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市值榜 武占國
編輯|賈樂樂
周杰倫又把網易告了。
4月17日,周杰倫訴網易案開庭,起因是游戲《天下3》將周杰倫新專輯元素制作成“游戲道具”,在活動中可兌換周杰倫專輯和演唱會門票。
周杰倫方聲明并未授權,《天下3》是借助周杰倫的人氣、專輯、音樂作品為游戲宣傳引流,構成不正當競爭,要求網易賠償205萬元。
這樣的爭端,把周杰倫推得更遠了,云村村民們也更加不敢期待網易云獲得周杰倫歌曲的版權了。
版權問題,一直是網易云的短板,因此發生過多次侵權事件,與周杰倫的恩怨也早就有了。五年前,網易就因為授權過期7小時,仍銷售周杰倫的歌曲被索賠。
盡管現在已經不是獨家音樂版權的時代,但面對財大氣粗還賺錢的對手,在版權方面,網易云仍然是弱勢一方。
于是,網易云選擇加固自己的長板,鞏固社區護城河,但似乎又陷入到了另一個困境里。
網易云是如何發揮音樂社區“優勢”的?越來越臃腫的網易云能補上版權的短板嗎?本文將回答這兩個問題。
一、網易云越來越臃腫了
年輕時的丁磊一直有一個音樂夢想,他想開一家唱片公司。七歲開始聽鄧麗君的歌曲,平時就喜歡鼓搗唱片,30歲出頭成為中國首富,2009年宣布養豬,一個個頭銜讓丁磊頻繁登上媒體頭條。
世紀之交出現的MP3雖然抹殺了丁磊開唱片公司的想法,但是他的音樂夢一直沒斷。2013年,丁磊和林志玲合唱了一首《帶我飛》,單曲MV首發上線后,一直被認為是“不務正業”的丁磊多了又一個不務正業的身份——歌手。
同年,丁磊推出一款當時大家都不看好的app——網易云音樂。
網易云音樂能從QQ音樂、千千靜聽等老牌音樂播放器中脫穎而出,在于它不只把自己當做一個音樂播放器,還有著音樂社交的理念。
當時的網易云,界面干凈,圍繞音樂社區的理念,打造了有著個性化的歌單分享功能、故事化的評論區,增強了聽眾的參與感與相互之間的連接,真正做到了簡約而不簡單,被用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如今10年過去,用網易云音樂的用戶越來越多,近1.9億月活,每個日活用戶平均每天在線收聽80分鐘,口碑卻不復從前。
打開網易云音樂的界面,已經沒有了當初“干凈”的界面,也不再“好看”,而是成為了一款大雜燴產品,用戶的評價是:變得臃腫了......
此前網易云音樂只有三個一級入口,現在變成了五個,新增的兩一級入口包括播客和社區。
2019年8月,“云村社區”代替“朋友”板塊正式上線。2020年,云村又更名為“社區”。社區中的第一個板塊——“廣場”,更像是一個公開的微信朋友圈,以瀑布流形式呈現內容。
一年后,“朋友”板塊又重新以“關注”板塊成為第一入口,網易云的社交屬性,再度加強。
社區的第二個板塊是“視頻”。
2017年,網易云第一次推出視頻功能,當時還只是個發布視頻的功能,一年后,短視頻平臺火遍大江南北,網易云將視頻放到了首頁的第一入口。
視頻有推薦和MV,視頻功能明顯是模仿了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平臺。
跟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模式不同,網易云的視頻,只能結合著音樂繼續深耕,后來視頻功能也放到了社區中,成為排在廣場后面,排名第二的板塊。
社區的第三個板塊是“歌房”,相當于是把全民K歌裝進去了。其實,網易曾經推出過獨立的K歌app——音街,運營兩年,就宣布關停了。
K歌功能,剛剛推出的時候也放到了第一入口,沒多久,K歌功能就從第一入口消失,成為了社區中的第二個功能——歌房。
2020年底,網易云首次在第一入口上線播客功能。播客包括有聲書、廣播劇、聽聽(直播)三個功能。
網易云主打年輕IP改編的廣播劇與有聲書。聽聽是模仿近幾年大火的直播行業,也是網易云音樂播客當中的第三個板塊。
網易云還上線過兩款APP,主打陌生人社交的“心遇”,和音樂社交App MUS,前者飽受差評,后者上線當天就宣布延遲開放。
這被網友戲稱,這是要做音樂版的soul嗎?
盡管這兩款獨立APP失利,網易云內部還保有了“一起聽”和“一歌一遇”功能,可以實現在線交友。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聽歌App,可以K歌、看和聽直播、聽有聲書、交友。
有的網友以“大雜燴”“不倫不類”來評價現在的網易云。
或許網易云意識到了這一點,2020年底的8.0版本,上線了首頁的自定義功能,用戶可以自定義首頁的第一入口,意味著用戶可以自主選擇回到最早的簡潔版。
網友的逆反,絕不只是在界面的觀感層面,本質上是對網易云的過度社交化不滿。
二、網易云為什么變了?
