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被‘防沉迷’的10后,正在成為音頻大玩家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被‘防沉迷’的10后,正在成為音頻大玩家

聽有聲故事,開始成為10后最熱衷的消遣方式。

文|五環外OUTSIDE 劉奕然

編輯|車卯卯

10后的消費潛力在哪里?

希望親戚家的小孩能迅速安靜下來,是逢年過節丁巖最渴望的超能力。

兩個小學生湊在一起的破壞力,足夠讓坐在客廳的三代人一同精神崩潰。平時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丁巖表姐,也開始在噪音面前做出讓步,拉過兩個小學生說:不然你們玩一會平板吧?

一分鐘前還在客廳互相追打的兩個10后,在選擇玩兒什么上意見突然變得出奇統一。

丁巖把腦袋湊過去,準備看看現在小孩都愛玩什么,王者榮耀和迷你世界哪個游戲才能在小學生心中占更高比重。

出乎他預料,表姐家倆孩子快速把平板支起,頭碰頭坐到一起安靜收聽有聲書,再仔細一看,兒童版偵探破案故事已經聽到第223集,客廳重歸平靜,表姐一臉盡在掌握中。

丁巖問:你們怎么不玩點別的?

“別的沒意思。”

01 10后,黏性最強的耳朵經濟愛好者

10后,是從出生就和電子產品綁定在一起的年輕一代。

這代人從很小時候,就對手機和平板展現出一種無師自通的天賦。

丁巖的外甥從一歲開始,就能熟練解開家里所有人的手機密碼鎖,三歲已經學會把人臉識別改成自己,五歲會背著大人利用小額免密支付網購玩具。

他早就聽說小學生玩轉互聯網,但在和兩個外甥相處的這一個下午中,還是深切感受到95和10后之間的時代鴻溝。

出乎意料,有聲書儼然成為了小學生的新寵。音頻像發散的磁場,擁有讓小孩安靜下來的神奇功效。

累計收聽時長,是最直觀的說明

“為什么不玩會兒游戲啊?”丁巖忍不住問,外甥恍若未聞,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偵探故事中,搞明白動物森林中蛋糕是究竟怎么不翼而飛的,是男孩當前最要緊的事。

丁巖又把問題重復了一遍,外甥皺眉把故事暫停,飛快回復他三個字“防沉迷”。

自青少年防沉迷開始生效后,小學生能玩的東西已經變得相當有限,只能在周末玩上一小時的苛刻門檻,讓很多10后成功實現“游戲戒斷”。

加上過去幾年中,上網課已經成為學生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切都要在屏幕一端完成,讓家長們特別為孩子視力感到擔憂,減少屏幕使用時間成為重中之重。

在那段同樣不能出門玩的日子里,能留給他們的娛樂方式實在不多,于是播客和有聲書內開始涌入新鮮血液。

聽有聲故事,開始成為10后最熱衷的消遣方式。

丁巖跟著聽了兩集以后,忍不住再次詢問:這究竟有什么樂趣,并沒有收到兩個任何答復,外甥明顯有些不耐煩,看向丁巖的眼神寫盡“聒噪的大人”。

他轉頭看向表姐,表姐用“聽上就像高僧入定一樣”形容有聲書對家里兩個孩子的引力。并隨即掏出手機,向丁巖展示喜馬拉雅新出的年度報告。

在過去一年中,家里的孩子已經在這上收聽了2959個小時,相當于不分晝夜連續播放了120天。

“特別特別棒”是10后在有聲書世界中留下的最常見足跡

丁巖表姐作為家長,對互聯網世界一向頗為忌憚,虛擬世界像一個渾濁的大染缸,小孩吸收外界信息的速度如此之快,作為家長總對這件事有著無盡的擔憂。

“他上網課我都從來不旁聽,玩游戲看視頻的時候我反而要在旁邊看著,他們有好幾個同學因為刷短視頻學會罵人,養孩子哪里是塞個平板讓他安靜下來那么簡單?聽故事雖然有點鬧大人,但比起別的也還好些。”

有聲書就這樣成為了10后家庭中的生活背景音。

小學生成為所有創作者最可遇不可求的高黏性訂閱者,凡是他們喜歡的節目都有著極高的完播率。

外甥在有聲書換下一集的間隙告訴丁巖,邊聽故事邊收拾房間能大大降低做家務的枯燥。丁巖問:那你最喜歡聽的節目是什么?

