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快遞觀察家
“收寄件人姓名應隱藏1個漢字以上,聯系電話應隱藏6位以上,地址應隱藏單元戶室號。”電子運單新國標對快遞行業的要求又進一步。
自隱私面單與虛擬號推廣以來,遭到了不少小哥的吐槽。一方面保護用戶隱私固然起到作用,但無意中卻降低了末端的派送效率。
“有一種隱私號特別無奈,我遇到了好幾次同姓同尾號的人,只能通過具體收貨地址來區分,但還是出了幾次錯,別人都拿走了只好打電話送回來,也遇到過拿走了東西對他沒用就丟了,只能自己賠錢的情況。”一位小哥在億豹網短視頻平臺留言說。
“我們小區一棟樓除了幾戶外地的,本地的全姓盧,現在快遞單上大多是盧**,又是虛擬電話,收快遞經常拿錯,每次都是跟家里人先確認一下買的啥東西。”快遞驛站經營者面臨同樣的煩惱。
“特別是虛擬號段的電話,很多收件人開通了防騷擾功能,這些虛擬號是打不進來的,比如177,170等號段,有的還顯示是銷售或推銷電話。”
“因為是隱私號,收件人根本收不到取件碼,咨詢一下客服就算投訴,就要罰款……”
億豹網獲悉,用戶的真實手機號不是快遞企業不給小哥,實際上快遞企業壓根也沒有真實號碼,電商平臺給到快遞企業的也是隱私號,小哥掃了之后撥打出去的還是虛擬號,甚至連電商賣家也無法看到用戶真實手機號,小哥與賣家成為隱私保護進程中受拖累的一方。
一邊投訴不送貨上門,一邊聯系不上買家,最后包裹原路返回,賣家也受到損失。這樣的場景頻頻上演,甚至有一些薅電商羊毛的分子肆無忌憚,利用虛擬號進行白嫖操作。
不可否認,網購的迅速發展帶來了難以忽視的隱患,首當其沖的就是信息泄露問題。各大電商平臺紛紛出臺舉措,升級商家后臺系統,實現消費者個人信息加密,包括用戶訂單中的姓名和地址模糊化,真實手機號轉換為虛擬號。
這樣下來,商家將無法獲取消費者真實手機號,快遞面單將全面呈現虛擬號,快遞員只能使用虛擬號聯系消費者,有的虛擬號有效期只有幾天,快遞一旦延遲將無法聯系買家。
在流量愈發見頂的內卷下,電商賣家想要向外引流做私域,已經越來越難。各大平臺全面推行的虛擬號方案,完全切斷了商家與快遞獲取消費者真實號碼的途徑。
億豹網在此呼吁,電商平臺保護用戶信息固然重要,但最起碼至少讓小哥通過APP能查詢到,能聯系上收件人,能發送短信通知,必定通過派件渠道泄露隱私的風險小得多。