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張倩楠
界面新聞編輯 | 翟瑞民
2023年4月13日,國家衛健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有關情況。國家衛健委醫政司副司長李大川介紹,目前,全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已經具備一定的基礎,國家衛健委正在全國遴選試點城市。
李大川介紹,2015年和2017年國務院分別對分級診療制度和醫聯體建設作出了頂層設計,當中提到醫聯體有四種模式,這四種模式針對不同的地域,分別是在城市建設城市醫療集團,在縣域建立縣域醫療共同體,跨區域建立專科聯盟,在邊遠貧困地區建立遠程醫療協作網。
此前在2023年1月9日,國家衛健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簡稱《方案》)。其中提到,在每個省份選擇2-3個設區的市(直轄市的區),統籌區域內醫療資源,科學合理網格化布局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推動醫療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方案》要求,以試點城市為單位,根據地緣關系、人口分布、疾病譜、醫療資源現狀等因素,規劃覆蓋轄區內所有常住人口的網格,每個城市規劃網格數量原則上不少于2個,每個網格布局建設1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
《方案》提出的目標是,到2025年,試點城市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管理體制更加科學,運行機制更加完善,服務模式更加優化,醫療資源供需更加匹配,就醫格局更加合理,居民就醫需求不斷得到滿足,試點工作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有益經驗。
李大川介紹,國家衛健委認真貫徹落實各方面要求,2019年在118個城市開展了城市醫療聯合體的建設試點工作,2020年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出臺了醫療聯合體管理辦法,對城市醫療集團建設管理進行了規范。
據介紹,對于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國家衛健委將從幾個環節繼續發力,包括:構建城市網格化醫療服務新體系,統籌區域內醫療資源,科學合理網格化布局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來推動醫療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新模式,新模式的主要體現就是一體化管理,以一體化管理為基礎,推動醫療、運營、信息管理一體化,提高醫療服務的連續性。
此外,國家衛健委將構建分級診療的新格局,通過整合醫療資源,建立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機制,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提高醫療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建立激勵約束的新機制,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充分發揮績效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加強以結果為導向,形成可持續的運行機制。謝謝。
對于縣醫院能力建設基本情況,李大川介紹,長期以來,國家衛健委通過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級醫院、“組團式”幫扶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人民醫院等工作,引導城市優質資源下沉,持續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截至2022年底,87.7%的縣醫院達到了二級醫院能力,45.6%的縣醫院達到了三級醫院能力,全國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和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
李大川表示,我國將力爭到2025年,對于常住人口超過5萬人的縣,至少有1所縣級醫院達到二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力爭達到二級甲等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對于常駐人口不足5萬人的縣,力爭有1所縣級醫院達到二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或者通過城市三級醫院對口幫扶、托管、醫聯體建設、遠程醫療服務等多種方式,滿足縣域居民基本醫療衛生需求,為實現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