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要強的董經貴與跳不出兩輪電動車品質“陷阱”的雅迪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要強的董經貴與跳不出兩輪電動車品質“陷阱”的雅迪

要強的董經貴,和兩輪車品質“陷阱”

攝影:界面新聞 匡達

文|智能相對論  陳明濤

“雅迪缺乏一個明確的戰略定位,整個企業都沒有方向,直接導致雅迪在前期競爭中失去先機。”

“行業主要競爭對手更擅長銷售和價格戰,雅迪一直疲于應付、資源消耗大,結果也不理想。”

“團隊和經銷商都很困惑,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這一段回憶來自雅迪董事長——董經貴,至于回憶里的主角,則是2015年以前,發力高端化以前的雅迪電動車。

那時候,定位、銷售、渠道,關乎雅迪的一切似乎都不那么明朗。

要強的董經貴,和兩輪車品質“陷阱”

雅迪的成長史,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董經貴的成長史。

出生在安徽農村的董經貴,從小家庭條件一般,備受白眼和欺負,但從未放棄過努力,內心一直有一腔熱血。

這種“要強”的性格,幫助他做成功了很多事。

董經貴17歲高中畢業就應征入伍,在軍隊里,學了汽修,當過一段時間汽車維修工,所在部隊是有名的“老虎團”。

退伍之后,董經貴在摩托車廠從事著駕駛員兼推銷員的工作,這段時間里,他從書本,從同事身上學到和摩托車相關的專業知識、商業經驗。

當時工廠經營理念超前,廠里倡導全員營銷的經營模式,于是董經貴兼職賣起了摩托車,這對他來說又多了一次磨煉。

也因為這層工作性質,董經貴經常和下游經銷商、代理商保持緊密聯系,為以后創業打下了關系網。

但每天都要奔波,聚少離多對于剛剛結婚的他,以及家庭難免造成影響。所以,董經貴最后選擇從摩托車廠辭職,和妻子錢靜紅一起經營一家小餐館。

這段時間,董經貴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談論摩托車行業的前景,這也點燃了他的志向,打算和妻子重回摩托車行業。

以上種種都是董經貴投身摩托車事業之前的寶貴經歷,也是他“要強”的有力體現。

一個要強的人,往往遇到過別人不曾遇到的難,這些難使得他們更堅強、更上進、更珍惜身邊人,并且更加追求成功,想要出人頭地。

從摩托車配件經銷商開始,夫妻很快有了自己生產摩托車的工廠,2001年改名為“雅迪”。隨著國家推行“禁摩令”,倡導節能減排,雅迪牌的電動車也應運而生。

董經貴是“要強”的人,影響著雅迪成為“要強”的品牌。

這種“要強”體現在董經貴對雅迪“品質”方面的執著追求。夫婦兩人認為利潤是其次,先要以消費者口碑為主,要嚴格把控質量,產品質量得過硬。

這和自行車出身的愛瑪不同,董經貴從門檻更高的摩托車行業起家,所以雅迪用料扎實一些,價格也賣得貴一些,長年累月下來,雅迪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一種質量很好但價格相對較高的認知。

行業陷入價格戰時,這種“品質”反倒成為了“陷阱”。

當時,市面上品牌魚龍混雜,價格戰導致利潤銳減,大家于是都砍掉成本,拉低產品質量。

雅迪成了最吃虧的,質量比同行好,加入價格戰反而比同行受傷更多,最終導致自己疲于應對,快要無法招架。這也就是開頭董經貴那段回憶的由來。

轉機出現在董經貴找到管理咨詢公司“君智”之后。

君智為雅迪重新制定競爭戰略“更高端的電動車”,理清楚了產品體系、品牌形象、銷售策略等方面。本質上,意圖把雅迪在價格戰上表現出的“品質”弱點,轉化成消費者購買的理由。

2015年,雅迪在天津全國經銷商大會上宣布:遠離價格戰,專心做更高端的電動車。

后續大家都知曉一二,雅迪開始扭轉困境,最后向外界證明這條新路并沒有走錯。

2016年,雅迪控股赴港上市,成為了電動兩輪車行業的第一股。2021年,雅迪將營收做到接近270億元,市場占有率接近28%,第二名愛瑪卻只有不到17%。

而董經貴、錢靜紅夫婦進入胡潤全球富豪榜,身價來到了295億,風光無限。

董經貴一路不斷成功,每件事情都想努力做到更好,“要強”一直貫徹始終。君智前員工也向我們回憶起,董經貴講述過一段自己的故事:

“在外面獲得成功后,曾經開著自己的豪車回到老家,四處找那個以前瞧不起他的人,但在村子里轉了幾圈都沒有找到”。

更高端也打價格戰,屠龍者終成惡龍

走“更高端的電動車”戰略成就了品牌形象,讓雅迪逆境翻盤,但“遠離價格戰”,董經貴似乎沒能帶著經銷商守住承諾。

2017年,雅迪主動發起價格戰,喊出“所有車型降價30%”的口號,通過特價車型和低價換購等活動,一年時間將單車均價從上一年的1508元降低到1440元。

這一年,雅迪以406萬輛的銷量終于超過了愛瑪,成為行業第一。

2020年,又和拼多多聯合舉辦“品牌萬人團”活動,旗下冠能、歐睿、萊昂等兩輪電動車普降10%-30%。

每逢節假日臨近,品牌們都會通過讓利消費者,希望在旺季拉動市場銷量,所以無論主動或者被動,雅迪都在加入價格戰。

像是今年就來得格外兇猛,雅迪此前在多地市場推出了899元換購價,愛瑪后續999元換購跟進,有車型直降1300元。

4月以來,雅迪更是放大招,有市場曝出699換購價,價格戰激烈程度進一步加劇。而縱觀整個市場,目前主流品牌基本都已進入價格戰的漩渦。

某種角度上說,雅迪形象靠的是高端,銷量靠的還是低端。

2016年雅迪毛利率為20.31%,2017年直接跌到14.88%。2018-2021年,毛利率分別為16.33%、17.36%、15.87%、15.21%,從車本身獲得的利潤空間逐漸減少。

即便2022年毛利率有所反彈,更多還是歸于行業頭部的普漲。雅迪毛利率18.1%,同比增加2.9%;愛瑪毛利率16.22%,同比增加4.6%;新日股份毛利率15.34%,同比增加1.97%。

這主要是因為行業頭部一直在精簡SKU,拉高單車型的銷量來提高規模效應,壓縮成本。雅迪不久前提出的“新四化”戰略也是這個思路:通過車型平臺化,零部件歸一化、標準化,形成規模化優勢。

從消費者角度去理解,高端產品也不會成為品牌銷售的終極目標。

兩輪電動車的主流消費群體在低線城市和村鎮,他們想要的是一個代步工具,更關注在有限的預算里完成短途出行的需求,對價格必然敏感。

那么,由高端化形成的創新產品很難持久,終究會給品牌之間的成本競爭讓步。這其實是兩輪電動車的本質,決定著行業主旋律一直都是以成本為導向的。

在新推出的產品方面,雅迪在減少“高端”上的發力程度。

今年,雅迪針對高端品牌“冠能”推出了三款新品——雅迪冠能摩登、奢想Q9、探索X7。它們不僅沒有新的配置,價格也明顯低于同系列已發布的其他產品。

其中,探索X7的起售價為5990元,奢想Q9和冠能摩登的起售價則分別為3790元和2990元,低于2022年發售的6999元的冠能3 S9 MAX。

石墨烯和鈉離子電池,有點經不起推敲

近幾年,雅迪在電池技術方面,向外界秀肌肉的次數不少。

冠能系列是雅迪主打長續航的系列,其中探索X7搭載了TTFAR石墨烯三代plus電池,以前的冠能3 E9 PRO也有搭載。

按照官方說法,相比普通鉛酸電池容量提升30%,壽命是普通電池的3倍,充放電循環1000次,并開創行業購買日起24個月換新,預計續航里程可達100公里。

根據官網介紹: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若將它添加在鉛酸電池上,會大大提升電池的壽命、動力、里程和耐低溫性。

但雅迪的石墨烯電池存在爭議的地方有幾個。

一是石墨烯的使用比例。

各家廠商把“石墨烯”一詞在品牌宣傳和產品標注上放大使用,但石墨烯電池本質還是鉛酸電池,即普通鉛酸電池的升級版。嚴格意義上的石墨烯成本目前仍舊較高,很多行業是用不起的。

