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鄒文榕
繼安信信托近日擬增資至98.45億元獲批后,A股另一直接上市的信托公司陜國投A(000563.SZ)增資申請也正式拿到了“通關文牒”。
4月12日晚間,陜國投信托發布公告稱,公司此次非公開發行新增股份11.5億股已于2022年12月2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近日,公司已收到陜西銀保監局批復,同意公司注冊資本由人民幣39.64億元變更為51.14億元。
陜國投信托表示,公司將按照批復要求完成變更事項及工商、稅務相關變更手續,向陜西銀保監局報告,并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此次陜國投增資款項全部來源于此前定增所募資金,按照3.06元/股的發行價格計算,11.50億股共計募集資金總額35.19億元,募集資金凈額為34.90億元。其中11.5億元人民幣用于增加公司注冊資本(股本),余額計入資本公積23.40億元。
陜國投提到,此次募資金額為公司1994年上市以來5次資本市場再融資中規模最大的一次,也是2022年陜西資本市場上規模最大的一筆再融資。增資后,公司注冊資本由39.64億元增至51.14億元,凈資產超過150億元。
2022年業績快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陜國投信托總資產累計218.36億元,較期初增長26.63%;實現營業總收入18.98億元,同比降低0.56%;實現歸母凈利潤9.1億元,同比增長24.29%;基本每股收益0.2296元,同比增長24.31%。
另值一提的是,近期A股兩大直接上市的信托公司前后間隔一天拿到增資批文的動態不禁引發外界猜想,信托行業新一輪增資潮是否又要來臨?
4月11日夜間,安信信托曾發布公告稱,上海銀保監局已同意公司變更注冊資本并調整股權結構,屆時,安信信托注冊資本將由54.69億元增至98.45億元。
對此,信托專家廖鶴凱向界面新聞表示,雖然兩家信托公司幾乎同步拿到增資批文,但兩家實則情況不同,并不意味著行業新一輪增資潮的來臨,“反倒是今年業內增資有可能放緩,這幾年該增的也增的差不多了,在行業規模整體下降的情況下,現在的增資更多的是為了過渡期平穩轉型需要。”
廖鶴凱表示,從增資企業數量上看,從2022年開始,信托業增資潮就已經開始放緩,2014年是適應行業大發展,增資熱潮匹配規模增長,共計19家信托公司進行增資。轉型期的2018年,共計有14家公司進行增資。從2018年到現在主要是抵御行業風險,促進轉型,近幾年差異不大,基本都在10家左右。
另從增資規模上看,用益信托資深研究員帥國讓統計,2018到2021年,信托行業注冊資本分別增加額度為:222.11億元、178.96億元、297.79億元和115.35億元;2022年9家信托公司已經完成注冊資本額110.43億元。
2020年5月,銀保監會發布《信托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將信托公司業務規模與其凈資產掛鉤,這倒逼信托公司不得不擴大資本規模以保證業務的順利開展,由此助推了業內在2020年迎來一波增資高峰期。
但在帥國讓看來,2020年之后,行業增資規模呈現出下降趨勢,也與嚴監管下信托公司的展業路徑發生轉變有關。在嚴監管政策指引下,傳統融資類業務規模持續壓降,一味通過擴大業務規模的方式增加營業收入可能行不通,關鍵還在于提升信托公司自身的主動管理能力、風險處置方面等能力。
“然而,當前信托業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尤其是在新業務分類指引下,加強自身資本實力對于信托公司的轉型發展也非常重要。增資不僅可以提高資本水平,應對轉型壓力,優化信托公司業務結構;而且符合監管部門對加強信托公司風險防范和處置能力的審慎要求。未來對于資本實力相對較弱的信托公司,仍有增資的必要。”帥國讓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