外甥示意他噤聲“噓,下集開始了。”

02 “孩子9歲,當了4年的年費會員”

有聲故事連續播放不到半小時,客廳開始重新沸騰。

“媽媽這中間怎么有廣告了?”

事實證明,10后注意力能被迅速吸引的同時,也會因為偶爾插播的廣告被立刻分散。

一集幾分鐘的故事,突然被將近一分鐘的廣告所間隔,孩子們的沉浸式聽書被愕然打斷。

原來會員早在兩天前過期,丁巖表姐眼睛不眨一下直接續繳年費會員,口頭上的“別著急”并沒對兩個孩子起到任何撫慰功效。

只等會員重新生效,表姐坐回沙發上長舒一口氣,客廳終于重歸平靜。

丁巖有些傻眼,作為一名播客愛好者,這么多年下來他在音頻上花下去的錢還沒有外甥半年多。“愿意以合適得價格,為自己喜歡的內容買單”是耳朵經濟的核心概念,只是讓人沒想到,真正開始踐行的是家里的10后。

根據《在線音頻內容消費市場分析2022》顯示,有60.8%的在線用戶擁有付費經歷,表姐作為付款人,告訴丁巖已經在各色軟件上充值了很多年,一年左不過幾百塊錢,但每一分都花得很值得。

在10后家長群體眼中,音頻軟件已經成為育兒的得力助手。

很多家長在有聲書的幫助下也能獲得暫時喘息的機會

多場景利用是音頻類軟件的優勢,在10后的日常生活場景中,會利用幾分鐘的小故事見縫插針式補齊所有無聊的空檔。

通常情況下,讓不到10歲的孩子們洗澡、刷牙總是一項大工程,家長和孩子都提前很久開始為彼此做心理建設。能讓孩子自發性高高興興地刷牙三分鐘以上,過去從來不敢想,如今正好是一集故事的時長。

除此以外,開車上學的路上、做家務和睡前,都由這些大人聽起來實在沒什么意思的故事,幫助10后解決了不少小小煩惱帶來的陣痛。顯然,他們的碎片化時間管理做得比很多大人好很多。

多場景的沉浸式體驗,能為孩子們營造出一種近乎娛樂的氛圍。聽書也因此,在王者段位升級和短視頻中等眾多娛樂項目中殺出重圍。

過去一年中丁巖的9歲外甥最喜歡聽的節目是“聽相聲學成語”,花費到這上的450+個小時。聽故事,能讓孩子從被動獲取到主動獲取的心理轉化。

公平來講,當孩子在聽有聲書時,并沒有“在獲取知識”的自覺。外甥告訴丁巖,在家里,多數時間并沒有人同他說話,但當播放有聲書時自己就不孤獨。

“聽相聲學成語里的捧哏小九也是小孩,所有節目里我最喜歡他。”

10后依賴于有聲書的無形陪伴,以及能寄托于故事角色中一部分的小小自己。

在400+小時的有聲書培育下,很多10后已經出落成一名好捧哏

同紙質故事書不同,音頻世界讓故事中的每個人物角色更加豐滿形象,即便之前已經讀過的故事書,他們也會在睡前和家長討價還價再多聽幾分鐘。聲音和情景總能給人提供情緒價值,10后家長也在這個過程中被無形解放。

讓10后脫離電子產品顯然不切實際,音頻節目和有聲書就是相對之下較優的方案,10后在這些音頻節目中非常隨機的學會相對論,關于元宇宙的知識掌握量可能比成人還多。

即便留有濫用成語,以及學來很多俏皮廢話的副作用,家長們也覺得充值的200塊年費物超所值。

能在無形中學到一些什么東西,始終是10后家長的意外之喜。

“這也算是自發學習的一種吧,總之比我強,充了會員之后我唯一聽的節目就是郭德綱合集。”

03 有聲書,10后的內部社交貨幣

兒童有聲故事的背面,同時承載著10后的真實社交圈。

聽有聲故事,顯然在小學生中擁有極為廣泛的討論度。過去的2022全年經統計,有73%用戶認為音頻內容是娛樂消遣的重要工具,將近50%的用戶是為了在與朋友聊天的時候有談資。

