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旭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針對老樓加裝電梯工作遭遇的多重困難,國家將從立法層面予以推動解決。
2023年4月24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草案二次審議稿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審議。草案規定,國家支持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或者其他無障礙設施,為殘疾人、老年人等提供便利。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創造條件,推動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或者其他無障礙設施。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向界面新聞表示,從立法層面進行規定,可以進一步推進實施加裝電梯工作,但是,“目前法律條款較為單薄,希望各地、各部門以造福老年人、行動不便的人為前提,細化相關規定?!眲⒖『1硎?。
為何“加裝電梯”進展緩慢?
“加裝電梯”是指老舊小區(或稱既有住宅)原始建筑未安裝電梯,現結合樓宇結構,新安裝電梯。老舊小區若建設時未預留電梯井,加裝電梯一般需改變建筑原始結構,做外掛式電梯。
據住建部數據,2019年7月,我國待改造城鎮老舊小區達17萬個,涉及居民上億人。還有調研顯示,全國17萬個老舊小區主要集中在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間建成。這些住宅樓由于建設標準不高,共有將近200萬個單元沒有電梯。
近年來,國家對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工作多次進行部署。自2018年將“有序推進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完善配套設施,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后,加裝電梯工作已持續在全國推進。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要再開工改造一批城鎮老舊小區,支持加裝電梯等設施。
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支持既有住宅加裝電梯。例如,2020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保障性安居工程,給予資金補助,支持有條件的樓棟加裝電梯等。2022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指出,繼續支持城鎮老舊小區居民提取住房公積金用于加裝電梯等自住住房改造。
2022年7月,國家發改委印發《“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提出,推動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有條件的加裝電梯等。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補齊居住社區設施短板,完善社區人居環境。
在利好政策推動下,各地方政府積極出臺適應本地情況的加裝電梯規范和經費補助政策。如上海市《關于進一步做好本市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工作的若干意見》規定,政府按照加裝電梯施工金額的40%予以補貼(最高不超過28萬元/臺)。寧波市對已完成加裝且通過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使用登記的,按每部20萬元人民幣的標準予以補助。
浙江合創律師事務所律師俞建偉向界面新聞表示,從各地規范性文件中對加裝電梯提供財政補助經費的規定來看,補助經費的標準一般是5萬元-25萬元之間,以每臺補助10萬元-20萬元的為多。經濟比較發達城市的補助標準相對較高。
俞建偉介紹,多數地方采取定額或限額補助的做法,如“政府給予15萬元/臺的補助”“政府給予不超過15萬元/臺的補助”;也有些地方采取按建設經費的一定比例加限額補助的做法,如“政府按照電梯加裝費用50%的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20萬元/臺的補助”。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到2022年12月,全國共計實現加裝電梯6.1萬部。但經業內專業機構測算,2022年中國舊樓加裝電梯實際需求達到約350萬臺。
面對巨大的加裝需求且政策支持下,為何“加裝電梯”進展緩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電梯工程技術專業負責人金新鋒教授告訴界面新聞,雖然有政府資金補充,但業主所承擔的部分費用還是很高。“除了前期安裝費用,還有后續的運行和維護支出?!?/span>
此外,金新鋒介紹,加裝電梯面臨的另一大阻礙是,低層樓主沒有加裝電梯的需求,可以協商不承擔費用,“但會因采光、噪音、存有安全隱患等問題拒絕加裝電梯?!?/span>
