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2CC新傳媒
近日,抖音頭部達人瘋狂小楊哥旗下“三只羊網絡”在合肥舉辦有家的地方有工作·眾小二上線發布會,宣布“眾小二”App 正式上線各大應用商城。
據悉,“眾小二”APP是一個提供靈活就業的平臺,負責撮合頭部主播和短視頻剪輯師,幫助后者獲得授權,通過直播切片獲得收入。
在現場,三只羊網絡CEO杜剛表示:“2023年我們預計通過‘有家的地方就有工作’項目解決20000人的就業問題,并在未來5年內,通過‘眾小二’平臺,幫助4萬人平均年收入增長5萬元。”
直播切片作為短視頻帶貨的新興賽道,為何能讓三只羊網絡對此充滿信心?直播切片的玩法是什么?高收益的門檻在哪?
直播切片,流量裂變下的三贏
何謂直播切片?
根據抖音官方介紹,內容分發號(即直播切片)的定義為:以頭部電商達人為主的創作者,授權第三方賬號,發布基于自身直播切片的二創短視頻,并同步掛車同品鏈接,進行商品銷售傭金分成的模式。去年6月,快手也上線了“直播片段發帶貨視頻促轉化”功能,帶貨主播可在快手賣家端后臺一鍵發布直播片段,掛車賣貨。
目前直播切片的行情基本是“授權免費,傭金五五分成”,如果涉及到第三 機構,分成會有所調整。如小楊哥授權的分成比例為階梯制,5萬以下銷售額三七分成、5-10萬元銷售額四六分成、10萬元以上才能五五分成。
但其實,直播切片的傳播形式早已出現,在直播帶貨剛興起的時候,各大平臺中就出現了大量直播切片視頻,對消費者進行直播間引流。
不過,現階段直播切片的側重點已經從單純的電商引流轉變為產品帶貨。“眾小二”APP的出現,也讓直播切片變得更專業化、精細化、職業化。
杜剛在發布會上表示,未來三只羊網絡將以“教學練測評”為核心開展直播切片視頻的精細化運營。
具體體現為,“眾小二”APP上架了剪輯、運營、法務、個稅等不同類別的課程,還配有專人線上答疑服務,協助用戶能在較短時間內熟悉和掌握互聯網分發規律,提升互聯網相關知識和技能。用戶需要在學習課程后,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測評并達標,才能獲得授權資格成為小二郎(APP授權成功的用戶)。
除了小楊哥外,朱梓驍、辛吉飛、交個朋友、郝劭文等頭部主播也已入駐“眾小二”APP,不過目前上述多數主播尚未開啟授權通道。
據悉,在過去的2022年,“有家的地方有工作”已為全國213個城市超10000名線上剪輯師提供了就業機會,幫助人均收入提升約17000元。其中不乏由于疫情破產的經營者、沒有工作能力的單親媽媽、遭遇意外的高位截癱者,他們通過直播切片的剪輯工作,增加了一個賺取收益的機會。這歸功于,直播切片的入門門檻較低且玩法并不復雜。
直播切片中的玩家可分為“小二郎”們(帶貨KOC)、帶貨KOL、品牌方三類。品牌方找到帶貨KOL與帶貨KOL達成合作并發布直播素材;“小二郎”們則需要先開通一個有櫥窗功能的社交賬號,獲得授權后拿到直播素材,進行二創剪輯發布帶貨。
如此一來,KOL可以通過二創后的切片內容,擴大自身影響力,積累流量池;品牌方可以獲得更多的商品曝光量和銷量;而“小二郎”們則在KOL流量加持和品牌供應下,順利開單獲得傭金,完成一場流量裂變下的三贏。
直播切片,一種很新的賺錢方式
直播切片拉低了電商帶貨的門檻,使其成為了一種很新的賺錢方式。
據“眾小二”APP內信息顯示,來自福建泉州的黃翔受疫情影響公司停業,瀕臨倒閉,2021年成為合肥三只羊網絡線上剪輯師后,成功解決收入來源并抵消虧欠債務;安徽六安的郭寶受疫情影響工廠關閉,家中收入來源中斷,成為合肥三只羊網絡線上剪輯師后,目前已成功解決家庭日常開銷。
此前,還有不少公眾號發文宣稱:“拿到小楊哥直播切片,一個月能賺一臺車”、“一門新的月入百萬生意”“抖音兩星期賺了8000”,以上種種都在向大眾傳遞一個信息:直播切片市場大有可為。
那么,身在其中的帶貨KOC究竟是在靠什么賺錢呢?
