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華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4月22日,靈康藥業發布2022年業績報。數據顯示,該公司于期內實現營收2.89億元,同比下降60.93%;實現歸母凈利潤-1.96億元,同比下降397.02%;實現扣非凈利潤-2.04億元,同比下降797.2%。
這也是靈康藥業自2015年上市以來出現首次虧損。對于業績變動,公司的解釋為:受到疫情、集采、原材料漲價的影響。4月23日,對于2022年度的業績變化情況,界面新聞致電靈康藥業,公司表示相關采訪問題會轉給責任人。截至發稿時,其沒有做出更多說明。
在此前的業績預告中,靈康藥業表示,受疫情影響,進院診療人次下降,需求下降導致公司部分產品銷量下降;同時,公司部分產品受到集采政策影響,銷量大幅下降,導致公司營業收入下降;另外,近年受醫保控費、一致性評價、帶量采購政策的推進,藥品價格整體有所下降,且由于環保成本上升,導致部分原材料價格有所上漲,綜上原因導致公司2022年年度業績虧損。
集采方面,2022年7月,靈康藥業全資子公司海南靈康制藥有限公司(簡稱“靈康制藥”)參加了第七批全國藥品集中采購投標。結果顯示,旗下產品注射用頭孢美唑鈉中標,但其另一款銷售比重更大的產品——注射用奧美拉唑鈉丟標。
具體而言,靈康制藥的注射用頭孢美唑鈉2021年銷售額為106.28萬元,占公司當年營收比例為0.14%,2021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僅有24.34萬元,占比0.19%。
但是,注射用奧美拉唑鈉在2021年度銷售額達到9151.46萬元,占當年營收比例為12.36%;2022年,其在第一季度的銷售額為1495.49萬元,占比11.87%。由此可見,此產品丟標對公司業績影響不會小。據國家組織藥品聯合采購辦公室通知,第七批國采中選結果將于2022年11月實施。
按照集采的落地時間推測,重要產品丟標后,靈康藥業的業績應當在2022年最后一個季度出現較大下滑。但是,財務數據顯示,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靈康藥業的業績就出現“變臉”。2022年第一到第四季度內,靈康藥業的營收分別為1.26億元、7428萬元、5093萬元、3805萬元,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719萬元、1160萬元、-1.06億元、-1.26億元。
產品方面,靈康藥業2022年報顯示,該公司的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用頭孢唑肟鈉、注射用石杉堿甲銷量也均出現明顯下滑。而往前觀察,該公司的諸多注射劑產品,包括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用奧美拉唑鈉、注射用頭孢呋辛鈉等,銷量下滑已經三年了。
這樣的結果是,在2022年之前,靈康藥業的業績下滑趨勢已經很明顯。2019年-2021年,靈康藥業營收分別為16.35億元、10.01億元、7.4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2億元、1.6億元、0.66億元。同時,2022年底,靈康藥業變更了會計師事務所,由天健會計師事務所變更為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后者負責其2022年度財務審計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靈康藥業成立于2003年12月24日,公司于2015年5月28日登陸A股,公司主營化藥處方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作為一家主營注射劑產品的公司,曾經其多個主導產品市場份額也是位居前列的。
例如,在2013年的時候,腸外營養藥領域,該公司的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胺市場份額達到24.83%,位列行業第二,且超過原研費森尤斯卡比;在抗感染藥領域,注射用頭孢孟多酯鈉市場占有率為14.41%,市場份額居第三位;在消化藥領域,注射用奧美拉唑鈉市場份額為 12.8%,僅次于原研阿斯利康和奧賽康,位列行業第三。
后來,隨著限抗令、集采等政策出現,加之行業競爭,靈康藥業產品的銷量、售價、毛利皆遭到影響,優勢不再。如今,其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還中標了最新的第八批全國藥品集采,意味著公司今年業績有進一步下滑的風險。
當前,靈康藥業還受到公司及實控人兼董事長、總經理陶靈萍被立案調查的丑聞影響。具體而言,1月初,靈康藥業收到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顯示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公司、陶靈萍立案調查。
此次立案調查主要涉及非經營性資金占用事項。據查,系靈康藥業2021年度存在被控股股東的控股企業浙江靈康益冠實業有限公司非經營性占用1.5億元資金的情況。公司董事長、董秘此前還因此被出具警示函。這也使得靈康藥業成為今年第一家被證監會立案的上市公司。4月11日,靈康藥業公告收到中國證監會西藏監管局出具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此外,靈康藥業在2018年戰略投資博鰲超級醫院給其帶來了一定話題度。據天眼查,靈康藥業通過持股海南省腫瘤醫院成美國際醫學中心有限公司,間接參股了海南博鰲超級醫院(全稱“海南博鰲超級醫院有限公司”)。博鰲超級醫院揭幕時,李蘭娟、鄭樹森等專家出席。該院主打國外一些已經上市的新藥、新設備的先行先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