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喬遇
近日,中策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策橡膠)向上交所主板遞交了招股書,中信建投為保薦機構。
公司主要從事全鋼胎、半鋼胎、斜交胎等車胎和輪胎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招股書顯示,中策橡膠在中國橡膠工業協會2021年發布的“中國輪胎企業排行榜”中位列榜首,同時名列美國《輪胎商業》雜志《2022全球年度輪胎報告》評選的全球輪胎制造企業前十強。
2021年,米其林、普利司通和固特異三家公司組成的全球輪胎行業“第一集團”總銷售額為633.87億美元,占據35.71%的市場份額。根據美國《輪胎商業》雜志統計數據,中策橡膠2019年至2021年在全球輪胎市場的市占率分別為2.15%、2.47%、2.55%。
凈利潤下滑超30%
2019年至2022年1-9月(報告期),中策橡膠的收入分別為275.07億元、282.62億元、306.01億元、152.15億元;扣非后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12.91億元、18.68億元、13.01億元和5.10億元。
可以看到,報告期中策橡膠收入穩定增長,但凈利潤在2021年出現大幅下滑。證監會此前發布《首發業務若干問題解答》提到,過會企業最近一期或預計下一報告期經營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超過30%但不超過50%的,發行人要提供經審核的下一年度盈利預測報告,同時,提供最近一期至下一年度主要經營狀況及財務數據的專項分析報告等,說明經營業績下滑趨勢已扭轉,不存在對持續盈利或持續經營能力以及發行條件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事項,符合上述要求后將按照相關程序安排后續核準發行工作。
2021年,中策橡膠凈利潤為13.86億元,較2020年20.01億元下滑30.73%,因此,中策橡膠還需要提供經審核的下一年度盈利預測報告及最近一期至下一年度主要經營狀況及財務數據的專項分析報告等。
中策橡膠的主要產品包括全鋼胎、半鋼胎、斜交胎和車胎等輪胎產品,其價格波動受到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報告期直接材料占產品主營業務成本的平均比例達到75.05%。
公司主營業務產品原材料主要包括天然橡膠、合成橡膠、炭黑、鋼絲簾線和簾布,其中天然橡膠及合成橡膠在輪胎制造成本中合計約占35%左右,且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價格有一定聯動性,因此橡膠價格對輪胎成本影響在各類原材料中較為突出,橡膠行業為輪胎制造行業的主要上游行業。
天然橡膠作為周期性較強的大宗商品,包括熊市和牛市周期。2020年以來天然橡膠近月(RU00.SHF)收盤價最低點8995元/噸,最高點17160元/噸,較最低點上漲90.77%,價格波動較大。
2021年,天然橡膠采購平均單價為10533.58元/噸,較2020年8970.18元/噸上漲17.43%;合成橡膠平均單價12060.91元/噸,較2020年9134.85元/噸上漲32.03%。

受此影響,2021年全鋼胎單位成本從上年600.78元上漲至665.60元;半鋼胎單位成本上漲15.75元至146.49元;斜交胎單位成本上漲79.23至384.54元;車胎單位成本從上年19.14元上漲至20.77元,對應各產品單位漲幅分別為10.79%、12.05%、25.95%和8.52%。
界面新聞注意到,2021年全鋼胎、半鋼胎、斜交胎和車胎平均單價分別同比上漲5.70%、9.69%、15.41%、5.28%,單價上漲幅度遠低于成本上漲幅度,公司成本轉嫁能力較弱。受此影響2021年中策橡膠主營業務毛利率為16.19%,較2020年19.59%下滑明顯。
第一大供應商已告解散?
客戶上,報告期中策橡膠形成了直銷與經銷相結合的立體銷售模式。其中,直銷模式主要面向的是國內各大整車廠商,即為整車廠商提供原廠配套輪胎產品,公司目前已成為吉利、長安、長城、比亞迪等國內眾多整車廠的配套合作伙伴,并已經擁有了上汽通用、東風日產等合資品牌的配套合作資質。經銷模式主要面向的是輪胎替換市場,即滿足消費者各類汽車輪胎的更換需求。
公司前五大客戶除了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及其統一控制下企業、北汽福田汽車有限公司及其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外,還包括不少境外客戶,報告期公司存在平均40%以上收入來自境外銷售。

供應商方面,中策橡膠的供應商集中度并不算高,前五大供應商采購額占采購總額的平均比例在20%左右,主要包括百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同一控制下企業、杭州市土特產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同一控制下企業、杭州威廉蘭鞋及其同一控制下企業、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同一控制下企業等。
值得注意的是,界面新聞從天眼查搜索第一大供應商百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共出現3個結果,3家公司均顯示已告解散。


2019年至2022年1-9月,中策橡膠采購百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及其同一控制下企業金額分別為9.16億元、13.98億元12.36億元和5.62億元,占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5.19%、8.38%、5.51%、5.41%。第一大供應商何時解散,若已解散為何還能為公司供應天然橡膠?
關聯交易數據打架
截至招股書簽署日,中策海潮直接持有中策橡膠3.23億股份,持股比例為41.08%,是公司的控股股東。
需要指出的是,中策海潮的股東構成中,巨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巨星集團)出資比例44.29%,杭叉集團(603298.SH)和巨星科技(002444.SZ)的出資比例均分別為27.86%。

而仇建平還是巨星集團、杭叉集團(603298)和巨星科技(002444)的實際控制人,通過中策海潮控制了中策橡膠41.08%的股份及相應表決權,并擔任公司董事職務;同時仇建平作為海潮好運、海潮穩行的執行事務合伙人,控制了發行人合計5.87%的股份及相應表決權。因此,仇建平和仇菲合計控制中策橡膠46.95%的股份及相應表決權,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中策橡膠最早成立于1992年,是由杭州橡膠總廠和中策投資合資設立的中外合資企業,2019年10月中策海潮與上海彤中分別收購中策橡膠46.95%和10.16%的股權,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報告期,中策橡膠與巨星科技、杭叉集團存在關聯交易,雙方交易額存在數據打架情況。
招股書顯示,2021年公司向巨星科技銷售輪胎、配件金額為105.01萬元,與巨星科技披露年報中采購中策橡膠配件及維修費105.01萬元一致。但2022年上半年,公司向巨星科技銷售輪胎、配件2828.68萬元。然而巨星科技2022年半年報顯示采購中策橡膠配件及維修費用金額僅27.42萬元,出現較大差額。


發行前,上市公司彤程新材(603650.SH)持有中策橡膠8.92%的股份位列第四大股東,因此彤程新材也為中策橡膠的關聯方。彤程新材2019年年報顯示,該年向中策橡膠及其子公司銷售發生的實際金額為4726.36萬元,而公司2019年披露的向彤程新材關聯采購金額為2.50億元,也出現較大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