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汽車最新發布的財報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0%,達415億美元。凈收入為18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31億美元凈虧損大幅提升。調整后息稅前利潤為34億美元,同比增長45%。
福特汽車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Jim Farley)稱,公司第一季度的穩健表現得益于三個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單元。為優化用戶體驗,福特汽車在2022年3月將汽車業務結構劃分為Ford Blue、Ford Model e和Ford Pro。
在本季度的財報中,負責運營福特商用車及相關服務解決方案業務的Ford Pro業務單元息稅前利潤達14億美元,為去年同期三倍;負責公司旗下標志性的燃油車和混合動力車型業務的Ford Blue息稅前利潤達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翻番,兩者利潤率均超過10%。
財報中并未披露負責推出電動汽車的Ford Model e在本季度的具體表現,但福特預計其在2023年息稅前虧損30億美元。虧損的天文數字并沒有動搖福特布局新能源的決心,高層表示將不斷推進Ford+計劃開花結果,Ford Model e布局電動車業務所采取的全新舉措正顯著降低電動汽車的成本,同時從根本上加快了下一代突破性產品的研發。
今年3月,福特推出了全新的純電福特探險者,該車將在歐洲制造和銷售。福特計劃到2023年底,全球電動汽車產能將達60萬輛,到2026年底將超過200萬輛。
福特不惜重金的資本投入已經有了回報。福特電馬Mustang Mach-E、純電皮卡F-150 Lightning以及純電動廂式貨車Ford E-Transit等廣泛受市場歡迎的電動車型產能不斷提高。福特在北美地區的電動車事業發展尤為強勁,去年底一度成為美國第二大暢銷的電動汽車制造商,僅次于特斯拉。
按照計劃,福特還將繼續擴大在北美地區的版圖。Ford Model e將在田納西州Stanton的BlueOval City園區生產其下一代電動皮卡車型,并改造加拿大安大略省Oakville的現有業務,以生產電池和下一代電動汽車,同時也將在密歇根州Marshall建造磷酸鐵鋰電池工廠。
然而,對比美國市場的輝煌,福特近年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去年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只有2.1%,且息稅前虧損達到5.72億美元。
在電動車加速發展之際,中國汽車公司的“彎道超車”讓福特和通用等老牌美國汽車制造商頭疼不已。根據市場咨詢公司Automobility的數據,去年福特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同比下降33.5%,而通用同期銷量則下降了20%。
在此背景下,福特汽車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制定了縮減投資以提高盈利能力的新計劃。
“我們在中國的未來戰略將會改變,”吉姆·法利周二在電話會議上對分析師表示:“我們將在中國開展投資更低、更精簡、更專注、回報更高的業務。” 新計劃包括增加對商用車的關注,這是福特在中國有利可圖的業務。 這家汽車制造商還計劃將其在中國的工廠用作經濟型電動汽車和汽油燃料商用車的出口中心。
4月中旬,福特汽車透露將從中國進口重新設計的林肯Nautilus汽車,這將是福特首次從中國進口汽車,其與長安汽車合資企業位于杭州的工廠日前已經投入生產。
吉姆·法利認為,通過專注于商用車、出口產品及其在中國的林肯豪華車系列,福特可以在中國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
福特的處境是許多在中國市場陷入泥沼的跨國品牌的縮影。不過面對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對傳統品牌實現部分價位區間的銷量超越,不同的汽車制造商選擇了不同的應對策略。
一些品牌如大眾汽車試圖通過在中國推出全新的電動汽車子品牌以扭轉在華市占率下滑的頹勢,另外一些品牌如本田旗下的高端汽車謳歌(Acura)則在激流中敗退,徹底告別中國市場。選擇戰略性收縮的福特,則正在經歷在華的定位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