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去淄博帶薪擼串,我見證了流量兇猛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去淄博帶薪擼串,我見證了流量兇猛

流量之重,能否承受。

文|每日人物社

淄博,一度是每日人物編輯部想去團建擼串的目的地。

后來因為諸多原因,團建取消了。但我仍不死心,社交媒體仿佛也聽到我的心聲,為我持續推送“淄博燒烤擼串手法”、“教你用100元吃垮八大局”等需要實操才能一探究竟的攻略。

好在,淄博一個多月來頻繁破圈,熱度不減反增,終于讓我等到了去淄博實地探訪、帶薪擼串的機會!

當然,此行我也帶著寫稿的任務,以及諸多好奇與想象——作為一座山東中部的城市,西有泰山,東有大海,一直在中部低調的淄博,為何突然憑借全國各地都有的燒烤而走紅?當一種美食帶火一座城,當燒烤成為淄博的城市名片,兇猛的流量會帶給這里什么?

4月19日,我坐高鐵抵達淄博。再不去,很可能連票都搶不到。去酒店的路上,司機師傅是本地人,一聽說我來吃燒烤,立馬展現出淄博人樸實熱情的一面,推薦了我一家,說“本地人都愛吃這家”。

下午兩點,我終于來到了燒烤店。那條街只有這一家店做燒烤,前門寫著“午市不開,晚市五點開”,門口一個人影都沒有。結果,我趴在大門的玻璃窗上,看到后廚的門開著,就繞過一個涵洞去了后門,一看竟然有十來個人坐在小板凳上等著了。有的人還拎著小吃邊吃邊等,似乎知道等待是場持久戰。

老板心軟,一看人多,放大家進了餐廳,但是“讓大家動作隱蔽一點”。我們就悄悄地坐在后廚邊的長椅上,眼睜睜看著越來越多人到了前門。那些人對著玻璃窗張望,一如下午兩點剛到這里時的我。這挺像電影里的單面鏡,這也是頭一回,我等餐排隊排出了怕被人發現的感覺。

等位三小時后,我終于被允許入座,點餐。燒烤店前門一開,兩層樓的燒烤店立刻滿座。

店員們的每一次動作都有著嚴格的時間規定。五點十分,發放一次性小碟與杯子。五點半,分發小蔥與小餅。按捺不住的食客們開始東張西望。直到六點多,才陸續有烤至七成熟的肉串被端上桌,需要自己烤到全熟。此時,我滿腔沒有好奇,只剩饑餓。

幾分鐘后,肉串開始滋滋冒出油泡,搭在烤爐上的小餅也散發出麥香。我學著網上的專用手法,將小餅對折兩次,依次蘸取孜然、花生鹽和辣椒粉,再攤開,鋪上小蔥與肉串,最后卷起餅,一個瀟灑的姿勢擼下肉串,將卷餅大口塞進嘴里。勁道又嫩滑的肉串,裹在酥脆的小餅之中,佐以清爽的小蔥,三者達成了微妙的味蕾平衡。

好吃!不知是不是餓久了,人在吃到美食的剎那感受,任何詞匯都不足以形容,我能做的只有幸福地點頭。在啤酒瓶的碰撞聲中,我與拼桌的兩位游客吃完了燒烤。回看整間屋子,每個人都有說有笑,吃串喝酒,被美食撫慰的食客永遠最為寬容。

至此,我理解了它的姍姍來遲,也理解了淄博成為新興旅游城市的潛在可能性:當一座城市抓住游客的胃,或許,也就抓住了游客的心。

只是,當流量驟然來襲,淄博所做的種種努力仍帶有一種樸素的幽默感。有燒炭小哥日夜工作,被炭火熏得烏黑;有放棄賺錢,只為休息保命的燒烤店老板;也有被拉去火車站,以“180男團”為名,迎接游客的山東公務員們。

下面容我為你講述,獨屬于淄博的荒誕故事——

文 | 祁佳妮

編輯 | 易方興

運營 | 栗子

“保命要緊”

晚上8點,正是宵夜聚餐的時候。走在淄博街頭,眾多燒烤店卻停止放號,原因很簡單,沒肉了。

當地一家開了30年的老字號燒烤店,吳式燒烤,位于山東理工大學附近的水晶街夜市。在淄博為游客開通的“燒烤公交專線”里,理工大學北門這一站便標注了吳式燒烤的名字,標志著它網紅店般的存在。

兩位石家莊的“打工人特種兵”等在門口,她們要挑戰“在極限的24小時內吃上淄博燒烤”。頭一天晚上下了班,她們坐火車出發,買的站票,哪兒有座位空出來,就去坐一會兒。早晨7點到淄博,先去小吃街買早點,困了就睡幾小時鐘點房,只為下午一點守在燒烤店門前,等待晚市開餐,在她們的計劃里,會在晚上9點吃完燒烤,再坐火車回去上班。

在淄博,多的是遠道而來的客人。店長吳寶是最忙的人之一,他周轉于大廳和前臺,還得跑到門外,給等位多時的人們發飲料和礦泉水。淄博燒烤出圈以來,店里的輪班制不得不取消,全體員工日夜上崗,近兩個月沒有休息。但有太多雙眼睛關注著燒烤店的一舉一動,作為土生土長的淄博人,吳寶說:“不能辜負游客的期望,讓排隊太久的人有情緒。”

不過,即便如此,投訴也時有發生。

一位五點開餐準時入座的女孩,與特種兵們一樣,都是今天的第一批客人。五點一到,三十多桌客人同時下單,打印機嘶嘶吐出雪花泡沫般的小票,長長地垂在地上。后廚的兩位燒烤師依照下單時間的毫秒之別,將一萬多串肉烤至七分熟,再按順序上菜,由客人自己烤到全熟——這種參與感是淄博燒烤的一大特色。

輪到女孩時,吳寶給她退了錢,因為店里的羊肉已經賣光了。女孩很生氣,打12345投訴燒烤店。等到市監局的人過來,吳寶拿出進貨單自證清白:“實在是串不出來那么多肉。”

店里現在有27名員工,后廚8人,前廳10人,還有9名串肉工在倉庫里串肉。人手不足的節點,發生在4月15號那個周末,在淄博的中心城區張店區,除了高檔型酒店喜來登,其他酒店全部滿房,多到溢出來的游客們涌向各家燒烤店。

吳寶又急招了3個人切肉串肉。由于工作量巨大,串肉工的時薪從13元漲到20元。此外,他還每天刷招聘軟件招燒烤師,開價八千每月,但已經招不到人了。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16日,淄博新增燒烤相關企業一百七十多家,僅4月14日當天就新增注冊二十多家。各店瘋搶燒烤師,在這座平均薪酬4700元的三線小城,燒烤師的工資卷到了1萬元。

