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懂財經
去年10月份,“科技和狠活”這一概念借助社交媒體實現破圈,引發了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廣泛關注,這把火最終燒到了醬油行業。
因為疑似“添加劑雙標”,海天味業遭遇了一定挫折。相對而言,一直主打“零添加醬油”產品的千禾味業則受到消費者的熱捧,品牌知名度有所提升,似乎有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在2022年第四季度,千禾味業迎來了發展紅利期。疊加消費旺季等因素影響,千禾味業第四季度的業績增長尤其迅猛,單季度營收達8.83億元,同比增長54.92%,環比第三季度增長63.82%;單季度凈利潤達1.57億元,同比增長74.96%,環比第三季度增長127.54%。
相對而言,處于漩渦之中的海天味業,則面臨著業績下滑的難題。可以說,“添加劑事件”之后,千禾吃盡了“零添加”紅利,而海天則遭到了一定打擊。
但是,醬油本身是一種普通調味品,而“無添加”目前尚未形成行業標準,也未在消費者群體中形成共識,當前的“無添加”更像是一個迎合消費者心理的營銷概念。在這樣的情況下,千禾雖然短期內吃到了紅利,但真的能彎道超車嗎?
本文對于醬油行業有以下幾個觀點:
1,“添加劑事件”后,海天跌倒,千禾吃飽。在2022年第四季度,添加劑事件影響疊加年底疫情達峰過程中對線下渠道的影響,海天味業醬油收入下滑了13.7%。這種下滑趨勢在今年一季度仍在持續。而作為對比,2022年千禾味業無論在營收、凈利潤、扣非凈利潤以及品類銷量層面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2,海天雖然遭遇了挫折,但反擊依然強勢。在此之前,醬油企業往往通過提價將成本壓力轉嫁至消費端。但是2022年醬油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海天并不提價,開啟了一場變相的“價格戰”。2022年,千禾醬油毛利率下滑幅度遠大于海天,2022年度海天醬油毛利率為40.29%,千禾醬油毛利率降至37.15%,近年來首次低于海天醬油毛利率。
3,長期來看,千禾的“零添加”故事并不好講。一方面,“零添加”在餐飲渠道并不被認可,在大眾消費者群體中認知度也較低,千禾進一步發展阻力較大。另一方面,“零添加”并沒有壁壘,海天們能夠憑借品牌和渠道優勢加速無添加產品布局。最后,“零添加”最終可能如同此前的“非轉基因”,變成一個“偽故事”,千禾也將褪去光環,作為普通醬油企業參與市場競爭。
01 海天跌倒,千禾吃飽
從財報數據來看,“添加劑事件”后,千禾吃到了紅利,而海天則遭遇了挫折。
根據財報數據,2022年千禾味業實現營業收入24.36億元,同比增長了26.55%。實現歸母凈利潤達3.44億元,同比增長了55.35%。在2022年,千禾味業無論在營收、凈利潤、扣非凈利潤以及品類銷量層面均創下了歷史新高。
在10月“添加劑事件”后,千禾味業Q4單季度營業收入達8.83億元,同比增長54.92%。實現規模凈利潤4.57億元,同比增長了74.96%。
分產品來看,2022年千禾味業醬油業務顯著放量,營收達到15.13億元,同比增長了28.01%。Q4單季度醬油營收同比增速甚至高達71.3%。
另一邊“醬油茅”海天味業的業績則出現了顯著下滑。2022年,海天味業營收規模達到了256.10億元,同比增長2.42%。但是,海天味業2022年凈利潤為61.98億元,同比則下滑了7.09%。其中,在第四季度,海天味業實現營收65.15億元,實現凈利潤為15.31億元,較2021年同期分別下滑了7.05%和22.03%,降幅十分明顯。
2022年第四季度,添加劑事件影響疊加年底疫情達峰過程中對線下渠道的影響,海天味業第四季度醬油、調味醬、蠔油分別下滑了13.7%、7.9%和10.0%。而在2023年第一季度,海天味業業績同樣出現下滑,營收和凈利潤分別下滑了3.17%和6.20%,醬油業務收入則同比下滑了8.94%。
可以看到,處于“添加劑事件”漩渦中心的千禾味業和海天味業的業績表現差異巨大。千禾季度業績和年度業績均超出了市場預期,海天味業雖然有疫情這塊遮羞布,但也頹勢盡顯。
