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鰲頭財經 寧曉敏
見習生丨 屠玲
國內最大不飽和脂肪酸ARA供應商嘉必優(688089.SH)遇到麻煩。
近日,嘉必優發布業績快報更正公告,參股公司澳大利亞法瑪科營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法瑪科”)存在破產風險,公司對其計提資產減值,導致2022年度業績大降超50%。
兩次投資法瑪科,嘉必優將其視作“在國際化經營戰略實施方面邁出的第一步”。法瑪科破產風險上升,意味著公司國際化戰略失利。
麻煩還不止此。涉及燕窩酸“侵害商業秘密”,嘉必優被告上了法庭。
備受質疑的是,嘉必優的風險暴露之前,股東及董監高忙著高位減持套現,精準躲過業績變臉、股價下跌的“大雷”。
業績快報半個月后變臉
業績從下滑到大幅下滑,嘉必優只用18天時間。
今年2月27日晚間,嘉必優發布業績快報,2022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3億元,同比增長23.44%,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1.09億元,同比下降15.47%??鄢墙洺P該p益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凈利潤”)7415.33萬元,同比下降11.12%。
對于凈利潤下降,嘉必優解釋稱,2022年度,公司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計提股份支付費用對凈利潤產生了一定影響。公司持續加大對新產品、新業務的市場開拓力度,銷售費用同比上年有較大增長。產品結構及客戶結構的變化,致使綜合毛利率有所降低。
18天后,也就是3月17日晚間,嘉必優發布業績快報更正公告,業績變臉。其修正后的業績為,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6381.14萬元、2927.40萬元,同比下降50.37%、64.91%。
業績大幅下修的主要原因,是計提資產減值及壞賬準備,涉及海外參股公司法瑪科。
法瑪科成立于 2010 年,主要從事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微膠囊包埋和油脂粉末化加工產品生產銷售。
基于全球化戰略、國內嬰幼兒奶粉企業對魚油的需求量及雀巢、達能、新萊特等海外客戶在東南亞、澳新建有工廠等因素,嘉必優通過全資子公司嘉必優亞太于2018年11月對法瑪科進行首次投資,投入306萬美元認購14.46%股份。2021年6月,嘉必優亞太對法瑪科進行增資,投入金額370萬美元,增資完成后持股27.20%。
嘉必優稱,增資前,公司獲悉法瑪科泰國工廠已獲得全球知名客戶如帝斯曼、達能等公司合格供應商認證,并與部分客戶簽署供貨訂單,但因部分原材料供應緊張、囤貨周期長等客觀因素,法瑪科經營存在現金流緊張問題。為支持其長久持續發展,嘉必優對其進行增資。
然而,到了2022年7月,法瑪科再次以補充運營資金為由,向嘉必優提出增資請求。
2023年3月初,嘉必優收到法瑪科首席執行官郵件,獲悉法瑪科運營資金短缺已經十分嚴重,若嘉必優不能于3月16日前決定進行增資或提供財務資助,法瑪科董事將申請執行澳大利亞破產清算程序。
嘉必優決定不再對法瑪科增資,如果法瑪科進入破產程序,將對嘉必優造成投資損失約3268.97萬元,債權損失約1434.06萬元,合計約4703.03萬元,考慮遞延所得稅后對利潤表的影響約為4487.92萬元。
投資法瑪科曾被嘉必優視作“在國際化經營戰略實施方面邁出的第一步”,投資法瑪科爆雷,意味著嘉必優國際化戰略失利。
卷入燕窩酸訴訟
除了海外業務受阻外,嘉必優還存在卷入訴訟的煩惱。
嘉必優成立于2004年,主要生產不飽和脂肪酸ARA、藻油DHA及SA(燕窩酸)、發酵來源β-胡蘿卜素等生物合成營養素,產品應用于嬰幼兒配方食品、膳食營養補充劑和健康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領域。
燕窩酸,又稱唾液酸,SA或N-乙酰神經氨酸,主要來源于母乳和奶制品,常作為營養增補劑添加在嬰幼兒奶粉中。
2016年,嘉必優從事燕窩酸業務。近年來,嘉必優在嬰幼兒配方食品、營養品基礎上開發動物營養、個護、化妝品業務,燕窩酸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9年至2021年,嘉必優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12億元、3.23億元、3.51億元,其中,ARA產品收入連續下降,DHA產品收入增速放緩,燕窩酸產品收入同比增速分別高達到73.68%、141.32%、76.79%,主要原因是兒童奶粉行業增長。
然而,對嘉必優而言,如此重要的產品燕窩酸,相關制造技術卻卷入了訴訟糾紛。
2021年11月,中科鴻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鴻基”)以侵害商業秘密為由,對嘉必優、嘉必優子公司中科光谷及湯臣倍健(300146.SZ)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決三被告賠償經濟損失及維權費用合計515萬元。
中科鴻基訴稱,嘉必優與中科光谷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中科鴻基基于相關菌種組合、制備N-乙酰神經氨酸的生產和應用商業技術秘密,中科光谷利用該技術生產、銷售與公司產品相同或實質相同的產品,湯臣倍健使用中科光谷生產的產品。
對于上述訴訟,嘉必優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復投資者稱,公司目前未收到起訴材料,對案件事實暫不了解。公司已經委托專業律師提前介入。
業內人士稱,如果嘉必優在上述訴訟中敗訴,將對其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六高管高位套現
海外投資暴利、訴訟纏身,波及的不只是經營業績,還有二級市場上的股價。
K線圖顯示,2022年4月底至今年2月16日,嘉必優走出一波慢牛式行情,今年2月16日,股價最高為54.57元/股。2月16日至22日,股價處于橫盤整理狀態。23日開始,股價持續下行。至今年3月30日,股價跌至39.05元/股,較2月16日的高點跌去了28.44%。
備受質疑的是,在嘉必優發業績快報之前,公司的董監高就已經完成了減持。
3月15日,嘉必優發布董事、高管減持股份結果及提前終止減持計劃公告,去年8月20日,公司披露,董監高杜斌、王華標、李翔宇、馬濤、耿安鋒、易華榮等6人擬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3.32萬股。
2022 年12 月 30日,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汪志明披露減持計劃,其擬持公司股份不超過5.67萬股。
截至今年3月12日,上述7名董監高中,除了李翔宇未進行減持操作外,杜斌等6人均減持了部分股份,合計套現約0.2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6名董監高減持均價,最低為47.82元/股,最高為54.49元/股,屬于高位減持。
除了董監高減持,嘉必優的二股東也在減持,且一直在減持。
2019年上市之初,貝優有限持有嘉必優18.75%股權,為公司第二大股東。2021年一季度開始,貝優有限就忙于減持。
除了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外,貝優有限還通過詢價方式轉讓,共計轉讓240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3%。截至今年3月8日,貝優有限持股比僅剩下0.84%。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1年,是嘉必優上市第三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3.51億元,同比增長8.55%,凈利潤為1.29億元,同比下降1.54%。2020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3.23億元、1.31億元,同比增長3.82%、10.50%,扣非凈利潤為0.83億元,同比增長3.73%。
2016年至2018年,嘉必優的凈利潤同比增幅均超過40%。與之相比,近兩年,嘉必優的凈利潤大幅失速進而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