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陳振芳
近日,學大教育(000526.SZ)相繼公布2022年報及2023財年一季報。
2022財年,學大教育營收17.98億元,同比下降28.93% ;凈利潤1088.89萬元,同比上漲102.03%,實現扭虧為盈。
2023財年一季度營收5.19億元,同比增長4.46%,凈利潤508.74萬元,同比大幅增長334.46%。
學大教育旗下業務涵蓋職業教育、個性化教育、文化服務、教育數字化四大板塊。在營收構成上,該公司最大的營收來源是教育培訓服務費,占比達96.22%,但未透露各項業務營收情況。
“雙減”后,K9業務受阻,職業教育成為學大教育的發力點,包含中職、高職、產教融合、技能培訓四個方向。2022年,學大教育花費2846萬元收購了三所職業教育學校,分別為東莞市鼎文職業技術學校、大連通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大連通才計算機專修學校。
去年8月,學大教育CEO金鑫在接受界面教育專訪時表示:“中職教育上,可探索聯合辦學、托管辦學、專業共建以及并購等模式。高等教育模塊,主要興辦產業學院、校企合作等。”
個性化教育是學大教育的傳統業務,主要為高考復讀生、藝考生提供培訓,包含個性化學業提升、全日制學習基地、學大網校、新高考、綜合素質成長、學校教育等產品服務。截至目前,學大教育已經開設了近270所個性化學習中心、30余所全日制學習基地。
學大教育在財報中還透露了兩所K12雙語學校的建設情況,大連文谷學校、慈溪文谷學校的工程進度超97%,幾近完工。
作為最新開拓的文化空間業務,句象書店、LUKA智能繪本館集閱讀空間已經開業,還有四所在籌建中。
句象書店主要構建集圖書銷售、共享閱讀、圖書借閱、兒童成長、咖啡文創、文化沙龍、空間租賃等文化業態于一體的復合型文化空間。而LUKA智能繪本館集閱讀空間、借閱、零售、輕食、指導及活動在內的線上線下智能閱讀模式,提供實體館+線上課程 OMO 閱讀解決方案。
“文化空間和教育信息化業務還比較新,短時間內不會有爆發性增長和規模化收入,但它們是長期持續穩定的業務,也許能在將來某個時刻迎來拐點。”金鑫在接受界面教育專訪時稱。
教育數字化是指進校業務,通過自主研發的信息化平臺進行智慧教學服務,包括新高考智能云管理系統、精準化教學作業管理系統、國際學校大學智慧校園系統、中職學校智能校園數字化系統、5GVR教學實驗室等產品,并與北京市、貴州省、四川省等多所中小學、高等院校達成合作。
該公司在財報中表示,還將繼續探索“人工智能+閱讀”業務方向。
雖然業績在持續向好,但學大教育仍被歷史遺留的債務問題壓得喘不過氣。
2015年,學大教育接受銀潤投資的私有化邀約,開啟回歸A股之路。隨后遭遇資本市場震蕩,紫光學大被迫終止了原定增方案,向紫光卓遠借款23.5億元,還有每年數千萬元的利息。直到2021年3月,紫光學大定增成功,募資8.22億元,同時金鑫回歸重掌學大教育,才出現一絲轉機。
同年7月,“雙減”落地,學大教育更改了募集資金的項目用途,轉向投入到新業務中,職業教育項目占比高達75.7%。其中,職業教育網點及全日制基地、職業培訓及學習力網點兩個建設項目的擬投入募集資金總額分別為2.59億元、1.14億元,投資進度分別為7.37%、0。
目前,學大教育對紫光卓遠仍有10.14億元債務尚未還清,欠天津保理的剩余借款本金約1420.26萬元;該公司對深圳保理的全部借款本金已償還完畢。
從財報來看,學大教育2022年的資產負債率約86.7%,債務償付壓力較大。貨幣資金8.75億,短期借款10.99億,或有存貸雙高風險。截至3月31日,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9.96億元。
支出方面,學大教育一季度營業總成本4.897億元,同比減少182.5萬元。
其中,銷售費用支出2993.83萬元,同比上漲14.74%;研發費用支出514.5萬元,同比下滑23.5%;財務費用支出1742.16萬元,同比下滑11%;管理費用支出7434.87萬元,同比上漲8%。
2022財年期末,學大教育有4610名員工,教師2253人。學大教育集團下屬9家子公司,學大信息下屬222家子公司,148家學校。報告期內學大教育集團、學大信息取得子公司21家,注銷47家。
4月27日收盤,學大教育報17.28元/股,上漲6.34%,總市值20.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