▲ 淄博的燒烤師傅,工資已經卷到上萬元。圖 / 招聘軟件

晚10點,吳式燒烤閉餐。這是無奈之舉,不僅牛羊肉沒了,蔬菜也沒了,“冰柜里每到晚上只有霜凍”。

吳式燒烤創始人,也是吳寶的父親,最近也開始給店里幫忙。每天凌晨,老爺子要去市場采購牛羊肉,串肉工們早上8點開始串肉,等新鮮的肉串送到店里,晚市才能開餐。按照店里一根牛肉串20克、日銷量突破1萬串的數字來計算,吳式燒烤一晚上就能“烤”掉一頭牛。

一同超負荷工作的,還有小餅工廠里的機器。

作為淄博燒烤的“靈魂伴侶”,薄如紙片的小餅口感酥脆,烤肉、小蔥與小餅的緊密貼合,中和了牛羊肉的咸膩,形成鮮美又充實的獨特口感。燒烤火爆,淄博小餅也供不應求。僅吳式燒烤一家店,每天就得消耗300至500包小餅。餅廠里,以往日均生產1萬袋小餅的機器,如今提速至日產3萬袋餅,只有在工人們吃晚飯時才能休息一會兒。如此加班加點生產,訂單也排到了一個月后。

▲ 淄博燒烤的“靈魂伴侶”小餅與小蔥。圖 / 每日人物攝

有燒炭小哥日夜工作,被炭火熏得烏黑,已經達到“人炭合一”的境界;有放棄賺錢,只為休息保命的燒烤店老板;淄博當地的有家醫院也開始“獨寵”病患,在門診部門口支起燒烤攤,供自家的住院病人享用;還有一家燒烤店里,連店長還在讀小學的外甥都幫忙送餐,多次叫號無人搭理后暴躁喊號“50!”,這種瀕臨暴走的崩潰,也是眾多燒烤店老板的狀態。

在淄博,一些本地人是“懵了”的狀態,還有一些人,則覺得這次突然降臨的流量,無異于一場戰役,“接得這波流量,淄博就能更好,要是接不住,招牌就砸了”。有人甚至評論:“參加工作后,有人問你都干過什么?本地人可以說,曾參加2023年的五一淄博保衛戰。”

面對前所未有的客流,老板吳寶選擇了中午停業,只開晚市,蓄足精力和食材招待顧客。而另一家更為知名的牧羊村燒烤,則發布了全體員工休息3天的公告,“已經不是掙錢的事了,保命要緊”。

在淄博燒烤的熱潮來臨之前,牧羊村就是當地的排隊王。2020年,歌手薛之謙在音樂節上推薦了牧羊村燒烤,店里很快人滿為患,登上當天熱搜。直到最近,牧羊村下午四點半準時營業,早上八點,已經有顧客自發排隊。

在閑魚上做代排隊生意的小林,入行不過一周,就接了十幾個代排隊的訂單。他是本地大學生,專挑沒課的時候出來接單,網紅燒烤店排隊按每小時30元收費,最久的一次便是等牧羊村,5個多小時,雖然賺了150元,但“人也排麻了”。

▲ 網紅燒烤店牧羊村,已經成為了景點。圖 / 每日人物攝

牧羊村燒烤的地勢特別,要走一段下坡路才能看見店家招牌。重新開店的第一天,擁擠的人群從店門口一直塞滿坡道,遠遠望去就像在爬長城。其中,有人直播,有人拍照,更有人杵在遠處的天橋上,什么也不干,只是看著瘋狂的游客在夾縫中吃著燒烤。

當地甚至傳出消息,就連附近的社區志愿者也去幫忙穿串了。網友在評論里,還想象了當事人的內心活動:“父母烤串供我考公,考上單位又派我回來烤串。”

還有一位來自山西忻州的大姐,她本想去爬泰山,路過淄博時決定臨時下車,去傳說中的牧羊村看一眼。“我不吃燒烤的,就是想感受一下氛圍。”坡道一旁,特警車、消防車與十幾名安保人員拉起安全線,守衛著狂歡般的人群。

至此,吃燒烤一詞被重新定義。還排在隊伍里的小林覺得:“燒烤已經不重要了,食物只是載體,是我們這些人成了景觀。”

▲牧羊村無處下腳。圖 / 每日人物攝

溢出效應

流量突然來襲,帶火的不只是淄博燒烤店。

在淄博,一條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瀕臨拆遷的便民農貿市場,搖身一變成為了網紅小吃街。數月之前,它的門頭還是“北二巷便民市場”,幾乎是一夜之間,鐵藝大門上出現幾個新的大字——八大局便民市場。當燒烤公交專線將這里列為停靠站點,便昭示它的爆火已不是偶然。

八大局附近,環繞著一大片老單位宿舍樓,歷史最久的樓建于60年代。樓梯斑駁,隔音也差,住在二樓的董智,每天清晨都會伴著樓下的叫賣聲醒來。她眼睜睜看著“家門口的菜市場”一步步成為網紅景點。

菜,已經兩周沒有下樓去買了。游客們凌晨五點半就去早市排隊買小吃,早上七點,整條街人山人海,擠不進去,她只能靠外賣軟件買菜。

多年以前,八大局確實是方圓三公里內的本地人最常逛的集市。一條南北向的主路上,遍布菜肉蛋奶與水果的攤鋪,兩條橫貫東西的輔路則有早市和夜市,間或開著服裝店、燒烤店和各類小吃店。董智以前接女兒放學穿過八大局,花不到100元,就能雙手拎著袋子滿載而歸。但除了物價便宜、東西齊全,她很難想出八大局還有什么特色。

但這里沒來由地就火了。打開社交平臺,各種“一百塊吃垮八大局”的攻略看花了眼,其中出鏡率最高的是三樣食品:牛奶棒、紫米餅與炒鍋餅。

▲ 八大局排隊買紫米糕的人群。圖 / 每日人物攝

以前,淄博名吃幾乎沒什么知名度,但現在,八大局依靠流量,重新擁有了它的“老三樣”。只是,味道很難取悅所有人。比如,一位游客在“香酥牛奶棒”門口排隊一小時,咬下一口新鮮出爐的牛奶棒后發出了疑惑,她甚至沒有吃到預想中的爆漿牛奶,“這不就是法式小面包嗎?”

