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舉行記者會,發言人臧鐵偉介紹立法工作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近期,不少地方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條例提上立法日程,政府多個部門也密集部署促進民營經濟發展。2023年年全國兩會上,也有多位代表委員呼吁進一步加強保護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建議,對分散的涉及民營企業的法律、法規進行整合,盡早制定一部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保護法》。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則建議,制定出臺國家層面的《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法》,將中央和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的政策上升為法律。
國家立法采取了哪些舉措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下一步還有什么考慮?
臧鐵偉對此表示,全國人大法工委將認真研究吸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統籌運用立、改、廢、釋、纂等立法方式,不斷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破除制約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依法維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下去。
臧鐵偉介紹,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在活躍市場、改善民生、創造財富、促進創新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對民營企業來說,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對民營企業家來說,法治是最可靠的“定心丸”。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切實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充分發揮憲法法律的重要作用,積極通過法律化、制度化的安排,規范、引導、促進、保障民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讓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安心、放心。
在憲法層面,臧鐵偉指出,憲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也是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國家根本法保障。在黨的領導下,隨著三次修憲(1988年、1999年和2004年憲法修正案),現行憲法相關規定從“允許非公有制經濟的存在和發展”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的轉變,從“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修改,由“引導、監督和管理”到“鼓勵、支持和引導”的變化,明確了非公有制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為“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政策提供了國家根本法依據,有力激發了民營企業活力,提振了民營企業家信心,促進了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同時,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把憲法規定、原則、精神,包括憲法中我國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地位的有關規定,貫徹到立法中,體現到各項法律中。
臧鐵偉指出,我國保護民營經濟的法律制度是比較完備的。他舉例介紹,比如民法典作為民事基本法,規定了法人、物權、合同等制度,對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的民事權利給予充分法律保護。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確立物權平等保護原則,規定國家、集體、私人的物權和其他權利人的物權受法律平等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刑法修正案(十一)落實產權平等保護精神,加大對侵害民營企業財產犯罪行為的刑罰懲治力度,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的刑法保護。我國還制定并完善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制法、行政復議法等法律,規范行政行為,防止行政權力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財產權的侵害。同時,制定并完善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法律,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制度,保障各市場主體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做到對國有和民營經濟一視同仁,對大中小企業平等對待。
此外,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還確立了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救濟和制裁程序。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也制定了不少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改進提升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規,取得較好效果。
“各部門、各地方都要切實遵守、嚴格執行憲法法律的規定,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形成有利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法治環境,用實際行動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同時,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也要依法合規經營,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典范。”臧鐵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