如果與漩渦之外的中炬高新對比,這種形勢易位尤其明顯。2022年,中炬高新旗下醬油業務營收達到了30.3億元,同比增長7%。
總體而言,千禾的確吃到了無添加紅利,而海天這個行業巨頭,受“添加劑事件”影響,初次顯現出了增長疲態。
02 海天掀起變相的“價格戰”
雖然吃到了“添加劑事件”帶來的發展紅利,但當前的千禾味業,其發展仍然還得看海天的臉色。
長期以來,醬油賽道之所以被資本市場重視,有多重原因。首先,醬油作為一種普通調味品,市場規模極大。同時,醬油行業落后產能正加速退出,品牌集中度有望持續提升。
更重要的是,作為普通調味品,消費者對醬油產品價格并不敏感,“將成本順利轉嫁至消費端”一度成為資本市場看好醬油行業的重要邏輯,醬油企業成長性和盈利能力表現突出。
一般而言,醬油賽道的提價,由行業龍頭海天領頭。從2008年至2016年,海天間隔兩年即提價一次,提價區間一般為4%-5%。2021年,海天再一次提價,對醬油、蠔油、醬料等部分產品的出廠價格上調3%-7%。這幾次漲價均成功地將成本變化轉嫁至消費端。
但是在2022年,醬油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生產成本不斷提升,海天們卻放棄了漲價。此前在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海天味業董秘曾表示,面臨成本壓力,不過暫無提價計劃。
這種成本壓力也表現在業績上。海天2022年醬油銷量下滑了5.93%,但營業成本卻同比提升了2.19%。千禾味業同樣如此,2022年醬油銷量提升了27.49%,但營業成本直接增長了43.49%。
在不提價政策影響下,2022年度海天醬油毛利率為40.29%,同比減少了2.62個百分點;而千禾味業受到的影響更大,醬油毛利率降至37.15%,減少了6.78個百分點。
從行業角度來看,面對千禾味業的競爭,海天一邊加速布局無添加醬油產品,另一邊則借助原材料價格上漲這一變化,在不提價的情況下,變相實施了一場行業“價格戰”。
2020年以來,海天味業和千禾味業毛利率均出現了大幅下滑。但在2022年之前,千禾醬油毛利率始終高于海天醬油,這種情況在2022年實現逆轉。表面上看,千禾味業業績大漲,勢頭一切向好。但實際上,千禾這個挑戰者,也正在面臨海天味業的強勢反擊。
03 千禾的“零添加”,只是一個“偽故事”
回到醬油行業,“添加劑事件”對千禾味業絕對是利好,但對海天味業來說長期也并不是利空。
實際上,千禾味業當前仍然難以撼動海天基本盤。一直以來,餐飲行業是醬油終端市場的大客戶。對于這些客戶來說,醬油有無添加劑都非常安全,而價格和穩定的味道才是重點考量因素。
目前,無添加醬油在色、香、味呈現方面遠不如普通醬油。與普通醬油相比,千禾380無添加醬油過咸,而千禾180天無添加產品在鮮度上則略有遜色,價格則更高于海天產品。
此外,無添加本身并不能形成壁壘,千禾可以布局,海天自然也可以布局。
千禾味業一直標榜無添加,甚至“無添加”已經成為了千禾的標簽。但是,對于千禾之外的醬油企業來說,“無添加”同樣是一個新的細分賽道。實際上,目前幾乎所有醬油品牌均推出了“無添加”或“零添加”醬油產品。
雖然千禾憑借無添加形成了一定品牌聲量,但是其品牌知名度和渠道布局仍然十分有限。截至2022年末,海天味業經銷商數量達到了7172家,而千禾味業經銷商則為2230家,差距依然十分明顯。
所以,“千禾是無添加”并不意味著“無添加是千禾”,千禾對無添加的普及同樣會反而成為海天們無添加產品的助力。
更重要的是,“無添加”最終可能是一個“偽故事”。實際上,這種情況在糧油調味行業早有驗證。此前,在轉基因食品受到社會輿論廣泛關注之時,部分品牌大范圍宣傳自身非轉基因特性,打造非轉基因品牌。但直到現在,金龍魚、魯花、福臨門等知名品牌均同時擁有非轉基因和轉基因產品,非轉基因甚至不再成為一個細分品類。
“非轉基因”概念本身利用了人們對先進科技的恐懼心理,“添加劑事件”是添加劑被轉換為“科技與狠活”才讓人們產生了類似的恐懼心理。不過不同的是,添加劑早已廣泛應用于食品飲料領域,安全性早有驗證,相關知識也早已被普及。
可以預見,隨著“科技與狠活”的祛魅,千禾味業“零添加”光環也將慢慢消退,最終作為一家普通醬油企業,回歸至醬油行業的新一輪競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