討論劇情、追更新和交換喜歡的博主,在小學生社交圈中顯然很重要。丁巖的外甥從上小學開始就體會到同輩壓力,為了上學和同學們有得聊,自己也會偶爾回家偷偷補課。

在很多音頻故事的評論區,也許是我們了解年輕一代的最快途徑之一。

現在的小孩究竟在想什么,總能在音頻軟件上展露些端倪。催更、交友、對故事表示喜愛以及給主播提創造上的意見,真誠永遠是10后的必殺技。

可愛的反饋,為節目打一星的理由單純覺得“呸”是罵人話

丁巖看著外甥邊聽故事邊沖評論瘋狂敲擊不明符號,忍不住出聲發問“就玩這個你不覺得無聊嗎?”,只收獲了“你不懂”的回答。

成年人和10后的世界并不相通,在小朋友的眼中,每個表情符號都代表不同的譯碼。外甥向丁巖展示自己從6歲起就交到的同齡網友,即便那個時候彼此認識的漢字有限,但依然能靠互發表情建立起友誼。

除了有聲書本身讓人著迷以外,小學生選擇這個優于游戲和短視頻有自己的小心思。在家里規定的嚴格電子產品使用時限下,打游戲能玩30分鐘,聽故事能聽一個下午,后者相對顯得更加劃算。

10后早早就開始知道和大人博弈,就和我們小時候一樣。

聲音的代入感,是讓人沉迷的重要原因。青少年版短視頻未必能比得上有聲書中的內容有趣。

娛樂項目在10后的眼中橫向對比,在“聽故事”和“游戲&視頻”的比對中,憑著綜合因素天平逐漸趨向前者。

由有聲書作為開端產生的求知欲連鎖反應

聽覺,同視覺嗅覺一樣,同屬為一種感官刺激。情節、配音演員、加上音效和場景鋪設,加上孩子擅長的幻想,很容易就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家長會在網上反饋,西游記和三國演義被聽過一次后也變相增加了讀書的樂趣,看過的四大名著也會在線上重聽一次,閱讀力的雙向促進,是很多家長樂見的現象之一。

同傳統教材和故事書不同,音頻世界讓故事中的每個人物角色更加豐滿形象,聲音和情景總能給人提供情緒價值,

有聲書于小學生的吸引力,某種程度上相當于成年人追劇。森林偵探和助手相當于兒童版夏洛克和華生,在評論區中當有聲書角色的“唯粉”、催更、提建議,以及提出自己心中的故事走向。

當成年人聽兒童有聲書時,只覺得每個故事都差不多,殊不知在10后心中什么時段聽什么都有嚴格的細分。

白天偏愛對話型,碎片時間聽搞笑類,名著多用作家務和做手工時的背景音,睡前則更偏愛場景鋪設和代入感較強的偵探故事。

“我最喜歡在睡覺之前聽兩集,這樣睡覺之前腦袋里就有故事的畫面,這樣還能在大腦破個案再睡。”

很多成年人都有在睡前構建好入夢情節的習慣,是否早就忘記這個習慣始于童年。

當觀察10后時會發現,他們在聽故事過程中,實際收獲最多的是“陪伴”

在所有家庭成員在各自房間玩自己的電子產品,是多數家庭的生活常態,對年輕一代來說,聽書是一種專屬自己的娛樂方式,背景音會讓人感覺不再孤單。

他們也會極為熱衷在有聲書的評論區進行交友,分享第一次入隊、自家養的小鳥、被凍住的螃蟹和剛畫好的簡筆畫,以及試圖和故事中的角色互動對話。也會說“我天天都聽,主人公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每天晚上都聽它睡覺,不聽會失眠的”。

或者單純向同齡人發送一串神秘符號,總會有人用神秘符號作為回應。

有聲書評論區,10后的線上交友基地

成年人對小孩總有諸多不理解,時代和成長背景的不同造就了跨越幾十年的思想代溝。

但對10后的孩子來說,這個世界尚且沒有那么復雜,他們只把這件事當作愛好,在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吸取知識,結交好友。所聽到的精彩故事,在10后的大腦中每天生動上演。

生來就和電子產品作伴的10后,從接觸網絡的第一天起就在多元化的娛樂項目中學習抵制誘惑。

不過更多的10后早就學會在有限的條件下,于虛擬世界中自得其樂。

本文均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被‘防沉迷’的10后,正在成為音頻大玩家

聽有聲故事,開始成為10后最熱衷的消遣方式。

文|五環外OUTSIDE 劉奕然

編輯|車卯卯

10后的消費潛力在哪里?