還有另一些其他行業的公司用的并不算石墨烯,只能算是較薄的石墨,成本很低但性能相比真的石墨烯差很遠,這些公司也炒自己產品是石墨烯電池。

所以話說回來,雅迪的石墨烯電池中“石墨烯”占了多少,還是未知數。

看起來現在的石墨烯電池比普通鉛酸電池耐用,同規格下,電池容量會大一些,比如同為20AH電池,石墨烯電池一般是22AH、23AH。可重量會更大,密度會更高,那對于消費者而言,買一個更大容量的普通電池,同樣可以跑得更遠。

二是石墨烯的實際效果。

石墨烯加入鉛酸電池里的比例存疑,對原本電池的提升如何,也是一個問題。

我們詢問了一些經銷商和維修門店,他們對此給的回答都差不多:

即使高端的石墨烯電池,它的使用壽命也不比普通的電池次數多,都是400~600次左右,像是鉛板加厚的鉛酸電池;石墨烯帶不給鉛酸電池“質”的突破,尤其是號稱續航100、200公里,在實際用車的時候根本無法實現。

有業內人士告訴我們,一些大品牌采用石墨烯電池,首先在于它的用戶群體習慣了鉛酸電池,不會考慮鋰電池,那石墨烯電池是一種折中方式;

其次,石墨烯電池可以拉高產品單價,但一些互聯網新勢力品牌,消費群體開始就是鋰電池,價格也不需要電池提升,自然就沒有必要了。

至于鈉離子電池,目前雅迪、臺鈴等品牌都即將推出自己的產品。市場更多顧慮在于,鈉電池沒有經過嚴格的科學驗證和大規模應用,產能和消費者是否買單也都是大問題。

鈉離子電池在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就遲遲沒有落地,很大程度在于電池的負極材料。比如硬碳的成本高達20萬元/噸,生產工藝壁壘較高,產能擴大速度也一直達不到預期。即便市場里關于量產的聲音不斷,卻一直沒有產品大面積問世。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顯然不希望鈉離子電池跟石墨烯電池一樣被各家廠商“偷換概念”來炒作。畢竟,失去消費者信任后,最終受傷的只能是品牌自己。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要強的董經貴與跳不出兩輪電動車品質“陷阱”的雅迪

要強的董經貴,和兩輪車品質“陷阱”

攝影:界面新聞 匡達

文|智能相對論  陳明濤

“雅迪缺乏一個明確的戰略定位,整個企業都沒有方向,直接導致雅迪在前期競爭中失去先機。”

“行業主要競爭對手更擅長銷售和價格戰,雅迪一直疲于應付、資源消耗大,結果也不理想。”

“團隊和經銷商都很困惑,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這一段回憶來自雅迪董事長——董經貴,至于回憶里的主角,則是2015年以前,發力高端化以前的雅迪電動車。

那時候,定位、銷售、渠道,關乎雅迪的一切似乎都不那么明朗。

要強的董經貴,和兩輪車品質“陷阱”

雅迪的成長史,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董經貴的成長史。

出生在安徽農村的董經貴,從小家庭條件一般,備受白眼和欺負,但從未放棄過努力,內心一直有一腔熱血。

這種“要強”的性格,幫助他做成功了很多事。

董經貴17歲高中畢業就應征入伍,在軍隊里,學了汽修,當過一段時間汽車維修工,所在部隊是有名的“老虎團”。

退伍之后,董經貴在摩托車廠從事著駕駛員兼推銷員的工作,這段時間里,他從書本,從同事身上學到和摩托車相關的專業知識、商業經驗。

當時工廠經營理念超前,廠里倡導全員營銷的經營模式,于是董經貴兼職賣起了摩托車,這對他來說又多了一次磨煉。

也因為這層工作性質,董經貴經常和下游經銷商、代理商保持緊密聯系,為以后創業打下了關系網。

但每天都要奔波,聚少離多對于剛剛結婚的他,以及家庭難免造成影響。所以,董經貴最后選擇從摩托車廠辭職,和妻子錢靜紅一起經營一家小餐館。

這段時間,董經貴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談論摩托車行業的前景,這也點燃了他的志向,打算和妻子重回摩托車行業。

以上種種都是董經貴投身摩托車事業之前的寶貴經歷,也是他“要強”的有力體現。

一個要強的人,往往遇到過別人不曾遇到的難,這些難使得他們更堅強、更上進、更珍惜身邊人,并且更加追求成功,想要出人頭地。

從摩托車配件經銷商開始,夫妻很快有了自己生產摩托車的工廠,2001年改名為“雅迪”。隨著國家推行“禁摩令”,倡導節能減排,雅迪牌的電動車也應運而生。

董經貴是“要強”的人,影響著雅迪成為“要強”的品牌。

這種“要強”體現在董經貴對雅迪“品質”方面的執著追求。夫婦兩人認為利潤是其次,先要以消費者口碑為主,要嚴格把控質量,產品質量得過硬。

這和自行車出身的愛瑪不同,董經貴從門檻更高的摩托車行業起家,所以雅迪用料扎實一些,價格也賣得貴一些,長年累月下來,雅迪在消費者心中形成一種質量很好但價格相對較高的認知。

