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Model S推出以來的十年間,特斯拉一直將寶馬和奔馳為首的豪華汽車制造商當作主要競爭對手。然而,隨著入門車型Model 3在上海超級工廠正式投產,特斯拉持續不斷的降價策略和快速的市場擴張則讓福特、雷諾等汽車制造商的高管感到緊張。
年初以來,特斯拉在美國本土汽車市場的降價次數高達6次。此舉意在推動消費者需求增長,但也同時引發了汽車制造商及投資者對電動汽車市場更持久的價格戰的擔憂。
競爭對手對馬斯克的降價策略感到擔憂。雷諾的財務負責人Thierry Piéton稱雷諾沒有動力降價。“雷諾方面不會采取一些特別的行動,像一些競爭對手那樣陷入價格戰的惡性循環。如果短期內成交量略有下降,那就這樣吧。”對于特斯拉在近日的數輪降價,雷諾方面對媒體表示電動汽車降價將“扼殺”汽車的折余價值。
福特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則對外表示:“特斯拉最熱銷車型Model3和ModelY持續降價,反映了產品老化以及市場競爭加劇等問題。但面對特斯拉用降價提升銷量的方式,其他汽車制造商也不得不跟隨降價。
為了保持競爭力,福特將Mustang Mach-E 平均降價約4500美元。盡管福特已經于去年超越通用成為美國第二大電動汽車銷售商,但是仍然與特斯拉有著一定差距。
曾被特斯拉視作對手的豪華汽車制造商也無法完全置身事外。在去年特斯拉降價幾周后,奔馳也開始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降價。但是這個來自德國的豪華汽車品牌高管堅稱,奔馳不愿效仿馬斯克為銷量犧牲品牌價值。
伯恩斯坦歐洲汽車分析師Daniel Roeska認為,特斯拉的持續降價不僅犧牲了自身利潤,在某種程度上也犧牲了已經建立的商業信譽和品牌資產。這些東西在高端汽車市場相當重要,品牌知名度和行業地位是銷售的關鍵。
質疑的聲音并沒有動搖馬斯克追求占有市場份額的決心,雖然一季度的凈收入僅為25.13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但在財報電話會上,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特斯拉依然會繼續調整車輛價格,追求銷量而非利潤。特斯拉預計將大幅增產,2023年的產量目標為200萬輛。
據悉,特斯拉方面的非官方目標是到2030年每年銷售2000萬輛汽車。倘若這一目標順利達成,后起之秀特斯拉的行業規模將超過老牌汽車制造商豐田和大眾的總和。
與許多傳統汽車制造商不同,特斯拉采用直營模式而非傳統的經銷商模式銷售汽車,其集中定價并定期調整價格的方式導致周期性價格變動比其他品牌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