希望親戚家的小孩能迅速安靜下來,是逢年過節丁巖最渴望的超能力。

兩個小學生湊在一起的破壞力,足夠讓坐在客廳的三代人一同精神崩潰。平時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丁巖表姐,也開始在噪音面前做出讓步,拉過兩個小學生說:不然你們玩一會平板吧?

一分鐘前還在客廳互相追打的兩個10后,在選擇玩兒什么上意見突然變得出奇統一。

丁巖把腦袋湊過去,準備看看現在小孩都愛玩什么,王者榮耀和迷你世界哪個游戲才能在小學生心中占更高比重。

出乎他預料,表姐家倆孩子快速把平板支起,頭碰頭坐到一起安靜收聽有聲書,再仔細一看,兒童版偵探破案故事已經聽到第223集,客廳重歸平靜,表姐一臉盡在掌握中。

丁巖問:你們怎么不玩點別的?

“別的沒意思。”

01 10后,黏性最強的耳朵經濟愛好者

10后,是從出生就和電子產品綁定在一起的年輕一代。

這代人從很小時候,就對手機和平板展現出一種無師自通的天賦。

丁巖的外甥從一歲開始,就能熟練解開家里所有人的手機密碼鎖,三歲已經學會把人臉識別改成自己,五歲會背著大人利用小額免密支付網購玩具。

他早就聽說小學生玩轉互聯網,但在和兩個外甥相處的這一個下午中,還是深切感受到95和10后之間的時代鴻溝。

出乎意料,有聲書儼然成為了小學生的新寵。音頻像發散的磁場,擁有讓小孩安靜下來的神奇功效。

累計收聽時長,是最直觀的說明

“為什么不玩會兒游戲啊?”丁巖忍不住問,外甥恍若未聞,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偵探故事中,搞明白動物森林中蛋糕是究竟怎么不翼而飛的,是男孩當前最要緊的事。

丁巖又把問題重復了一遍,外甥皺眉把故事暫停,飛快回復他三個字“防沉迷”。

自青少年防沉迷開始生效后,小學生能玩的東西已經變得相當有限,只能在周末玩上一小時的苛刻門檻,讓很多10后成功實現“游戲戒斷”。

加上過去幾年中,上網課已經成為學生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切都要在屏幕一端完成,讓家長們特別為孩子視力感到擔憂,減少屏幕使用時間成為重中之重。

在那段同樣不能出門玩的日子里,能留給他們的娛樂方式實在不多,于是播客和有聲書內開始涌入新鮮血液。

聽有聲故事,開始成為10后最熱衷的消遣方式。

丁巖跟著聽了兩集以后,忍不住再次詢問:這究竟有什么樂趣,并沒有收到兩個任何答復,外甥明顯有些不耐煩,看向丁巖的眼神寫盡“聒噪的大人”。

他轉頭看向表姐,表姐用“聽上就像高僧入定一樣”形容有聲書對家里兩個孩子的引力。并隨即掏出手機,向丁巖展示喜馬拉雅新出的年度報告。

在過去一年中,家里的孩子已經在這上收聽了2959個小時,相當于不分晝夜連續播放了120天。

“特別特別棒”是10后在有聲書世界中留下的最常見足跡

丁巖表姐作為家長,對互聯網世界一向頗為忌憚,虛擬世界像一個渾濁的大染缸,小孩吸收外界信息的速度如此之快,作為家長總對這件事有著無盡的擔憂。

“他上網課我都從來不旁聽,玩游戲看視頻的時候我反而要在旁邊看著,他們有好幾個同學因為刷短視頻學會罵人,養孩子哪里是塞個平板讓他安靜下來那么簡單?聽故事雖然有點鬧大人,但比起別的也還好些。”

有聲書就這樣成為了10后家庭中的生活背景音。

小學生成為所有創作者最可遇不可求的高黏性訂閱者,凡是他們喜歡的節目都有著極高的完播率。

外甥在有聲書換下一集的間隙告訴丁巖,邊聽故事邊收拾房間能大大降低做家務的枯燥。丁巖問:那你最喜歡聽的節目是什么?

外甥示意他噤聲“噓,下集開始了。”

02 “孩子9歲,當了4年的年費會員”

有聲故事連續播放不到半小時,客廳開始重新沸騰。

“媽媽這中間怎么有廣告了?”

