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24潮
放眼整個新能源汽車江湖,他們的真正敵手或許只有彼此。
據「24潮團隊」統計,2022年特斯拉與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131.39萬輛和186.35萬輛,合計占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比重約為31.49%。
這一年,特斯拉純電汽車銷量蟬聯全球第一,而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含純電、插電混動)總銷量位列全球第一。毫無疑問,他們都處于歷史巔峰時刻。
最新數據:2023年一季度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5.21萬輛,同比增長92.81%;特斯拉一季度全球交付量超過42.2萬輛,同比增長36%。根據官方發布的2023年戰略規劃:特斯拉銷售目標為180萬輛,比亞迪銷售目標為300-360萬輛。
目前比亞迪的勢頭更加兇猛一些。
當然,汽車銷量只是評估企業綜合實力的維度之一,為了讀者能更為直觀、全面的了解特斯拉與比亞迪的真正實力與競爭力,「24潮團隊」統計了兩巨頭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毛利率、研發投入、營運能力、員工規模與效率、造血力、對外投資、資本實力等23個核心指標,供讀者參考。
其中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銷量與增速、造血力、對外投資、員工規模等13個指標中占據優勢,而特斯拉則在新能源汽車收入、毛利率、研發投入、人均創收、資本實力等10個指標中勝出,詳見下表:
事實上,他們真正的決戰才剛剛開始。
走進2023年,延續了13年的 “國補” 正式退出歷史舞臺。補貼 “斷奶” 后,車企普遍面對萬元以上的成本增加,成本陣痛勢必帶來行業新一輪洗牌。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預測,今年全球電動乘用車的銷量預計將上漲至1360萬輛,其中大約75%為純電動汽車。
但是,據「24潮團隊」不完全統計,截止目前僅19家車企公布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合計已近1300萬輛,而諸如長城汽車、日產、豐田等諸多車企巨頭尚未公布明確的銷售目標,2023年供大于求已是大概率事情。
為了破局,各大車企紛紛加入降價大軍,據「24潮團隊」不完全統計,2023年至今,已有特斯拉、比亞迪、小鵬汽車、賽力斯、一汽集團等近40家車企加入降價大軍。汽車江湖兇猛價格戰無疑將進一步加劇產業競爭及殘酷洗牌!
這在特斯拉最新披露的一季度財報中已經有所反應:2023年一季度特斯拉實現營收1603.10億元,同比增長24.38%,實現凈利潤172.69億元,同比下降了24.26%。特斯拉營收為近11個季度最低增速,凈利潤近十個季度首次負增長,且毛利率創近十個季度最低值。
上周三,馬斯克稱在經濟疲軟的情況下,將優先考慮銷售增長,而不是利潤。“最好是以較低的利潤率銷售大量的汽車,并在未來收獲這種利潤率。”
而近期在接受投資者調研時,比亞迪方面也表達過類似觀點 “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最需要的是 ‘快’,‘快魚吃慢魚’ 比 ‘大魚吃小魚’ 更恰當,所以汽車企業一定要速度為先。”
4月4日,據36氪報道,特斯拉正在為其新的低價車型規劃一幅宏大的產能版圖,該車型可以被看做是一個小號的ModelY,計劃在未來實現400萬輛的年產能。其中北美的超級工廠將承擔200萬輛產能,德國柏林工廠和上海臨港工廠分別承擔100萬輛產能。
市場猜測,特斯拉或將殺入比亞迪擁有定價權的 “10萬元-20萬元” 價格區間。
而比亞迪則選擇進擊高端市場,4月18日,在2023上海車展上,比亞迪正式發布了仰望U8豪華版和越野玩家版,預售價格為109.8萬元。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表示,仰望品牌將在今年三季度末開始交付。
此外,另據李云飛透露,比亞迪專業個性化品牌(F品牌)將聚焦60-80萬元市場,將在成都車展上首發亮相,四季度開始交付。
“馬斯克向下,王傳福向上”,不同的進擊策略,勢必帶來不同的經營成果,孰勝孰劣?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