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億邦動力網 何洋
茨威格在1941年寫下《巴西:未來之國》時,肯定不會想到,巴西未來的一種可能性竟然是在80年后成了跨境電商的掘金圣地。
“巴西是我們近兩年增速最快的市場。人口、人均收入、互聯網普及率等方面,都非常有利,是個難得的大統一的電商市場。”一位跨境賣家說道。
這不無依據。2022年,拉美以20.4%的增速成為全球零售電商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而巴西是拉美互聯網客戶最多的國家,也是全球第三大互聯網市場,其80%的國際包裹來自于中國。
根據美洲市場情報(AMI)資料,巴西電商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從2020年至2025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32%,在整個拉美的份額占比約為54%
今年4月中旬,巴西總統率豪華團隊訪華。雙方達成共同深化中巴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重要共識,再一次把跨境電商出海圈對巴西這一新興市場的期待值拉滿。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中巴雙邊貿易額達1714.9億美元,中國連續14年成為巴西最大的貿易伙伴。這其中,跨境電商勢不可擋地成為了中巴貿易增長的新動能。
今年以來,各大跨境電商平臺也繼續加大對巴西的投入力度:速賣通在巴西擴大拉新規模;亞馬遜巴西站對中國商家開放試運營;SHEIN計劃在巴西投資7.5億雷亞爾(約合1.489億美元);TikTok籌備開巴西小店;Shopee宣稱巴西本地賣家已超300萬;來自拉美本土的美客多則面向中國賣家啟動“品牌支持計劃”……
“布局巴西”成了賣家圈的熱門話題之一。
然而,新興市場的一大挑戰就在于基礎設施不完善。比如,在所有關系到中國商家能否順利出海巴西的要素中,物流是排名較高的難題——時效慢、價格貴、退貨難、丟件率高等,都讓商家頭疼。尤其是步入品牌出海階段,產品+服務共同決定跨境消費體驗,因此,跨境物流的專業化和精細化成為剛需。
01、菜鳥在巴西競速
拉美是世界上距離中國最遙遠的一片土地。中國與巴西的直線距離約18800公里,無論是海運還是空運,跨境物流成本往往比發往歐美、東南亞、日韓等地區更貴、更耗時。
在巴西境內,末端物流配送也充滿了不確定性。城際交通,即便是全國最大的兩個城市——里約熱內盧和圣保羅之間,也沒有鐵路,只能靠飛機和公路聯通;而公路運輸又大大地受限于基建的不完善——平均每百平方千米的公路數僅為24.8公里(中國為54公里)。此外,巴西市區交通的“堵”更是世界聞名,圣保羅還曾創下過塞車車龍延綿近300公里的紀錄。
這一切意味著,不管是中國商家出海巴西,還是巴西本地商家,物流都是其發展電商業務最大的掣肘。
“快遞又貴又慢,且全國40%左右的城市,包裹遞送只能依靠郵政局。”一位在巴西工作的華人說道,“習慣了中國電商快遞的速度,來到這里真是巨大落差。”
如果巴西消費者跨境網購中國商品,等上二三十天是常態。生活圣保羅的消費者網購本地商品,也要等上四五天,更別提其他二三線城市。
不過,現在,菜鳥國際快遞給出了最新答案:跨境包裹“最快一周多”送達,本地下單平均2-3日送達,圣保羅等核心城市可實現隔日達甚至次日達。
這一速度的提升建立在菜鳥自建快遞網絡的基礎之上。目前,菜鳥每周有8班貨運包機從中國飛往巴西,并在巴西、智利及墨西哥等拉美國家建設自動化分撥中心、海外倉及自提柜等,本地快遞倉配網絡覆蓋巴西全境。
從中國飛往巴西,菜鳥的貨運包機頻次不斷增加
以2022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的菜鳥巴西圣保羅分撥中心為例。它配置了中國的智能分揀設備,采用菜鳥自研的海外分撥系統,包裹分揀率可提升40%以上,配合無縫銜接的末端配送網絡,不僅更好地服務中國跨境商家,也受到巴西當地企業的青睞。數據顯示,2023年3月,菜鳥國際快遞在巴西的末端配送業務同比去年增長超70%。
