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空間秘探 李美
近日,三特索道公布 2022 年度報告,公司凈利潤已經連續兩年虧損,近兩年的營收規模還不及2010年的營收規模。不僅僅是三特出現這樣的狀況,各大旅企的營收狀況也不容樂觀,在主要上市的42家旅企中,70%都出現虧損情況。在持續下滑的營收業績中,資源型公司如何破解“索道宿命論”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解析三特財報,虧損是個進行時
4月7日,三特索道公布 2022 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 2.56 億元,同比下降 41.05%;營業總成本 3.50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15.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 -7701.34 萬元,較去年減虧 0.99 億元,同比收窄 56.14%;基本每股收益 -0.43 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基本每股收益 -0. 93元。
武漢三特索道(002159)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三特索道)在2007年登陸國內資本市場,是湖北省唯一一家旅游上市公司。在全國范圍內從事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與運營,目前公司旗下項目主要分布在陜西、貴州、海南、內蒙、湖北、浙江、廣東等 9 個省(自治區),已逐步實現全國布局、品牌連鎖經營,并確定了聚焦索道、拓展景區、向生態主題樂園轉型的發展路徑。
疫情暴發后,三特索道的營收業績明顯下滑,從2022年業務的數據看,三特索道營收規模仍是有下滑跡象。
從盈利項目看,2022 年公司盈利項目全年營業收入合計 18,934.64 萬元,較上年減少 41.11%;合計實現凈利潤 5,393.55 萬 元,較上年同期減少 48.84%。可以看到,今年三特索道盈利項目營收和凈利潤出現了雙雙下滑的走勢。三特索道報告稱,主要是因為營業收入大幅下降,與經營活動相關的現金流支出減少所導致的結果。
在盈利項目的凈利潤5393.55萬元中,主要得益于公司去年在陜西、貴州、海南、廣東、杭州、江西6個區域的營業收入,其中貴州的營業收入占總營業收入的30%。報告期內三特正在進行的2個重大非股權投資項目中,都是休閑旅游為主。看來,在傳統旅游項目業績持續走低的情況下,三特逐漸開始加大對旅游熱點區域項目的投資。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2022年國內旅游行業經營情況整體較2021年下降明顯,較2020年小幅度下降,系近年來旅游市場最困難的一年。在滬深A股的旅游行業上市公司中,如宋城演藝、麗江旅游一般的龍頭企業,近幾年來利潤率也有下滑趨勢。相比高峰時期,三特索道部分景區的游客數量幾乎“腰斬”。顯然,僅靠著部分地區項目業績的增長,三特索道也難以實現業績的回正。
面對業績的下滑,三特索道近年多次出讓旗下公司股權。在年報中,公司將此稱為“瘦身歸核”戰略。三特索道在2022轉讓1家子公司、還有1家子公司與政府簽訂推出協議,共獲得7100.79萬元的非主營收入;在2020年,三特索道還分別出售了湖北柴埠溪旅游股份有限公司46.84%的股權、雋水河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和崇陽旅業公司100%股權、貴州武陵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和貴州三特梵凈山旅游觀光車有限公司100%股權,三筆股權轉讓完成后,三特索道獲得資金約3.2億元,投資收益為1.56億元,得以緩解公司財務壓力。
在疫情的影響下,三特索道近幾年的經營情況并不樂觀,但三特索道依舊在嘗試新的可能。今年2月,三特索道最終回到了當地大型國企——武漢高科集團的懷抱,三特索道表示,本次交易意在為公司引入具備國有資產及產業背景的控股股東,進一步增強公司競爭優勢和綜合實力。在國資入主后,三特索道將面臨不一樣的外部環境,公司的投資價值能否被充分挖掘仍有待觀察。
三特索道虧損背后的 “四個內因”
索道雖戴上了景區茅臺的“光環”,我們也必須要看到,在旅游業不斷變化的今日,傳統景區索道的熱度下降,營收業績停滯不前的狀況。“有果必有因”,也許我們可以從索道運營成本、行業競爭、運營業務、索道市場狀況這幾個方面來分析其發展困局的原因。
索道營運成本高,資金回籠周期長
索道業務主要是指索道、吊車、纜車、流籠(纜車又可以指纜索鐵路),利用懸掛在半空中的鋼索,承托及牽引客車或貨車。鑒于其業務特點,索道建設過程中,除了車站外,中途每隔一段距離一般要建造承托鋼索的支架,部分的索道采用吊掛在鋼索之下的吊車,所以索道自身運營的成本較高。
制圖|空間秘探Me-Time Space
在最近的四年里,三特索道的索道營業成本動輒上千萬元,甚至達到一億元。索道主要營收和利潤來源來自旗下成熟景區和項目的收入,但這些優質項目創造的利潤卻大多都處于建設期、培育期,使得索道營收周期變長。如廣東珠海的景山索道、滑道項目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硬件設施,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升級而停止運行;在2021年花費索道營收一年收入投資的千島湖牧心谷項目目前也正處于深化設計階段。
同行業競爭激烈,景點選擇有限
一線旅游景點早已被各大索道運營的資源型上市公司“瓜分”,所以除早期的布局外,三特索道后期布局基本上在二、三線景點。例如,內蒙古克什克騰旗(青山索道與熱水溫泉)、咸豐坪壩營生態旅游區、南漳古山寨旅游區,大洪山風景名勝區,崇陽雋水河溫泉旅游區、柴埠溪大峽風景區、襄樊隆中風景名勝區、保康九路寨生態旅游區等。但這類景區在景區運營、營銷手段方面資金投入有限,所以游客數量也不能與一線景區相比,在索道上的營收也相對較低。
而就三特索道早期布局的一線景區而言,同業競爭是影響營收的一個主要原因。受索道業務與景區管理的合作模式影響,外部索道運營者進入景區進行索道投放的經營期限都不是長期。這意味著在景區內,可以存在兩家索道運營公司。例如華山索道,2013年華山的第二條索道-西峰索道開始營業,對三特索道原有索道業務造成分流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對公司的索道營收造成影響。
