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沈溦
在經歷3次修改,9個月等待后,寒武紀(688256.SH)上市后首次定增最終完成。
4月12日晚間,寒武紀披露2022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發行情況報告書,本次定增實際發行數量為1380.6萬股,發行價格為121.10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為16.72億元,扣除發行費用(不含稅)人民幣2262.17萬元,募集資金凈額為人民幣16.49億元。
此次發行對象最終確定為18家,財通基金、濟南江山投資、諾德基金及華商基金等參投。
值得注意的是,寒武紀本次定增似乎募資能力不足,2022年7月,寒武紀發布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26.5億元資金,用于先進工藝平臺芯片項目、穩定工藝平臺芯片項目、現象新興應用場景的通用只能處理器技術研發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2022年9月,本次定增申請獲得了上交所審核通過。但2022年11月,寒武紀將募集資金總額下調至不超過24.72億元。2022年12月,寒武紀將募資總額再次下調至不超過16.72億元。
不過,從定增價格來看,伴隨著年內公司股價的狂飆猛漲,目前為止,參與機構已實現賬面上的大幅盈利。以4月12日收盤價206元/股計算,上述定增資金浮盈超7成。
2023年以來,ChatGPT帶動的人工智能技術變革推動著國內AIGC相關概念股連續漲勢。
以寒武紀為例,從1月3日收盤價56.78元,一路迅猛攀升,在4月7日創下225.50元的2年以來新高,區間漲幅高達漲幅超過300%,成為年內最大牛股之一。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一輪行情背后,屬于多重資金接力推高。龍虎榜單上,知名游資、量化基金、機構身影不斷浮現。
不過,近日以來,資金似乎已進入盈利退場期。4月13日,寒武紀大幅走低,最終報收188.00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被外界視為典型AIGC概念股,但從寒武紀本身的表態來看,似乎又并不帶來真正“利好”。
2022年3月,寒武紀公開表示,推出的思元370是訓推一體人工智能芯片,最大算力高達256TOPS(INT8),是第二代產品思元270算力的2倍。
不過,在異動最新公告中,寒武紀解釋稱,“公司不直接從事人工智能最終應用產品(例如類 ChatGPT 應用)的開發和銷售,公司相關產品正處于適配階段,尚未產生收入”。
此外,整體經營看,寒武紀上市近6年,始終未能擺脫虧損泥潭。
資料顯示,公司的主營業務是應用于各類云服務器、邊緣計算設備、終端設備中人工智能核心芯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
2017年至2021年,公司分別虧損3.81億元、4104.65萬元、11.79億元、4.35億元、8.25億元。
近日,寒武紀發布的2022年度業績快報顯示,公司去年營業總收入為7.29億元,僅增長1.11%,而在此基礎之上,虧損幅度卻再次擴大,歸母凈利潤為-11.67億元,扣非歸母凈利潤為-14.89億元,分別同比擴大41.40%與34.09%。
寒武紀表示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系研發費用、資產減值損失、信用減值損失增長所致。
其中,公司2022年研發費用為14.04億元到17.1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1.36億元,增加23.62%到51.09%。
但在研發費用擴大之外,寒武紀存在的資產減值損失與信用減值損失與去年同期相比有異常變動。公司預計資產減值損失為1.08億元到1.32億元,較上年同期資產減值損失2452萬元增加了340.49%到438.38%;預計信用減值損失為5400萬元到6600萬元,較上年同期信用減值損失889萬元增加507.44%到642.42%。
連續虧損的境地下,寒武紀在2022年開啟上市后首次定增被視作是“失血”過多后的“補血”行為,但從募資金額的一變再變來看,似乎其市場預期逐步在走低。
自身業績能力難以改善,相關業務利好仍是“鏡花水月”,隨著炒作的逐步退潮,寒武紀能否穩住股價還需時間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