同時,菜鳥也形成由多種時效和成本組合的國際快遞產品(如自然日時效7-10天的國際快遞快線、時效10-25天的國際快遞標準等),供不同需求的商家選擇,有效降低了跨境商家對物流不確定性的焦慮。
菜鳥“提速”的腳步還在繼續。今年4月,接連幾個重要合作協議的簽署,讓其在巴西市場的賽跑又快了一步。
首先是深圳機場將建起菜鳥國際快遞全國首個航空貨運中心。這是一個位于深圳機場內部的“專區”,具備分撥分揀、空側打板、海關查驗、通關申報等功能,配備數智物流技術及設備,可實現機場空側和陸側之間包裹及貨物的快速轉運,預計能將包裹入倉處理效率提升20%-30%。
與此同時,一條由中國深圳飛往巴西圣保羅的貨運包機航線正式開通。這是菜鳥聯合阿特拉斯航空打造的首條至金磚國家的“跨境電商空運專線”,每周2班的全貨機國際貨源航線,每班進出載量超220噸,可有提升深圳及周邊城市出口拉美的效率。
而與巴西郵政的戰略合作則讓菜鳥在末端快遞網絡的建設上得到強助攻。一方面,菜鳥部署的智能自提柜可以為巴西郵政用戶所用,無人、自動化的取件服務安全、可靠,也有效減少了配送車輛和快遞員的配送次數;另一方面,借助于巴西郵政密布的網絡,菜鳥快遞可以實現巴西全境配送。
02、深挖護城河,最優解是“本土化”
在巴西,菜鳥不僅僅是提供進出口雙向通路的“跨境物流”,得益于末端配送網絡的自建自營,精巧靈活、高性價比的物流自動化設備,以及結合中國快遞先進的運營經驗,它也成了巴西本地業務商家的救星。
根據巴西電子商務協會ABComm的調查報告,2022年巴西消費者在線上產生的總訂單數達到3.687億單,線上零售額占到巴西所有渠道零售總額的10%以上,預計2023年巴西電商市場銷售額增長幅度將會達到9.5%。
然而,巴西的物流發展卻跟不上這一腳步。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報告,2023物流績效指數排名全球前40的國家和地區當中都不見巴西的身影。
世界銀行發布的《2023年物流績效指數報告》顯示,巴西以3.2的物流績效指數(LPI)排在全球第51位,相比之下,中國(大陸)以3.7排在第20位,美國以3.8排在第18位
菜鳥決定扎根這里——既源自于十年來所積累的能力的溢出,也是看準了巴西的市場空缺。
2022年11月,菜鳥宣布在巴西圣保羅開設其拉丁美洲總部。與此同時,其公布巴西三年發展規劃,將圍繞本地物流配送、清關、分撥中心、智能快遞柜等深化本地組網運營,在巴西建立起覆蓋全國26州1個聯邦區1000多城的快遞物流品牌。
具體而言,三年內,菜鳥在巴西部署9座分撥中心,覆蓋重點的東南7州并輻射全國,逐步成為服務于跨境包裹、同城配送、外賣跑腿的公共基礎設施。
“中國的快遞物流可以打通并連接廣大終端消費者,有利于帶動巴西當地產業升級和經濟提質提速。”中國社科院拉美所巴西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志偉如是評價。
以巴西社交電商獨角獸Facily為例。其于2022年12月與菜鳥達成合作后,利用菜鳥的智能自提柜豐富了“最后一公里”服務選擇。數據顯示,與其他送貨方式相比,通過自提柜取件的效率優化了40%。
巴西本土電商平臺Facily與菜鳥合作,菜鳥的無人自動化智能自提柜對Facily現有自提點網絡進行了有益補充
可以看到的是,落實本土化運營是菜鳥構建護城河的關鍵之舉。一方面,本土化運營能夠深入了解和滿足消費者需求,服務更具時效性,讓消費者建立起對物流的信任基礎;另一方面,這也是國際快遞全流程中具體挑戰性、最能拉開各家服務商差距的環節。
按照A、B、C、D四段來看國際快遞:
A段——首公里網絡。菜鳥已建成全國最大的上門攬收網絡,分布到200多個城市,50多個攬收倉;
B段——干線運輸。近幾年,菜鳥擴大團隊的同時,包機頻次也大大增加;
C段——目的國提貨與清關。在全球超60+大口岸,菜鳥接入智能清關系統,優化清關效率,可實現“秒級”申報;
