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來咖智庫 金刀
編輯|G3007
位于西湖湖畔的武林夜市人頭攢動,游客們在這里打卡、逛街、品美食。小趙和母親也是眾多游客中的一員,他們跟隨著人潮在里面轉悠了兩圈,最終只消費了兩杯蜜雪冰城的檸檬水就回酒店點外賣。
小趙是一個旅游愛好者,曾經去過國內絕大多數省份,也探訪過各地名小吃。近幾年,小趙逐漸發現,國內各個城市大大小小的網紅夜市,售賣的商品越來越同質化,以前人們嘲笑北京王府井沒有北京小吃的段子,正在全國的夜市重復上演中。
以武林夜市為例,小趙在去之前心里是有預期的,估計大部分是“網紅美食”,但也應該兼具本地特色。不過轉了一圈后小趙發現,武林夜市里的主力軍仍然是和眾多夜市、美食街一樣的產品:轟炸大魷魚、油炸淀粉腸、臭豆腐、冰粉、網紅土豆、烤冷面、煎餅、拇指包、脆皮五花肉、烤苕皮……本地小吃僅有蔥包燴等極少數攤位,網上的口碑也不是很好,最終小趙沒有找到心儀的小吃后,只能選擇離開。
其實武林夜市也不是個例。同樣的案例在蘇州觀前街、南京夫子廟、揚州東關街、成都寬窄巷子、武漢戶部巷也在重復上演,如果同時游覽過這些地方的游客就會發現,每個城市的網紅美食街賣的小吃基本上都相同。走進美食街,空氣中飄散著臭豆腐濃郁的氣味,一群群游客扎堆買奶茶,三兩個年輕人手里拿著油炸淀粉腸,基本上就是一個城市旅游標配了。即便是在西安、蘭州這種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西北,當地的回民街和正寧路夜市也正在被各種網紅小吃攻占,剩下的本地特色小吃不僅越來越貴也越來越坑,網上各種避坑指南滿天飛。網紅夜市小吃街正在變成一個負面詞匯……
01、成本居高不下是關鍵
其實網紅夜市同質化的背后,固定成本高成為選品的關鍵考慮因素。以武林夜市公開資料為例,攤位費每月2800元左右,倉庫租賃費300元,23時后若要“加班”營業,每天加收50元服務費。每個月的攤位租金在3000-4500元之間浮動,這個價位放在全國還不算貴的。在每個月有如此高的固定成本下,攤主選品上必須格外注意,必須是成本低、高利潤、出餐快、重口味的產品才能實現盈利,否則有可能賺不到錢甚至賠錢。
要想同時滿足以上條件,只有預制菜方能做到。一些讀者可能對預制菜還比較陌生,簡單來說就是半成品食物,攤主在購買后,只需要簡單加工就可以出售,可以節約大量的購買、清洗食材的時間,也可以將人工成本降到最低。
以包子類產品為例。如果想要在武林夜市上售賣地道的小籠包,不僅對占地面積、火水電有著較高要求,并且在客流量如此大的情況下,為了盡可能地多售賣,必須雇傭更多的員工現場手工包制。租金+食材+人工+水電等成本下來,基本上攤主賺錢無望。而如果選擇網紅拇指生煎包,雖然不是啥地道的杭州美食,但憑借著巨大的人流量,也會有不少人購買,加上較低的成本以及搭售其他產品,不僅比賣小籠包輕松而且賺錢。在如此大的反差面前,攤主自然會用腳投票。
(某平臺批發拇指生煎,500g 12.90元)
02、預制菜前世與今生
預制菜的概念本身較為復雜,其涵蓋了較多類型的食品類型,例如20世紀末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的凈菜以及在2000年后開始快速發展的深加工食品。先前凈菜主要還是供應一些大酒店,自2015年起,自熱食品席卷食品行業,陸續推出自熱米飯、自熱火鍋、自熱粉面等品類,此時,半成品菜產業開始逐步覆蓋C端。
預制菜真正發家是在疫情期間,尤其以2022年最為火熱。新冠疫情的爆發為預制菜帶來了快速發展的契機,各類餐飲和食品企業開始業務轉型,入局預制菜行業的企業數量愈發增多,預制菜行業備受食品行業及消費者的關注。至此,預制菜已然駛入快車道。
消費者最早熟知的預制菜主要還是外賣。目前外賣平臺上琳瑯滿目的商品,大部分都是預制菜產品,從業者只需要加熱、包裝后即可出餐。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進度,越來越多的連鎖飯店也在大規模使用預制菜。正如前文中提到的一樣,剛開始飯店只是在購買預制菜中凈菜的部分來節約食材準備時間,而現在是直接使用預制菜來控制出餐時間和各店口味的一致性。例如杭州知名新白鹿餐廳,一份赫赫有名的糖醋里脊只需要18元,消費者在下單之后,上餐的速度堪比神速,甚至有時候能超過服務員倒水的速度,如此快的出餐速度也使得翻臺率大幅提升,即便是在高峰期也不會像火鍋一樣排隊到“天荒地老”。而且不管你在哪一家新白鹿就餐,同樣的菜品口味幾乎沒有任何差別。
03、預制菜正在殺死中餐?
在網絡還不發達的年代,著名雜志《讀者》曾經刊登過一篇關于中外餐飲的對比,來鼓吹西方人思維的嚴謹。該文章中提到,西方人在做菜時會用溫度計精確測量油溫,放調料時也會精確到克重,制作時間也有秒表在檢測,因此做出來的菜品口味能保持一致,這就是KFC、麥當勞能橫行世界的原因。而中餐講究個人手感和經驗,油溫總是憑感覺來判斷幾成熱,調料的描述不是少許就是重放,制作時間也要自己看著火候來判斷。因此,中餐即便同樣的菜品做出來也是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因此不能連鎖走向世界。
當時這個文章在社會上引起來不小的討論,一些自卑深入骨髓的人甚至認為這是中國人思維上的局限性,急于引進西方的流水線對中餐進行改造。然而時至今日,社會大眾才慢慢發現,中餐的魅力正是在于不確定。即便是同樣的菜肴,不同的大師傅根據自己的理解可以做出不同的味道,人們的味蕾可以被各種各樣的做菜手法滿足。
而且,中餐講究鍋氣,飯店里的菜品吸引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餐廳的火力比家中大,炒出來鍋氣十足,是家中絕對做不出的口感?,F如今,預制菜全面進入各大餐飲業態中,只需要簡單加工即可制成,鍋氣也越來越難尋找……有時候,街頭路邊攤的炒飯炒面,還能保留一點鍋氣,但留給這樣的夫妻店小攤的時間也不多了。
當然,預制菜也并非一無是處。大規模工業化的生產也同樣帶來了實惠,人們不管身處哪個城市,都能足不出戶就享受到全國乃至全世界美食;大企業預制菜生產過程有質量把關,比以前餐廳自己采購制作食材更為衛生;區域內的食物通過預制菜+冷鏈的方式可以運輸到更遠的地方,有助于提高食物的利用率,有效避免食物浪費現象等等。
結語
在良之隆食材電商節上,食品知名企業安井食品提出將繼續重點布局預制菜,在人貨場上全方位發力。其中明確提出下班沿路小攤是其重點布局對象,由此可見對于地攤經濟的爭奪各家預制菜企業早已白熱化。在大勢不可逆的情況下,我們只能希望各地的預制菜企業能多推出一些當地特色小吃,讓夜市不再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