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辛圓
在青年失業率始終處于高位的背景下,政府釋放出強烈穩就業信號。
據中國政府網周三消息,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提出實施2023年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鼓勵企業吸納就業、支持國有企業擴大招聘規模等15項具體措施。
這15條措施中,有8項涉及高校畢業生,凸顯政府對當前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問題的重視。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走高,2022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首次破千萬,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158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3月份,全國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升至19.6%,較2月提升1.5個百分點,創2022年8月以來新高。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界面新聞表示,一系列政策的實施有助于穩定就業形勢,緩解中低收入人群就業壓力尤其是當前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等問題,也有助于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經濟學人智庫分析師徐天辰表示,青年失業率不斷走高,特別是在經濟復蘇背景下仍未明顯好轉,凸顯出這一問題的結構性、嚴峻性。一方面,從歷史上看,過高失業率、特別是青年失業率可能是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另一方面,職場初期對于年輕人至關重要,如果在步入社會的頭幾年處于失業或“學非所用”,影響將會貫穿其一生。
“近幾年國家已經開始通過政策調整來改善結構性失業問題,如中高考分流、加強職業教育等,但由于結構性政策效果需要時間顯現,因此就業市場失衡需要一些當期見效快的政策來對沖。”徐天辰說。
他認為,在周三發布的一系列措施中,“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可能見效更快。一方面,這一計劃總體規模大,將動員大量企事業單位參與,至少能暫時性對沖失業率高企的壓力。另一方面,相對低技術工種或靈活用工,見習計劃可以為畢業生提供從校園到職場的過渡,培養必要的技能。而且,見習計劃不受編制等硬性指標限制,對用人單位的財務、人事壓力相對較小,更容易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關于“2023年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通知提到,廣泛動員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募集不少于100萬個青年見習崗位,對吸納就業見習人員的給予見習補貼,用于支付見習人員基本生活費、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對見習人員的指導管理費用。對見習期未滿與見習人員簽訂勞動合同的,各地可給予剩余期限見習補貼,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同時,為鼓勵企業吸納就業,通知提出,對企業招用畢業年度或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的16-24歲青年,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發放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此外,長期以來,國有企業、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都是年輕人在求職時追捧的對象,這也導致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對此,國辦在通知中明確提出,支持國有企業擴大招聘規模,穩定機關事業單位崗位規模。
通知要求,對按照工資效益聯動機制確定的工資總額難以滿足擴大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的國有企業,經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或其他企業主管部門同意,統籌考慮企業招聘高校畢業生人數、自然減員情況和現有職工工資水平等因素,2023年可給予一次性增人增資,核增部分據實計入工資總額并作為下一年度工資總額預算基數。
通知還提出,挖掘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存量,統籌自然減員,加大補員力度,穩定招錄、招聘高校畢業生規模,合理確定招錄、招聘時間。
中小微企業一直都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不過目前這些企業的復蘇并不穩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PMI)中,中、小企業PMI分別較上月下降1.7和0.8個百分點至50.3%和50.4%。
通知提出,鼓勵金融機構面向吸納就業人數多、穩崗效果好且用工規范的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發放貸款,支持其穩崗擴崗。支持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優化貸款審批流程,合理確定貸款額度,增加信用貸等支持,為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提供續貸支持。
除上述措施外,通知還提出加大對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企業擴崗政策支持方面,對吸納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的,在符合發放條件的前提下,運用“直補快辦”等模式,一攬子兌現社會保險補貼、吸納就業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等政策。
所謂“直補快辦”,是指改變以往企業上門申請、部門層層審批的工作模式,按月提取企業上月新增參保人員信息,做好與就業困難人員實名庫、畢業生信息等比對,主動篩選確定符合補貼條件的單位和人員,主動推送政策。
“通過運用 ‘直補快辦’等模式,一攬子兌現社會保險補貼等政策,可以讓企業和勞動者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政策紅利,減輕企業負擔,提高勞動力市場活力。”朱克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