當地商販們也是花樣百出,先是一位穿著灰色背心的肌肉帥哥現場切紫米餅,很快,旁邊的衢州鴨頭店里就有了另一位帥哥,穿黑色背心剁鴨頭。要義是——身高一米八以上、有腹肌、穿背心。

不得不承認,在這個春夏之交,淄博的飲食行業復蘇了,流量與熱錢,攪活了這片原本只有老人老店的菜市場。

許多變化正以一種“淄博速度”正在發生。除了八大局的名字換新,附近一條坑洼破損的老路也在72小時內得以升級改造,路面修復得平整如新。

當淄博這座重工業城市忽然間轉型為旅游城市,每位普通居民都被卷進了這場流量狂歡。一種本能,促使大家扎堆瓜分這塊新鮮的大蛋糕,只是每個人的動作都顯得急迫,又有些生疏。

董智最近再次走進八大局時,感到彷徨又陌生。短短半個月,市場就進行了一次大換血。以往賣水產的店現在做起了撈汁小海鮮,豬肉鋪推出一張桌子賣紫米餅,賣肉專屬的紅光燈打在糕點上,也給紫米餅沾染了肉味。而她買了很多年菜的菜攤,轉行賣了椰子。

董智問過老板轉行的原因,“附近的居民擠不進來,菜賣不出去,只能轉行。但他是賣菜的,讓他去炒鍋餅、做紫米餅,也沒那個手藝。只有賣椰子最簡單,削個孔就能賣。”

▲ 水果店改行賣炒鍋餅。圖 / 每日人物攝

再往前走幾十米,另一家果蔬店的轉型則顯得順利許多。30歲出頭的楊萍接管著父母一輩留下來的蔬果攤,當八大局里的牛奶棒和紫米餅店鋪接連出現,而水果蔬菜肉鋪逐漸消失時,她很快意識到不對勁:“市場變了。”

也是一個多星期前,楊萍果斷撤走了店里的所有蔬果,找人重新粉刷墻面,把原先的空間隔成三個地盤,賣冰粉、烤面筋和烤羊肉串。這是她考察市場后做出的決策,也是八大局唯一賣冰粉和烤面筋的門店。

這次突然的轉行,讓楊萍全家人都有些手忙腳亂。目前,姥姥和大姨負責在店后面穿肉串,她來做冰粉,媽媽烤面筋。第一天上手時,楊萍媽媽還記不住面筋與烤腸的價格,烤完串,手握一根松動的面筋在佐料盆里來回蘸取,還是無法給面筋裹滿一層孜然粉。

八大局里,有許多像楊萍家這樣,還沒來得及做廣告牌和價碼表的門店,因為“打印廣告都得排隊”。一種樸素的荒誕場景出現了——在一家名為“鮮雞分割大全”的店里,你買到的其實是“正宗紫米餅”。而在一家售賣灰指甲、甲溝炎與雞眼用藥的小店里,你買到的卻是淄博特色——炒鍋餅。

▲ 專治灰指甲的小店也賣起了炒鍋餅。圖 / 每日人物攝

當正常的市場秩序被打破,改變或許是唯一的出路。畢竟,各路資本已經盯上了八大局里的旺鋪。一個月前,八大局的商鋪租金和轉讓費開始見漲,一間12平米的攤位,過去五年的轉讓費是6萬左右。現在,標價16萬。

前不久,開在八大局主路上的一家燒烤店賺足了眼球,本地人都在贊嘆老板的投資眼光。董智也聽說:“老板原先是開烤魚店的,現在用十幾天的速度,買了八大局的六家門店,15萬一個店,盤下來快100萬。一個房間拿來烤串,其他5間房都用來擺桌子,現在每天爆滿。”

就這樣,一場史無前例的燒烤宣傳,讓這座常住人口470萬的城市短期內接待了480萬人次的外地游客。

流量的溢出,同樣惠及了當地的交通業與酒店業。今年的五一假期高鐵票本就緊俏,淄博更是成為頂流。4月15日中午,“北京南—淄博”的火車票開售不到1分鐘就秒空。而淄博的五一住宿預訂量較2019年上漲了800%,張店區的多家酒店五一期間全部滿房。一家影城見狀,立即推出免費過夜休息的服務,歡迎大家來看午夜場電影,“我們有的是可躺式座椅。”

就連房地產行業,也因為這股流量而狂歡。4月,全國50個城市中,有44個城市呈現環比下降的態勢。唯有淄博的樓市暴走,3個月賣了120萬平方米的房子,在三四線城市中有著最強勁的發展勢頭。

面對肉眼可見的流量紅利,哪怕是董智這樣最普通的居民,也想從中分一杯羹。

董智和家人商量,五一期間把家里空出來的一間臥室租出去當民宿,定價在150—200元。白天,她就從家里牽一條電線,在家樓下擺攤賣橙汁。畢竟,“流量已經來了,現在只能想辦法,看能不能抓住流量變現”。

▲ 八大局門口人流密集。圖 / 每日人物攝

敗也是炭,成也是炭

說起燒烤,有錦州、齊齊哈爾和新疆燒烤聲名在外,淄博很難在中國的燒烤地圖里豎起旗幟。但偏偏是這樣一個非典型網紅城市,只因講好了燒烤故事,就開啟了城市流量的巨大入口。

用本地人盧浩的話說:“淄博的火,不可復制。”

一個城市的突然走紅,看似偶然,但背后,似乎存在一只看不見的手。比如,3月8日,當“大學生組團坐高鐵去淄博擼串”登上抖音熱搜,僅僅2天后,淄博市便推出了一系列宣傳方案。

此后一周多時間,淄博陸續設立了燒烤名店“金爐獎”、成立燒烤協會、定制燒烤公交專線。為迎接八方來客,淄博文旅局想到的辦法,是利用“高大帥哥”來吸引游客。在淄博火車站,一群身高180的公務員清一色穿西裝接站,大喊“185小哥哥教你燒烤擼串”,人稱“180男團”;而在新興網紅地八大局,遍布志愿者與公平秤;甚至,在濟南至淄博的“燒烤專列”上,文旅部門還準備了文創產品禮包,文旅局長都上陣歡迎各路游客。

在盧浩的印象里,淄博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自備小炭爐。吃燒烤,也絕不只是年輕人的聚餐選擇。不僅逢年過節,平日里的家庭聚會,七大姑八大姨也會約著一起吃燒烤。表哥家住在頂樓,每到夏天,一家人就會去天臺上烤串。

二十多歲的盧浩在鐵路上做修車工,爸爸也是鐵路工人。小時候,他總跟著下了班的爸爸去吃燒烤。做了一天體力勞動,人們急需從燒烤里補充鹽分。在這座重工業歷史悠久的城市,幾代人在鋼鐵、炭火與濃煙的環境中浸潤出獨特的飲食習慣,這也是淄博燒烤與博山菜普遍偏咸的原因。就連盧浩的姥姥姥爺,都偏愛咸而辣的燒烤肉串。

這種與淄博人的生活所不可分割的煙火氣,似乎才是燒烤營銷獲得成功的關鍵。盧浩說,以前去南方城市出差,別人說起山東,都只聽說過青島、濟南和煙臺。但現在,越來越多人知道了淄博,他如今有一種自豪感:“大家什么時候來淄博吃燒烤,不一定,但至少我們埋下了一顆種子。”

然而,在發現燒烤的流量密碼之前,淄博這座城市一度遇到了發展困境,它的工業轉型并不輕松。

如若不是燒烤店顧客盈門,淄博只是再普通不過的安靜小城。市區里高樓稀疏,群山低伏,成片的紅磚廠房記錄著它發展重工業的歷史。

五年前,山東省天氣預報的數據顯示,淄博是全省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也是全國唯一涵蓋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獨立工礦區、老工業基地三種類型的城市。作為上百年的工業重鎮,化工、醫藥、紡織等傳統產業在淄博經濟總量的占比一度高達70%,為城市發展埋下了能耗高、污染重的隱患。

