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子象
自去年以來,關于印度人口數據的新聞時不時引發外界關注。全世界都在猜測人口第一大國是否已花落印度,以及這意味著什么。但是印度政府暫時還不想知道,因為這對它意味著很多。
周三,聯合國又發布轟動性新聞,表示印度將在今年年中成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屆時將比中國大陸多出約290萬。早前該機構曾表示,印度或將在本世紀后期超越中國。
不過,迄今外界的所有結論均是基于十幾年前的舊數據而做的預測,印度的官方數據始終缺失。
自2011年以來,印度就沒有進行過正式的人口普查。根據該國法律,人口普查每十年進行一次,最新的應該在2021年進行。不過由于新冠大流行的影響,這一進程被推遲。然而,隨著疫情影響消退,印度并沒有重拾調查的明確意向,再加上叫停多項相關調查,這引發部分人士的批評,認為莫迪政府是否在故意推遲調查。
《印度快報》在4月21日的最新社論中再次提出這個問題,表示在大流行初期推遲調查可以理解,但是缺乏繼續推遲的正當理由。此類數據的持續缺失,不僅影響政策制定者做出明智選擇的能力,還會進一步引發外界對印度統計系統獨立和可信度的質疑。
印度的人口普查帶來的并不僅僅是一個令其他出生率下降的國家艷羨的數字,以及支撐其持續增長的潛力,同時還有需要解決的眼前責任。
正式的人口普查還包含了民眾的工作、家庭、經濟、移民和社會文化狀況等關鍵信息。對印度國內來說,它還決定著涉及福利分配和選舉的一系列政策,比如如何為各邦分配聯邦資金、建設學校,或者為選舉劃定選區邊界等。
印度的人口結構復雜,涉及多種姓和不同宗教等爭議因素。對于種姓這一制度,印度政府依據“平權行動”體系,為不同的種姓群體指定工作和教育配額。人數上的任何重大變化肯定會影響基于種姓的福利分配和政治動員。在宗教方面,印度國民目前主要信奉七大宗教。如果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揭示了某些少數宗教族裔人數增加“太多”,這可能引起該國右翼的強烈抗議。
與此同時,最新的人口普查也被認為是建立“國家公民登記冊”的第一步。后者曾在2019年引發了全印度范圍內的大規模抗議。民眾擔心該計劃可能使2億多穆斯林成為無國籍人士。沒有人愿意再次挑起這場爭論。
另外,印度南北差異明顯,貧窮的北部人口增速快,富裕的南部存在老齡化問題。印度政府估計,到2041年,北部比哈爾邦的人口將在2011年人口普查(1.04億)的基礎上再增加5000萬,而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的人口將開始萎縮。
這些人口萎縮的邦大多由強大的地區政黨統治,與北部說不同的語言,且富裕得多。新的人口數量可能意味著這些邦在聯邦議會中的席位份額下降,使它們在新德里的決策中幾乎沒有發言權。
新的人口普查還可能揭示就業問題。印度尚沒有可靠的數據展示它為數億年輕人創造了多少就業機會。2011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該國15歲至24歲的失業人口有4700萬,青年失業率為20%。如果這一比例繼續上升,對于一個正將自己定位為“雄心勃勃的年輕印度”的政府來說,將是一個非常壞的消息。
從國民收入核算到家庭消費模式和就業數據,近年來,印度政府已經推遲、叫停了多項相關調查。今年1月初,在一家私營智庫發布調查之后,印度勞工部警告不要由私人組織進行失業調查,因為他們的方法“通常既不科學,也不基于國際公認的規范”。在早前的2017年和2018年,兩項估計失業率的政府調查也均被叫停。
印度國家統計局2022-2023年消費支出調查的結果原定于今年12月公布,現在可能要在2024年大選之后才能公布。2019年,由于“數據質量問題”,莫迪政府宣布2017年-2018年的消費支出調查結果無效。
觀察人士認為,鑒于印度將在明年上半年舉行大選,該國的官方人口普查在2024年底前都不可能進行。
“人口普查數據將揭示出印度的一系列棘手問題,而莫迪政府目前并沒有準備好回答,”印度研究員Mihir Sharma在一篇專欄文章中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