D段——末端配送網絡。這也是菜鳥主要投入的方向。其在歐美、俄羅斯、美洲均搭建了分撥中心、海外倉和末端配送團隊,甚至還建立了卡班網絡。以巴西的分撥中心為例,自營自建、柔性、有彈力。
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很多跨境物流服務商在海外末端是接入其他合作伙伴的能力,而菜鳥自建快遞網絡,這在應對突發事件上極具優勢。比如,去年“黑五”大促時,菜鳥可以在短時間內聚合資源,調度更多海外倉的倉容面積、運營人員來做應對高峰值貨量,而在大促后又可迅速釋放掉這些資源,省下來的成本終將利好商家。
除了巴西之外,菜鳥也在全球迅猛起網,把“巴西模式”復制到更多國家市場。
比如,2021年菜鳥就在比利時建設eHub(智慧物流樞紐),整體規劃占地面積約22萬平米,首期投入使用超3萬平方米,包括航空貨站、分撥中心,均由菜鳥自主運營。它與西歐密集的路網和倉儲網絡快速連接、通過電子關務平臺實現“秒級通關”,成為世界商品進出歐洲的重要門戶,更是在當地創造了近300個工作機會。
在西班牙,菜鳥從2022年開始建設自己的末端配送網絡。目前,這張網絡已基本覆蓋西班牙全境,日常合作的派送員突破了700人,高峰期可達1000人,且這張網絡還在不斷拓展。
在波蘭,今年2月菜鳥與DHL宣布計劃首期共同投資6000萬歐元,擴大智能自提網絡覆蓋,建成波蘭最大的自提網絡。
03、全球起網,奔赴快遞出海終局
全球化是菜鳥的核心戰略之一。
自2018年啟動“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以來,菜鳥通過全球自建國際快遞網絡+強控核心物流節點,在全球編織起一張覆蓋100多國的包裹網絡,其日均處理超450萬件跨境包裹,躋身全球四大跨境物流商之一。2022年底,菜鳥宣布成立北美、歐洲和東南亞三個海外大區,對物流人才發出“全球招募令”,海外自建快遞網絡迅猛起網。
具體而言,菜鳥已在香港、吉隆坡、列日等地布局6個eHub,海外分撥中心增至15個;運營跨境物流倉庫300多萬平方米,每月有240多架包機用于干線運輸;與全球60多個口岸合作建設智能清關系統;在海外布局智能自提貨柜8000多套,鏈接超過5萬個自提點……
菜鳥歐洲最大的智慧物流樞紐——比利時列日eHub,成為世界商品進出歐洲的重要門戶
縱觀整個國際快遞市場,要想真正站穩腳跟,懂產業、技術過硬、有規模優勢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說菜鳥是標桿并不為過。
自2013年成立起,菜鳥便伴隨阿里開始布局全球化和國際化,這一基因讓其對中國出海商家有著深入的了解。比如,國貨出海通常采用多平臺及多渠道銷售模式,菜鳥就能為一般貿易及跨境電商、To B與To C、線上線下等全渠道服務。
跨境物流的費率占整個運營成本的比重較高(約20%~30%),菜鳥就打出“一杯咖啡的價格送全球”。其高性價比的“5美元10日達”、高時效的“10美元5日達”和普惠的“2美元20日達”等產品,可服務于各種類型、各種需求的商家。
技術方面,無論是eHub的輕量化手持終端LEMO PDA、數字通關等硬核技術,還是大容量和高密度的倉儲建設、基于云技術的全球物流追蹤服務,以及物流智能化的AI技術,菜鳥的物流科技出海都勢不可擋。
依托國際“端到端”的物流網絡運營與組合能力,以及目前已搭建起的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自建快遞網絡,菜鳥讓自己變成了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快遞——進出口雙向服務于跨境商家的同時,也實現海外“本對本”的商家服務。
有行業人士指出,如今,中國電商物流企業都在不斷拓展自己的邊界,從服務國內商家到服務跨境商家,出海也成了他們描繪未來的主色調。如何在全球范圍內建設龐大且高效的網絡、如何面向更多國家推進具有差異性的本土化運營、如何通過更好的服務體驗樹立全球影響力,則決定了他們在國際競爭中的勝負。
可以說,菜鳥為中國快遞出海提供了一個新范式,也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