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胡振明
近日,作為巖土工程行業第一股的中化巖土(002542.SZ)披露2022年年度報告,自2019年其實際控制人由吳延煒變更為成都市國資委以來,經營業績“一年一滑坡”的情況再現。
2019年3月21日,中化巖土披露公告稱,公司股東完成協議轉讓過戶登記,成都興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城集團”)直接持有公司無限售流通股52863.2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9.19%,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實控人也隨之產生變更。
在成為中化巖土控股股東之前,興城集團已經持有17934.42萬股,持股比例為9.90%;為了接過控股權,興城集團豪擲9.77億元,再買下34928.85萬股。
彼時,中化巖土的股價在5.50元/股(前復權)附近,隨后卻出現了為期兩年的漫長下跌之路。到2021年2月初觸及最低價2.43元/股(前復權)時,已經跌去約55.82%。興城集團所持有5億多股股票市值也隨之出現大幅縮水。
此后,中化巖土股價在3元/股(前復權)附近橫盤調整至今,時間長度也在兩年以上。

在股價下跌的2019年至2021年,中化巖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億元、56.63億元、51.74億元,能夠保持相對的穩定,但是2022年營業收入急劇下降到21.77億元。
從凈利潤看,中化巖土的業績或許讓新東家捏一把汗。2019年至2021年中化巖土的歸母凈利潤為2.52億元、1.85億元和-3.15億元,逐年大幅下滑并在2021年度出現虧損,虧掉前兩個年度利潤的大部分。2022年,中化巖土歸母凈利潤再報巨額虧損,錄得-7.03億元。最近兩年就合計虧掉了10.18億元。

中化巖土于4月17日披露的2022年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和2022年這兩個虧損年度相互對比,2022年度的營業收入減少了57.93%,而歸母凈利潤、歸母扣非凈利潤的虧損分別擴大了124.44%、104.98%。
分季度主要數據顯示,中化巖土在2022年沒有一個季度是賺錢的,各季度的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631.64萬元、-8764.55萬元、-8089.99萬元和-52259.43萬元。

中化巖土已經形成了工程服務和通用航空兩個主要業務板塊,但其主營業務涉及范圍很廣;以工程服務為主,包括巖土工程、市政工程、機場工程、地下工程、工程咨詢、工程監理等;通用航空業務包括民航工程咨詢、規劃設計、項目投資及管理、工程建設、運營和維護,投資建設了安吉機場,提供機場運營業務;文化旅游業務包括文旅特色小鎮、主題園區、通用航空小鎮等項目的策劃、規劃、設計、投資、開發建設等;此外還有投資業務。
根據2022年年報,中化巖土各行業業務板塊收入同比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住宅業務板塊由上一年4.85億元下降至2022年度的0.40億元,同比下降91.70%;另外石油石化,市政、公共設施,商業、工業等業務板塊的收入同比也出現了63.04%、61.30%和54.90%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中化巖土各行業業務板塊在2022年度的毛利率也普遍出現下滑。其中對業績有主要貢獻的商業、工業以及地鐵兩個行業業務板塊的毛利率同比下滑了38.31%和15.63%。

2022年度,營業收入與毛利率均出現下滑,導致了中化巖土年度業績大滑坡。在此前披露的2022年度業績快報中,中化巖土表示,2022年度新簽合同和開工項目較少,部分項目施工進度不及預期,造成公司營業收入和毛利降幅較大;部分項目回款進度不及預期,導致信用減值損失增加;前期收購的子公司業績下滑,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準備;這些原因導致了公司出現年度虧損。
中化巖土的年報顯示,2023年經營管理重點工作在于加強工程業務市場開發,加強通用航空業務發展,推進文化旅游業務發展。
中化巖土表示,將以工程服務為主業,運用內生和外延的發展模式延伸巖土工程產業鏈,拓展機場場道、市政工程、地下空間工程服務業務;另外,推進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產業咨詢、設計、投資、建設、運營全產業鏈業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