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電網
在過去數十年中,家電業乘著政策的翅膀以及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紅利騰飛,成為了中國消費市場一大支柱產業,同時也創造了無數的經濟奇跡。
然而,如今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時期,中國家電產業遭逢變局。在內,房地產市場增速放緩,難以繼續帶動家電市場增長,中國家電市場趨向飽和。在外,全球家電市場萎縮,導致中國家電出口業務承壓。
中國家電產業所依仗的紅利逐漸消散,到了需要通過內生力量繼續創造增量的時代中。
家電業進入新的歷史周期
新冠疫情的出現以及俄烏沖突黑天鵝為家電業帶來需求收縮以及成本飆升的雙重打擊,加快了家電產業進入新的歷史周期的進程,但預兆卻早在2018年就已經出現。
從奧維云網的數據來看,2018年中國家電業零售額到達頂峰,但當年的零售額增速卻從11.7%下滑到了5.4%。到了2019年,中國家電零售額轉為負增長,同比2018年下滑3%,達到8208億元。8500億元成為了中國家電市場難以跨越的一道坎。頂峰停留在了2018年的8458億元。
家電網主編李韜判斷,中國家電市場從2019年就已經進入存量時代,而疫情則是作為催化劑,放大了自2019年以來的下滑趨勢。即便沒有疫情的困擾,2020年中國家電業的市場增速仍然不樂觀。中國家電市場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結束。
中國家電業自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可以用平穩來形容,盡管發展初期遭遇國際品牌的擠壓艱難起步。但在40多年里,中國家電業卻鮮少遭遇大周期,最常見的是小周期,是三年一輪的“漲跌趨勢切換”。而中周期雖然不常見,但也出現過幾次,主要是產業內部不同品類和不同企業間的“領跑落后的切換”。在疫情前,大周期的出現條件卻仍然缺乏積累。
即便是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機的2008年,我國家電市場仍然擁有龐大的開發潛力,政府通過家電下鄉政策,不僅緩沖了全球金融危機對家電產業的影響,也為家電市場帶來大量增量,中國家電市場迎來了高速增長時期。
然而,量變終將引發質變。在中國家電業多年的經營中,家電產品快速普及,加之房地產增長乏力,導致近幾年來,“以舊換新”、“家電下鄉”等政策效果難以復刻當年。而自疫情以來的新一輪周期沖擊,持續引發家電產業變革,改變了家電產業的邊界、企業的經營模式以及競爭方式。
以推新謀突破
自2020年以來,中國家電企業的自我變革加速,推新成為了家電行業的共識與關鍵目標。賽迪中國發布的《2022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指出,2022 年家電產業從用戶出發,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在功能、使用場景、外觀等方面不斷革新,“定制”出的新興產品、新興品類,推動市場高質量發展,也帶動了家電產業轉型升級。
從經營模式來看,海爾智家引領的場景化家電開啟了家電產業的數智化探索與經營模式的變革。家電企業通過提升數字化能力,快速響應市場需求,不僅將服務用戶的理念融入產品迭代,而且能夠進行全方位的價值重構。
而在渠道層面,家電市場呈現出“網購化”“電商化”的趨勢,2022年,各家電品類的網購占比均創新高,大部分家電品類的電商渠道貢獻率突破50%。特別是品種最豐富、最具創新性的生活家電品類,超過八成的消費發生在線上。2022年,中國家電市場線上線下渠道協同發力,以應對疫情等不確定因素帶來的挑戰,“線上渠道主導、線下渠道輔助”的格局進一步鞏固。
在產品品類層面,“新家電”概念帶動了家電消費的增長。通過發放消費券、促進以舊換新、推動綠色家電消費等政策,家電市場得以穩健運行,同時也帶動了家電產品的技術升級和功能升級。綠色家電、智能家電成為了家電企業的研發方向。與此同時,家電新需求被進一步挖掘,清潔家電、洗碗機、烘干機、游戲電視等“新家電”在市場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實現了穩健增長。
數據顯示,游戲電視零售額同比增長202%,自清潔掃地機器人同比增長150%,新風空調同比增長237%,射頻美容儀同比增長110%,空氣炸鍋同比增長174%,低音破壁機、果蔬凈化清洗機同比增長分別高達2370%、457%。
外部環境的變化不斷引導家電產業完成自我進化,家電產業通過產品結構的升級迭代,持續創造新需求,同時轉變經營模式,探索家電產業健康長久的發展方向。以上種種充分證明了,我國家電產業具備堅韌的生命力,以及持續發展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