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唐卓雅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4月23日,東陽光藥發布2022年年報。報告期內,東陽光藥營業額為37.45億元,達到三年來的最高值,同比大漲309.83%,歸屬母公司凈利潤7660.30萬元,去年同期虧損5.88億元,基本每股收益為0.09元,同比扭虧為盈。
東陽光藥是東陽光集團旗下的制藥平臺,以藥物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為主營業務,主要產品包括抗病毒、內分泌與代謝、心血管、抗感染藥物等,核心產品包括可威(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可威(磷酸奧司他韋)膠囊、爾同舒(苯溴馬隆片)、歐美寧(替米沙坦片)、奧美沙坦酯片、克拉霉素片等六款,營業額之和占總營業額的88.97%。
其中,流感藥奧司他韋可謂該公司核心產品中的“核心”。根據東陽光藥2022年年報,報告期內,奧司他韋的銷售額為30.93億元,占總營業額的八成左右,較去年同期增加457.66%。
2022年,東陽光藥的奧司他韋銷售額實現近三年來的首次反彈。2020年,東陽光藥的奧司他韋銷售額為20.6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5.13%;2021年,其銷售額為5.55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73.19%。
對于這一業績,東陽光藥稱,主要原因是由于2022年國內人員流動及日常社交活動日趨正常化,終端醫療機構人流量、診療活動及藥品處方量恢復態勢良好。
奧司他韋的銷量受到流感的直接影響。2022年年底,防疫政策調整后,隨后流感來勢洶洶,奧司他韋銷售迅速放量,東陽光藥絕處逢生。
2022年年報顯示,東陽光藥銷售成本為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3億元增加109%,東陽光藥解釋稱,主要是由于核心產品奧司他韋在報告期內銷售量增加所致。
作為東陽光藥的支柱產品,奧司他韋不止一次地將東陽光藥帶上風口。
早在2006年,東陽光藥獲得奧司他韋生產許可,2008年成為國內唯一一家生產商。2016年,隨著上海醫藥停產奧司他韋、羅氏制藥減少供應,東陽光藥一躍成為奧司他韋的供應龍頭,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
巔峰時刻停留在2019年。奧司他韋被列入了《流行性感冒治療指南(2018年版)》、《流行性感冒治療指南(2019年版)》流感推薦藥物,隨即帶動該產品的銷售猛漲。
據米內網數據,2019年在中國公立醫療機構以及中國城市實體藥店,奧司他韋合計銷售額超65億元,東陽光藥就占據約九成的份額,當年東陽光藥奧司他韋的銷售額近60億元。
成也奧司他韋,敗也奧司他韋,奧司他韋的銷售量直接影響東陽光藥整體的營收情況。2021年,奧司他韋的銷售額為5.55億元,僅為2019年奧司他韋銷售額的十分之一。2019年到2021年,東陽光藥營收由巔峰的62.24億元暴跌至9.14億元,歸母凈利潤在2021年更是轉盈為虧,虧損5.88億元。
業績大跌的背后是流感發病率下降導致奧司他韋銷量大降。東陽光藥曾在2021年年報中對此表現作出解釋稱,由于新冠病毒疫情爆發初期,國內人口流動性降低,醫院的診療活動數量、處方量及藥品銷量也隨之下降,而該公司的核心產品奧司他韋主要用于等級醫院銷售的處方藥,其銷售量也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而下降。
除了流感之外,集采也對奧司他韋的銷量產生了直接影響。2022年11月,在第七批國家藥品集中采購中,東陽光藥以價換量,報價30粒膠囊29.97元,折合每粒僅0.99元,降幅高達91%。
但是也要警惕集采對利潤的沖擊。不過,東陽光藥對此也已有預估,其在年報中提到,針對藥品價格下降的風險,東陽光藥核心產品奧司他韋目前市場競品較少,價格可控。另外,對于生產奧司他韋的原料藥,東陽光藥可以實現自給自足,降低生產成本。
2023年4月11日,第八批集采結果公布,被認為更適合兒童使用的磷酸奧司他韋干混懸劑平均降價83%,中標企業有博瑞制藥、廣東東陽光藥業、齊魯制藥、貝美藥業等藥企。奧司他韋市場格局大洗牌,東陽光藥又迎來新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