轉型的步伐也因此沉重起來。近年來,淄博累計退出鋼鐵產能880萬噸,原煤消耗凈削減110萬噸,鋼鐵、焦化行業逐步實現供需平衡。降低傳統工業占比的同時,這片土地也亟需發現新的產業。

好在,燒烤與文旅成為了一條全新賽道。就如網友調侃:“淄博的發展永遠離不開炭。”曾經倚賴高碳排放量作為化工原料的淄博,如今又一次靠著炭——燒烤店里的炭烤爐,重新定義了自己。

淄博一朝成名天下知的秘密,似乎也藏在過往的政府工作報告里。2021年,當時的代理市長馬曉磊在做報告時,就提出了淄博的發展目標之一,是“建成一批夜間經濟試點街區,舉辦啤酒節、音樂節,布局更多咖啡館、時尚餐廳等休閑空間,讓城市時尚度、活力度顯著提升。”

而去年8月,馬曉磊任職淄博市委書記,與今年淄博改變重工業形象,轉型偏文旅向的發展方向,似乎在時間上并不是偶然。

其實,本地人盧浩最早并不看好燒烤節活動。那還是3月初,淄博燒烤不過剛上一次熱搜,淄博政府便著手動工興建燒烤城。“我們市民都覺得,燒烤的熱度一下就會過去,建了就是白建。”沒想到的是,最洶涌的人潮最近才剛剛到來,整座城市都因燒烤而火熱。

而在流量的誘惑下,淄博似乎守住了它樸實而好客的城市底色。縱使在八大局這樣的黃金地段,物價竟然也并沒有上漲。紫米餅仍是3元一塊,新鮮草莓8元一盒,買一斤有魚有肉的博山酥鍋,15元就能管飽。而在那家噱頭十足的新燒烤店,花90元就能吃上50根烤串。

走在路上,就連街邊的電子屏幕,也時刻不忘烘托一種集體榮譽感,提醒著全體市民:“淄博全城都在為榮譽而戰!”

不能承受的流量之重

走紅不過兩個月時間,淄博全城發生了巨變。社交媒體上,從不缺為淄博榮譽而戰的人,而在流量的擠壓之中,也有一部分人黯然退出了城市的舞臺。

他們無力追趕這股潮流,又或者是,因為無法理解新的規則而被動出局。

董智同情那些依舊守在八大局賣菜賣肉的商販:“現在就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在八大局開了17年服裝店的孫姨自然屬于后者。3月以來,她的服裝生意每況愈下。這是意料之中的事,來逛街的都是大學生,誰會看中老年衣服?而她真正的客源,那些住在附近小區的老顧客,壓根擠不進來。臨近五一,隔壁牛奶棒紫米餅的生意越好,孫姨的衣服就越賣不出去。三十多萬的貨堆在店里,每天清倉最多賣出去60元,而門面的日租金是150元。

為了多點營收,孫姨跟風賣起了炒鍋餅。6元一盒,從另一家現炒的鍋餅店里進貨,與市場上10元的均價相比,主打一個價格優勢。最近每天能賣出去一百多盒,刨去成本,至少能賺回房租了。

但這總不是長久之計。眼下,最快把爛攤子甩出去的方法只有轉讓。這間二十多平米的店鋪,她開出的轉讓費是30萬。價格雖高,但每過一會兒就有人來問價。只要找到接盤的人,她月底前就能搬走。

宛若失意者的孫姨,對八大局已經不剩多少感情。“這里本來是個很平靜的市場,現在干脆叫鍋餅一條街好了。等這波熱度過去,滿大街都是牛奶棒、紫米餅和炒鍋餅,誰來吃?”

▲ 八大局美食地圖。圖 / 每日人物攝

在網紅燒烤店附近做生意的商家們,也承受著流量過載后的壓力。吳式燒烤對面是一家年輕女孩開的飾品店,她感慨,自己就像一個“燒烤保安”。每天下午,自家的店門前就會坐滿等位的人群,完全遮擋了她擺放飾品的玻璃窗。請完這一撥人離開,下一撥游客又會到來。

牧羊村所在的燒烤街上,一家專做外賣生意的粥店也叫苦不迭。每到晚上的用餐高峰期,整條街開啟交通管制,游客擠得水泄不通,外賣騎手只能步行進來取餐,最后報備系統,是商家出餐太慢。

▲ 人潮洶涌的牧羊街。圖 / 每日人物攝

而一位滴滴司機描述生活最大的改變則是,自己住在八大局的父母已經搬回了淄川老家。老人們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買不了菜,遛不了彎,要等這場熱度過去再回到淄博。

問題是,承接了如此巨大流量的淄博,還能回到以前嗎?

在淄博的中心商業區,萬象匯商場上班的蘇小慧說,以往只有過年期間,商場才會達到6萬的客流量,而最近一個普通的周末就有這么多人。這幾乎與北京有些大型購物中心的周末客流量相當。

而當蘇小慧刻意避開人流,帶著孩子去城區的最東邊吃飯時,博山菜館與燒烤店都坐滿了人,店家停止接單。她最后和女兒去街邊吃了碗水餃,悻悻回家。

“越來越多店淪陷了。”蘇小慧對往后的日子隱隱有些擔心。她和大多數淄博市民一樣熱心好客,會發帖告訴網友哪些本地菜館好吃,周末少出門擠燒烤店,生怕游客們對淄博留下不好的印象,但與此同時,屬于淄博市民的生活也確實在被侵占。

這幾天,她看見網上開始出現了九級村、石村便民市場的美食攻略。它們同樣也是本地的便民菜市場,同樣裂變式地出現了紫米餅、炒鍋餅的招牌。沒有人說得準,它們會不會變成下一個八大局。

但很明顯,這只是個開始。五一即將來臨,淄博燒烤的巔峰熱度還未到來。而當時想停業休息3天的牧羊村燒烤,因為接到太多投訴關于“怎么還不營業”的電話,無奈提前營業,最后,其實只休息了1天。網友戲稱:“同行烤不完,他還想休息。”

而在這場疲憊與激情共存的燒烤狂歡中,沒有一個燒烤店老板能輕松幸免。

吳寶也一樣。作為吳式燒烤的店長,他也已經一個星期沒吃上自家的燒烤了。這個看起來有些疲憊的中年人對我說,他現在會懷念起那些小餅卷小蔥的悠閑擼串歲月。但數著越來越近的五一假期,那里還有更大的一場燒烤戰役在等著他。

他擺擺手:“肉都不夠賣了,還是先給顧客吃吧。”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每人互動

你如何看待淄博燒烤爆火?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去淄博帶薪擼串,我見證了流量兇猛

流量之重,能否承受。

文|每日人物社

淄博,一度是每日人物編輯部想去團建擼串的目的地。

后來因為諸多原因,團建取消了。但我仍不死心,社交媒體仿佛也聽到我的心聲,為我持續推送“淄博燒烤擼串手法”、“教你用100元吃垮八大局”等需要實操才能一探究竟的攻略。

好在,淄博一個多月來頻繁破圈,熱度不減反增,終于讓我等到了去淄博實地探訪、帶薪擼串的機會!