作為“小二郎”一員的王敏,她坦言自己是看中了小楊哥自身的流量價值。
一方面,憑借小楊哥的頭部流量和龐大粉絲群,王敏能夠從中獲利。她告訴筆者:“小楊哥的流量還是很可觀的,即使只有100個(小楊哥)粉絲看到我的視頻,其中有10個人下單,我也能賺一筆小錢,何況他有過億粉絲呢。”
另一方面,王敏在給小楊哥引流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引流。“初來乍到的,想帶個貨多難啊。正好小楊哥開放授權了,我蹭波流量也好為自己未來做打算!等我的賬號粉絲越來越多了,即使不靠小楊哥也能有自己的粉絲為我的帶貨買單。”
利用主播自帶的流量、粉絲效應,視頻的曝光度更大,產品出單率高。且頭部帶貨主播都有很強的信任背書,對于產品的選擇往往更謹慎更具性價比。可見,獲取頭部帶貨主播的切片授權,是難得的,KOC能與頭部主播分一杯羹的捷徑。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直播切片的浪潮下,部分人正在抓住后來者迫切獲利的心理,在公眾號、知識星球等平臺開發出培訓+授權的捆綁賣課模式,兜售給寶媽、學生等群體。培訓內容多以開通賬號、獲得授權、視頻剪輯為主,然而這些信息在網上就可以查到,屬于是打著信息差的旗號割用戶韭菜了。
還有某直播切片教學團隊表示,目前外面切片教學收費在大幾百幾千,這次免費給100個名額,但需要參加打卡營。據筆者了解,參加打卡營需要98元押金,加入打卡營轉化為團隊私域流量后,用戶想要獲得授權還要外交門檻費、服務費、授權費,即被二次收割。
直播切片真正的“檻”在哪?
有人說“自從做直播切片,我月入八千!”
也有人說“明明跟著爆款視頻做的,怎么播放量只有個位數?”
直播切片風口來后,不少人說做這行“有手就行”。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直播切片真正的“檻”在哪?
1、帶貨主播需夠“有料”
直播切片的本質是對IP內容矩陣化的復用,以小楊哥為例,他的個人IP偏整蠱搞笑向,其直播間也因整蠱搞笑的產品測評出圈。經筆者搜索,授權的直播切片也多以剪輯直播間內搞笑片段為主,觀看視頻后下單的大多為小楊哥的固有粉絲群體。可見,除內容具有吸引力外,小楊哥粉絲基礎帶來的長尾流量也是小楊哥切片視頻得以火爆的原因。
但事實上,并不是所有頭部帶貨主播都適合“被分發”,像小楊哥這樣有辨識度且有梗有料的帶貨主播較少,大多頭部帶貨主播直播間風格、產品介紹和主播人設亮點不多,在表現力和內容力上并不出圈。短視頻剪輯師在拿到授權素材后,或將面臨著切片內容可看性并不高的煩惱。
因此,并不是找粉絲最多的帶貨主播授權就能吸引用戶下單,達成彎道超車。未來直播切片帶來的考驗,不僅體現在對剪輯師的剪輯運營能力上,也將對帶貨主播的表現力、直播內容帶來一定影響。
2、主播翻車后的隱患
近日,消費者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消費者保護法研究中心、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研究院等機構聯合發布的《直播帶貨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中指出,瘋狂小楊哥、李佳琦在虛假宣傳輿情上相對突出,劉畊宏、羅永浩和辛巴在產品質量輿情上更突出,短視頻平臺的直播帶貨問題明顯多于傳統電商平臺。
對此,有網友表示:“帶貨主播做大之后,選品需要更謹慎才行,買到不好的產品消費者容易粉轉黑。”
主播翻車會帶來一系列蝴蝶效應,無論是虛假宣傳還是產品質量不佳,對主播自身美譽度來說會產生很大影響,同時也會與粉絲產生信譽危機,依托于主播發展的KOC,極易痛失視頻流量。
3、帶貨KOC間的競爭
每個行業都存在著“二八定律”,直播切片這一賽道也不例外。相較于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原創帶貨競爭,直播切片的競爭只會更激烈。
一方面,KOC們鎖定爆款產品、批量剪輯多個同款視頻,爭奪爆品流量;另一方面,由于視頻素材相同,視頻內容存在同質化嚴重、平臺限流等問題,導致KOC之間的戰火已經逐步蔓延到視頻剪輯手法中,包括但不限于對視頻添加音樂、特效、濾鏡、畫中畫、變速、翻轉等區別于他人的方式。
發展至今,已有不少玩家總結出剪輯投放的經驗,后來者想突出重圍還得從用戶需求點出發。
4、短視頻平臺態度不明
達人直播的切片授權營銷模式激活了短視頻的自然流量和帶貨能力,但在筆者看來,這只能作為直播帶貨的一種補充手段。
對短視頻平臺來說,直播切片搶占的是短視頻種草市場。雖說目前平臺對直播切片的態度不明,但隨著越來越多玩家入局,平臺原有的種草短視頻生存空間會受到直播切片擠壓,屆時平臺會采取什么方式維護用戶體驗還未可知。
總結
看似門檻很低,但其實門道不少。直播切片作為電商帶貨發展中的又一新玩法,受益者始終是主播和品牌方,至于能否獲得平臺和消費者持續認可,還需其在平臺和消費者之間找到長久發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