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奇銳
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
普拉達集團正在加速進行內部生產垂直化整合。
4月20日,普拉達集團在媒體日活動上表示,計劃在2023年投資6000萬歐元進行產業鏈升級,其中位于意大利托爾吉亞諾的針織工廠規模將會擴大一倍。此次產業鏈投資將帶來約400個新增職位,而由集團開設的工藝培訓學院將會培訓約200名手工藝人。
這在奢侈品行業不算新鮮,卻也是近年許多集團的核心發展戰略之一。愛馬仕位于法國諾曼底的新工坊在近日投入使用,另有四家皮革廠正在建設中。路易威登對增產的要求更高,此前曾在美國得克薩斯州開設大型工廠,隨后又在法國增設新工坊增產珍稀皮革手袋。
對于依然處于轉型進程的普拉達集團而言,加大對各個業務部門掌控權是無法繞過的部分。啟動轉型初期,普拉達集團便開始減少折扣力度、折扣活動次數以及合作批發商數量,以便更直接地掌控價格和形象。

轉型舉措已經顯現出成效。在2022年,普拉達集團收入收入增長25%至42億歐元,其中批發渠道收入下跌2%至3.88億歐元,直營渠道收入增長24%至37.37億歐元。按照品牌劃分,普拉達和Miu Miu收入分別增長25%和20%。
新的擴張計劃伴隨而來,生產因此也要跟上。當前普拉達集團在意大利共運營21座工廠,生產約88%的產品。而在所有外部合作商中,55%的廠商已經合作10年以上,另有約20%的廠商的合作時間在5年到10年。
預期目標是,供應水平提升將能縮短產品從工廠到店鋪的時間。截至2022年12月底,普拉達集團在全球范圍內運營612家直營店,其中在歐洲和亞太市場分別有209家和190家。在財報中,皮具產品的重要性被進一步提及,加碼珠寶品類也對供應能力提出更多要求。
目前約有10%的成衣產品由普拉達集團內部工廠生產,皮具產品和鞋履產品的占比則為30%和50%。考慮到成衣一直是整個集團內部收入增速最快的品類,只有10%的占比或將會對其業務擴張形成制約。

在占比最大的鞋履業務上,普拉達集團的目標是在拉瓦內拉的工廠中,進行全自動化鞋履制造。在發布會上,工業生產總監Massimo Vian向包括界面時尚在內的多家媒體表示,全機械生產在中國已經被廣泛運用,但在奢侈品行業,普拉達集團或許將會是最早進行嘗試的幾個集團之一。
流水線機械生產已經在服飾行業廣泛普及,但在奢侈品行業卻多少仍是禁忌。背后原因便是,奢侈品牌需要強調手工制作精密性高和耗時長等特點,來支撐高溢價。如何平衡效率和工藝,將是加碼機械化生產的需要面臨的問題。
而在談到2021年和杰尼亞集團共同收購,如今普拉達集團持股40%的羊絨制造商Filati Biagioli時,Massimo Vian稱,Filati Biagioli未來將會繼續為其它奢侈品牌提供服務,其中包括Loro Piana。
這種做法和香奈兒類似。香奈兒多年前收購了法國刺繡工藝坊Maison Lesage。該工坊除了為香奈兒生產的高級定制服飾進行刺繡加工,也接受包括迪奧、紀梵希和圣羅蘭等其它多個奢侈品牌的訂單。
該舉措的意義不僅在于為杰尼亞集團或普拉達集團帶來更多收入,當成為行業內得到認可的制造商控股公司,雙方均能在品牌形象和營銷上收益。疫情后消費者審美愈發保守,工藝技術的含金量及其賦予產品的保值程,有時甚至高于設計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