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娛觀察 王心怡
布局,破局;懷疑,反轉……
一次次“循環往復”和斗智斗勇之后,偽裝成日本密使淺井光夫的陳淺(彭冠英 飾)與井田裕太郎(富大龍 飾)完成終極博弈,而找出軍統間諜“貍貓”的任務無縫開啟。
行至整部劇的后半段,《薄冰》依然保持著劇情的不斷反轉和密集的故事輸出。
“每次都要搞得這么驚險,我的小心臟真的會受不了?!薄安淮_定性就是諜戰劇最大的魅力之一,怎么會有人不喜歡看懸疑故事呢?!薄扒笄竺刻於喔鼉杉桑瑑杉粔蚩窗?,劇情太吸引人了?!痹u論中經常出現的關于節奏快、劇情懸疑感強、催更等關鍵詞,也說明不少觀眾在給予《薄冰》正向反饋。
與此同時,由靳東、王麗坤主演的近代諜戰劇《無間》也在相同的檔期播出,并取得了不錯的播放效果。同期兩部頭部諜戰劇的播出,讓這一類型劇再次集中進入觀眾視線。
諜戰劇從未斷檔。
遠的不說,2021年,就有如《對手》和《叛逆者》這樣分別拿下豆瓣7.8分和7.7分的口碑佳作,2022年也有走起古裝諜戰路線的《風起隴西》上線,以及秦俊杰、闞清子主演的《信仰》等等。
只是,相比于《潛伏》《懸崖》《偽裝者》《麻雀》等作品的珠玉在前,國產諜戰劇在近些年似乎陷入了某種困局,爆款難出,而“劇情、設定相似”“偶像諜戰劇”,甚至“假諜戰”等質疑聲經??梢?。
愛奇藝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龔宇在2023年首都電視節目春推會開幕式暨劇集發展論壇的演講中說道:“過去一兩年,我們見到的民國諜戰題材的作品太多了,為什么?因為好創作,它的角色復雜,有日本人、有汪偽政府、有共產黨、有國民黨,國民黨還分中統、軍統,最近的一些作品還把蘇聯給加進來了。多方交織在一起,會讓故事變得好寫,但是寫多了看多了,就會發現故事千篇一律,像是在一個鍋里頭,不同的豆子攪來攪去,缺乏創新。”
“諜戰劇要做出特別的創新確實是挺難的,絕大部分的一些設定、內容都是以前做過的,只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努力地謀求一點不同。我覺得求新之路一定是對的。”《薄冰》編劇海飛對壹娛觀察表示:“但并不是說做過的再做就一定不好看,關鍵問題是看故事講得好不好,拍得好不好。”
諜戰劇依然擁有穩定的受眾基礎,但它的堅守與創新也依然被一直擺在重要位置。
懸疑+諜戰=懸疑諜戰???
從整體來看,《薄冰》是一部工整的諜戰劇。
有假死的偷天換日,有重慶與上海的雙城諜戰,有軍統與共產黨的雙面間諜;情報站、假情侶、偽裝身份的“角色扮演”等元素都在其中。但懸疑色彩的加重為《薄冰》添上了更動人心魄的氛圍。
死里逃生回到重慶的陳淺,遭遇軍統軍情科科長邱映霞(吳越 飾)的審訊。連續多次重復行程和脫險過程,找出邱映霞出去一圈回來后與其之前的不同之處,用假測謊儀心理震懾陳淺所說內容的真實性,《薄冰》上來沒幾集的這場審訊戲,就妥妥充滿了懸疑劇味道。
而后關在禁閉室里的陳淺,通過錢胖子(王遠達 飾))和吳若男(陳小紜 飾)帶來的資料,在有限時間內找到密碼本,并通過測寫縮小范圍,挖出出賣情報之人,等等情節又讓懸疑色彩貫穿整部劇始終。
不止《薄冰》。過去不少諜戰劇都加重了懸疑元素,有的直接標注在了劇集的類型標簽中,比如《光榮時代》《對手》《信仰》等都是為懸疑諜戰劇。
而這樣懸疑的元素,也并不只是情節的疊加,也同時表現在敘事手法的變化上。在《薄冰》中,上一秒周左(孫之鴻 飾)和何大寶(宋家騰 飾)還在懷疑面前的淺井光夫是不是昔日的“呂布”,甚至不惜前往埋尸地一探究竟,發現棺材果然空空如也,懷疑和懸念感驟然而來,下一秒鏡頭回轉,旁邊一具穿著“呂布”鞋子的白骨即刻消解二人懷疑。上一秒,井田裕太郎利用櫻子(施予斐 飾)試探淺井光夫的真假,陳淺巧妙破局,下一秒,通過鏡頭回憶,陳淺與櫻子的私下溝通,讓破局之法得以揭秘。
