里大模型,第二天釘釘總裁葉軍就帶著千問大模型的第一落地應用現身,借助魔法棒喚起的10余項AI能力,釘釘全面智能化。值得一提的是,當天葉軍現場實時展示了千問互動的能力。
打工人已經明顯感受到一股高氣壓在頭頂盤旋,一場勢在必行的工具革命正在發生。
對于互聯網公司而言,辦公軟件的一場AI裝備競賽已經鳴槍。
為什么是協同辦公
ChatGPT攪動著整個科技圈的神經。很多人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以阿里、百度為首的大廠自然要卡位底層,不僅首推自己的大模型,也要尋找落地應用場景。
國內許多廠商將目光聚焦在大模型與產業的結合上,試圖通過AI升級已有業務,并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AI時代,所有產品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次。」在2023阿里云峰會上,張勇幾乎是在發表宣言,他也強調大模型將為各行各業帶來生產力的巨大提升。
李彥宏在文心一言發布會上同樣提到「MaaS(模型即服務)」。他在接受采訪時特別說明,基于這種大語言模型開發應用機會很大,沒有必要再重新發明一遍輪子。
基于大模型的應用是新的機會和金礦,協同辦公是最先被改造的陣地。而這個領域成為「天選之子」,也是順理成章。
微軟發布Copilot,Notion發布Notion AI,巨頭已經證實此路可行。
此外,獨到科技CEO張文浩此前分析道,本身就擁有文檔、對話等功能的辦公軟件,更容易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也就是說,從提高生產力的角度講,辦公工具最能體現這點。
不止如此,有行業人士分析,通用且具體的需求適合葉軍所說的「基于大模型調優小模型」的思路。例如人事、財務、報銷、行政、生產制造等工作,各企業通常都會涉及,是互聯網喜歡的更容易規模化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用戶端需求高漲,與企業雙向奔赴。
ChatGPT發布后短短兩月,月活躍用戶達到1億人次。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說服力。
釘釘手握6億用戶,月活達2.53億,辦公場景人群覆蓋足夠基礎、需求高頻,也為AI應用開發提供豐富的數據支持。
當微軟宣布GPT-4全面接入Office全家桶后,小紅書、知乎等社交平臺立刻出現很多如何啟用Microsoft 365 Copilot的教程視頻。
多數人將接入AI的協同辦公軟件視為「打工人的一大神器」。除幫助解決大量機械工作如周報、郵件和為創意提供靈感之外,Copilot 的ChatExcel用自然語言取代公式指令、釘釘拍圖生成應用等功能均令人驚喜和期待。
競相對標微軟
最先在協同辦公領域指明方向的是微軟。
3月16日,微軟正式推出基于GPT-4的Microsoft 365 Copilot。AI 驅動工具Copilot可以在多個商業應用程序中被召喚,包括Word,Excel,PPT,Outlook等。
新功能涵蓋:自動撰寫、編輯文稿、Excel自動生成圖表、根據文檔自動制作PPT、自動整理郵件以及整理會議核心信息等。
一句話,發布正確的指令,AI即刻替打工人打工。
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不吝贊美之詞,Microsoft 365 Copilot 的發布可以視為協同辦公領域的「iPhone 時刻」。
納德拉的話聽上去更是誘人,「Copilot將消除我們日常任務和工作中的苦差事。」也就是說,比如,大家對接入AI的Excel最為驚喜和期待。
Excel 內置的復雜函數操作,通常需要使用者花費一定的學習成本才能上手,用自然語言代替公式指令將大大降低使用門檻,只需要知道自己的需求就能輕松生成表格、進行數據分析。
自帶AI功能的Excel,理解表格也會更全面,在自動分析數據、整理數據方面有望表現出更強大的功能。