當然,此行我也帶著寫稿的任務,以及諸多好奇與想象——作為一座山東中部的城市,西有泰山,東有大海,一直在中部低調的淄博,為何突然憑借全國各地都有的燒烤而走紅?當一種美食帶火一座城,當燒烤成為淄博的城市名片,兇猛的流量會帶給這里什么?

4月19日,我坐高鐵抵達淄博。再不去,很可能連票都搶不到。去酒店的路上,司機師傅是本地人,一聽說我來吃燒烤,立馬展現出淄博人樸實熱情的一面,推薦了我一家,說“本地人都愛吃這家”。

下午兩點,我終于來到了燒烤店。那條街只有這一家店做燒烤,前門寫著“午市不開,晚市五點開”,門口一個人影都沒有。結果,我趴在大門的玻璃窗上,看到后廚的門開著,就繞過一個涵洞去了后門,一看竟然有十來個人坐在小板凳上等著了。有的人還拎著小吃邊吃邊等,似乎知道等待是場持久戰。

老板心軟,一看人多,放大家進了餐廳,但是“讓大家動作隱蔽一點”。我們就悄悄地坐在后廚邊的長椅上,眼睜睜看著越來越多人到了前門。那些人對著玻璃窗張望,一如下午兩點剛到這里時的我。這挺像電影里的單面鏡,這也是頭一回,我等餐排隊排出了怕被人發現的感覺。

等位三小時后,我終于被允許入座,點餐。燒烤店前門一開,兩層樓的燒烤店立刻滿座。

店員們的每一次動作都有著嚴格的時間規定。五點十分,發放一次性小碟與杯子。五點半,分發小蔥與小餅。按捺不住的食客們開始東張西望。直到六點多,才陸續有烤至七成熟的肉串被端上桌,需要自己烤到全熟。此時,我滿腔沒有好奇,只剩饑餓。

幾分鐘后,肉串開始滋滋冒出油泡,搭在烤爐上的小餅也散發出麥香。我學著網上的專用手法,將小餅對折兩次,依次蘸取孜然、花生鹽和辣椒粉,再攤開,鋪上小蔥與肉串,最后卷起餅,一個瀟灑的姿勢擼下肉串,將卷餅大口塞進嘴里。勁道又嫩滑的肉串,裹在酥脆的小餅之中,佐以清爽的小蔥,三者達成了微妙的味蕾平衡。

好吃!不知是不是餓久了,人在吃到美食的剎那感受,任何詞匯都不足以形容,我能做的只有幸福地點頭。在啤酒瓶的碰撞聲中,我與拼桌的兩位游客吃完了燒烤。回看整間屋子,每個人都有說有笑,吃串喝酒,被美食撫慰的食客永遠最為寬容。

至此,我理解了它的姍姍來遲,也理解了淄博成為新興旅游城市的潛在可能性:當一座城市抓住游客的胃,或許,也就抓住了游客的心。

只是,當流量驟然來襲,淄博所做的種種努力仍帶有一種樸素的幽默感。有燒炭小哥日夜工作,被炭火熏得烏黑;有放棄賺錢,只為休息保命的燒烤店老板;也有被拉去火車站,以“180男團”為名,迎接游客的山東公務員們。

下面容我為你講述,獨屬于淄博的荒誕故事——

文 | 祁佳妮

編輯 | 易方興

運營 | 栗子

“保命要緊”

晚上8點,正是宵夜聚餐的時候。走在淄博街頭,眾多燒烤店卻停止放號,原因很簡單,沒肉了。

當地一家開了30年的老字號燒烤店,吳式燒烤,位于山東理工大學附近的水晶街夜市。在淄博為游客開通的“燒烤公交專線”里,理工大學北門這一站便標注了吳式燒烤的名字,標志著它網紅店般的存在。

兩位石家莊的“打工人特種兵”等在門口,她們要挑戰“在極限的24小時內吃上淄博燒烤”。頭一天晚上下了班,她們坐火車出發,買的站票,哪兒有座位空出來,就去坐一會兒。早晨7點到淄博,先去小吃街買早點,困了就睡幾小時鐘點房,只為下午一點守在燒烤店門前,等待晚市開餐,在她們的計劃里,會在晚上9點吃完燒烤,再坐火車回去上班。

在淄博,多的是遠道而來的客人。店長吳寶是最忙的人之一,他周轉于大廳和前臺,還得跑到門外,給等位多時的人們發飲料和礦泉水。淄博燒烤出圈以來,店里的輪班制不得不取消,全體員工日夜上崗,近兩個月沒有休息。但有太多雙眼睛關注著燒烤店的一舉一動,作為土生土長的淄博人,吳寶說:“不能辜負游客的期望,讓排隊太久的人有情緒。”

不過,即便如此,投訴也時有發生。

一位五點開餐準時入座的女孩,與特種兵們一樣,都是今天的第一批客人。五點一到,三十多桌客人同時下單,打印機嘶嘶吐出雪花泡沫般的小票,長長地垂在地上。后廚的兩位燒烤師依照下單時間的毫秒之別,將一萬多串肉烤至七分熟,再按順序上菜,由客人自己烤到全熟——這種參與感是淄博燒烤的一大特色。

輪到女孩時,吳寶給她退了錢,因為店里的羊肉已經賣光了。女孩很生氣,打12345投訴燒烤店。等到市監局的人過來,吳寶拿出進貨單自證清白:“實在是串不出來那么多肉。”

店里現在有27名員工,后廚8人,前廳10人,還有9名串肉工在倉庫里串肉。人手不足的節點,發生在4月15號那個周末,在淄博的中心城區張店區,除了高檔型酒店喜來登,其他酒店全部滿房,多到溢出來的游客們涌向各家燒烤店。

吳寶又急招了3個人切肉串肉。由于工作量巨大,串肉工的時薪從13元漲到20元。此外,他還每天刷招聘軟件招燒烤師,開價八千每月,但已經招不到人了。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16日,淄博新增燒烤相關企業一百七十多家,僅4月14日當天就新增注冊二十多家。各店瘋搶燒烤師,在這座平均薪酬4700元的三線小城,燒烤師的工資卷到了1萬元。

▲ 淄博的燒烤師傅,工資已經卷到上萬元。圖 / 招聘軟件

晚10點,吳式燒烤閉餐。這是無奈之舉,不僅牛羊肉沒了,蔬菜也沒了,“冰柜里每到晚上只有霜凍”。

吳式燒烤創始人,也是吳寶的父親,最近也開始給店里幫忙。每天凌晨,老爺子要去市場采購牛羊肉,串肉工們早上8點開始串肉,等新鮮的肉串送到店里,晚市才能開餐。按照店里一根牛肉串20克、日銷量突破1萬串的數字來計算,吳式燒烤一晚上就能“烤”掉一頭牛。

