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公務用車和公交車將全部采購新能源汽車
4月22日,據合肥日報報道,從4月20日舉行的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供需對接會上了解到,除特殊專用車輛外,合肥市黨政機關和市屬企事業單位公務用車全部采購新能源汽車,新增及更新公交車全部采購新能源汽車。
深圳南山區推出購車補貼活動,金額6000至3.3萬元不等
日前,深圳南山區發布了《關于開展“愛車南山購”汽車專項促消費活動的有關通知》,從即日起至6月15日推出1億元購車現金補貼。據悉,此次活動根據單輛汽車的購車發票金額(含稅價)分為四檔發放購車補貼,補貼金額6000元至3.3萬元不等。
香港特首李家超率團到訪比亞迪
4月22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的大灣區考察團首站來到了位于深圳坪山區的比亞迪展廳。早上10時,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陪同李家超走入展廳,多位特區政府官員、數十位立法會議員跟隨其后。現場講解員向訪問團代表介紹了比亞迪的e平臺、DM-i超級混動系統、刀片電池、DiPilot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商用車發展等產品。
同日,比亞迪亞太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劉學亮在接受香港電臺采訪時表示,比亞迪研發的電動高架列車“云巴”非常適合香港,針對港府計劃在東九龍興建“高架無軌捷運系統”,比亞迪正考慮在香港推出包括“云巴”在內的新能源交通體系。
4月22日下午,李家超在個人社交媒體專頁發文稱,比亞迪之行旨在拓展建設綠色智能集體運輸系統政策的思路。他試坐“云巴”的感覺像空中版輕鐵,建造軌道所需空間比較少,地形較為狹窄的環境都可考慮使用。李家超說,他會和運輸及物流局分享交流這次訪問的體會和相關資料,促進他們的研究工作。
超九成中國受訪者考慮購買純電動汽車
4月21日,普華永道發布了《2023年數字化汽車報告》,內容顯示,相較美國和德國消費者歡迎汽油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中國消費者更偏愛純電動汽車,超過90%的受訪者考慮購買純電動汽車。同樣,在對比德國和美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接受程度很低的情況,中國消費者持更開放態度。
小鵬汽車:有人故意拿普通事故抹黑小鵬輔助駕駛
4月21日,小鵬汽車官方微博午間回應“接親車隊開輔助駕駛出事”時稱:“這兩天我們發現網上有人故意拿普通事故抹黑小鵬輔助駕駛。經核實,這是去年十一期間的事情,而且當時駕車的鵬友并沒有用到輔助駕駛,只是單純的交通事故;我們也找到了當事車主以正視聽。希望大家不要傳謠,我們也將保留追究相關傳謠者的法律責任!”
豐田社長稱不會一舉將重心轉移到純電動汽車
4月22日,據共同社消息,豐田汽車社長佐藤恒治日前接受各家媒體采訪,對實現到2035年在全球銷售的新車二氧化碳排放量較2019年削減50%以上這一目標表達強烈決心。他指出:“削減二氧化碳最為重要,而純電動汽車(EV)如何發展是手段問題。”
佐藤恒治稱,從能源安全的角度出發,不會一舉將重心轉移到純電動汽車,而是維持視各國家和地區特點也提供混合動力車(HV)、燃料電池車(FCV)等多種選項的“全方位戰略”。他表示,中長期看好純電動汽車和儲氫性能卓越的氫能汽車,但眼下“將尋找現實可行且推動有條不紊過渡的最佳混合辦法”。
現代汽車考慮同LG新能源和SK On在美設電池合資企業
近日,據東亞日報報道,現代汽車集團將于4月25日召開董事會會議,討論與LG新能源和韓國SK Innovation旗下電池公司SK On在美國建立電動汽車電池合資企業。
現代汽車將與SK On合建一座年產能20至25吉瓦時的電池廠,計劃同LG新能源共同建廠的年產能則為35至40吉瓦時。另有業內人士稱,兩家工廠的預計年產能與前述規模相反,“現代汽車與SK On的合資工廠規模更大”。據悉,在本月各自舉行董事會會議并通過議程后,三家公司考慮共同宣布工廠規模等細節。預計每座電池工廠的建造成本約為2萬億至3萬億韓元,或于2026年投運。
報道稱,如果兩座工廠按計劃建設,現代汽車在北美每年生產和銷售的電動汽車數量可達到77萬至86萬輛。
特斯拉在300萬美元索賠案中勝訴
4月22日,據財聯社消息稱,美國洛杉磯高等法院的陪審團當地時間21日針對居民Justine Hsu一項2020年提起的訴訟,裁定特斯拉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的安全氣囊并未失去安全性能,且特斯拉沒有故意不披露事實。
陪審團認為,特斯拉已明確警告,部分自動駕駛軟件并非自動駕駛系統,事故主要是因為司機分心。Justine Hsu在2020年提起訴訟,她聲稱自動駕駛儀和安全氣囊的設計存在缺陷,并要求獲得超過300萬美元的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