主營業務單一景點患上“索道依存癥”
三特索道目前的收入與利潤主要來自于景區索道及門票、酒店收入以及部分旅游地產業務。據了解,三特索道在2019年到2022年,索道營收平均占比將近65%,這意味著三特索道的大部分營收來自于索道的收入。
而索道運營本身成本高,回收期長。這就造成一旦索道業務不景氣,那么整體營收必然受影響,因此營收業務單一,單靠索道實現盈利的路子顯然行不通,也是造成三特索道虧損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后,三特索道也在向生態樂園轉型,但目前成效不明顯。
索道增量時代已成過去式,存量市場到來
盡管我國索道行業起步發展的時間非常短,20世紀70年代之前,中國還沒有旅游客運索道,80年代之后,索道業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到90年代,發展速度達到高峰。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索道纜車數量已增至到 813條,而預計到2024年,我國索道數量將達到1068條。但據中國索道協會統計,在 2022 年5月我國索道纜車數量已增至到 1200條,已早早超過2024 年索道數量的預期。
一些大流量景區的索道配建早已完成,而三四線城市景區的索道因為營收寥寥無幾,入局者鮮有。大流量景區索道市場從原本的“增量”進入“存量”運營的時代,索道的增長空間逐漸縮小。
除去上述四點索道自身的內因之外,觀光旅游的復蘇早已疲軟、游客對于索道的新鮮感下跌、以及“去/低門票化”的大勢趨向等“外因”之下,索道這座“金礦”的錢不好掙了。也影響到了依托其生存與發展的文旅企業。
資源型上市公司的“索道宿命論”
近幾年上市的資源型索道公司頻頻出現虧損預警,其主要是因為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對旅游業經營造成較大影響,疊加國內整體經濟形勢低迷,居民消費意愿持續下降。但單一的索道觀光模式,也無法滿足景區產品的“出圈”欲望,這對于“靠山吃山”的資源型索道上市公司無不是影響其營收和轉型的“重困之局”。
通過對比2019年、2020年、2021年、的財務報告對比,可以發現三特索道的營收狀況可以說是驟冷驟熱。
在2019年三特公司營業收入6.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844.16萬元,增幅4.39%,實現穩定增長;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40.58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億元。
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 4.05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 40.0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852.11 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150.06%,在此期間三特公司轉讓了 5 家參、控股公司股權形成了投資收益,對沖了疫情對業績的影響。
2021年三特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3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21%,營業總成本4.1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8.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4億元,較去年由盈轉虧。
可以看到在2019年的營收狀況“曇花一現”后,三特索道凈利潤已經連續兩年虧損。究其原因,仍是疫情原因對索道業務造成巨大影響,這一情況幾乎在每個景區上演。
如三特索道2021年全年營收4.34億元,其中索道業務就達到2.84億元,占比約65.45%。此外,麗江股份、黃山旅游、峨眉山等綜合旅游企業的索道業務占比也較高,仍以2021年收入為例,索道業務在上述三家公司的收入占比分別達到46.63%、30.73%以及35.72%。同時,就毛利率而言,各家公司索道業務的毛利率也較高,在疫情前索道業務的毛利率平均值達到了78.73%。當大多數旅企看到索道的“鈔能力”之后,他們都不愿放棄這頭“吸金獸”。
如何破解索道依賴癥,是大多景區旅企的“破圈”之路。雖索道吸金能力強,但景區單單靠索道這一業務也難實現其盈利,轉型也成了迫在眉睫的出路。一些旅企也紛紛余光投入到生態樂園、酒店、餐飲和其他新的景區交通方式。
2021年疫情防控形勢整體穩定的背景下,三特索道不繼續在索道上再做文章,而是轉頭宣布投資3.53億元開發千島湖田野牧歌牧心谷休閑運動營地項目,向生態樂園、酒店等方向謀求轉型。如后續其在年報中提到千島湖牧心谷項目作為三特索道打造 “生態主題樂園”的標桿項目,全面踐行“生態主題樂園”發展戰略。
無獨有偶,除了三特索道的轉型之道,其他旅企也紛紛意識到“轉型”的問題。如麗江股份旗下還在酒店經營、印象演出以及餐飲服務等領域布局業務,雖然這幾項業務在2022年上半年的收入占比皆沒有其索道業務占比高,但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其業務結構。
鄂旅股份也在今年的招股書中說明,其經營業務所在景區有天坑、地縫、絕壁、峰叢、溶洞、暗河、湖泊等眾多有開發價值的景點資源,這些景點的開發有賴于多樣的交通游覽方式,而公司也將在未來尋找能在這類景點開發新的交通方式以拓寬收入渠道。
短期來看,索道依舊是諸多旅企營收的“財富密碼”,不過從長遠來看,旅企依賴索道單一業務營收,抗風險能力低,加上如今各種旅游產品遍地開花,游客的體驗閾值不斷提升,僅憑索道業務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也不能幫助旅企邁上一個新的發展臺階。資源型旅企必須看清前方轉型之路,擴展景區業務,打造多業態運營方式,才不會被淘汰在時代前行的大浪中。
旅游市場回暖,資源型索道旅企該如何“起死回生”?