一同超負荷工作的,還有小餅工廠里的機器。

作為淄博燒烤的“靈魂伴侶”,薄如紙片的小餅口感酥脆,烤肉、小蔥與小餅的緊密貼合,中和了牛羊肉的咸膩,形成鮮美又充實的獨特口感。燒烤火爆,淄博小餅也供不應求。僅吳式燒烤一家店,每天就得消耗300至500包小餅。餅廠里,以往日均生產1萬袋小餅的機器,如今提速至日產3萬袋餅,只有在工人們吃晚飯時才能休息一會兒。如此加班加點生產,訂單也排到了一個月后。

▲ 淄博燒烤的“靈魂伴侶”小餅與小蔥。圖 / 每日人物攝

有燒炭小哥日夜工作,被炭火熏得烏黑,已經達到“人炭合一”的境界;有放棄賺錢,只為休息保命的燒烤店老板;淄博當地的有家醫院也開始“獨寵”病患,在門診部門口支起燒烤攤,供自家的住院病人享用;還有一家燒烤店里,連店長還在讀小學的外甥都幫忙送餐,多次叫號無人搭理后暴躁喊號“50!”,這種瀕臨暴走的崩潰,也是眾多燒烤店老板的狀態。

在淄博,一些本地人是“懵了”的狀態,還有一些人,則覺得這次突然降臨的流量,無異于一場戰役,“接得這波流量,淄博就能更好,要是接不住,招牌就砸了”。有人甚至評論:“參加工作后,有人問你都干過什么?本地人可以說,曾參加2023年的五一淄博保衛戰。”

面對前所未有的客流,老板吳寶選擇了中午停業,只開晚市,蓄足精力和食材招待顧客。而另一家更為知名的牧羊村燒烤,則發布了全體員工休息3天的公告,“已經不是掙錢的事了,保命要緊”。

在淄博燒烤的熱潮來臨之前,牧羊村就是當地的排隊王。2020年,歌手薛之謙在音樂節上推薦了牧羊村燒烤,店里很快人滿為患,登上當天熱搜。直到最近,牧羊村下午四點半準時營業,早上八點,已經有顧客自發排隊。

在閑魚上做代排隊生意的小林,入行不過一周,就接了十幾個代排隊的訂單。他是本地大學生,專挑沒課的時候出來接單,網紅燒烤店排隊按每小時30元收費,最久的一次便是等牧羊村,5個多小時,雖然賺了150元,但“人也排麻了”。

▲ 網紅燒烤店牧羊村,已經成為了景點。圖 / 每日人物攝

牧羊村燒烤的地勢特別,要走一段下坡路才能看見店家招牌。重新開店的第一天,擁擠的人群從店門口一直塞滿坡道,遠遠望去就像在爬長城。其中,有人直播,有人拍照,更有人杵在遠處的天橋上,什么也不干,只是看著瘋狂的游客在夾縫中吃著燒烤。

當地甚至傳出消息,就連附近的社區志愿者也去幫忙穿串了。網友在評論里,還想象了當事人的內心活動:“父母烤串供我考公,考上單位又派我回來烤串。”

還有一位來自山西忻州的大姐,她本想去爬泰山,路過淄博時決定臨時下車,去傳說中的牧羊村看一眼。“我不吃燒烤的,就是想感受一下氛圍。”坡道一旁,特警車、消防車與十幾名安保人員拉起安全線,守衛著狂歡般的人群。

至此,吃燒烤一詞被重新定義。還排在隊伍里的小林覺得:“燒烤已經不重要了,食物只是載體,是我們這些人成了景觀。”

▲牧羊村無處下腳。圖 / 每日人物攝

溢出效應

流量突然來襲,帶火的不只是淄博燒烤店。

在淄博,一條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瀕臨拆遷的便民農貿市場,搖身一變成為了網紅小吃街。數月之前,它的門頭還是“北二巷便民市場”,幾乎是一夜之間,鐵藝大門上出現幾個新的大字——八大局便民市場。當燒烤公交專線將這里列為停靠站點,便昭示它的爆火已不是偶然。

八大局附近,環繞著一大片老單位宿舍樓,歷史最久的樓建于60年代。樓梯斑駁,隔音也差,住在二樓的董智,每天清晨都會伴著樓下的叫賣聲醒來。她眼睜睜看著“家門口的菜市場”一步步成為網紅景點。

菜,已經兩周沒有下樓去買了。游客們凌晨五點半就去早市排隊買小吃,早上七點,整條街人山人海,擠不進去,她只能靠外賣軟件買菜。

多年以前,八大局確實是方圓三公里內的本地人最常逛的集市。一條南北向的主路上,遍布菜肉蛋奶與水果的攤鋪,兩條橫貫東西的輔路則有早市和夜市,間或開著服裝店、燒烤店和各類小吃店。董智以前接女兒放學穿過八大局,花不到100元,就能雙手拎著袋子滿載而歸。但除了物價便宜、東西齊全,她很難想出八大局還有什么特色。

但這里沒來由地就火了。打開社交平臺,各種“一百塊吃垮八大局”的攻略看花了眼,其中出鏡率最高的是三樣食品:牛奶棒、紫米餅與炒鍋餅。

▲ 八大局排隊買紫米糕的人群。圖 / 每日人物攝

以前,淄博名吃幾乎沒什么知名度,但現在,八大局依靠流量,重新擁有了它的“老三樣”。只是,味道很難取悅所有人。比如,一位游客在“香酥牛奶棒”門口排隊一小時,咬下一口新鮮出爐的牛奶棒后發出了疑惑,她甚至沒有吃到預想中的爆漿牛奶,“這不就是法式小面包嗎?”

當地商販們也是花樣百出,先是一位穿著灰色背心的肌肉帥哥現場切紫米餅,很快,旁邊的衢州鴨頭店里就有了另一位帥哥,穿黑色背心剁鴨頭。要義是——身高一米八以上、有腹肌、穿背心。

不得不承認,在這個春夏之交,淄博的飲食行業復蘇了,流量與熱錢,攪活了這片原本只有老人老店的菜市場。

許多變化正以一種“淄博速度”正在發生。除了八大局的名字換新,附近一條坑洼破損的老路也在72小時內得以升級改造,路面修復得平整如新。

當淄博這座重工業城市忽然間轉型為旅游城市,每位普通居民都被卷進了這場流量狂歡。一種本能,促使大家扎堆瓜分這塊新鮮的大蛋糕,只是每個人的動作都顯得急迫,又有些生疏。

董智最近再次走進八大局時,感到彷徨又陌生。短短半個月,市場就進行了一次大換血。以往賣水產的店現在做起了撈汁小海鮮,豬肉鋪推出一張桌子賣紫米餅,賣肉專屬的紅光燈打在糕點上,也給紫米餅沾染了肉味。而她買了很多年菜的菜攤,轉行賣了椰子。