懸疑讓諜戰劇的反轉更加密集,而在每一集都能調動觀眾胃口和觀看欲望。
從某種程度看,諜戰劇的懷疑、試探、化解危機,找背叛者、找信仰相同的人,甚至是每次接頭等故事情節都是具有懸疑感的,這也讓諜戰劇與懸疑有著天然的契合度。
但諜戰劇常有,懸疑劇也是不曾斷檔、甚至是近幾年創作井噴的劇集類型,而懸疑諜戰劇的創作卻不單單是二者的疊加。
“諜戰的懸疑只是諜戰的一部分,最后關鍵是看它的行動性。”海飛分析道。不過,此次《薄冰》中懸疑諜戰的創作,也得益于海飛同時開展創作的“迷霧?!毕盗?。
海飛將其策劃的IP矩陣命名為“故事海”,下分成包括民國諜戰、古裝諜戰在內的“海飛諜戰世界”、以罪案題材為主的“迷霧?!毕盗幸约啊昂@怖睬啻骸毕盗?,共三個系列。而對“迷霧海”系列作品所做的功課和創作,讓海飛在創作《薄冰》劇本時融合懸疑推理能夠駕輕就熟。
“懸疑推理和諜戰是相同的。我在‘迷霧海’這個系列里需要做的最大的功課,不是推理,而是注意到人性里的東西?!焙ow分享道,而“寫人”也是海飛認為諜戰劇創作的核心。
高顏值、嗑CP:諜戰劇的增量?
作為“海飛諜戰世界”系列的又一影視化作品,《薄冰》與同系列的《麻雀》《諜戰深海之驚蟄》有著不少一脈相承的地方。
不只故事發生的時間是順序的,大致又都是在特定歷史背景下,包含各方力量角力,主角最終樹立信仰的諜戰故事。在故事和設定上,三者又相互關聯,比如《麻雀》中的陳深,也出現在了《薄冰》中;而“麻雀”也在《諜戰深海之驚蟄》和《薄冰》中被提及,軍統颶風隊隊長陶大春,在三部作品中均出現;《薄冰》中的陳淺提到了《諜戰深海之驚蟄》中的荒木惟和陳山等等,而關永山也在《驚蟄》和《薄冰》中出現,不過是調了一個軍統的一個部門……如此這般,使得幾部作品得以連接、系列化得以勾連之余,任務、信仰的傳承也得以顯現。
另一個更為明顯的特點是,《薄冰》依然采用了年輕化、高顏值的演員擔綱主演。其實不止《薄冰》,選用高顏值、年輕演員擔任主演,已經成為不少諜戰劇的選擇之一。
之所以要有年輕演員,海飛解釋道,第一,我們很多的革命前輩投入革命時,都是很年輕的,年輕演員在年齡上是比較符合的。第二,不少年輕演員其實也是“老”演員,有些都已經入行十年,他們有著豐富的表演經驗,所以年輕演員也是適合演年輕角色的。第三,則是引領,年輕人需要了解這些歷史,當年革命前輩做過的事情,年輕演員出演年輕人,對青年的關注、對信仰的傳承,是青年人對青年人的一種引領。
根據藝恩數據顯示,《薄冰》的用戶中18—24歲群體占比最高,為41.15%,其次為25—29歲和30—34歲群體,分別占比為23.73%和15.08%。數據說明其確實收獲了年輕群體的關注。
不可避免,《薄冰》中除了驚心動魄、反轉不斷的諜戰戲份,也不乏對于感情線的刻畫,甚至陳淺、余春羊(陳鈺琪 飾)與吳若男三人間也有不少“修羅場”場面。加入感情線,也是市面上大多數諜戰劇中不會缺少的元素和戲份。
但與此同時,情感向、感情線的創作方式、比重拿捏,也在考驗著創作者們的功力,稍不注意,就很可能淪為“偶像言情劇”“假諜戰”。
當然,感情線并不是原罪,諜戰劇也并不是不能涵蓋感情線。相反,好的感情線的刻畫,是會助推角色更加豐滿、立體,而更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在《薄冰》中,顧曼麗(董潔 飾)接過犧牲的愛人的任務,成為新一任“飛天”;她每一次吃愛吃的栗子蛋糕、愛喝的紅茶都是對愛人的懷念,但她也能斬釘截鐵地說出“在我的生命里,已經不再有重要的人了。所以我沒有軟肋,只有鎧甲”,一個表面溫柔優雅,內心卻冷靜、堅定的女性革命者角色躍然紙上。同時,因為對顧曼麗的感情,以及顧曼麗推心置腹又溫柔有力的勸說,周左轉變陣營,成為陳淺在政治保衛局的得力助手之一。