事實證明,10后注意力能被迅速吸引的同時,也會因為偶爾插播的廣告被立刻分散。

一集幾分鐘的故事,突然被將近一分鐘的廣告所間隔,孩子們的沉浸式聽書被愕然打斷。

原來會員早在兩天前過期,丁巖表姐眼睛不眨一下直接續繳年費會員,口頭上的“別著急”并沒對兩個孩子起到任何撫慰功效。

只等會員重新生效,表姐坐回沙發上長舒一口氣,客廳終于重歸平靜。

丁巖有些傻眼,作為一名播客愛好者,這么多年下來他在音頻上花下去的錢還沒有外甥半年多。“愿意以合適得價格,為自己喜歡的內容買單”是耳朵經濟的核心概念,只是讓人沒想到,真正開始踐行的是家里的10后。

根據《在線音頻內容消費市場分析2022》顯示,有60.8%的在線用戶擁有付費經歷,表姐作為付款人,告訴丁巖已經在各色軟件上充值了很多年,一年左不過幾百塊錢,但每一分都花得很值得。

在10后家長群體眼中,音頻軟件已經成為育兒的得力助手。

很多家長在有聲書的幫助下也能獲得暫時喘息的機會

多場景利用是音頻類軟件的優勢,在10后的日常生活場景中,會利用幾分鐘的小故事見縫插針式補齊所有無聊的空檔。

通常情況下,讓不到10歲的孩子們洗澡、刷牙總是一項大工程,家長和孩子都提前很久開始為彼此做心理建設。能讓孩子自發性高高興興地刷牙三分鐘以上,過去從來不敢想,如今正好是一集故事的時長。

除此以外,開車上學的路上、做家務和睡前,都由這些大人聽起來實在沒什么意思的故事,幫助10后解決了不少小小煩惱帶來的陣痛。顯然,他們的碎片化時間管理做得比很多大人好很多。

多場景的沉浸式體驗,能為孩子們營造出一種近乎娛樂的氛圍。聽書也因此,在王者段位升級和短視頻中等眾多娛樂項目中殺出重圍。

過去一年中丁巖的9歲外甥最喜歡聽的節目是“聽相聲學成語”,花費到這上的450+個小時。聽故事,能讓孩子從被動獲取到主動獲取的心理轉化。

公平來講,當孩子在聽有聲書時,并沒有“在獲取知識”的自覺。外甥告訴丁巖,在家里,多數時間并沒有人同他說話,但當播放有聲書時自己就不孤獨。

“聽相聲學成語里的捧哏小九也是小孩,所有節目里我最喜歡他。”

10后依賴于有聲書的無形陪伴,以及能寄托于故事角色中一部分的小小自己。

在400+小時的有聲書培育下,很多10后已經出落成一名好捧哏

同紙質故事書不同,音頻世界讓故事中的每個人物角色更加豐滿形象,即便之前已經讀過的故事書,他們也會在睡前和家長討價還價再多聽幾分鐘。聲音和情景總能給人提供情緒價值,10后家長也在這個過程中被無形解放。

讓10后脫離電子產品顯然不切實際,音頻節目和有聲書就是相對之下較優的方案,10后在這些音頻節目中非常隨機的學會相對論,關于元宇宙的知識掌握量可能比成人還多。

即便留有濫用成語,以及學來很多俏皮廢話的副作用,家長們也覺得充值的200塊年費物超所值。

能在無形中學到一些什么東西,始終是10后家長的意外之喜。

“這也算是自發學習的一種吧,總之比我強,充了會員之后我唯一聽的節目就是郭德綱合集。”

03 有聲書,10后的內部社交貨幣

兒童有聲故事的背面,同時承載著10后的真實社交圈。

聽有聲故事,顯然在小學生中擁有極為廣泛的討論度。過去的2022全年經統計,有73%用戶認為音頻內容是娛樂消遣的重要工具,將近50%的用戶是為了在與朋友聊天的時候有談資。

討論劇情、追更新和交換喜歡的博主,在小學生社交圈中顯然很重要。丁巖的外甥從上小學開始就體會到同輩壓力,為了上學和同學們有得聊,自己也會偶爾回家偷偷補課。

在很多音頻故事的評論區,也許是我們了解年輕一代的最快途徑之一。

現在的小孩究竟在想什么,總能在音頻軟件上展露些端倪。催更、交友、對故事表示喜愛以及給主播提創造上的意見,真誠永遠是10后的必殺技。

可愛的反饋,為節目打一星的理由單純覺得“呸”是罵人話

丁巖看著外甥邊聽故事邊沖評論瘋狂敲擊不明符號,忍不住出聲發問“就玩這個你不覺得無聊嗎?”,只收獲了“你不懂”的回答。

成年人和10后的世界并不相通,在小朋友的眼中,每個表情符號都代表不同的譯碼。外甥向丁巖展示自己從6歲起就交到的同齡網友,即便那個時候彼此認識的漢字有限,但依然能靠互發表情建立起友誼。