董智問過老板轉行的原因,“附近的居民擠不進來,菜賣不出去,只能轉行。但他是賣菜的,讓他去炒鍋餅、做紫米餅,也沒那個手藝。只有賣椰子最簡單,削個孔就能賣。”

▲ 水果店改行賣炒鍋餅。圖 / 每日人物攝

再往前走幾十米,另一家果蔬店的轉型則顯得順利許多。30歲出頭的楊萍接管著父母一輩留下來的蔬果攤,當八大局里的牛奶棒和紫米餅店鋪接連出現,而水果蔬菜肉鋪逐漸消失時,她很快意識到不對勁:“市場變了。”

也是一個多星期前,楊萍果斷撤走了店里的所有蔬果,找人重新粉刷墻面,把原先的空間隔成三個地盤,賣冰粉、烤面筋和烤羊肉串。這是她考察市場后做出的決策,也是八大局唯一賣冰粉和烤面筋的門店。

這次突然的轉行,讓楊萍全家人都有些手忙腳亂。目前,姥姥和大姨負責在店后面穿肉串,她來做冰粉,媽媽烤面筋。第一天上手時,楊萍媽媽還記不住面筋與烤腸的價格,烤完串,手握一根松動的面筋在佐料盆里來回蘸取,還是無法給面筋裹滿一層孜然粉。

八大局里,有許多像楊萍家這樣,還沒來得及做廣告牌和價碼表的門店,因為“打印廣告都得排隊”。一種樸素的荒誕場景出現了——在一家名為“鮮雞分割大全”的店里,你買到的其實是“正宗紫米餅”。而在一家售賣灰指甲、甲溝炎與雞眼用藥的小店里,你買到的卻是淄博特色——炒鍋餅。

▲ 專治灰指甲的小店也賣起了炒鍋餅。圖 / 每日人物攝

當正常的市場秩序被打破,改變或許是唯一的出路。畢竟,各路資本已經盯上了八大局里的旺鋪。一個月前,八大局的商鋪租金和轉讓費開始見漲,一間12平米的攤位,過去五年的轉讓費是6萬左右。現在,標價16萬。

前不久,開在八大局主路上的一家燒烤店賺足了眼球,本地人都在贊嘆老板的投資眼光。董智也聽說:“老板原先是開烤魚店的,現在用十幾天的速度,買了八大局的六家門店,15萬一個店,盤下來快100萬。一個房間拿來烤串,其他5間房都用來擺桌子,現在每天爆滿。”

就這樣,一場史無前例的燒烤宣傳,讓這座常住人口470萬的城市短期內接待了480萬人次的外地游客。

流量的溢出,同樣惠及了當地的交通業與酒店業。今年的五一假期高鐵票本就緊俏,淄博更是成為頂流。4月15日中午,“北京南—淄博”的火車票開售不到1分鐘就秒空。而淄博的五一住宿預訂量較2019年上漲了800%,張店區的多家酒店五一期間全部滿房。一家影城見狀,立即推出免費過夜休息的服務,歡迎大家來看午夜場電影,“我們有的是可躺式座椅。”

就連房地產行業,也因為這股流量而狂歡。4月,全國50個城市中,有44個城市呈現環比下降的態勢。唯有淄博的樓市暴走,3個月賣了120萬平方米的房子,在三四線城市中有著最強勁的發展勢頭。

面對肉眼可見的流量紅利,哪怕是董智這樣最普通的居民,也想從中分一杯羹。

董智和家人商量,五一期間把家里空出來的一間臥室租出去當民宿,定價在150—200元。白天,她就從家里牽一條電線,在家樓下擺攤賣橙汁。畢竟,“流量已經來了,現在只能想辦法,看能不能抓住流量變現”。

▲ 八大局門口人流密集。圖 / 每日人物攝

敗也是炭,成也是炭

說起燒烤,有錦州、齊齊哈爾和新疆燒烤聲名在外,淄博很難在中國的燒烤地圖里豎起旗幟。但偏偏是這樣一個非典型網紅城市,只因講好了燒烤故事,就開啟了城市流量的巨大入口。

用本地人盧浩的話說:“淄博的火,不可復制。”

一個城市的突然走紅,看似偶然,但背后,似乎存在一只看不見的手。比如,3月8日,當“大學生組團坐高鐵去淄博擼串”登上抖音熱搜,僅僅2天后,淄博市便推出了一系列宣傳方案。

此后一周多時間,淄博陸續設立了燒烤名店“金爐獎”、成立燒烤協會、定制燒烤公交專線。為迎接八方來客,淄博文旅局想到的辦法,是利用“高大帥哥”來吸引游客。在淄博火車站,一群身高180的公務員清一色穿西裝接站,大喊“185小哥哥教你燒烤擼串”,人稱“180男團”;而在新興網紅地八大局,遍布志愿者與公平秤;甚至,在濟南至淄博的“燒烤專列”上,文旅部門還準備了文創產品禮包,文旅局長都上陣歡迎各路游客。

在盧浩的印象里,淄博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自備小炭爐。吃燒烤,也絕不只是年輕人的聚餐選擇。不僅逢年過節,平日里的家庭聚會,七大姑八大姨也會約著一起吃燒烤。表哥家住在頂樓,每到夏天,一家人就會去天臺上烤串。

二十多歲的盧浩在鐵路上做修車工,爸爸也是鐵路工人。小時候,他總跟著下了班的爸爸去吃燒烤。做了一天體力勞動,人們急需從燒烤里補充鹽分。在這座重工業歷史悠久的城市,幾代人在鋼鐵、炭火與濃煙的環境中浸潤出獨特的飲食習慣,這也是淄博燒烤與博山菜普遍偏咸的原因。就連盧浩的姥姥姥爺,都偏愛咸而辣的燒烤肉串。

這種與淄博人的生活所不可分割的煙火氣,似乎才是燒烤營銷獲得成功的關鍵。盧浩說,以前去南方城市出差,別人說起山東,都只聽說過青島、濟南和煙臺。但現在,越來越多人知道了淄博,他如今有一種自豪感:“大家什么時候來淄博吃燒烤,不一定,但至少我們埋下了一顆種子。”

然而,在發現燒烤的流量密碼之前,淄博這座城市一度遇到了發展困境,它的工業轉型并不輕松。

如若不是燒烤店顧客盈門,淄博只是再普通不過的安靜小城。市區里高樓稀疏,群山低伏,成片的紅磚廠房記錄著它發展重工業的歷史。

五年前,山東省天氣預報的數據顯示,淄博是全省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也是全國唯一涵蓋了資源枯竭型城市、獨立工礦區、老工業基地三種類型的城市。作為上百年的工業重鎮,化工、醫藥、紡織等傳統產業在淄博經濟總量的占比一度高達70%,為城市發展埋下了能耗高、污染重的隱患。

轉型的步伐也因此沉重起來。近年來,淄博累計退出鋼鐵產能880萬噸,原煤消耗凈削減110萬噸,鋼鐵、焦化行業逐步實現供需平衡。降低傳統工業占比的同時,這片土地也亟需發現新的產業。

