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韭菜財經
近年來入局B端逐漸成為各家互聯網大廠的必然選項,美團自然不甘心落于人后。
近日,美團企業版正式上線,面向企業客戶推出一站式企業消費管理服務,覆蓋團餐、差旅等場景,同時推出“企航計劃”,為11000個企業提供免費服務包,幫助企業定制消費管理解決方案。美團深度扎入B端的野心,在企業版推出之際暴露無遺。
在C端,美團平臺已經形成高頻、剛需、高粘度的消費特性,美團上線企業版無疑就是想把自身在吃喝玩樂方面的優勢復制到企業消費服務當中,試圖利用其天然的C端護城河在B端領域中再造一個“美團”。
客觀來說,企業消費管理市場的價值和潛力巨大,且企業消費服務與美團的C端主業還有著強關聯,即便是面向生態外的企業,B端市場或也有很大可能會成為美團未來重要的一個增長動力。
“企業版”身負重任
美團在B端早有布局(快驢進貨、餐飲系統等),不過均是為平臺上的商戶提供餐飲類相關服務,而此次美團企業版的服務群體由商戶擴大到企業,在B端領域加碼發力,其背后原因值得一探。
第一,C端業務遭遇瓶頸,美團意圖把B端市場培養為第二增長曲線。財報數據顯示,在2021年到2022年第一季度期間,美團餐飲外賣營收、交易筆數、交易用戶數同比增速持續放緩。看2022全年數據,美團的交易用戶數更是出現走低情況,同比下降1.8%為6.77億。
彼時因疫情影響,C端業績受創,此時又有抖音進攻外賣、到店餐飲等本地生活領域“搶生意”,外界對C端發展的潛在威脅諸多,美團攻防戰愈演愈烈。或許為了穩妥起見,美團一邊在固守C端江山的同時,另一邊也想試圖通過加速B端業務,以分攤總體經營風險。
第二,發展B端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力促成美團未來“深化商家端扶持計劃”的順利推進。按照目前的進度,美團企業版的主攻方向是企業用餐板塊,無疑給餐飲商家們提供了一個“接大單”的專用通道,或多或少能夠幫助商家在后疫情時代提高運營效率和創造更多收入。于美團而言,這也是反推C端發展的一個好法子。
第三,B端成為互聯網玩家大勢之趨,同行們都在積極打造To B生態,美團很難對其視而不見。C端線上流量紅利消退,各大互聯網霸主都在加速B端發展,像阿里、字節、騰訊這一年來都在加快催熟B端業務,相對而言,美團在B端市場中已經落后一步,選擇開發企業版來助力B端提速屬實勢在必行。
總的來說,如今群雄入局競爭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賽道發展空間愈加擁擠。基于此,美團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賽道還有多少機會可以挖掘,就目前而言,B端前景更加廣闊,已然成為了美團新的增長希望,企業版的推出也意味著美團真正一腳踏進了企業消費服務市場,未來美團企業業務在其內部的受重視程度將會不斷上升。
美團B端,有備而來
美團此次下場操刀B端生意并非心血來潮,也并非盲目跟風,相反的,美團推出企業版是其長久以來沉淀能力的重要目的。憑借在服務和產品上打拼多年練就的一身“本領”,深耕B端市場,美團顯然有充分的優勢條件。
一方面,有原生優勢。美團在C端的市場地位相當高,無論是在餐飲外賣、商家到店還是酒店旅游業務方面都有極強的競爭能力。
財報顯示,2022年度,美團到店、酒店及旅游業務的活躍商家數目同比保持穩健增長,截止目前,美團平臺的交易用戶數達6.78億、騎手數量高達624萬。這些海量的商家、用戶和配送資源都可以復用到美團企業消費服務當中,就此來看,美團發力企業版B端服務可謂有天然的業務優勢。
另一方面,有經驗優勢。美團企業版的前身是“商企通”,早之前主要面向美團內部提供差旅餐飲服務,在B、C兩端資源共享方面已經有不小成就,因此無論是在客戶基礎,還是運營經驗上,美團都自有多年沉淀,有足夠的底氣能夠做好企業版B端市場。
一來,承襲此前商企通的客戶基礎,美團企業版得以快速滲透進各行各業。數據顯示,截至3月,美團企業版已服務近萬家企業客戶,覆蓋生物醫藥、金融銀行、大快消、新能源、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20多個行業。
