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上海車展上,一位本田汽車工程師正在仔細研究著比亞迪海豚。他先用手來回感受了內飾面料質地,試了試車門儲物盒的深度,隨后又坐進車內感受空間大小。在前往下一輛車之前,他還認真觀察海豚的前臉,時不時與身邊同事交流。
隔壁比亞迪海鷗展車已經被堵得水泄不通,一位比亞迪負責人正在向一組海外參觀者介紹這款車型。通過其佩戴的參展商證可以了解到,這群海外學習者來自全球銷量排名第二的汽車集團大眾。還有現場媒體目擊,大眾汽車集團的高管也低調出現在比亞迪展臺。
今年上海車展上一個明顯的變化是,中國自主品牌已經取代合資企業和跨國品牌,成為最受矚目的焦點。這也反映了過去三年中國市場的變化——新能源汽車搶奪了燃油車市場份額,海外品牌正在失去對中國市場的主導權。
這種地位變化也可以從展臺布置和現場熱鬧程度隱約體會到。過去中國本土汽車廠商希望選到靠近奔馳等知名跨國品牌相鄰的展臺,預期消費者在光臨其他品牌展位時,能夠順便看下本土企業。
現在最熱鬧的場館已經是聚集了“蔚小理”等頭部造車新勢力的6.1館,他們代表了最前沿的電動車技術發展方向,擁有中國消費者最感興趣的電動車型。相反,國外汽車品牌已經失去了這種光環,且沒有新能源車型的展臺已顯冷清。
界面新聞注意到,在日產汽車純電概念車發布會結束后,參加發布會的日產汽車員工也并未在展臺過多停留,而是選擇一起去比亞迪展臺了解其最新的產品。
今年,比亞迪共有包括比亞迪、騰勢和仰望在內三個展臺,面積達到2500平米,堪比奔馳和寶馬,并且幾乎每個展臺都擠滿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媒體和參展商,仰望展臺一度需要排隊入場。而在兩年前,比亞迪的展臺面積還不及已經退出此次上海車展的恒馳。

作為今年全球第一場A級車展,也是疫情防控政策優化后的首個國際A級車展,本屆上海車展受到關注度極高,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共計1000余家整車及零部件公司積極參展,預計車展總人流量將達到百萬人次。展出的1500余輛整車中,新能源車型數量超過一半。
2013年的上海車展新能源汽車才剛剛出現,被視作未來概念車型,而僅過了10年時間,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車展絕對的“C位”。
疫情三年,中國汽車行業不僅是電動車的市場份額和滲透率在改變,三電技術、互聯網技術、智能化上和電動汽車產業鏈都發生劃時代的改變。中國自主品牌已經成為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引領者。
上述本田工程師向界面新聞直言,比亞迪在銷量和技術實力上已經是“天花板”級別,本田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電氣化轉型上。更有海外汽車高管主動聯系國內相關業內人士稱,想邀請比亞迪、吉利、上汽、理想、蔚來等研發和戰略相關人員,集中培訓學習。
咨詢公司Automobility創始人、克萊斯勒中國前首席執行官Bill Russo告訴界面新聞,海外汽車制造商將在此次車展上意識到他們在中國的失利程度,以及需要多長時間才能重返賽場。
“部分汽車公司將成為地區性參與者,希望他們忠誠的本土市場和保護主義政府能拯救他們,而那些留下來的汽車企業認識到,他們需要拆除遺留業務,重建利用智能電動技術的新商業模式。”
但這個追趕的窗口期已經很短。汽車產品的研發周期需要數年時間,而中國消費者已經不把傳統品牌視為電動汽車時代的技術領導者。惠譽評級董事合伙人楊菁向界面新聞表示,一旦消費者形成合資品牌在新能源車領域落后的認知,對品牌影響力將非常深遠。
海外汽車品牌已經感知到這樣的壓力,并試圖抓住上海車展這一流量紅利期,扭轉外界對其電動化表現不佳的印象。幾乎所有跨國汽車品牌的CEO、高管和董事都前后腳落地上海,為新能源車型積極站臺。
奔馳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在一周前已經落地上海;寶馬集團接近半個董事會都來到了上海車展前夕召開的寶馬“創新未來之夜”;大眾集團旗下大眾品牌、保時捷和奧迪都率領了相當規模代表團,將陸續抵達上海。這三家今年車展的重心都在新能源車型上。
而沒有特斯拉一較高下的中國自主品牌,已經將上海車展當作向全球展示的最佳舞臺。他們大力邀請海外媒體來到上海,切身感受中國市場的變化。

一位來自德國的媒體參加完蔚來全新ES6發布會后忙著打卡拍照。在此之前,他受邀參加了蔚來車型試駕和蔚來車主面對面溝通,對中國汽車的智能化發展感到驚訝;奇瑞在上海車展上召開了一次海外媒體發布會,有南非媒體向界面新聞表示,如此多品牌同臺競爭,可以深切感受到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激烈程度。
極氪也在此次車展上發布了歐洲戰略,計劃先從荷蘭和瑞典落地。目前歐洲已經成為中國新能源車出口的重要方向,一位在車展現場的比亞迪海外貿易代理商向界面新聞透露,比亞迪在海外一車難求,且二手車價格已經高于新車。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曾表示,“誰都打敗不了趨勢。”這場上海車展讓所有的汽車公司高管、消費者都看到了新能源和智能化趨勢的到來。
一個舊秩序將在上海車展被打破,新秩序也將在這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