行業陷入價格戰時,這種“品質”反倒成為了“陷阱”。

當時,市面上品牌魚龍混雜,價格戰導致利潤銳減,大家于是都砍掉成本,拉低產品質量。

雅迪成了最吃虧的,質量比同行好,加入價格戰反而比同行受傷更多,最終導致自己疲于應對,快要無法招架。這也就是開頭董經貴那段回憶的由來。

轉機出現在董經貴找到管理咨詢公司“君智”之后。

君智為雅迪重新制定競爭戰略“更高端的電動車”,理清楚了產品體系、品牌形象、銷售策略等方面。本質上,意圖把雅迪在價格戰上表現出的“品質”弱點,轉化成消費者購買的理由。

2015年,雅迪在天津全國經銷商大會上宣布:遠離價格戰,專心做更高端的電動車。

后續大家都知曉一二,雅迪開始扭轉困境,最后向外界證明這條新路并沒有走錯。

2016年,雅迪控股赴港上市,成為了電動兩輪車行業的第一股。2021年,雅迪將營收做到接近270億元,市場占有率接近28%,第二名愛瑪卻只有不到17%。

而董經貴、錢靜紅夫婦進入胡潤全球富豪榜,身價來到了295億,風光無限。

董經貴一路不斷成功,每件事情都想努力做到更好,“要強”一直貫徹始終。君智前員工也向我們回憶起,董經貴講述過一段自己的故事:

“在外面獲得成功后,曾經開著自己的豪車回到老家,四處找那個以前瞧不起他的人,但在村子里轉了幾圈都沒有找到”。

更高端也打價格戰,屠龍者終成惡龍

走“更高端的電動車”戰略成就了品牌形象,讓雅迪逆境翻盤,但“遠離價格戰”,董經貴似乎沒能帶著經銷商守住承諾。

2017年,雅迪主動發起價格戰,喊出“所有車型降價30%”的口號,通過特價車型和低價換購等活動,一年時間將單車均價從上一年的1508元降低到1440元。

這一年,雅迪以406萬輛的銷量終于超過了愛瑪,成為行業第一。

2020年,又和拼多多聯合舉辦“品牌萬人團”活動,旗下冠能、歐睿、萊昂等兩輪電動車普降10%-30%。

每逢節假日臨近,品牌們都會通過讓利消費者,希望在旺季拉動市場銷量,所以無論主動或者被動,雅迪都在加入價格戰。

像是今年就來得格外兇猛,雅迪此前在多地市場推出了899元換購價,愛瑪后續999元換購跟進,有車型直降1300元。

4月以來,雅迪更是放大招,有市場曝出699換購價,價格戰激烈程度進一步加劇。而縱觀整個市場,目前主流品牌基本都已進入價格戰的漩渦。

某種角度上說,雅迪形象靠的是高端,銷量靠的還是低端。

2016年雅迪毛利率為20.31%,2017年直接跌到14.88%。2018-2021年,毛利率分別為16.33%、17.36%、15.87%、15.21%,從車本身獲得的利潤空間逐漸減少。

即便2022年毛利率有所反彈,更多還是歸于行業頭部的普漲。雅迪毛利率18.1%,同比增加2.9%;愛瑪毛利率16.22%,同比增加4.6%;新日股份毛利率15.34%,同比增加1.97%。

這主要是因為行業頭部一直在精簡SKU,拉高單車型的銷量來提高規模效應,壓縮成本。雅迪不久前提出的“新四化”戰略也是這個思路:通過車型平臺化,零部件歸一化、標準化,形成規模化優勢。

