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曾令俊
硅谷銀行事件給中國保險業帶來了什么警示?
4月25日-26日,2023慧保天下保險大會在深圳舉行。原太保壽險董事長、原大家保險集團總經理徐敬惠在主題演講中表示,首先,資產負債錯配會直接加劇保險機構的脆弱性,一旦遇到利率或資產收益重大變動,會產生流動性風險。
同時,我國人身險公司主要呈現“長錢短配”特征,看似跟硅谷銀行“短錢長配”相反,但其“再投資”與“利差損”風險更具有隱蔽性、滯后性。
另外,高成本負債和高風險資產集中度高,往往是個“絕配”,這種組合經不起市場變化的沖擊;一旦出現流動性風險靠償付能力難以自救,無論利率持續下行還是利率大幅上升,都會引發大規模集中退保,導致資產只能貶值出售,損失慘重,從而資金鏈斷裂。
針對上述可能的問題,他強調,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加強資產負債管理,讓ALM機制正常的運轉起來,努力提升負債質量,降低資產風險,做到“三個匹配”(期限、收益和流動性)。
與此同時,加強負債成本管理應該成為保險業長期穩健經營的重要基石,合理的風險定價能力本應該是保險業的看家本領;堅持負債驅動的業務模式,按照保險資金特性做好大類資產配置,嚴格投資指引,嚴肅投資紀律,減低資產風險。
談及當下的人身險市場,徐敬惠在會上表示,伴隨著過去經濟增長紅利、改革紅利和人口紅利,人身險行業曾有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但是,現在人身險行業正面臨著一些變化。
他說,這些變化看似是過去高增長模式下所產生的不規范亂象,但本質上反映了企業遵循基本規律、守住風險底線以及長期經營的理念不夠深入。為此,這些年監管環境也在發生變化,強調治理亂象,強調回歸保險本源。
他強調,人身險行業的變革還要從質量變革、效益變革和動力變革三個方面考慮,要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而展開。“如果僅僅是局部的轉型、某一個點上的轉型,不足以挽回現在行業發展中面臨的被動局面。”
“我理解的保險本源,最核心就是八個字:風險管理、長期保障。”徐敬惠表示,在人身險市場中,風險減量管理也很重要。比如,開展健康醫療險業務時,就要做好事前預防,降低客戶醫療費用支出,這是保險公司的立業初衷,同時在提供長期保障的過程中,需要持續經營的長期性和專業性加以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