二來,依托于C端商家資源與B端服務之間的聯通共享,美團企業版已經足夠為企業多元化的消費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如此一來,在企業消費端,美團既擁有強大的供應鏈,又具備成熟的消費管理能力和產品服務能力,其想要把企業版打造成為“B端美團”或也是件易事。
地利尚可:企業版是“真需求”
不過話說回來,在C端,團購差旅等問題也能得到很好解決,部分企業也自有費控管理系統,那么,企業版的存在究竟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所謂存在即合理,結合目前的企業消費市場而言,答案無疑更偏向前者。
其一,企業客戶的戰略理念與美團企業版的“降本提效”導向相契合。就現實狀況來看,歷經疫情的重創過后,各行各業都尤其講究增效降本的運營法則,就這一點而言美團企業版的產品理念與各大企業的需求不謀而合。
據美團官方披露,部分客戶接入美團企業版后可平均每月為每位員工節省4.4小時的報銷時間,為企業財務相關流程提效90%。美團企業版對效率的提升、成本的調低是實實在在的,貼近了企業端的運營需要,更容易取得更多企業的青睞。
其二,國內企業消費領域痛點猶存。據公開資料顯示,部分企業員工仍舊面臨墊付費用、手工貼票、報銷流程復雜、票據審核量大等共性痛點。而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很大原因就是缺乏全場景一站式的企業消費管理解決方案所致。
再來看“美團企業版”,其主打的是“橫向加縱向”(橫向是指吃、住、行等多個品類的消費場景;縱向指把整個管控規則滲透到交易當中的所有環節)的一體化方式,很大程度上能夠精準解決企業消費的管理訴求。可以說,美團企業版是踩著市場需求推出的,其在B端市場的存在感就不會太低。
就國內大環境而言,用戶線上的消費習慣和服務體系都比較成熟,國內企業消費需求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容納更多獨角獸。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在2020年,僅核算商旅、出行、團餐、采購和福利五大場景的費用支出規模就已達到萬億級別,企業費用管理市場規模已是千億級存在。
另外,國家仍在大力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或升級,并引導企業消費管理向線上化轉型,未來企業消費市場體量增長有望。所謂“時勢造英雄”,目前企業消費市場的發展氛圍良好,美團企業版強勢出頭或也是指日可待。
天時不足:后發突圍壓力大
雖說美團自持優勢甚多,但當下是不是最佳的進場時機尚且另論。參看此前案例,餓了么企業版2020年高調宣布改版升級,2021年宣布停運,被整體劃入支付寶體系。前者守擂且是難言稱好,緩緩而來的美團企業版或是壓力不小。
首先,敏銳察覺到企業消費市場的企業不止美團。早有以千喜鶴為代表的傳統團餐模式,對接醫院、機關單位、企業等團體;后有滴滴、攜程們的企業服務,解決企業差旅出行墊付費用、報銷流程復雜等痛點問題。
同比之下,不得不承認美團企業版來得有點晚。于B端企業而言,管理系統轉換成本高,非必要不會從現有平臺轉移到另一個平臺,就這點而言,美團企業版沒有進場先機,后期在吸引更多客戶上可能還需要花費不少心思。
其次,美團企業版的發展仍有掣肘。一方面團餐產業走向大眾化的制約因素諸多,菜品創新能力不足、供應鏈管理系統落后、品牌化發展意識薄弱等依然是如今團餐業務邁步向前的擋路石。
另一方面,短視頻平臺對其團購業務的影響仍在持續。雖然美團官方仍有所表示,短視頻平臺對美團業務的影響是有限的,但這個“有限”的時間區間仍未可知。可以確定的是,隨著短視頻玩家在本地生活領域的擴張進程不斷加快,對美團的影響也將會持續不斷。
雖說企業消費服務市場溫度正火熱,而且美團發力企業版B端服務本身也有天然優勢,但國內外并不缺乏優秀的企業消費服務商,美團企業版能否在B端市場后發先至、站穩腳跟,還有待時間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