“諜戰劇的情感是通過諜戰事件來表現的,是在諜戰驚心動魄的過程中,慢慢發現了心的靠攏,不是專門去設計情感事件的,那會拖緩諜戰劇的節奏,同時讓劇情冗長乏味?!焙ow表示:“我覺得諜戰劇只是一個舞臺。諜戰劇的創作只是要把社會環境各方面都融合在一起。如果諜戰離開了寫人,就沒有意思也沒有意義。講到人性,講到人心,講到人情,這才是諜戰劇重要的方向?!?/p>
不過,或許是年輕化、高顏值的演員配置,合適的情感劇情和豐滿的人物刻畫,抑或是“萬物皆可嗑CP”的觀劇心理,嗑CP已經成為不少觀眾在觀看諜戰劇時的另一個樂趣和收獲,這種收獲,甚至可以延續到哪怕劇集已經完結多年,但演員同框的場合,總會有彈幕、評論刷起劇中CP的名字。
“我覺得觀眾嗑CP不僅是好事,而且也說明劇集是成功的。CP建設是很重要的,因為人是群居動物?!焙ow分析道,在創作過程中,有一些后來觀眾自發組成的CP并不是刻意創作的,而是人物自然而然地就必須去完成這個程序,而產生和形成的一種關系。
回歸到《薄冰》中,既有陳淺與余春羊在患難中見真情的感情;也有吳若男在與陳淺相處過程中,對其逐漸產生的好感;還有周左與顧曼麗,“你走后我活成了你希望的樣子”的悲情故事;也不乏喜歡吳若男并一心想要向上爬的謝冬天(高瀚宇 飾)與陳淺一路較量所產生的火花……
合適的感情戲、好的CP正在成為諜戰劇的增量,它們讓諜戰劇的角色更加豐滿而充滿人性。
“諜戰+”是諜戰劇的未來嗎?
一個不能忽視的現象是,盡管在過去,諜戰劇產生過不少經典之作,不少作品至今仍被觀眾奉為圭臬,甚至成為重刷的選擇之一,但近幾年,國產諜戰劇在數量、播放和口碑上,似乎進入了一個低谷。
不過,與此同時,平臺依舊沒有放棄對諜戰劇的開發,衛視也將不少諜戰劇設置為滾動播出的內容中之一。
如以建筑師顧易中被迫卷入危局,與汪偽周知非上演雙雄對決為主要故事,由曾舜曦、張頌文主演的《孤舟》;將背景放在二戰史上第一次轟炸日本東京,由張魯一、張鈞甯主演的《長河落日》;又一雙面特工為主角的,由黃曉明、蔣欣主演的《潛伏者》;以及海飛擔任總編審,作為“海飛諜戰世界”系列之一,由海飛工作室全稿創作的又一部青春新諜戰《梅花紅桃》等劇都處在待播狀態。
在海飛看來,諜戰劇的需求一直存在,有關它的創作也一直在進行。而最終播出的情況則又與劇本、拍攝、演員、后期制作等多方合作和質量有關,要拼從業者的努力和才華,也會受到福運的影響。
“我覺得諜戰劇是有天花板的,它有自己固定的受眾人群。其次,它也是會有周期性的,同行們都在創作、生產,一定會隔一段時間出一個爆款?!?/p>
受眾依然存在,創作者們也在積極求新、求變。龔宇也在上述發言中繼續表示:“我們最近看到了一個項目,它把家庭情感跟諜戰進行了交織,感覺耳目一新。我們要創作,創新是最大的價值?!?/p>
諜戰的受眾或許穩定,但元素的疊加也許會吸引更多類型劇的受眾進入。
顯然,諜戰劇的類型注定它能夠融合多種其他元素。古裝、愛情、生活、職場,甚至女性議題,等等都可以被裝進“諜戰”的框架中,于是“諜戰+”的開發,成為了諜戰劇創作的一個思路。
《和平飯店》《衡山醫院》在諜戰中加入“密室逃脫”元素;《隱秘而偉大》《對手》則加重了生活戲份的色彩,以柴米油鹽的靜好見證諜戰的驚心動魄;而如《風暴舞》《暴風眼》等則更加都市、更加現代。
創新、求變是讓諜戰劇保持競爭力的因素之一,不過,經典元素的迭代、經典內容的重新挖掘,即使沒有疊加,也可能依舊會受到觀眾的喜愛。
對于諜戰劇的創作者們來說,有人喜歡“拳拳到肉”的宏大場面,有人喜歡生活流、接地氣的“以小見大”,有人喜歡暗流涌動下的動人心魄……
但不論何種氣質的諜戰劇,在逐漸告別了“偶像諜戰”“假諜戰”作品之后,創作者們仍在不斷求新的,探索吸引類型觀眾、年輕觀眾的創作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