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獵云網 邵延港
生成畫稿、文章、編程代碼,做游戲,玩成語接龍,甚至咨詢策劃方案,人工智能似乎突然變得無所不能。自從ChatGPT橫空出世,人類從未像今天這樣對人工智能寄托了如此高的期許。
這一波AIGC浪潮席卷了全世界,幾乎各行各業都在談論大模型,人工智能產業鏈上下游得以大放異彩。
市場行情此次展現出極強的股價影響力。即便AI公司普遍虧損,但AI企業股價呈現出整體上升趨勢。一些AIGC概念板塊也被影響,游戲、傳媒領域等企業,但凡跟AIGC產生關聯或已展開布局,股價都在漲。
A股人工智能板塊的翻倍股屢見不鮮。2023年以來,AI芯片第一股寒武紀,AIGC創意軟件公司萬興科技,以及大模型熱門標的昆侖萬維,其股價均漲超3倍,許多其他因AIGC而受益的板塊也順勢走高。據悉,年初至今,深證和上證人工智能ETF漲幅超32%。A股人工智能板塊經過回調,漲幅仍近30%。
在相關上市公司市值到達一波高點時,AI浪潮下的減持風波已經悄悄產生。據了解,今年已有不下于20家的AI概念股出現股東減持。近期,寒武紀、同花順、吉比特等企業相繼公布大股東減持計劃,甚至有人要套現80億。
“游戲界茅臺”創始人一次性套現10億,抵多年分紅
AI+游戲是被市場認可的組合。尤其是今年游戲版號審批增加和AIGC對游戲生產環節的效率提升,讓游戲板塊從之前的壓抑行情中得到一定的估值修復。
年初至今,吉比特股價漲超60%,市值超過370億元。在公司股價回歸高點時,公司股東開始選擇在高點套現,其中,吉比特創始人盧竑巖的首次減持便吸引了較多關注。
據悉,吉比特于近期發布公告,盧竑巖計劃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超過200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7763%。按照吉比特4月28日的收盤價523.8元,盧竑巖此次將套現超10億元。
作為游戲企業,吉比特很早就關注AI技術。據了解,此前吉比特曾和一些科研機構合作嘗試用 AI 做虛擬人格,由于技術上還不太成熟,不是很成功。即使是現在,吉比特內部也沒有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即便如此,吉比特還是成為了這輪AI浪潮的受益者。
盧竑巖在近期的2022年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AIGC在游戲內會發揮作用,對成本和游戲體驗都有益處,但關鍵是需要有人把它用好,才能收益。在AI+游戲的市場風向上,吉比特還未作出相應布局,卻已先在股票市場受益。
吉比特在上市的游戲企業中,向來有高比例分紅的習慣,因此也有“游戲界茅臺”的稱號。吉比特自2017年上市以來,累計分紅方案已達到47.9億元,按照盧竑巖減持前30.1%的持股比例,其于吉比特上市之后的利潤分紅就超過14億元。
這次減持是盧竑巖在吉比特上市后的第一次減持,若吉比特股價保持在高位,其將一次性套現10億元。對于減持原因,吉比特稱是個人資金需求。創業多年的盧竑巖一直在游戲行業,吉比特也為其帶來了不錯的收獲。按照吉比特當前的市值,盧竑巖持股市值已將超過110億元,加上分紅,早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寒武紀市值重返1000億,IPO前股東在高位清倉
與游戲公司稍顯蹭概念不同,寒武紀則是實打實的人工智能深度參與者。
寒武紀上市時被冠以“AI芯片第一股”,但這個光環在上市之后沒幾日便開始褪色。從寒武紀股價走勢可以發現,其股價的低迷持續了一年之久,市值從最高的1200億元跌至200億元一檔。疊加這期間一直無法盈利的影響,以及股東的頻繁減持,寒武紀一直在低谷中沉溺。
2023年,大模型爆發,引發市場對算力的需求。寒武紀深耕AI芯片,在英偉達大模型專用芯片被限制進入中國后,寒武紀面臨國產替代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利好。
自2023年年初至4月28日,寒武紀股價漲幅達到349%,市值超1000億元。寒武紀正在接近自己的上市巔峰時刻。
與此同時,寒武紀的股東減持仍在繼續,但和以往不同,此時的寒武紀正處于股價高位,此時減持的收益要遠超去年低迷時期。
