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姜菁玲
在持續一年多的政企市場上云潮中,三大運營商成為了份額爭奪中的最大贏家。
2022年,三大運營商的云業務都取得了翻倍增長。財報顯示,2022年中國移動云業務年營收達到503億元,增速超過100%;中國電信天翼云收入達到579億元,同比增長107.5%;聯通云收入361億元,同比增長121%。
不僅如此,運營商對云業務展現出了更多勢在必得的野心。4月25日,中國移動云能力中心副總理吳世俊對媒體透露,移動云將在未來三年力爭突破年營收1500億元。4月28日,中國電信方面在數字中國云生態大會上進一步重申了天翼云的目標,將在2023年實現營收突破千億元。
運營商在云方面的投入快速增加。從基礎設施建設來看,在4月28日的云生態大會高峰論壇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在演講中提出,中國電信正全力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2年底天翼云算力規模達到3.8Eflops,預計2023年底將達到6.2Eflops。
中國移動方面則在幾天前表示,近三年來中國移動在云基礎設施方面累計投資達到900億元,累計投產云服務器71萬臺,覆蓋“東數西算”全部核心樞紐,實現中心云“一省一池”,建成邊緣節點超1000個。
運營商在云市場的增量主要來自于國央企上云潮。自2021年開始,國務院、工信部密集發布多項政策促進企業深度上云用云。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字政府行業趨勢洞察報告(2022年)》指出,2021年,我國政務云市場規模達到802.6億元,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203.9億元。
市場很大,但與以往的互聯網客戶相比,央企國企的數字化轉型面臨著更高的合規顧慮。一位在兩家頭部運營商云計算部門工作過的工程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當下絕大部分大型國央企在選擇云服務供應商時最在意的因素是“能否穩定,在數據安全等問題上不出錯”,相對于公有云,央企國企更多采用混合云的部署方式。
也因此,相對于阿里云、華為云與騰訊云等既有的公有云巨頭,三大運營商長期以來的政企基因濃厚、渠道穩定,作為“云計算國家隊”對國央企天然具有說服力。
國金證券研報數據顯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間,全國1億元以上政企數字化大單中國電信獲取104個,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分別取得68個與34個,阿里云只有9個。
橫向看三大運營商,天翼云作為最早布局云市場的云廠商,在產品、渠道、投入等方面具有優勢。在剛剛結束的天翼云生態大會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進一步強調了天翼云“國云”的定位,宣布天翼云作為國云的框架已經成型。
“國云”指的是2022年7月在國資委的支持下,由中國電信聯合中國電科、中國電子等多家央企共同組建的“國資云”。
上述工程師告訴記者,雖然三大運營商都將自身定位于“云計算國家隊”,但是天翼云“國云”的身份在政企市場中十分有說服力,能夠幫助央國企大幅減少信任和決策成本。
從三大運營商本身的增速看,天翼云當前已經成功進入云市場的第一陣營。4月份IDC發布的最新云計算市場報告顯示,與上半年一樣,2022年下半年,中國云計算市場的集中度繼續下降。在IaaS和IaaS+PaaS市場,騰訊云下半年再次被天翼云擠出了TOP3的位置。
整體來看,運營商在云計算市場的增速已經遠遠超過其他公有云廠商。IDC報告顯示,2022年下半年,前四大云計算廠商: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和百度智能云,合計增長9%。而三大運營商的公有云業務增速均超100%,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并且天翼云、移動云的體量正在迅速接近頭部云廠商。
當前,三大運營商都將云業務所在的數字化業務視為自己的強勁第二增長引擎。從市場規模的角度看,政企數字化之路才剛剛開始,三大運營商的云業務仍有很高的預期。
另外,圍繞產業數字化,三大運營商終于迎來擺脫“管道化”的機會。由于數字中國建設、數據要素相關政策頻出,運營商作為數字中國建設主要參與者,價值被持續看好。
今年開年以來,三大運營商股價在波動中不斷上漲。截至目前,中國電信A股股價為6.69元,較去年年底上漲54.8%;中國聯通A股股價為5.44元,較去年年底上漲22%。中國移動A股股價為101.12元,較去年年底上漲41%。并且,4月17日當天中國移動A股市值達到2.2萬億元,首次超過蟬聯A股股王寶座近兩年時間的貴州茅臺,成為A股新晉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