網易云做出如此選擇,原因無外乎是原本的路線有壓力,而新的路線有動力。
原本的路線下,網易云和其他音樂平臺一起爭版權,結果是虧錢。
丁磊想開唱片公司的那個年代,是唱片公司最好的年代,因為那會兒盜版的成本高,音樂人普遍收入高。《開往春天的地鐵》的同名曲填詞人吳向飛曾對媒體說:“那時候,我靠寫歌能在北京買房。”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音樂進入互聯網時代和免費時代。在線播放平臺也進入了大規模搶版權的時代。
剛開始版權還不貴,2010年四大唱片公司的版權總價一年也不超過100萬元。
購買版權,越有錢的公司,優勢越大。在線音樂平臺的競爭,變成了版權之爭。在線音樂平臺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于是,各個音樂平臺不得不投靠阿里、百度等“豪門”。
就在在線平臺搶版權時,網易云音樂于2013年4月上線。同一年,財大氣粗的騰訊簽下杰威爾(周杰倫版權公司)等七家唱片公司獨家版權。
2015年7月,國家版權局要求各平臺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必須全部下線,音樂版權一時洛陽紙貴,價格水漲船高。
丁磊曾抱怨,國際三大唱片公司在中國的獨家銷售模式,使得網易云音樂付出了超過合理價格兩到三倍的成本。
面對高昂的版權費,網易云音樂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2015年10月,騰訊向網易云音樂進行了百萬首歌曲轉授權。2018年2月,在國家版權局的協調下,騰訊音樂授權給網易云99%的音樂作品。
2018年到2020年,網易云音樂分別支出19.71億元、28.53億元、和47.87億元的內容服務成本。
即使是這樣,頭部的1%版權仍被騰訊音樂牢牢控制。
面對騰訊音樂的圍剿,網易云音樂2018年到2021的成本逐年上升,每年至少虧20億以上。
盡管反壟斷名義上終結了獨家音樂版權,不過一些大的唱片公司,手握優質的音樂,在選擇伙伴上比較強勢,仍然可以因為一個平臺出價高或者其他的原因,造成事實上的獨家版權。
因此,也有人認為,事實上的獨家版權,是因為沒有完善的音樂版權收入管理和分配機制。目前在線音樂平臺與唱片公司仍然停留在“一口價”的階段,仍然難以改變“家底厚則版權多”的格局。
動力則源自于以人際關系為底層邏輯的平臺,能夠生長出非常多可以變現的業態。所以微信火了之后,支付寶幾度涉足社交,陌生人社交賽道涌滿了創業公司,直播業極其繁榮等等。
可以看到,網易云在線音樂的月活數量近三年增速緩慢,更多的業務有望幫助網易云打破瓶頸,另一方面,社交娛樂的單用戶單月貢獻值要遠高于在線音樂,以2022年的數據為例,前者是后者的近50倍,更多業務能提升單個用戶的價值。
網易云音樂放棄“小而美”,以社交帶動規模的增長,其實也是給一直破發的股價尋找希望。
三、網易云選擇錢
從商業化的角度來看,網易云的選擇是對的。
2018年到2022年,網易云音樂在社交娛樂的收入增速,遠遠高于在線音樂的收入增速。
到目前,社交娛樂收入已經成為更重要的頂梁柱,2022年收入增長至52.9億元,占比達到58.9%,在線音樂收入比重則從2018年的89.4%降至41.1%。
與此同時,網易云音樂的用戶付費率,從2021年的15.8%升至2022年的20.2%。
疊加反壟斷降低了版權支出的成本,比如預付內容許可費這一項連續兩年都有大幅的下降,2022年,網易云音樂的虧損額減少了近90%,凈虧損2.21億元,凈虧損率為2.46%,盈虧平衡線已經觸手可及。
不過,這一步之遙也未必能走得輕松。
比如,網易云音樂的音樂訂閱收入確實在增加,但是每月每用戶付費收入卻在下降。2021年是6.7元,2022年,下降至6.6元。別看只下降了1毛錢,但是3830萬的付費用戶,相當于少收383萬元。
而在網易云音樂的在線音樂服務月活躍用戶,有58%以上是一二線城市用戶,為音樂付費的能力及意愿都更強,因此未來單人月均付費額向下降更容易,向上漲的空間會十分有限。
同時,網易云音樂社交娛樂每月每用戶付費收入,從2020年的573.8元到2021年的448.1元再到326.0元,也呈現明顯的下滑趨勢。
能不能走到盈利,也要看用戶對于網易云音樂商業化動作的反饋。
2022年10月,網易云音樂上線黑膠SVIP,定價1個月40元,連續包月28元。
黑膠SVIP比原先黑膠VIP,新增了有聲書會員書庫暢聽、付費專輯免費聽、杜比全景聲等幾項權益,但是已經購買了黑膠VIP的用戶,需要每月多付18元才能升級。
由于黑膠SVIP上線時間是第四季度,且一般用戶會按照季度或者年度來訂閱,對于整體付費率的影響尚體現不出。
但在口碑上,不少用戶留言稱“吃相難看”,新推出的SVIP稀釋了多項此前VIP的權益,甚至原本免費的歌曲突然變成了VIP歌曲。
視頻平臺在今年年初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愛奇藝因為要花錢升級權益才能享受高清投屏而被吐槽,引發了輿論風波。再往前,會員要再花錢才能體驗超前點播服務,也引發過大范圍討論。
最終兩種需要成為超級VIP才能享受的權益都被取消。
網易云音樂的會員分級模式,也是在用戶的底線邊緣試探。有老會員表示,網易云音樂的做法,侵犯了老會員的權益。
網易云音樂的變現策略,從短期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從長期看,面對持續的外部競爭,策略能否持續奏效,還存在著很大疑問。
四、結語
音樂市場曾是得版權即得天下,騰訊也靠著版權成為音樂平臺唯一盈利的企業,但行業的玩法一直在改變。
不變的是,“流量”永遠是帶火一首歌曲的法則,無論是因為《還珠格格》而火的《當》,還是網絡流行歌曲《老鼠愛大米》。
隨著“流量”模式的改變,騰訊音樂去年的營收和利潤出現了下降,抖音則成為熱歌制造平臺。
音樂市場的競爭也不再是音樂播放平臺之間的競爭,規則的改變,讓網易云的小而美無法再適應,走上了更商業化的一條路。
但最可怕的是,即使放棄了最重要的東西,也未必能夠得到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