據寒武紀公告,其IPO前股東國投創業基金于3月17日公布減持計劃,擬通過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寒武紀股份不超過7399866股,即其所持寒武紀全部股份。根據最新進展公告,國投創業基金已減持公司股份3702203股,減持金額達7.17億元,計劃剛進行一半。
根據寒武紀招股書,IPO國投創業基金三次投資寒武紀,累計投資額約3億元。此外,此次清倉式減持計劃,也是其持股多年后的一次性套現離場。盡管持股時間較長,但國投創業基金減持比例剛過一半便有約4億元的收益。
追AIGC概念,萬興科技、藍色光標、科大訊飛等企業密集減持
本輪AI浪潮的核心還是要聚焦在應用場景中的AIGC,ChatGPT的出現讓人們對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的愿景更加期待。一時間,不只是國內的各個大廠在開發布局大模型,各個垂直領域也在積極與AI做融合,甚至推出細分行業的“產業模型”。
在人工智能概念股中,萬興科技的漲幅居前。據了解,自2023年至今,其股價已增長378%,超過上述的寒武紀,其市值也達到歷史新高超180億元。并且,萬興科技旗下海外主要產品已接入Azure OpenAI服務。
在今年3月,萬興科技發布了員工持股公司興億網絡的減持股份計劃公告,該員工持股公司是萬興科技創始人吳太兵的一致行動人。據悉,興億網絡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合計減持本公司股份不超過28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19%。值得注意的是,在4月12日和4月24日之間,萬興科技股價漲幅約2.5倍。而這期間,萬興科技員工持股公司已經減持過半,套現金額1.34億元。
作為與萬興科技同樣成為與OpenAI達成合作中最早一批中國廠商之一,藍色光標在這方面卻受到了不小的爭議。據悉,OpenAI在3月14日發布ChatGPT4.0版本,兩天后的3月16日,藍色光標就宣布將申請接入ChatGPT4.0。因此,藍色光標股價在發布公告后的兩日內分別暴漲15.7%和15.6%。2023年年初至4月28日,藍色光標股價漲幅超150%。
在股價暴漲的同時,藍色光標重要股東拉卡拉已在今年2月底披露減持計劃,減持比例達到總股本的2%。截至目前,拉卡拉已經減持過半,已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套現2.44億元。
人工智能頭部企業科大訊飛也在今年市值暴漲。據悉,2023年年初至今,其股價區間漲幅達84%,總市值超1400億元。在國產大模型的競速中,科大訊飛計劃在5月6日發布認知大模型“星火”。
盡管2023年第一季度凈虧損同比擴大了1.5倍,但科大訊飛股價依然被推高,并且其第四大股東中科大資產也在今年3月份披露了減持計劃,預計減持不超過2323.08萬股。按照4月28日收盤價,該股東預計套現超14億元。
這輪AI浪潮波及范圍太廣,作為“AI炒股”概念中一員,同花順也卷入了這場減持風波。據悉,同花順實控人及股東于浩淼、王進、葉瓊玖和凱士奧等曾于去年9月公布減持公告。如今減持期滿,上述股東原定合計減持4000萬股,最終僅減持2.38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同花順在當日還公布了新一輪的股東減持計劃,公司創始人易崢也加入減持團隊,合計減持規模達到4550萬股。據了解,2023年年初至4月28日,同花順股價已增長超80%,股價也曾在4月初一度超過230元/股。按照最新的收盤價,同花順高管層此次若能完成減持計劃,將套現超80億元。
除萬興科技、藍色光標、科大訊飛、同花順之外,這波AI浪潮中減持比例超2%的,還有寶蘭德、軟通動力、當虹科技、奇安信等。
不過,在中國AI概念公司密集減持,也有短期內堅決不減持的公司股東。其中昆侖萬維公司稱公司控股股東、持股 5%以上股東及高管未來三個月沒有減持計劃。
在眾多“中國版ChatGPT”的呼聲中,昆侖萬維的支持率一直居高不下。2022年年底昆侖萬維發布昆侖天工AIGC全系列算法與模型,隨后一直被市場關注,還在4月26日稱今年后發布中國版的ChatGPT。自2023年年初至4月28日,昆侖萬維股價漲幅達320%,市值創新高超過750億元。
股價暴漲,公司股東選擇高位套現的操作還在繼續。但在這場AI浪潮中,還沒有看到技術的真正大規模落地,待退潮后誰在裸泳,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