除了有聲書本身讓人著迷以外,小學生選擇這個優于游戲和短視頻有自己的小心思。在家里規定的嚴格電子產品使用時限下,打游戲能玩30分鐘,聽故事能聽一個下午,后者相對顯得更加劃算。

10后早早就開始知道和大人博弈,就和我們小時候一樣。

聲音的代入感,是讓人沉迷的重要原因。青少年版短視頻未必能比得上有聲書中的內容有趣。

娛樂項目在10后的眼中橫向對比,在“聽故事”和“游戲&視頻”的比對中,憑著綜合因素天平逐漸趨向前者。

由有聲書作為開端產生的求知欲連鎖反應

聽覺,同視覺嗅覺一樣,同屬為一種感官刺激。情節、配音演員、加上音效和場景鋪設,加上孩子擅長的幻想,很容易就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家長會在網上反饋,西游記和三國演義被聽過一次后也變相增加了讀書的樂趣,看過的四大名著也會在線上重聽一次,閱讀力的雙向促進,是很多家長樂見的現象之一。

同傳統教材和故事書不同,音頻世界讓故事中的每個人物角色更加豐滿形象,聲音和情景總能給人提供情緒價值,

有聲書于小學生的吸引力,某種程度上相當于成年人追劇。森林偵探和助手相當于兒童版夏洛克和華生,在評論區中當有聲書角色的“唯粉”、催更、提建議,以及提出自己心中的故事走向。

當成年人聽兒童有聲書時,只覺得每個故事都差不多,殊不知在10后心中什么時段聽什么都有嚴格的細分。

白天偏愛對話型,碎片時間聽搞笑類,名著多用作家務和做手工時的背景音,睡前則更偏愛場景鋪設和代入感較強的偵探故事。

“我最喜歡在睡覺之前聽兩集,這樣睡覺之前腦袋里就有故事的畫面,這樣還能在大腦破個案再睡。”

很多成年人都有在睡前構建好入夢情節的習慣,是否早就忘記這個習慣始于童年。

當觀察10后時會發現,他們在聽故事過程中,實際收獲最多的是“陪伴”

在所有家庭成員在各自房間玩自己的電子產品,是多數家庭的生活常態,對年輕一代來說,聽書是一種專屬自己的娛樂方式,背景音會讓人感覺不再孤單。

他們也會極為熱衷在有聲書的評論區進行交友,分享第一次入隊、自家養的小鳥、被凍住的螃蟹和剛畫好的簡筆畫,以及試圖和故事中的角色互動對話。也會說“我天天都聽,主人公就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每天晚上都聽它睡覺,不聽會失眠的”。

或者單純向同齡人發送一串神秘符號,總會有人用神秘符號作為回應。

有聲書評論區,10后的線上交友基地

成年人對小孩總有諸多不理解,時代和成長背景的不同造就了跨越幾十年的思想代溝。

但對10后的孩子來說,這個世界尚且沒有那么復雜,他們只把這件事當作愛好,在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吸取知識,結交好友。所聽到的精彩故事,在10后的大腦中每天生動上演。

生來就和電子產品作伴的10后,從接觸網絡的第一天起就在多元化的娛樂項目中學習抵制誘惑。

不過更多的10后早就學會在有限的條件下,于虛擬世界中自得其樂。

本文均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山县| 连云港市| 伊吾县| 溆浦县| 小金县| 龙里县| 剑河县| 图们市| 新兴县| 渭南市| 辛集市| 新疆| 裕民县| 通渭县| 喜德县| 长沙县| 即墨市| 双辽市| 榆社县| 湟中县| 丰都县| 诸暨市| 宜兰县| 蓝山县| 天台县| 博野县| 开江县| 铜山县| 清远市| 定兴县| 镇康县| 榆树市| 永宁县| 咸丰县| 昔阳县| 南江县| 循化| 罗山县| 阿瓦提县| 淮滨县| 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