各地消費者的出行需求大幅上升,旅游熱情加速釋放,中長線休閑度假快速回歸,旅游市場強勁復蘇,為資源型索道旅企帶來新機遇。但如何從巨量的供給端突圍,實現高質量增速發展,成為資源型索道旅企首要思考的問題,或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參考。
文旅IP打造,新亮點引流
旅行業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打造獨具地域文化印記的IP是支撐旅游持續發展的關鍵點。Z世代文化消費潮流興起,對傳統文化的時尚化、趣味化、現代化表達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動傳統景區向文化創意旅游景區轉型。近年來,打造文旅IP已成為文旅市場的發展趨勢。
作為一家老牌自然景區類上市公司,黃山旅游一直以索道、酒店等業務營收為主。受疫情影響,2020年至2021年,黃山旅游的業務結構出現變化,與景區客流量直接關聯的索道、景區、酒店等業務在總營收中的占比下滑。為了改善經營現狀,持續用黃山IP價值和資源優勢,優化全域布局。景區方面,持續打響網紅陽臺、網紅小火車等爆款產品,推出云上旅拍、高山派對等旅宿產品和消費場景;新零售方面,運用黃山IP賦能文創產品研發,創新推出新款迎客松雪糕,推出“放個松”系列新品。
趁時代布局,緊抓新消費趨勢
在新時代消費趨勢下,新一代旅行者旅游觀念隨之改變,多元化、個性化的旅行需求也在要求新產品的出現。旅游景區必須注意研究消費者市場需求,并預測其變化趨勢,不斷開發新項目,提高景區的應變能力與競爭能力。
在當下休閑旅游,研學游,沉浸夜游等盛行下,三特緊抓著些消費需求。去年年底三特索道擬收購當代地產所持有的崇陽三特雋水河旅游開發有限公司100%股權。據了解,雋水河公司當前主要經營崇陽旅游配套項目,經營研學小鎮、商鋪等資源。三特索道表示,收購完成后將適時配套商業街區、精品餐飲、主題展館劇場、沉浸式夜游等業態設施,為游客提供多元化消費場景和一站式休閑度假體驗。
注入新血液,老地方玩出“新花樣”
疫情的影響使得不少傳統旅企一些固有的問題充分暴露,設備老舊、缺乏配套設施、游戲項目“古老”等問題讓傳統景區逐漸喪失吸引力。因此如何在原有的基礎上玩出“新花樣”,老地方注入“新鮮血液”或是一條破圈路徑。
一部分與時俱進的旅企拓展經營思維,引入數字技術,玩出新花樣,打造智慧生態景區體系,積極迎合消費需求。如長江索道景區在其原本的觀光式上又增添了一項新玩法——5G技術VR超感體驗區在長江索道景區北站正式投入運行,游客戴上VR眼鏡就能體驗索道跨江的全過程,進一步強化了景區的體驗感。
張家界景區依托XR、區塊鏈、云計算等元宇宙技術,實現文旅場景融合創新,打造智慧旅游新體驗,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文旅、社交、娛樂、消費多元應用場景。此外,眾多文旅行業從業者也在以“文化+科技+旅游”的方式,努力探索合適形態的應用場景和商業機會。
不可否認的是,索道是一項優質資產,同時也是旅游行業內公認的“茅臺”。但一方面,資源型索道已從原來的增量時代變為如今的存量時代,出現了同質化嚴重的問題;另一方面,單一的業務結構一旦遇上類似疫情等黑天鵝事件,企業較差的抗風險能力就隨之顯現。因此如何在新旅游消費的時代“逆風翻盤”,是眾多資源型旅企必須解決的“生存危機”。隨著文旅市場的持續回暖,期待更多資源型旅企完成新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