接入GPT的Word文檔同樣具備高級搜索引擎的功能,為寫論文、寫策劃、文學創造等提供素材和靈感,激發創意。
目前,Microsoft 365 Copilot還未正式對外開放,微軟官方稱其正邀請20家客戶進行內測。
Office 365訂閱會員可以在Online版本上體驗Word Copilot。
據體驗過該版本的用戶介紹,「很多功能都沒有開放,ChatGPT相比會好用很多。」同樣感受平淡的另一用戶卻相信,「正式版本會好很多,應該會跟發布會介紹的一樣。」
從創業之初就對標Office的金山WPS,也在這波AI浪潮下不甘示弱。
微軟發布Copilot整整一個月后,金山辦公也推出具備大語言模型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搭載在新一代在線內容協作編輯產品——輕文檔,暫定代號「WPS AI」。
但是WPS的AI新功能似乎比較單薄,僅限于文檔。
金山辦公CEO章慶元在發布會解釋,「后續一大波能力正在路上。」據說,金山內部員工已開始用WPS AI寫周報。
論C端影響力,金山必然跑不贏微軟。這家老牌軟件公司的長處是政企市場。所以未來突圍的方向可能是toB。
大廠出牌
微軟、金山的智能化局限在文檔和數據,但是辦公場景多元,互聯網更追求一種通用解決方案。這代表更廣泛以及更深層次的連接。
比如,釘釘。作為連接廣泛行業的基礎企業服務SaaS,釘釘的商業價值和想象空間似乎更受關注。
釘釘有其自身的弱點。葉軍坦白道,「過去釘釘的特點是功能復雜、臃腫。」用戶要找一個功能需要從不同復雜的入口進入,有的則需要特定的開發技能。
所以在接入AI智能的過程中,釘釘力求希望交互簡單。或者說,釘釘希望借此機會,扭轉用戶的固有認知。
葉軍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斜杠「/」入口,直接對接IM、文檔等每一個場景。這對個人體驗是極大的改善和提升。
此外,在企業服務,大模型帶來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葉軍在發布會現場展示的拍圖生成應用功能,令眾多網友直呼「驚喜」。根據演示,釘釘將一個簡單的「訂餐應用」功能草圖拍照上傳,幾秒鐘之后,一個訂餐小程序就自動生成。
模型學習了此前積累的低代碼能力,進一步簡化了企業應用程序的開發。不懂代碼的業務人員,甚至都不用拖拉拽,只需要畫圖和用自然語言描述就能生成應用系統。
葉軍大膽展望,「這是開發范式一個非常大的變革,以前低代碼是low code,以后可能不是no code,而是no APP」。
釘釘更希望開放大模型能力給更多企業。原來只是通用基礎組件權限,有了AI的能力,未來企業可以借助釘釘這個入口,訓練自己的專屬大模型。
這也將有望解決困擾廠商多年的標準化和定制化的平衡問題。
當然,除了拍圖生成應用功能在發布會現場演示外,其它變化都還只是在暢想階段。
但葉軍仍然制定了一個「野心勃勃」的日程表:一年內一定要完成產品的全面布局和生態接入,三個月內至少能看到一個場景的功能的上線。
「這次動的是根本。所有的系統都要進行改造。」葉軍在全面改造的方針下定了兩步戰略。第一步在交互層,在工程化界面上全部轉換成自然的方式;第二步是讓計算機自動理解代替靠人的腦子理解然后建模,「到這一步,我認為是重做完成了。」
沒有人愿意錯過這場顛覆式的技術浪潮,盡管戰火先在西方燃起,但在不太遠的差距上,中國企業已全力進入戰備姿態,一切都還是未知。
但從另一個角度,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技術門檻的降低意味著人們對大公司的依賴性加強,習慣養成之后,對方一旦收回服務或抬高價格,個體將會變得無措而脆弱。
《三體》中,對于極度依賴AR獲取資訊和社交的「點墻族」的描述,便揭示了一種科技對人類造成的「逆進化」影響。
類似的故事,是否在現實中也會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