從消費者角度去理解,高端產品也不會成為品牌銷售的終極目標。

兩輪電動車的主流消費群體在低線城市和村鎮,他們想要的是一個代步工具,更關注在有限的預算里完成短途出行的需求,對價格必然敏感。

那么,由高端化形成的創新產品很難持久,終究會給品牌之間的成本競爭讓步。這其實是兩輪電動車的本質,決定著行業主旋律一直都是以成本為導向的。

在新推出的產品方面,雅迪在減少“高端”上的發力程度。

今年,雅迪針對高端品牌“冠能”推出了三款新品——雅迪冠能摩登、奢想Q9、探索X7。它們不僅沒有新的配置,價格也明顯低于同系列已發布的其他產品。

其中,探索X7的起售價為5990元,奢想Q9和冠能摩登的起售價則分別為3790元和2990元,低于2022年發售的6999元的冠能3 S9 MAX。

石墨烯和鈉離子電池,有點經不起推敲

近幾年,雅迪在電池技術方面,向外界秀肌肉的次數不少。

冠能系列是雅迪主打長續航的系列,其中探索X7搭載了TTFAR石墨烯三代plus電池,以前的冠能3 E9 PRO也有搭載。

按照官方說法,相比普通鉛酸電池容量提升30%,壽命是普通電池的3倍,充放電循環1000次,并開創行業購買日起24個月換新,預計續航里程可達100公里。

根據官網介紹:石墨烯具有優異的光學、電學、力學特性,被認為是一種未來革命性的材料。若將它添加在鉛酸電池上,會大大提升電池的壽命、動力、里程和耐低溫性。

但雅迪的石墨烯電池存在爭議的地方有幾個。

一是石墨烯的使用比例。

各家廠商把“石墨烯”一詞在品牌宣傳和產品標注上放大使用,但石墨烯電池本質還是鉛酸電池,即普通鉛酸電池的升級版。嚴格意義上的石墨烯成本目前仍舊較高,很多行業是用不起的。

還有另一些其他行業的公司用的并不算石墨烯,只能算是較薄的石墨,成本很低但性能相比真的石墨烯差很遠,這些公司也炒自己產品是石墨烯電池。

所以話說回來,雅迪的石墨烯電池中“石墨烯”占了多少,還是未知數。

看起來現在的石墨烯電池比普通鉛酸電池耐用,同規格下,電池容量會大一些,比如同為20AH電池,石墨烯電池一般是22AH、23AH。可重量會更大,密度會更高,那對于消費者而言,買一個更大容量的普通電池,同樣可以跑得更遠。

二是石墨烯的實際效果。

石墨烯加入鉛酸電池里的比例存疑,對原本電池的提升如何,也是一個問題。

我們詢問了一些經銷商和維修門店,他們對此給的回答都差不多:

即使高端的石墨烯電池,它的使用壽命也不比普通的電池次數多,都是400~600次左右,像是鉛板加厚的鉛酸電池;石墨烯帶不給鉛酸電池“質”的突破,尤其是號稱續航100、200公里,在實際用車的時候根本無法實現。

有業內人士告訴我們,一些大品牌采用石墨烯電池,首先在于它的用戶群體習慣了鉛酸電池,不會考慮鋰電池,那石墨烯電池是一種折中方式;

其次,石墨烯電池可以拉高產品單價,但一些互聯網新勢力品牌,消費群體開始就是鋰電池,價格也不需要電池提升,自然就沒有必要了。

至于鈉離子電池,目前雅迪、臺鈴等品牌都即將推出自己的產品。市場更多顧慮在于,鈉電池沒有經過嚴格的科學驗證和大規模應用,產能和消費者是否買單也都是大問題。

鈉離子電池在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就遲遲沒有落地,很大程度在于電池的負極材料。比如硬碳的成本高達20萬元/噸,生產工藝壁壘較高,產能擴大速度也一直達不到預期。即便市場里關于量產的聲音不斷,卻一直沒有產品大面積問世。

站在消費者的角度,顯然不希望鈉離子電池跟石墨烯電池一樣被各家廠商“偷換概念”來炒作。畢竟,失去消費者信任后,最終受傷的只能是品牌自己。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东县| 井冈山市| 德保县| 龙南县| 渝北区| 赤峰市| 和田县| 申扎县| 惠州市| 永新县| 平南县| 夏河县| 灌云县| 四子王旗| 上杭县| 乌恰县| 阳高县| 紫阳县| 土默特左旗| 西乌珠穆沁旗| 大理市| 德钦县| 九江市| 鄂州市| 临沂市| 萍乡市| 中西区| 丰原市| 襄垣县| 兴宁市| 清苑县| 南投县| 寿光市| 肇源县| 肇东市| 科技| 镇远县| 阳西县| 新丰县| 康定县| 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