俞建偉向界面新聞介紹,民法典頒布施行前,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難的最大癥結在于,不同樓層之間的居民意見不一,難以達成共識。
“有些地方出臺的規范性文件中要求相關業主一致同意,才能辦理加裝電梯的申請,雖然當地政府出臺了給予財政補助等鼓勵性政策,但能通過決議的情況非常少,導致加裝電梯推進工作比較緩慢?;蛘唠m然決議獲得通過,但因為個別業主反對甚至阻撓電梯施工,也產生了一定糾紛?!庇峤▊ケ硎?。
應建低層業主利益補償機制
各地業主因加裝電梯訴諸公堂的案例并不少見。界面新聞梳理中國裁判文書網多份判決書發現,不同意安裝電梯的業主多是認為安裝電梯的行為侵犯了其通風、采光、日照、通行或隱私等權利,對其生活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所以要求停止施工、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或支付一定的經濟賠償等。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其中第二百七十八條規定,既有住宅增設電梯的業主表決比例,即業主申請增設電梯應當由專有部分面積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且人數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業主參與表決,并應當經參與表決專有部分面積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且參與表決人數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同意。
“一般這類案件糾紛,多是業主們同意表決后(包括低層業主)因施工過程中影響采光等問題,導致低層業主不配合引起的?!庇峤▊ケ硎?,法院一般是從維護多數業主的利益角度進行判決。當然,如果有業主在《既有住宅室外加裝電梯代建安裝合同》公式期間表示不同意安裝電梯,法院也會從保障低層業主權利的角度進行判決。
“總體而言,在老舊小區既有住宅上加裝電梯明顯是利大于弊,而且能使得多數業主受益,符合社會的整體利益。”俞建偉建議,應進行提前征求意見與建立協商機制,所在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等組織應引導相關業主在申請加裝電梯前進行民主協商。通過搭建溝通平臺,引導相關業主通過友好協商、優化方案、適當補償等途徑,妥善解決利益平衡等問題。
建立低層業主利益補償機制被業內視為關鍵之舉。俞建偉表示,“適當補償方面,對住一層的業主不要求出資,對住二層的業主不出資或出較少比例的費用,在今后電梯運行維護費用分擔中,不使用電梯的業主一般也不需要承擔維護運行費用,這樣比較公平合理?!?/span>
杭州西奧電梯現代化更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巨象對界面新聞表示,老舊住宅小區加裝電梯作為保障老年人基本出行需要的民生工程,雖然有國家政策支持,盡管開展多年,效果不甚理想。加裝電梯工程實施過程中,還是會出現加裝電梯的住宅小區設施老舊、業主非單一、房屋結構多樣、施工現場復雜、各地政策不明晰、施工單位尚不完善等問題,阻礙了這項民生工程的全面鋪開,亟待相關部門共同化解。
比如費用分攤機制,范巨象建議,政府主管部門主要是各市、區房管部門或住建部門牽頭,應在借鑒其他城市經驗及充分調研本地加裝電梯費用分攤實踐經驗基礎上,盡快制定出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費用分攤的推薦或參考標準,讓希望加裝電梯的業主有基本的心理預期。
劉俊海談到,法律規定不明,物業公司和開發商責任不清,產品質量缺乏配套標準設施也是阻礙加裝電梯工作推進的重要原因,“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國家或地方性政府應出臺相關細則。”
俞建偉也認為,當前需要通過立法或地方出臺規范性文件支持,加速推進加裝電梯工作。他建議,由國務院出臺相應的行政法規。如果暫時有難度,可以由具有立法權的省或市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規或地方政府制定規章,規范經費、申請與審批、安裝與維護、法律責任等相關問題,積累經驗。
經費方面,俞建偉建議,應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物業服務企業、電梯制造與安裝企業及社會組織積極參與,依法探索代建式、租賃式、共享電梯等商業模式,推動老舊小區住宅加裝電梯工作。此外,政府可以根據住戶人數適當調整資助補貼額度。另外,由于加裝電梯大多是業主集資墊付形式,因此要加快政府補貼到賬效率。
“應鼓勵科研機構、相關企業積極參與AR展示、裝配施工、綠色節能等加裝電梯新材料、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和應用,及時推廣先進經驗,降低項目成本,提高實施效率,優化服務質量?!庇峤▊ケ硎?。
俞建偉還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實行集中聯合審批,簡化加裝電梯報批與驗收程序,減少對電梯安裝施工與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此外,政府及相關部門也應建立健全工作例會、專題協調、檢查通報等制度,加強對加裝電梯工作的統籌、指導和監督,優化條塊結合的協作聯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