好在,燒烤與文旅成為了一條全新賽道。就如網友調侃:“淄博的發展永遠離不開炭。”曾經倚賴高碳排放量作為化工原料的淄博,如今又一次靠著炭——燒烤店里的炭烤爐,重新定義了自己。

淄博一朝成名天下知的秘密,似乎也藏在過往的政府工作報告里。2021年,當時的代理市長馬曉磊在做報告時,就提出了淄博的發展目標之一,是“建成一批夜間經濟試點街區,舉辦啤酒節、音樂節,布局更多咖啡館、時尚餐廳等休閑空間,讓城市時尚度、活力度顯著提升。”

而去年8月,馬曉磊任職淄博市委書記,與今年淄博改變重工業形象,轉型偏文旅向的發展方向,似乎在時間上并不是偶然。

其實,本地人盧浩最早并不看好燒烤節活動。那還是3月初,淄博燒烤不過剛上一次熱搜,淄博政府便著手動工興建燒烤城。“我們市民都覺得,燒烤的熱度一下就會過去,建了就是白建。”沒想到的是,最洶涌的人潮最近才剛剛到來,整座城市都因燒烤而火熱。

而在流量的誘惑下,淄博似乎守住了它樸實而好客的城市底色。縱使在八大局這樣的黃金地段,物價竟然也并沒有上漲。紫米餅仍是3元一塊,新鮮草莓8元一盒,買一斤有魚有肉的博山酥鍋,15元就能管飽。而在那家噱頭十足的新燒烤店,花90元就能吃上50根烤串。

走在路上,就連街邊的電子屏幕,也時刻不忘烘托一種集體榮譽感,提醒著全體市民:“淄博全城都在為榮譽而戰!”

不能承受的流量之重

走紅不過兩個月時間,淄博全城發生了巨變。社交媒體上,從不缺為淄博榮譽而戰的人,而在流量的擠壓之中,也有一部分人黯然退出了城市的舞臺。

他們無力追趕這股潮流,又或者是,因為無法理解新的規則而被動出局。

董智同情那些依舊守在八大局賣菜賣肉的商販:“現在就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在八大局開了17年服裝店的孫姨自然屬于后者。3月以來,她的服裝生意每況愈下。這是意料之中的事,來逛街的都是大學生,誰會看中老年衣服?而她真正的客源,那些住在附近小區的老顧客,壓根擠不進來。臨近五一,隔壁牛奶棒紫米餅的生意越好,孫姨的衣服就越賣不出去。三十多萬的貨堆在店里,每天清倉最多賣出去60元,而門面的日租金是150元。

為了多點營收,孫姨跟風賣起了炒鍋餅。6元一盒,從另一家現炒的鍋餅店里進貨,與市場上10元的均價相比,主打一個價格優勢。最近每天能賣出去一百多盒,刨去成本,至少能賺回房租了。

但這總不是長久之計。眼下,最快把爛攤子甩出去的方法只有轉讓。這間二十多平米的店鋪,她開出的轉讓費是30萬。價格雖高,但每過一會兒就有人來問價。只要找到接盤的人,她月底前就能搬走。

宛若失意者的孫姨,對八大局已經不剩多少感情。“這里本來是個很平靜的市場,現在干脆叫鍋餅一條街好了。等這波熱度過去,滿大街都是牛奶棒、紫米餅和炒鍋餅,誰來吃?”

▲ 八大局美食地圖。圖 / 每日人物攝

在網紅燒烤店附近做生意的商家們,也承受著流量過載后的壓力。吳式燒烤對面是一家年輕女孩開的飾品店,她感慨,自己就像一個“燒烤保安”。每天下午,自家的店門前就會坐滿等位的人群,完全遮擋了她擺放飾品的玻璃窗。請完這一撥人離開,下一撥游客又會到來。

牧羊村所在的燒烤街上,一家專做外賣生意的粥店也叫苦不迭。每到晚上的用餐高峰期,整條街開啟交通管制,游客擠得水泄不通,外賣騎手只能步行進來取餐,最后報備系統,是商家出餐太慢。

▲ 人潮洶涌的牧羊街。圖 / 每日人物攝

而一位滴滴司機描述生活最大的改變則是,自己住在八大局的父母已經搬回了淄川老家。老人們無法進行正常的生活,買不了菜,遛不了彎,要等這場熱度過去再回到淄博。

問題是,承接了如此巨大流量的淄博,還能回到以前嗎?

在淄博的中心商業區,萬象匯商場上班的蘇小慧說,以往只有過年期間,商場才會達到6萬的客流量,而最近一個普通的周末就有這么多人。這幾乎與北京有些大型購物中心的周末客流量相當。

而當蘇小慧刻意避開人流,帶著孩子去城區的最東邊吃飯時,博山菜館與燒烤店都坐滿了人,店家停止接單。她最后和女兒去街邊吃了碗水餃,悻悻回家。

“越來越多店淪陷了。”蘇小慧對往后的日子隱隱有些擔心。她和大多數淄博市民一樣熱心好客,會發帖告訴網友哪些本地菜館好吃,周末少出門擠燒烤店,生怕游客們對淄博留下不好的印象,但與此同時,屬于淄博市民的生活也確實在被侵占。

這幾天,她看見網上開始出現了九級村、石村便民市場的美食攻略。它們同樣也是本地的便民菜市場,同樣裂變式地出現了紫米餅、炒鍋餅的招牌。沒有人說得準,它們會不會變成下一個八大局。

但很明顯,這只是個開始。五一即將來臨,淄博燒烤的巔峰熱度還未到來。而當時想停業休息3天的牧羊村燒烤,因為接到太多投訴關于“怎么還不營業”的電話,無奈提前營業,最后,其實只休息了1天。網友戲稱:“同行烤不完,他還想休息。”

而在這場疲憊與激情共存的燒烤狂歡中,沒有一個燒烤店老板能輕松幸免。

吳寶也一樣。作為吳式燒烤的店長,他也已經一個星期沒吃上自家的燒烤了。這個看起來有些疲憊的中年人對我說,他現在會懷念起那些小餅卷小蔥的悠閑擼串歲月。但數著越來越近的五一假期,那里還有更大的一場燒烤戰役在等著他。

他擺擺手:“肉都不夠賣了,還是先給顧客吃吧。”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每人互動

你如何看待淄博燒烤爆火?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溪县| 凌源市| 海原县| 株洲市| 余江县| 定结县| 湘乡市| 随州市| 墨脱县| 凤翔县| 大姚县| 大同市| 班玛县| 武陟县| 嘉义县| 潜江市| 泾阳县| 孝昌县| 南阳市| 孟州市| 五家渠市| 柞水县| 琼海市| 广州市| 高安市| 大兴区| 平乐县| 潼关县| 巨野县| 阿拉善左旗| 光泽县| 泊头市| 双峰县| 东台市| 岗巴县| 乌海市| 揭阳市| 武川县| 安远县| 台山市| 乐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